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伽马装置设计年限是多少00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

伽马装置设计年限是多少00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

发布时间:2022-01-26 13:51:13

『壹』 伽马射线对人体有害吗

阿尔发射线、倍它射线、伽马射线,同爱克斯射线一样对人体是有害的,应当注意。
当然,在安全量度内,又当别论了。

『贰』 γ-氨基丁酸要什么时候食用效果好呢

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氨基酸的结构,因此 被称为氨基酸神经递质;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中起重要作用, 并对机体的多种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能够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GABA广泛存在于大脑,如大脑皮质区与记忆力有关的区域、海马体与深度记忆有关的区域、下丘脑与内分泌调节有关的区域等,人的大脑内约有一半的突触上都会表达GABA受体,这些受体会共同发挥作用。
GABA是一种很重要的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能够激发与促进下丘脑弓状核与腹内侧核,增加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从而激发垂体增加分泌生长激素。另一方面,GABA还能激活脑内葡萄糖磷酸脂酶的代谢,促进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同时乙酰胆碱也能抑制生长激素抑制素(SS)的分泌,从而从上述两方面(双向)来影响与促进垂体增加分泌生长激素。
建议用于分泌生长激素辅助长高的孩子可以在睡前一小时配合生长激素一起使用,模拟人体熟睡后分泌生长激素的自然周期,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叁』 什么是伽马辐照装置

伽马辐照装置是利用电离辐射加工处理食品,以控制食源性致病菌、减少食物的微生物数量和虫害、抑制块根类农作物发芽,以及延长易腐坏农产品的保质期。辐照技术已获准用于约50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并最少有33个国家在商业上应用这项技术。尽管业界数十年来一直使用辐照技术为食物进行消毒,以符合检疫规定,但食用辐照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仍是备受关注。这项研究概述了食物辐照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食用辐照食物对消费者构成的潜在健康风险。现有证据显示,虽然辐照加工会令食物产生化学变化,导致营养素流失,但如按照建议的方法进行辐照加工食物,而且加工过程符合良好制造规范,辐照食物的安全性和营养素质量,与用其他传统食物加工方法(例如加热、巴士德消毒和装罐)处理的食物相若。
食物辐照技术是利用电离辐射加工处理食品,以控制食源性致病菌、减少食物的微生物数量和虫害、抑制块根类农作物发芽,以及延长易腐坏农产品的保质期。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超过50个国家已批准使用辐照技术处理约50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并有33个国家在商业上应用各国准许进行辐照加工的食品不尽相同,但一般只限于香料、香草、调味料、某些新鲜水果或干果和蔬菜、海产、肉类及肉类制品、家禽,以及蛋类制品。尽管业界数十年来一直使用辐照技术为食物进行消毒,以符合检疫规定,但食用辐照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仍是备受争议的问题。食品经辐照后产生的化学物是否具有毒性,以及辐照处理会否改变食品的营养价值,都是令人关注的事宜。根据食品法典委员会《辐照食品通用标准》,建议用于食品加工的电离辐射是∶(I)放射性核素钴-60(60Co)或铯-137(137Cs)产生的伽玛射线;以及(II)由机械源产生的电子束(最高能量为10兆电子伏特)和X射线(最高能量为5兆电子伏特)。
(I) 放射性核素钴-60和铯-137产生的伽玛射线钴-60由高度精制的钴-59(59Co)颗粒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撞击而成,铯-137则由铀裂变产生。钴-60和铯-137发出穿透力强的伽玛射线,可用以处理大件或已包装食物。目前,钴-60是最广泛应用于食物辐照的放射性同位素。 (II) 由机械源产生的电子束和X射线机械源产生的电离辐射的主要优点是,整个处理系统都不涉及放射性物质。产生电子束的电器装置由电力驱动,以直线加速器将电子加速至接近光速。但这些高能电子束的穿透力有限,只适用于较薄的食物。以电子束撞击金属靶,可把电子转化为不同能量的X射线。虽然X射线的穿透力较由钴-60和铯-137产生的伽玛射线强4,但由于电子转化为X射线的效率一般低于10%,以致机械源辐射的应用一直难以推广。 当电离辐射穿过如食物等物质时,能量会被吸收,食物成分的原子和分子会被离子化或激发,引起辐照食物中出现的化学和生物学变化。食物辐照的化学效应食物进行辐照时所产生的化学效应,是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及离子分解后,与相邻分子发生反应,而引发的连串相互反应。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分子内部出现异构化和分裂,并与相邻分子发生反应,产生连串新化学产物(包括高反应自由基)。食物经辐照后而产生的自由基,通常存在时间很短。不过,在一些干制、冷藏或含坚硬部分(例如骨头)的食物,由于产生的自由基的活动性有限,因此会存留一段较长时间。由电离辐射引起的另一个重要化学反应是水辐射分解。水分子经辐照后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属高反应性,容易与大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羧酸、酮、醛和硫醇等发生反应。这些化学变化对消除食物的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不过,如辐照环境条件控制不善,这些化学变化难免会对某些食品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失去原有风味)。在辐照过程中,利用钴-60产生的伽马射线作能量源,以提供电离辐射。商用辐照设施的共通之处是设有辐照室,以及用以运送食物进出辐照室的输送系统。辐照厂房跟其他工业设施在结构上的主要分别是,辐照室四周建有混凝土防护围墙(厚度一般为1.5至1.8米),以防止电离辐射的泄漏。 放射性核素源会持续发出辐射。当辐射源不用作处理食物时,会贮存在一个水深约6米的水池内。水可吸收辐射能量,是其中一种最佳的阻隔辐射防护物质之一,将辐射源贮存在水里,可保护须要进入辐照室的工作人员免受辐射照射。辐照设施的输送系统采用路轨设计,用以运送食物通过辐照室进行辐照处理。通过控制辐照的时间和辐照源的能量,就可以调节食品接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剂量,以达致特定的目的。
在国内,工业用的食物辐照设施必须领取许可证,并受国家辐射安全及卫生当局的规管及监察。他们亦有参考其他主管当局制定的辐照标准 和实务守则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建立了一个食物辐照设施资料库,胪列各国的认可食物辐照设施,供公众参考。

