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气体灭火控制装置盘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控制装置盘设计规范

发布时间:2022-02-10 23:06:23

Ⅰ 气体灭火装置可以不通过灭火控制盘,而由感温、感烟探测器启动吗,这样符合消防设计标准吗

不符合,如果这样设计的话存在一个缺点,万一烟感误报警,那么气体就会喷,现在消防规范是说,烟感或者温感报警启动声光报警器,烟感温感同时报警才启动气体,就是为了防止误报

Ⅱ 气体灭火设计规范最新版本

1)消防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2)消防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3) 消防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4) 消防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

5) 消防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气体灭火设备是许多公共场所中必不可少的消防器材,其中主要使用的气体介质为七氟丙烷,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讲解一下关这种介质作为气体灭火的性能。 如今的气体灭火系统大都为感应自动式,它的形式主要是有管网、无管网、柜式、悬挂式等,在选择时可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类型。而用七氟丙烷为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它是一种高效的消防设备,采用全淹没式的器材设计,因此通常适合于环境密闭较好的场地运行。在灭火过后,只需把对刚刚发生险情的场地进行通风即可将其散去,因此并不会对任何的场地建筑、电子设备等造成二次破坏,同时也不会有介质残留。当然作为消防设备,日常对它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Ⅲ 在气体灭火控制器中控制显示盘安装高度是多少

在出口外并联一个警铃,里外同时响,并且在门外设置“放气指示灯”。这样一来即警告了机房内的人又警告了机房外的人,使得火情发展进度被准确认知,有利于整个机房的灭火和人员疏散工作。警报装置一般用警铃和声光报警器,一些机房气体灭火工程中将警铃和声光报警器安装在出口外,显然是警告外面的人员“机房内发生火灾”,而机房里面的人却不被警告,实际上防气指示灯的警告作用在重复设置。最理想的办法是:在机房内同时设置警铃和声光报警器,其中警铃是用来告知机房区域有火情,即两种探测器中一种已经动作,而声光报警器响时告知火灾已经被系统确认并且处在延时喷放阶段。

Ⅳ 气体灭火控制盘与电源盘 距地多高

气体灭火控制板应安装在防护区入口处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应为中心点到地面1.5m距离,电源盘这个好像是从消防主机后面直接接的电吧?你们气体灭火还是单独弄个电源盘吗?

Ⅳ 气体灭火控制盘t3042b是多大的箱

气体灭火控制盘的功能就是控制气体灭火设备,它是气体灭火报警系统的组成部份。原理就是报警主机接到火灾信号后,报警主机就会给气体灭火控制盘信号,由气体灭火控制盘起动气体灭火设备。

Ⅵ 求文档: GD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2006-03-02发布 2006-05-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号文《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气体灭火系统研究、生产、设计和使用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有关基础性实验及工程应用实验研究。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制造、施工、大专院校、消防监督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审查,由有关部门定稿。
本规范共分六章和八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其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公安部负责具体管理,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本规范管理组(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邮编30038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参编单位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深圳因特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
广东胜捷消防企业集团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新纪元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坚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
东靖飞 谢德隆 杜兰萍 刘连喜 李根敬
宋 波 许春元 刘跃红 伍建许 王宝伟
万 旭 李深梁 常 欣 王元荣 靳玉广
郭鸿宝 陆 曦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设计要求 6
3.1 一般规定 6
3.2 系统设置 7
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8
3.4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13
3.5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17
4. 系统组件 19
4.1 一般规定 19
4.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20
4.3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21
4.4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组件专用要求 21
5. 操作与控制 22
6. 安全要求 23
附录A 灭火浓度和惰化浓度 24
附录B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26
附录C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27
附录D 喷头规格和等效孔口面积 29
附录E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管道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 30
附录F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喷头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32
附录G 无毒性反应(NOAEL)、有毒性反应(LOAEL)浓度和灭火剂技术性能 34
规范用词说明 35

总 则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IG541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符号
术语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管网灭火系统 pip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进行设计计算,将灭火剂从储存装置经由干管支管输送至喷放组件实施喷放的灭火系统。
预制灭火系统 pre-engineered systems
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
组合分配系统 combined distribution systems
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灭火浓度 flam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灭火密度 flame extinguishing density
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单位容积内某种火灾所需固体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
惰化浓度 inerting concentration
有火源引入时,在101 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易燃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发生所需的气体灭火剂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浸渍时间 soaking time
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灭火剂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泄压口 pressure relief opening
灭火剂喷放时,防止防护区内压超过允许压强,泄放压力的开口。
过程中点 counse middle point
喷放过程中,当灭火剂喷出量为设计用量50%时的系统状态。
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 NOAEL concentration
观察不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大浓度。
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 LOAEL concentration
能观察到由灭火剂毒性影响产生生理反应的灭火剂最小浓度。
热气溶胶 condensed fire extinguishing aerosol
由固体化学混合物(热气溶胶发生剂)经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灭火性质的气溶胶,包括S型热气溶胶、K型热气溶胶和其它型热气溶胶。
符号

