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气浮力和阻力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重力加速度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当单摆摆长l不变,重力加速度回g变小,周期就变小;而由题答:空气对摆球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因此摆球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略小于g,故而周期就变小备注:^表示乘方
⑵ 空气对物体有浮力吗,举出两个例子
答案是肯定的:空气对物体有浮力。例子很多,随举两例:1.吹个肥皀泡;2.向空中撒一把小纸屑戓扔一支羽毛。不论是肥皂泡、纸屑还是羽毛,都会在空中漂浮一阵子才落地。
⑶ 怎样用实验证明物体在空气中受到浮力作用
同一张纸揉成一团比一张纸时下落的要快
⑷ 在空气中测建筑物的浮力
你说得很对,但因为空气中物体的浮力很小,造成的测量误差也很小,所以忽略了.因此此方法测浮力不能测特别轻(密度小)的东西,测出来误差会很大的.
其实所有的测量都是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如果误差很小,我们认为是相对准确的.
⑸ 空气在水里浮力问题
本实验能说明空气对物体是有浮力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气体体积有关
篮球和气球以及里面的空气是处于密封状态的,所以总重是不变的,篮球内的气体充入气球时,由于篮球较硬,篮球的体积不变,气球的体积变大,因为作为整体排开空气的体积增加,受到的空气浮力增加,因而这一端要上翘
⑹ 反证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实验装置怎么做,一个简单的装置就好
A、液体压强越大,容器底部的橡皮膜越凸出,故甲装置可探究液内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容;
B、乙装置可利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可求出水对物体A的浮力;
C、因为丙图中电压表可测量电压值,电流表可测量电流值,因此丙电路可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D、丙图为串联电路,电流和时间一定,故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关系.
故选A.
⑺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体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作用
设计方案:(1)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球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的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
(2)将扎在气球上的球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发现此时杠杆右端下沉.
(3)实验分析:杠杆平衡后,左边篮球、气球和里面的空气的总重不变,由于气球的体积增大,排开空气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使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减小,使杠杆右端下沉.
⑻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中测力计露出的每一格为1N,(1)比较甲和______图可
(1)由图示实验可知,甲图: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3N;丁图:将物体浸没专液体中,读属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由甲和丁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3N-1N=2N;
(2)由图示实验可知,乙图:测出空桶的重力为1N;戊图:测出小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力3N;由乙与戊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为3N-1N=2N;
(3)(1)、(2)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故答案为:(1)丁;(2)戊;(3)重力.
⑼ 同学们在探究“水对物体的浮力”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只装满水的小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袋的质量
(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空气中装满水小塑料袋的重力为2.8V,
当这袋水逐渐浸没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为零,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此时装满水的小塑料袋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相等,
故可初步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结论.
故答案为:2.8;等于.
(2)A、物体在液体中,在不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a、由图①,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G物=F1=10N,
由图②有F浮1=G物-F2=10N-9N=1N,
由①②对比知:G排1=m排1g=ρ水V排1g=1.0×103kg/m3×(600-500)×10-6m3×10N/kg=1N,
由此可知F浮1=G排1;
b、同理,由图③有F浮2=G物-F3=10N-8N=2N,
由①③对比知:G排2=m排2g=ρ水V排2g=1.0×103kg/m3×(700-500)×10-6m3×10N/kg=2N,
由此可知F浮2=G排2;
c、同理,由图④有F浮3=G物-F4=10N-8.4N=1.6N,
由①④对比知:G排3=m排3g=ρ酒精V排3g=0.8×103kg/m3×(700-500)×10-6m3×10N/kg=1.6N,
由此可知F浮3=G排3;
B、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a、同理,由图⑤有F浮4=G物-F5=10N-7N=3N,
由①⑤对比知:G排4=m排4g=ρ水V排2g=1.0×103kg/m3×(800-500)×10-6m3×10N/kg=3N,
由此可知F浮4=G排4;
b、同理,由图⑥有F浮5=G物-F6=10N-7.6N=2.4N,
由①⑥对比知:G排5=m排5g=ρ酒精V排5g=0.8×103kg/m3×(800-500)×10-6m3×10N/kg=2.4N,
由此可知F浮5=G排5.
比较以上分析过程,得出具有较普遍意义的结论,即F浮=G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