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汽车都有什么构件和构件的作用
供油系统、供电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
通俗点说: 1.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发动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柴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为压燃式,所以无点火系。
2.底盘 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 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汽车结构包括汽车车身、发动机、底盘、和电气与电控,其中发动机被称为汽车的心脏~~~汽车发动机主要分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分别是,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五大系统主要包括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燃油供给系和启动系,底盘主要包括传动系,行使系,转向系和制动系.汽车的电器设备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启动机,点火系,仪表,照明装置,音响设备,刮水器等组成,其中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设备,其他为用电设备.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应急备用系统,除上述控制系统外,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控系统还有冷却风扇控制,配气正时控制,发电机控制等。
㈡ 汽车电气各个系统在汽车上都起到什么作用
汽车电气系统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等。其中发电机为主电源。发电机正常工作时,由发电机向全车用电设备供电,同时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供电,同时辅助发电机向用电设备供电。调节器的作用是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保恒定。
起动机系统包括起动机、起动开关、起动继电器等,其作用是起动发动机。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等,其作用是产生高压电火花,点燃汽油机发动机气缸内的混合气。
照明系统包括汽车内、外各种照明灯及其控制装置,用于保证夜间行车安全。
仪表系统包括各种电器仪表(电流表、充电指示灯或电压表、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燃油表、车速及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等)。用来显示发动
㈢ 汽车上的各零件及其作用要详细的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0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目前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将使汽车发生以下主要变化:
一、汽车的机械结构还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汽车的各种操纵系统向电子化和电动化发展,实现“线操控”。用导线代替原来的机械传动机构,例如“导线制动”、“导线转向”、“电子油门”等。
二、汽车12伏供电系统向42伏转化。 随着汽车电子装置越来越多,消耗的电能正在大幅度地增加。现有的12伏动力电源,已满足不了汽车上所有电气系统的需要。今后将采用集成起动机-发电机42伏供电系统,发电机最大输出功率将会由目前的1千瓦提高到8千瓦左右,发电效率将会达到80%以上。42伏汽车电气系统新标准的实施,将会使汽车电器零部件的设计和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机械式的继电器、熔丝式保护电路将被淘汰。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将使汽车更加智能化。智能汽车装备有多种传感器,能够充分感知驾车者和乘客的状况,交通设施和周边环境的信息,判断乘员是否处于最佳状态,车辆和人是否会发生危险,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今天,社会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希望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希望在汽车是生活及工作范围的一种延伸,在汽车上就像呆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家里一样,可以收听广播,打电话,上互联网,处理工作。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汽车也将步入多媒体时代。利用 windows 操作系统开发的车载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具有信息处理、通讯、导航、防盗、语言识别、图像显示和娱乐等功能。可以预见到的将来,汽车装置自动导航和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可把行车的目的地输入到汽车电脑中,汽车就会沿着最佳行车路线行驶到达目的地。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识别系统操纵着车内的各种设施,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欣赏着音乐电视,还可上网预定饭桌、机票等。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a