『肆』 #神舟八号#天宫与神八什么时候对接

神八升空后两天内将与天宫一号对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1日02:04 北京晨报
如果把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比做一场“太空大戏”的话,那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无疑是此次演出的高潮。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后的两天内,两个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实现完美对接。完成交会对接的使命后,“神八”将结束自己的太空之旅,重返地球,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以西阿木古朗草原。

交会对接前“天宫”先掉头

交会对接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二步,包括交会和对接两个过程,就像是两个情人的见面与牵手。此次交会对接是我国两个航天器首次在茫茫太空实现整体飞行。顺利实现这项关键技术,对下一步空间站的建立起到决定性作用。

要让两个飞行器在彼此距离上万公里的太空能够相互找到对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天宫一号副总设计师白明生介绍说,在约会见面之前,在太空中遨游的天宫一号 要“降轨调相”, 从飞行状态转换成对接状态,并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温度调整到20度,压力调整到人体适宜的压力,而且还要“掉头”,静候对接的最佳时刻,迎接“情人”的到来。

52公里“路口”两者相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说,神舟八号飞船进入轨道时,距离天宫一号大概有上万公里,它要追上天宫一号,还要保证相对速度非常小,因为如果速度太快,轻则把目标飞行器撞跑了,重则就是两个飞行器撞坏。

飞船入轨后将进行五次变轨,一点点接近天宫一号,到达距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这个距离就像到了高速公路的路口,飞船就能看见目标飞行器了。

四个停泊点保证牵手无误

“天宫”和“神八”相见后,“神八”要不断确认位置,调整速度和角度。专家介绍说,从52公里距离到对接,为了保证每一步准确对接,中间设立了4个停泊点,分别是5公里、400米、140米和30米。而其中最关键步骤是在距离天宫一号140米处测试对接机构传感器,从而确定飞船的对接状态是否已经到位。

