❶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颗大
(1)、如图分析实验装置以及结合题意可知甲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回因此是一组对照答实验,甲的温度高,乙的温度低,结果甲的液面下降大,说明甲中的植物蒸腾作用旺盛,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促进了植物从试管中吸水,可见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甲和丙除了枝条的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所以变量是叶,因此甲丙是一组对照实验.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的叶子多所以进行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多,甲的液面下降较大.
(2)植物油比水轻,漂在水的上面形成一层油膜,能防止试管中水的散失.
故答案为:
❷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采用乙装置进行储气时,由于气体要留在集气瓶中,而水被排出,所以气体一定要从a管通入,否则无法达到储气的目的;
故填:a;
(3)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 | .
❸ 为验证活性炭的性质,甲同学设计如下图实验:(1)实验步骤三观察到烧杯中滤液的颜色为______色.(2)甲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将红墨水中的红色吸附变为无色,所以实验步骤三观察到专烧杯中滤液的颜属色为无色; (3)为了防止滤纸对红墨水起到了作用,再对红墨水进行过滤操作加以验证; (4)活性炭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看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1)无;(3)对红墨水进行过滤操作;(4)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❹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1)
(1)装置A中是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装置中的黑色固体是炭,反应方程式为:CO2+C 高温 | .
❺ 如图是甲同学设计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填“
(1)B(2)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3 CO +Fe 2 O 3 高温 2 Fe + 3 CO 2 (3)将未反应的CO转化为CO 2 ,防止污染空气 (4) 在导管末端连接一气囊(或贮气瓶)回收处理 (5)不必要在点燃A之前CO已通过澄清石灰水 (6) Fe +2 H Cl= FeCl 2 + H 2 ↑
❻ 某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下图
根据题中给出的实验现象可知: (1)A中鱼仍然活着,说明水中没有一氧化碳.故A中结果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B中蛙死亡,青蛙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中毒死亡.故B中结果说明:一氧化碳有毒; (3)C中正常的深红色血液变成鲜红色,说明:一氧化碳能使新鲜的血液变色; (4)一氧化碳气体燃烧后的产物的二氧化碳,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能使新鲜的血液变色;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❼ 如图是甲同学设计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填“A”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待玻璃管内气体为纯净的一氧化碳时再进行加热,以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 .
❽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
(1)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 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 2 混有的HCl;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能干燥二氧化碳;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从B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从而造成干扰, 故答案为:干燥CO 2 ,C和H 2 O反应生成的H 2 也能还原氧化铜; (3)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装置中的黑色固体是碳,反应方程式为:CO 2 +C 2CO, 故答案为:C,CO 2 +C 2CO;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能还原黑色的氧化铜,使其变为红色的铜单质,所以E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反应方程式为:CO+CuO Cu+CO 2 , 故答案为:E中黑色固体变红,CO+CuO Cu+CO 2 ; (5)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所以从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为防止原来二氧化碳的干扰,应先把D出来的二氧化碳除去,再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E装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所以用碱性物质除去,所以选②,故答案为:D、E,②. |
❾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 1 、关闭K 2 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
(1)根据装置I、Ⅱ的导管进出口顺序可知,装置Ⅱ只能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利用装置I、Ⅱ可收集氧气、H 2 等难溶于水的气体. 故答案为: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的气体) (2)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白磷燃烧要消耗掉瓶中占空气体积 的氧气,所以待冷却后打开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 (3)①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 ②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我们可进行如下操作:关闭K 1 、K 2 ,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 2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减少了;另外I中还会有气泡产生,因为从Ⅲ中流入的稀盐酸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反应,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关闭K 1 、K 2 ,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 2 ,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产生. |
❿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试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根大小相
(1)甲复和丙作为一组对照实制验,实验变量是叶,甲液面下降较大的原因是,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试管中的水. (2)甲和乙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甲液面下降较大的原因是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3)油的蒸发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遮住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 (1)甲;甲;叶; (2)甲;乙;温度;甲;蒸腾作用越强; (3)防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与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相关的资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