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
(1)分析题图的渗透装置可知,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水分从烧杯进入漏斗,因此漏斗内溶液(S1)的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的浓度.
(2)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二者的不同在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半透膜无生物活性.
(3)①由于蔗糖分大,不能穿过半透膜,因此装置X出现液面差;K+和NO3-小,可以穿过半透膜,因此Y装置不会出现液面差.
②由于0.3g/mL的蔗糖溶液和等渗的KNO3溶液都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因此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4)由于原生质层能主动吸收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加,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因此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洋葱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可以作为多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如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洋葱绿色(管状)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或观察叶绿体);白色洋葱--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或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等.
故答案应为: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或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3)①X②(发生)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5)洋葱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❷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
虽然没有图。。。不过、我做看看。当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KN03溶液中、所以刚版开始K离子、N03离子是被动权运输。然后是在临界值时内外平衡、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然后通过主动运输(选择运输)吸收K离子和N03离子、进行质壁复原。仅个人理解。
❸ 下面的甲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乙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图为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①为清水,②为0.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分解条件不同,如:常温下、高温下、加氯化铁溶液、加过氧化氢酶的制备液.材料中只有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菠菜的绿叶里含有丰富的色素,分离色素的方法为纸层析法,由于叶绿素a含量最多,在色素带中也最宽,颜色呈蓝绿色.
(2)在进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细胞大多处于间期,因为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有丝分裂整个时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3)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作用装置中的半透膜.丙图细胞为根尖成熟区细胞,该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由于该细胞液泡中不含色素,因此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其液泡的颜色不变.
(4)若将根尖成熟区细胞浸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原因为:开始质壁分离是由于外液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由于KNO3在溶液中呈离子状态,由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将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因此该过程与液泡和线粒体有关.根毛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相对体积是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回复原来细胞的大小.
(5)①在渗透作用装置中,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为渗透作用速率,此为实验的因变量.
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渗透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作为因变量.若低温会抑制物质的跨膜运输,则出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1组漏斗液面高度变化比2组大(明显).
故答案为:
(1)c纸层析法蓝绿色(2)ea、b、c、d、e
(3)[③]半透膜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变
(4)线粒体、液泡
(5)①渗透
②(渗透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1组漏斗液面高度变化比2组大(明显)
❹ 半渗透性容器或材料有哪些
压力容器的泄漏实验是通过往设备特定空间中充入某种渗透性很强的介质来实现的,如果设备存在细小缺陷则这种介质就会泄漏到另外一侧,然后通过显示剂、试纸和对渗透介质很敏感的检测器检测出缺陷。渗透介质可以是氨气、氦气和氟里昂等。就渗透性和灵敏度而言,氨气试验的效果不及氦气试验,但比氟里昂试验的效果好得多,且氟里昂的残留物会在随后的焊接返修中形成氯化物,这些氯化物可能对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氨气易溶于水,在不宜进行氦气试验的潮湿环境中氨气试验。氨气有一定危害,符合要求。
❺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半透膜为玻璃纸,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
(1)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从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径大小控制物质进出;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靠能量和载体控制物质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够通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装置X能出现液面差,装置Y不能出现液面差.故渗透平衡时,X漏斗内的液面高于烧杯里的液面,Y漏斗内的液面等于烧杯里的液面.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选洁净的载玻片分别编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整个细胞呈现紫色,原因是紫色物质存在于占据了细胞大部分空间的液泡中.
③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能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被消除,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KNO3溶液中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故答案为:
(1)S1>S2
(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①高于等于
②蒸馏水中央液泡
③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4)KNO3溶液中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❻ 渗透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什么
渗透实验所使用的半透膜有多种:动物的肠衣、鸡蛋的内膜、鱼鳔、动物的膀胱、种皮等。其中最易的是鱼鳔,直接把鱼鳔打开取外层即可。
❼ 反渗透法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做的,规模较小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版与淡水分隔开的。权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1]
❽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
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烧杯中为蒸馏水,漏斗中为蔗糖溶液,因版此最开始时,水分子进权入漏斗的量大于流出的量,当进入漏斗中的水和流出的水一样多时,达到动态平衡时,液面几乎不动,故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维持在一定数值.
故选:B.
❾ 做变水头渗透实验通常用什么渗透装置
(1)水通抄半透膜低浓度高浓度溶液扩散称渗透.(2)由题意知低温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进行探究A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B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则自变量渗透系统所处温度环境差异变量液面高度;(3)该实验能结与结论: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②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且运输速度加快;③若1、2组漏斗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影响物质跨膜运输.(4)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原低温抑制酶性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或者低温影响细胞膜流性影响其功能.故答案:(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同环境温度 漏斗内液面高度变化(3)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②若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③若1、2组漏斗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影响物质跨膜运输(4)①低温影响细胞膜流性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影响酶性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