在这个从见面到牵手的关键步骤中,这位叫做“神八”的情郎必须十分谨慎,是每走一步就停下来看一步,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直到成功牵手。

“神八”伸手抓住“天宫”

完成交会任务后,就进入最后的牵手环节——对接,在15分钟之内,两者要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

对接就像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连接,航天器对接也是这样的过程,只是更加复杂,更有难度,要让两个重达8吨的航天器严丝合缝,对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对接过程中,两者的相对速度要从7.8公里/秒降到0.2米/秒,神八飞船上有个像手一样的捕获装置,会先伸出来把天宫一号紧紧抓住。两个8吨重的飞行器高精度对接,就像靶场射击,对接机构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

新组合体由“天宫”掌控

在交会对接的“四幕戏”上演后,两者就成为一个整体,开始连体飞行,成为一个小家庭,开展一段短暂而美妙的太空之旅。天宫一号则掌握着所有控制权,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相当于两个人合成一个人,这一个人的大脑是由天宫一号控制,这个技术恰恰是空间站将来要运行和管理的技术。未来,空间站会不断有实验舱进行相互对接,那么多飞行器不能各干各的,而是要对组合体进行管理。

14天里小两口牵手两次

这个“小家庭”将飞行12天左右,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先是对接机构解锁,两个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组合体继续飞行两天后,它们将不得不面临“分手”,两个飞行器再次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距天宫一号5公里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

此后,神舟八号飞船按预定返回程序飞行,返回舱返回主着陆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升至高度约370千米自主飞行轨道运行,等待下一次交会对接。

权威解析 交会对接类似针尖对针尖

如果把“ 神八”与“天宫”的对接比喻为两个“肌体”连接的话,二者之间电路的电连接器,毫无疑问承担着导通两个“肌体”经络的角色。那么“天宫”与“神八”之间是如何对接的呢?科研人员为我们做出了解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693厂的科研人员介绍说,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对接,有点类似于军用加油机与战斗机之间的对接。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内的工作人员将软管放出机外,软管下的黄褐色信号灯闪亮。受油机的驾驶员收到准备妥当的信号后,便调整好自己飞机的位置,再把受油管伸入喇叭形锥套,只要自锁机构锁紧之后,燃油便自动流向受油机。这种对接,需要两机飞行员的操作和配合,而且是在大气层内完成。

而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与飞机空中加油有类似之处,但复杂得多。除去抗热真空、紫外线辐照、原子氧腐蚀等一系列残酷的太空环境不说,在浩瀚的宇宙空间环境中,天宫一号4只直径3.8厘米的电连接器插头,必须在准确的时间内完成与“神八”对接口上四只插座的对接,这无异于尘埃与尘埃的碰撞,针尖与针尖的对接。

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对接,使“ 神八”与“天宫”合二为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空间站。小小电连接器肩负着牵一发而动全身、打造空间站“生命通道”的使命。因此,有人把这种电连接器比喻为“红娘”、“脐带”,还有人比喻为“桥梁”和“经络”,无论何种比喻,其实都是对其作用和价值的阐述。

技术突破 回收系统有七大创新

为保障“神八”安全着陆,科研人员对飞船回收着陆系统进行了七大创新。

一,更完善的回收着陆工作程序。

对飞船返回段的工作程序进行了补充完善,使得飞船在回收着陆过程中能够自主应对更多可能状态的故障模式。

二,可靠性更高的降落伞子系统。

对飞船返回着陆阶段的核心设备降落伞,在构成、结构、材料等多方面实施了改进,降落伞的整体工作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更优化的程序控制子系统。

对回收着陆分系统内程序控制子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归并、分离、重组,优化了电磁兼容性,同时对相关产品的外形、重量进行了优化。

四,新研的着陆反推发动机。

为适应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对飞船着陆缓冲阶段工作的重要设备——着陆反推发动机进行了重新研制设计,新研的着陆反推发动机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飞船的返回状态,保障更优的着陆速度。