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灭火设计密度

管道内径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

减压孔板孔口面积

泄压口面积

重力加速度

喷头高度相对“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中液面的位差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容积修正系数

管道计算长度

储存容器的数量

流程中计算管段的数量

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

灭火剂储存容器充压(或增压)压力

减压孔板前的压力

减压孔板后的压力

喷头工作压力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

高程压头

喷放“过程中点”储存容器内压力

管道设计流量

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

支管平均设计流量

减压孔板设计流量

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

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

灭火剂过热蒸汽或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

防护区的净容积

喷放前全部储存容器内的气相总容积(对IG541系统为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

减压孔板前管网管道容积

减压孔板后管网管道容积

储存容器的容量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

系统灭火剂剩余量

计算管段始端压力系数

计算管段末端压力系数

计算管段始端密度系数

计算管段末端密度系数

七氟丙烷液体密度

落压比

充装量

减压孔板流量系数

计算管段阻力损失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

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

设计要求
一般规定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
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 m;
2 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 m;
3 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 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 m;
4 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 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 m。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 m。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 s。
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 m3;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 m。
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高度不宜大于6.0 m。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2.0 m。
系统设置
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 电气火灾;
2 固体表面火灾;
3 液体火灾;
4 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它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它电气火灾。
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 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 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 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 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 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 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 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 m3;
3 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 m3。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 h。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 Pa。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其它灭火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1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2的规定取值。本规范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
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 min;
2 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 min;
3 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 min;
4 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 min。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
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 2.5+0.1MPa(表压);
2 二级 4.2+0.1MPa(表压);
3 三级 5.6+0.1MPa(表压)。
七氟丙烷单位容积的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
2 二级增压焊接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950kg/m3;
3 二级增压无缝结构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120kg/m3;
4 三级增压储存容器,不应大于1080kg/m3。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
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喷头设计流量应相等;
2 管网的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
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3.3.13)
式中 ——
泄压口面积(m2);
——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3.3.14-1)
式中 ——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
——
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
——
防护区的净容积(m3);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
2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3.3.14-2)
式中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3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3.3.14-3)
式中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
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4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5 均衡管网和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均可不计。
防护区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各支管与最短支管之间长度差值的容积量计算。
管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网计算时,各管道中灭火剂的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
2 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3.3.15-1)
式中 ——
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kg/s);
——
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s)。
3 支管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3.3.15-2)
式中 ——
支管平均设计流量(kg/s);
——
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个);
——
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s)。
4 管网阻力损失宜采用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和平均设计流量进行计算。
5 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宜按下式计算:
(3.3.15-3)
(3.3.15-4)
式中 ——
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内压力(MPa,绝对压力);
——
灭火剂储存容器增压压力(MPa,绝对压力);
——
喷放前,全部储存容器内的气相总容积(m3);
——
七氟丙烷液体密度(kg/ m3),20℃时为1407kg/ m3;
——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m3);
——
储存容器的数量(个);
——
储存容器的容量(m3);
——
充装量(kg/ m3)。
6 管网的阻力损失应根据管道种类确定。当采用镀锌钢管时,其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3.3.15-5)
式中 ——
计算管段阻力损失(MPa);
——
管道计算长度(m),为计算管段中沿程长度与局部损失当量长度之和;
——
管道设计流量(kg/s);
——
管道内径(mm)。
7 初选管径可按管道设计流量,参照下列公式计算:
当 时,
; (3.3.15-6)
当 时,
; (3.3.15-7)
8 喷头工作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3.3.15-8)
式中 ——
喷头工作压力(MPa,绝对压力);
——
系统流程阻力总损失(MPa);
——
流程中计算管段的数量;
——
高程压头(MPa)。
9 高程压头应按下式计算:
(3.3.15-9)
式中 ——
过程中点时,喷头高度相对储存容器内液面的位差(m);
——
重力加速度(m/s2)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 ≥0.6(MPa,绝对压力);
二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 ≥0.7(MPa,绝对压力);
三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 ≥0.8(MPa,绝对压力)。
2 ≥ (MPa,绝对压力)。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3.3.17)
式中 ——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cm2);
——
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kg/s)/cm2],可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
喷头的实际孔口面积,应经试验确定,喷头规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1倍。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其它灭火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3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A-4的规定取值。本规范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 s。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 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 min;
3 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 min。
储存容器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11.15kg/m3;
2 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81.06kg/m3。
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3.4.6)
式中 ——
泄压口面积(m2);
——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3.4.7-1)
式中 ——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
——
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
防护区净容积(m3);
——
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
2 灭火剂气体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3.4.7-2)
式中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3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及系统灭火剂剩余量之和,系统灭火剂剩余量应按下式计算:
(3.4.7-3)
式中 ——
系统灭火剂剩余量(kg);
——
系统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m3);
——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m3)。
管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
主干管、支管的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4.8-1)
(3.4.8-2)
式中 ——
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kg/s);
——
灭火剂设计喷放时间(s);
——
支管平均设计流量(kg/s);
——
安装在计算支管下游的喷头数量(个);
——
单个喷头的平均设计流量(kg/s)。
2 管道内径宜按下式计算:
(3.4.8-3)
式中 ——
管道内径(mm);
——
管道设计流量(kg/s)。
3 灭火剂释放时,管网应进行减压。减压装置宜采用减压孔板。减压孔板宜设在系统的源头或干管入口处。
4 减压孔板前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3.4.8-4)
式中 ——
减压孔板前的压力(MPa,绝对压力);
——
灭火剂储存容器充压压力(MPa,绝对压力);
——
系统全部储存容器的总容积(m3);
——
减压孔板前管网管道容积(m3);
——
减压孔板后管网管道容积(m3)。
5 减压孔板后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3.4.8-5)
式中 ——
减压孔板后的压力(MPa,绝对压力);
——
落压比(临界落压比: =0.52)。一级充压(15MPa)的系统,可在 =0.52~0.60中选用;二级充压(20MPa)的系统,可在 =0.52~0.55中选用。