制动系简介
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能。
分类:
(1) 按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2)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3)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
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动系统一般由制动操纵机构和制动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制动操纵机构
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如图中的2、3、4、6,以及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
(2) 制动器
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汽车上常用的制动器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而产生制动力矩,称为摩擦制动器。它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9
转向系简介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8
行驶系简介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7
传动系简介
http://blog.sina.com.cn/u/48cff7d901000675
㈣ 机动车的总体构造、主要装置的作用
6.1 机动车总体构造常识(18题)
6.1.1 选择题:(11题)
6.1.1.1 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 四部分组成。
A.电气设备
B.车架
C.车箱
D.驾驶室
答案:A
6.1.1.2 发动机冷却水不能进行循环时,将会使发动机 。
A.燃料消耗降低
B.温度过低
C.燃料消耗不变
D.温度过高
答案:D
6.1.1.3 汽车机油压力表指示的压力是发动机 的机油压力。
A.主油道中
B.曲轴箱中
C.机油泵进油腔中
D.机油泵产生
答案:A
6.1.1.4 发动机润滑系的主要作用是 。
A.密封
B.冷却
C.清洗
D.润滑
答案:D
6.1.1.5 发动机的动力是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给 。
A.减振器
B.转向节
C.驱动车轮
D.从动车轮
答案:C
6.1.1.6 汽车制动时,如果前轮单侧制动器起作用,将会引起汽车 ,极易发生事故。
A.侧滑
B.跑偏
C.溜车
D.抖动
答案:B
6.1.1.7 转向盘是操纵汽车行驶方向的装置,用以控制 实现车辆的转向。
A.被动轮
B.车后轮
C.转向轮
D.从动轮
答案:C
6.1.1.8 离合器踏板是离合器的操纵装置,用以控制 与传动系动力的接合与分离。
A.离合器
B.变速器
C.差速器
D.发动机
答案:D
6.1.1.9 制动踏板是 的操纵装置,用以减速或停车。
A.行车制动器
B.驻车制动器
C.变速器
D.离合器
答案:A
6.1.1.10 加速踏板是控制发动机 或喷油泵柱塞的装置,用以控制发动机转速。
A.加速器
B.节气门
C.离合器
D.喷油嘴
答案:B
6.1.1.11 变速器操纵杆是 的操纵装置,用于改变车辆的行驶速度、转矩和方向。
A.离合器
B.制动器
C.变速器
D.节气门
答案:C
6.1.2 判断题:(7题)
6.1.2.1 汽车由发动机、底盘、点火系和车身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答案:错误
6.1.2.2 点火系由蓄电池、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容电器、分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
答案:正确
6.1.2.3 变速器的作用是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平稳接合或彻底分离,便于起步和换挡。
答案:错误
6.1.2.4 行车制动器的作用是使停驶的车辆保持不动。
答案:错误
6.1.2.5 踏下加速踏板发动机转速降低,松抬转速升高。
答案:错误
6.1.2.6 踏下离合器踏板,离合器接合;抬起离合器踏板,离合器分离。
答案:错误
6.1.2.7 踏下制动踏板,驻车制动器作用。
答案:错误
6.2 主要安全装置常识(26题)
6.2.1 选择题:(14题)
6.2.1.1 车速里程表由车速表和里程表两部分组成,车速表指示 。
A.加速时间
B.行驶速度
C.发动机转速
D.累计里程
答案:B
6.2.1.2 机油压力表是用来指示发动机运转时 主油道的润滑油压力。
A.行驶系
B.冷却系
C.传动系
D.润滑系
答案:D
6.2.1.3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起或闪烁,表示 。
A.制动系出现异常
B.缺少润滑油
C.可能是油路故障
D.轮胎过热
答案:A
6.2.1.4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时,提示驾驶人应该 。