五,γ表实现了国产化,性能更优。

飞船着陆缓冲阶段工作的重要设备——γ表,实现了彻底的国产化。

六,适应更严苛的工作条件。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要求更为严苛的空间环境条件和长期在轨运行的要求,完成了多项改进设计,并完成了大量的验证试验、拉偏试验、储存试验,以确保回收着陆分系统完全满足更高的要求。

七,全面、细致的可靠性分析、验证工作。

神舟八号飞船研制过程中完成了更全面的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建立了完善的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系统,完成了大量的可靠性试验,确认了交会对接任务的高可靠性指标。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韩娜

1连体飞行12天左右,“神八”与“天宫”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首先是对接机构解锁,两飞行器分离。

2“神八”撤离至距“天宫”140米处停泊,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3组合体继续飞行2天后,两飞行器再次分离。

4神舟八号返回舱返回主着陆场,天宫一号升至高度约370千米轨道运行,等待下一次交会对接。

『伍』 如何减弱伽马射线暴露在空气中(一些装置或科技等)谢谢!

主要就是屏蔽。可以用重金属进行屏蔽。最实惠的是水屏蔽。牢固又实惠的是水泥屏蔽。

『陆』 利用伽马射线代替手术刀的医疗装置,常用来治疗肿瘤

伽马刀

『柒』 现代伽马发动机愿意拉缸是吗

拉缸判断:有异响,无力,有废气,也就是下排气,费油无力开后熄火难启动。 拉缸的原因: 造成拉缸的原因十分复杂,有设计方面的原因,如材料的选配,间隙大小的确定,装置的安装对中等的是否恰当,结构布置是否合理,表面粗糙是否适宜

『捌』 我是做水刺无纺布生产工作的,流水线有种测量布面克重的NDC检测装置,应用伽马射线。有何危害

辐射,短时间的接触是没有问题的,工作时尽量远离机器,长时间的接触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的感觉,辐射较大的话,会伤害你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工作过三五年应该没得事~如果你打算在那里干一辈子的话,那你还是换工作的好~

『玖』 工业探伤伽马射线安全距离是多少

安全距离规定50米左右。

γ,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

『拾』 自然伽马测井

(一)自然伽马测井物理基础

1.岩石中的自然伽马辐射场

(1)铀、镭、钍、钾的核学性质

铀(U)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七周期,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沥青矿和钾钒铀矿中。它有三个天然同位素,即238U、235U、234U,其丰度分别为99.27%、0.01%、0.72%。铀的化学性质活泼,是典型的亲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呈正四价和正六价。在自然界U6+和U4+相互转化,是铀的地球化学过程的主要特点。

镭(Ra)有四个同位素,其中226Ra是238U的一个子体。当铀和镭处于平衡时,镭/铀=3.14×10-7。镭的化学性质与钡相似,呈明显碱性,其离子半径与Ca2+、Ba2+和Pb2+相似,可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方解石(CaCO3)、莹石(CaF2)、磷氯铅矿(Pb10(PO43Cl2)等矿物。镭容易被从矿物中淋滤出来,导致天然水中富积镭。在氧化带中,淋滤作用有时能使铀矿物中85%的镭被水淋滤出来,使226Ra与母体238U分离而在氧化带循环水中富集。在油田水中,镭的浓度有时会高达7.5×10-9g/L。研究镭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再分配,对观察油田水和注入水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钍(Th)有两个长寿命同位素和四个短寿命同位素,其中232Th的丰度几乎为100%。化合价以四价为主,四价钍和四价铀关系密切,常呈类质同象置换。钍和铀经常是共生的,钍铀比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基本比值。确实,几乎所有的陨石,钍和铀的比值(Th/U)都等于3~4;而在岩浆岩中Th/U也几乎是定值,多数在4左右。在氧化环境中,铀和钍会发生明显的分离。钍的化合物性质稳定,运移以机械风化迁移为主。粘土矿物对钍的选择性吸附,以及钍在稳定矿物中的存在是控制沉积岩中钍分布的主要因素。钍常作为粘土矿物指示剂,钍铀比可指示沉积环境和岩性。