6 减压孔板孔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3.4.8-6)
式中 ——
减压孔板孔口面积(cm2);
——
减压孔板设计流量(kg/s);
——
减压孔板流量系数。
7 系统的阻力损失宜从减压孔板后算起,并按下式计算,压力系数和密度系数,可依据计算点压力按本规范附录E确定。
(3.4.8-7)
式中 ——
管道设计流量(kg/s);
——
计算管段长度(m);
——
管道内径(mm);
——
计算管段始端压力系数(10-1MPa•kg/m3);
——
计算管段末端压力系数(10-1MPa•kg/m3);
——
计算管段始端密度系数;
——
计算管段末端密度系数。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充压(15MPa)系统, ≥2.0(MPa,绝对压力);
2 二级充压(20MPa)系统, ≥2.1(MPa,绝对压力)。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3.4.10)
式中 ——
喷头等效孔口面积(cm2);
——
等效孔口面积单位喷射率[kg/(s•cm2)],可按本规范附录F采用。
喷头的实际孔口面积,应经试验确定,喷头规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1.3倍。
S型和K型热气溶胶灭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密度为100g/m3。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30g/m3。
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火灾,S型和K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40g/m3。
在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应大于9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50℃;在其他防护区,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2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80℃。
S型和K型热气溶胶对其他可燃物的灭火密度应经试验确定。
其他型热气溶胶的灭火密度应经试验确定。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20min;
2 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火灾及其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10min。
灭火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3.5.9)
式中 ——
灭火设计用量(kg);
——
灭火设计密度(kg/m3);
——
防护区净容积(m3);
——
容积修正系数。 <500m3, =1.0;500m3≤ <1000m3, =1.1; ≥1000m3, =1.2。

系统组件
一般规定
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发生剂罐、引发器和保护箱(壳)体等组成。
2 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
3 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
4 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5 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 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储存容器、驱动气体储瓶的设计与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它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
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
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
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识。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头,应有防护装置。
喷头的布置应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当保护对象属可燃液体时,喷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管道及管道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等的规定。无缝钢管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
2 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规定。

Ⅶ 气体灭火控制盘安装规范

在这方面的话一定要注意的,要注意它的使用风的风力的方向,所以在这方面的话是比较关键的。

Ⅷ 广东省地方标准DBJ 15-23(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最新版本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是集气体灭火、自动控制及火灾探测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自动灭火装置,符合DBJ15-23-1999《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ISO14520-9《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及产品标准规范的要求,本系统装置设计先进、性能可靠,操作简单,环保良好等特点[1-2] 。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由储存瓶组、储存瓶组架、液流单向阀、集流管、选择阀、三通、异径三通、弯头、异径弯头、法兰、安全阀、压力信号发送器、管网、喷嘴、剂、火灾探测器、气体灭火控制器、声光报器、警铃、放气指示灯、紧急启动/停止按扭等组成[2] 。
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动/停止四种控制方式。

灭火特性:
1、灭火效率高;
2、洁净环保 具有良好的清洁性 ,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
3、经济实惠;
4、良好的电气绝缘性;
5、适用于有人工作的场所,对人体基本无害。

Ⅸ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是:GB 50193

GB 50193-1993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生产和储存装置中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

阅读全文

与气体灭火控制装置盘设计规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施工层的轴线投测用什么仪器 浏览:154
供热回水阀门关不上怎么排气 浏览:736
内燃机的什么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浏览:910
管道各种阀门图cad 浏览:561
f23是什么制冷剂 浏览:366
轴承锅是什么 浏览:96
钢丝绳索自动下放装置 浏览:391
仪表有个水龙头是什么标志 浏览:82
下水井的暖气总阀门 浏览:45
湖北高中压阀门厂待遇 浏览:528
变压器油的处理装置设计图 浏览:824
利拓仪器效果怎么样 浏览:79
阀门贴牌怎么操作 浏览:497
机械设计如何选用材料 浏览:746
通用pe工具箱40gho 浏览:485
女机械一点智力加多少魔攻 浏览:193
阀门中fr什么意思 浏览:352
熔化现象实验装置 浏览:705
vs2008工具箱空 浏览:600
定额中接地装置检测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