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声音的产生振动实验乒乓球
(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❷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点评: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是一种放大的方法,要学会应用.
❸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实验叫什么名称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名称是探究声现象,实验说明了物体振动发声,说明声音大小与振幅成正比。
❹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__;
(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4)转换法. |
❺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
(1)当音叉振动时,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正在版发声权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在实验中可以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
(2)在月球上,敲击音叉时仍会振动,这种振动会使小球弹开;用力越大,小球弹开的幅度越大.则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2)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❻ 图示为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当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
(1)敲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❼ 如图是探究正在发声的音叉实验装置.(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
(1)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用轻质的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使现象更易于观察,这是转换法的应用,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3)加大力度敲音叉,会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易于观察;(3)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❽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什么
放大现象,把看不见的声波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来体现出来
❾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乒乓球在实验可以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动,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放大微小振动.
❿ 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出声音,且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了球的振动,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其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3)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振动的振幅增大,故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响度与振幅有关;
(4)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空气能传声.
故答案为:空气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