钍系的主要伽马辐射体是208Tl,特征伽马射线的能量是2.62 MeV。

钾(K)有三个天然同位素,即39K、40K、41K。其中40K是放射性同位素,它发射1.46 MeV的伽马光子。钾在岩浆岩中的含量随SiO2的增加而增高。在沉积岩中,粘土岩的钾含量比砂岩和石灰岩都高。

(2)岩石中的自然伽马辐射场

岩石的自然伽马辐射场,主要由钾、铀、钍的空间分布决定的,其次是受到岩石自散射和自吸收的影响。

岩石自然伽马辐射场的空间分布是由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岩石中钾、铀、钍的含量决定的,含有钾、铀、钍的地层就是一种分布在有限空间中的伽马源。

每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和单位时间里发射的光子数成正比,活度相同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单位时间里发射的光子数却不一定相等。单位时间里发射的光子总数称为伽马源的源强,而单位体积的源强称为源强密度。对大体积的辐射体,需要用源强密度来描述光子发射率的空间分布。若进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还需研究光子的能量分布和角分布。

描述自然伽马辐射场的主要参数是通量密度,它是这样定义的:设有一球体通过球心的截面积是α,而dφ是时间间隔dt内注入球体的光子注量数,则通量密度φr定义为

地球物理测井

对平行射线束来说,单位时间通过与射线方向垂直的单位截面积的光子数称为伽马射线强度;对非平行射线,也可将式(3-1)定义的通量密度称为强度。通量密度与仪器在单位时间里的计数,即计数率成正比。

为简便,设无限、均匀、各向同性地层中只有一种发射单能光子的放射性元素(如钾),地层的密度为ρ,每克岩石中含q克该种放射性元素,每克该种放射性元素每秒钟平均发射a个光子,地层对光子的吸收系数为μ,求地层中任意点保持初始能量的光子通量密度。为此,在球坐标系中取一体积元dV,它在距离为r的M点处产生的通量密度增量为

地球物理测井

对半径为r的球体求积分得通量密度φr

地球物理测井

若对上述无限介质积分,即r→∞,得:

地球物理测井

式中:φ0为无限介质中任意点的光子通量密度;μm为质量衰减系数,随光子的能量增加而减小;aq为单位质量岩石每秒内发射的光子数。

沉积岩中主要矿物的μm变化较小。例如,当伽马光子能量为1.5 MeV时,纯水、石英、方解石的质量衰减系数分别为0.0575 cm2/g、0.0545 cm2/g、0.0518 cm2/g。混凝土的μm是0.0519 cm2/g。对常遇地层可认为φ0∝q。

(3-3)式可以估计自然伽马测井的探测范围。用比值

地球物理测井

进行计算。当μr=4.605时,这一比值等于0.99。若μ分别取0.10/cm和0.15/cm,则相应的球半径为46.05 cm和30.7 cm。可以认为,自然伽马测井对地层的探测范围大约是一个直径为1 m的球体。

2.放射性地层的测井响应

(1)有限厚放射性地层在井轴上形成的光子通量密度

图3-1 有限厚度放射性地层示意图

设有限厚放射性地层厚度为h(图3-1),井半径为r0,井轴与地层面垂直,M点位于井轴上与地层下底面相距z1。层内物理性质均匀、各向同性,只含一种发射单能光子的放射性元素(如钾),地层的密度为ρ,每克岩石中含q克该种放射性元素,每克该种放射性元素每秒钟平均发射a个光子,地层和井内介质对光子的吸收系数均为μ,围岩不含放射性物质,求井轴上任意点M处散射光子通量密度。为此,在柱坐标系中取体积元dV=rdzdrdφ,它在M点处产生的通量密度增量为

地球物理测井

先在0~2π域内对φ积分,得通量密度为:

地球物理测井

对此式做变量置换,令,h′=h/r′,以及

地球物理测井

可得:

地球物理测井

移动M点,即改变z1值,利用指数积分函数表对式(3-8)做数值积分,可求出该放射性地层造成的沿井轴的光子通量密度。对变量z′来说,被积函数在z′=0处有最大值,且对称于此点。因而,当观察点M位于地层中点时,积分有最大值:

地球物理测井

设μ=0.1/cm,r0=15 cm,并使地层厚度分别等于15 cm、30 cm、60 cm、90 cm和150 cm时,利用式(3-9)可获得一组曲线,如图3-2所示。

测井仪器测得的曲线,因受到仪器参数的影响而与图3-2有所不同,或者说有不同的响应。

(2)仪器标准化和探测效率

自然伽马测井在每个深度点上测到的计数率,与地层在该点造成的通量密度成正比。计数率曲线可直接反映通量密度(或称射线强度)沿井剖面的分布。测井仪器的探测效率有很大差别,即使环境条件不变,不同的仪器在同一个测量点上测到的计数率也会不相同。所谓测井仪器标准化,实质上就是进行效率刻度。刻度过的仪器测量的计数率曲线是用标准单位表示的,国际上习惯采用API单位。API单位是美国石油学会选用的自然伽马测井单位,它是这样规定的: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建造了一套由三层混凝土标准模块组成的刻度井,每个标准模块都是直径1.219 m,高2.438 m的带井眼的圆柱体,中间的一层是含有13 mg/L的铀、24 mg/L的钍和4%的钾的高放射性地层,而上、下两层是未添加放射性物质的低放射性地层。将仪器在井眼中测得的高放射性和低放射性两种模块的读数差定为200 API。在标准井中刻度过的同类仪器。对同一厚地层应该有同样的响应,即应具有相同的幅度(含统计误差)。这样,不同的仪器测得的自然放射性剖面才能进行对比。

图3-2 有限厚度放射地层沿井轴的光子通量密度

(二)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1.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仪有许多类型,彼此的结构、具体线路的差别还比较大,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结构框图基本一致(图3-3)。

自然伽马测井仪分为地面仪器和下井仪器两部分。下井仪的基本组成是伽马射线探测器、放大器和高压电源等。伽马射线探测器是感知伽马射线的,并把其转变成电脉冲的装置;放大器把这些脉冲放大,以便电缆传输。

地面仪器有前置放大、鉴别、整形和计数率计等。鉴别器的目的是消除干扰;整形器可以把所有的脉冲信号变成幅度一样大、宽度一样宽的矩形波,这样每一个矩形波带的电量就是一样的;计数率计把单个的矩形脉冲变成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反映伽马脉冲的多少。再由测井记录仪记录成电压形成伽马射线强度随井深变化的曲线——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最简单的计数率计是电阻和电容元件组成的积分线路(图3-4)。电阻R与电容C的乘积RC=τ,称为时间常数。RC积分线路的输出电压U和输入的脉冲数n有以下关系:

地球物理测井

其中:q为每个矩形脉冲所携带的电荷数;t为从矩形脉冲输入开始算起所经过的时间。

图3-4表示,输出电压不能随输入电压同步变化,即积分线路存在惰性。惰性的大小由时间常数决定。计算表明,当t=2τ时,输出电压只能达到最大输出电压的86%;当t=3τ时,输出电压增至最大输出电压的95%。由此可见,积分线路的使用要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图3-3 自然伽马测井仪原理示意

图3-4 积分线路输入输出特性

2.探测半径

由于地层和泥浆对伽马射线的吸收,地层中放射性元素发射的伽马射线是不能全部到达探测器、为探测器所测出的,即自然伽马测井主要探测的地层是靠近探测器的有限地层。图3-5是自然伽马测井的视几何因子分布曲线。从图中的积分几何因子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径向距离增加,积分几何因子呈指数增加规律变化。积分几何因子可用来研究自然伽马测井探测范围;而图中对信号贡献曲线,是随径向距离增加呈指数下降规律变化,说明距探测器越远的媒体对测量信号的贡献越小,可用来研究自然伽马测井的探测范围。在无限均匀地层中,探测范围是以探测器中点为球心的球体,球体半径就是探测半径。设探测范围内的地层产生总自然伽马强度的90%,则计算的探测半径小于25 cm。实际上,它的大小和伽马射线能量、地层和泥浆密度有关。能量降低或密度增加,探测半径减小。再者,探测范围并不是严格的球形。这是因为井的存在和探测器有一定体积等原因。

利用探测范围内,放射性地层多少的变化,也可近似绘制放射性测井曲线。设厚度大于二倍探测半径的放射性地层的上、下围岩中均不含放射性(图3-6)。当自然伽马测井仪在放射性地层以下时,因其探测范围内,不含放射性,自然伽马强度为零。随着仪器向上移动,探测范围内放射性逐渐增加,自然伽马强度逐渐增强。当仪器探测范围内全是放射性地层时,自然伽马强度最大。如果地层的厚度较大,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有段平直段。以后,随仪器向上移动,直至进入上围岩。探测范围内放射性地层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没有,自然伽马强度逐渐降低,而逼近于零。

图3-5 自然伽马测井视几何因子分布曲线

(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

1.曲线特点

可以归纳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特点:当围岩的放射性相同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以地层中点为对称;地层中点的自然伽马幅度最大,其幅度与地层厚度有关。当地层较薄时,测得的地层中点的自然伽马幅度Jγ与它应具有的自然伽马幅度Jγmax满足:

地球物理测井

其中:h为地层的厚度;r为探测半径。

当地层厚度大于二倍探测半径(或大于三倍井径)时,利用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2.影响因素

实际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图3-7)和理论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有明显的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统计涨落。

图3-6 自然伽马测井探测范围

放射性测量的统计涨落现象,造成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的锯齿变化。这种变化与地层岩性变化,仪器不稳定的变化都可能同时在测井曲线上出现。正确识别曲线上的各种变化是正确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前提。

统计涨落用标准误差衡量。标准误差要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但是,在自然伽马测井中,通常只测一次。这样,就不可能求得平均值,而只能以这次的测量结果作为平均值。于是

图3-7 实际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地球物理测井

我们知道,测井结果是以“c/min,(c指counts)”作单位的。所以,N=nt。t是测井仪器在该地层的停留时间,n是该地层的平均计数率。从而,式(3-11)就成为

地球物理测井

测井计数率的误差是:

地球物理测井

地层厚度为H,下井仪运动速度(测进速度)为v,式(3-12)变为

地球物理测井

σ1表示:当以测井读数代替平均值时,将带来误差,误差大小为σ1。如果能进行多次测量,求得平均值的话,则平均值应该有68.3%的可能分布在的范围内。

一般认为,采用了积分线路的自然伽马测井仪,其输出结果是在输出时刻前2τ时间内的平均值。于是,地层的总读数N=2τ·n-。从而有:

地球物理测井

测井计数率的误差是:

地球物理测井

定义σ2为:如能根据多次测量确定平均值,则每次的测量读数与平均值的误差为σ2

显然,由于统计涨落的影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相对误差为σ12,即

地球物理测井

根据∑的大小,评价测井仪器的性能,判断曲线变化引起的原因。

为检查仪器性能,通常的做法是把下井仪放入井中某一位置,持续测量一段时间的自然伽马强度。当仪器性能正常时,曲线上的幅度变化,应该是统计涨落引起的,即测量的相对误差应该符合统计规律。否则,说明仪器不稳定,需要对仪器进行修理、调试。下面的例子说明计算误差的方法。

设由曲线确定的平均值线离基线5.5 cm(基线不是零线),基线补偿10 cm(即对零线移动10 cm);横向比例尺为380 c/min.cm,时间常数4s。则:

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

σ2在曲线上的距离是:

地球物理测井

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平均值的两侧、各0.57 cm处,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包括的范围,就是68.3%的测量结果应分布的范围。把超出这个范围的曲线,按纵向长度累计起来为3.9 cm,该曲线的纵向总长度为12.3 cm,据此可算出超出误差的比例数100%=31.7%。这就表明,该曲线符合统计规律,测井仪性能正常。

一般认为,曲线幅度的变化大于时,才是地层岩石发生了改变,应该分层,确定界面。由上可知,自然伽马测井涨落误差的大小与计数率仪时间常数τ有关。τ大,说明所取的平均范围大,利用了较多个测量结果进行平均。显然,这个平均值比较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为了使测量结果接近真实值,应选τ大的计数率仪。

3.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井眼环境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在裸眼井中,主要是钻井液对来自地层的伽马射线的屏蔽作用,而井径变化改变仪器与地层间钻井液的厚度。可以用数值积分法、蒙特卡罗法或物理模型实验来研究环境影响。在研究环境影响时,引入一个称之为“钻井液吸收函数”的综合校正系数Ap,它以钻井液衰减系数μp和井半径R的乘积为参变量,而以仪器半径Rs与井半径R的比为变量,如图3-8所示。求出Ap后,用下式进行校正:

地球物理测井

式中:J为实测值;Jc为校正值。

对套管井,同样可根据实际模型计算或测定校正公式或校正曲线图。

图3-8 下井仪居中时钻井液的吸收函数

图3-9 自然伽马测井响应曲线API为美国石油学会规定单位

(四)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应用

1)划分岩性。主要是根据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变化引起自然伽马曲线幅度变化来区分不同的岩性,图3-9是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不同地层的响应,对于纯石灰岩、纯砂岩、白云岩、硬石膏、石膏、煤层及盐岩等,自然伽马显示低值;对于火山灰、泥岩显示高自然伽马值;而对于含泥质岩石自然伽马显示中等,并且随着泥质含量增减而变化。一般来说,泥岩的自然伽马幅度为75~150 API,平均为100 API,硬石膏和纯石灰岩为15~20 API,白云岩和纯砂岩的自然伽马幅度为20~30 API。对某一地区来说,应该根据岩心分析结果与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地区性的规律,再应用于自然伽马曲线的解释。

2)进行地层对比。自然伽马曲线与地层中所含流体性质无关,地层水矿化度对其也没有影响。因此,自然伽马曲线幅度主要取决于地层中放射性物质钾、钍、铀的含量,通常对于不同岩性其幅度较为稳定。另外,对比的标准层也易于选取,通常用厚泥岩作为标准层,进行油田范围或区域范围内的地层对比(图3-10)。

3)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为了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先由解释井段的纯地层和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幅度,计算解释地层的泥质含量指数:

地球物理测井

其中:CGR、CGR,sh、CGR,clean分别为解释地层、纯泥岩层和纯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显然,纯泥岩层的Ish=1,纯地层的Ish=0。用下式将Ish转化为泥质含量Vsh

图3-10 穿过某油田的东/西剖面确定第1、2类砂岩的分布

地球物理测井

式中G为地区经验系数,可由本地区的实验资料统计获得(一般来说,对第三纪地层用3.7,老地层则用2)。

阅读全文

与伽马装置设计年限是多少00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深圳塑料五金制品 浏览:296
五金材料市场分析 浏览:126
机械伤害的分类有哪些 浏览:746
河南实用仪器仪表什么价格 浏览:554
高层地下车库需要哪些设备用房 浏览:710
ga工具箱设置约束条件 浏览:57
自动准同期装置由哪三个 浏览:858
飞诗工具箱不识别CAD 浏览:10
新宝来怎么制冷 浏览:259
大足哪里有设备搬迁公司 浏览:518
如何设置小米视频共享设备 浏览:991
超声波探伤紫色的线是什么 浏览:387
日丰阀门为什么坏了 浏览:272
挖竖井用什么机械设备 浏览:288
珠海数字称重仪表多少钱 浏览:756
特征提取工具箱 浏览:471
实验室抽滤装置安全吗 浏览:919
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 浏览:790
X射线设备出线口上应安装什么装置 浏览:618
自动换刀排刀装置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