A.前往维修厂检修
B.加注燃油
C.停车添加机油
D.检查油路故障
答案:B
6.2.1.5 仪表板上的“ ”灯一直亮,是提示驾乘人员 。
A.已经系好安全带
B.驾驶姿势不正确
C.没有系好安全带
D.安全带系得过松
答案:C
6.2.1.6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时,表示 。
A.车内温度过高
B.发动机温度过低
C.燃油温度过高
D.发动机温度过高或冷却液不足
答案:D
6.2.1.7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时,表示 。
A.发动机机油量不足、压力过低
B.制动液泄漏
C.燃油有泄漏
D.发动机机油量过多、压力过高
答案:A
6.2.1.8 仪表板上的“ ”灯亮,提醒驾驶人使用的是 。
A.前照灯近光
B.前照灯远光
C.前雾灯
D.后雾灯
答案:B
6.2.1.9 座椅安全头枕的主要作用是 。
A.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头部放松
B. 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颈椎
C. 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持正确姿势
D.长时间驾驶时使颈部放松
答案:B
6.2.1.10 调节座椅头枕高度,使头枕中心 。
A.抵住脖子
B.与颈平齐
C.与头平齐
D.抵住颈椎
答案:C
6.2.1.11 驾驶车辆上道路行驶前,应系好安全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受到管理部门的处罚
B.固定乘坐位置
C.使后背紧靠背椅
D.在车辆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有效保护身体
答案:D
6.2.1.12 装有安全气囊的车辆在行驶中,前排乘员 。
A.应当系好安全带
B.不必系安全带
C.安全带可系可不系
D.用手抓住安全带
答案:A
6.2.1.13 驾驶人调整座椅时,应调整到 的位置。
A.双手伸直后手尖能碰到转向盘顶端
B.双手伸直后手腕过转向盘顶端
C.加速踏板踏轻松踏到底
D.能将离合器踏板和制动踏板轻松踏到底
答案:D
6.2.1.14 出车前应检查机动车转向机构、灯光和 等是否完好。
A.制动
B.后排座椅
C.随车工具
D.音响
答案:A
6.2.2 判断题:(12题)
6.2.2.1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起或闪烁,若暂时未发现操纵异常,可以继续行驶。
答案:错误
6.2.2.2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起或闪烁,表示制动系统出现异常。
答案:正确
6.2.2.3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起,提醒需要添加机油。
答案:错误
6.2.2.4 仪表板上的“ ”灯亮,表示安全带插头未插入固定扣。
答案:正确
6.2.2.5 仪表板上的“ ”灯亮,是提醒驾驶人座椅位置调整不当。
答案:错误
6.2.2.6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起,表示车内温度异常。
答案:错误
6.2.2.7 行车途中,仪表板上的“ ”灯亮起,表示机油量可能不足、机油压力过低。
答案:正确
6.2.2.8 仪表板上的“ ”灯亮,表示已开启近光灯。
答案:错误
6.2.2.9 仪表板上的“ ”灯亮,表示已开启防雾灯。
答案:错误
6.2.2.10 驾驶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应当系好安全带。
答案:正确
6.2.2.11 驾驶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不必系安全带。
答案:错误
6.2.2.12 仪表板上的“ ”灯亮,表示已开启近光灯。
答案:错误
6.3 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基本知识 (20题)
6.3.1 选择题:(10题)
6.3.1.1 汽车日常维护以清洗、补给和 为主要内容。
A.检查
B.排故
C.试车
D.紧固
答案:A
6.3.1.2 行车前应检查机动车的转向机构、轮胎、照明信号和 等装置是否完好。
A.随车工具
B.制动
C.座椅
D.备胎
答案:B
6.3.1.3 汽车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不得超过 。
A.5度
B.30度
C.10度
D.20度
答案:B
6.3.1.4 发动机舱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的项目有 。
A.发动机温度
B.点火正时
C.机油、冷却液、制动液量
D.发动机有无异响
答案:C
6.3.1.5 检查发动机机油时,应把车停在平坦的地方,在发动机 进行。
A.熄火后立即
B.怠速时
C.高转速时
D.冷车起动之前或熄火30分钟后
答案:D
6.3.1.6 行驶途中停车时,应检查各部位有无漏水、 、漏气三漏现象。
A.漏雨
B.漏电
C.漏油
D.漏光
答案:C
6.3.1.7 车辆日常维护时,应保持轮胎气压正常,检查轮胎外表有无破损,并 。
A.更换新轮胎
B.进行轮胎换位
C.清洗轮胎
D.清除胎纹间杂物
答案:D
6.3.1.8 检查轮胎时,从轮胎表面到沟槽底部的橡胶厚度应不低于 ,否则应更换轮胎。
A.1.6毫米
B.1.2毫米
C.1.0毫米
D.0.8毫米
答案:A
6.3.1.9 使用已经有裂纹或损伤的轮胎行驶,容易引起 。
A.车辆跑偏
B.爆胎
C.转向失控
D.增大行驶阻力
答案:B
6.3.1.10 专用备胎使用的错误做法是 。
A.作为正常轮胎长期使用
B.发生爆胎时临时使用
C.在轮胎漏气临时使用
D.不能作为正常轮胎使用
答案:A
6.3.2 判断题:(10题)
6.3.2.1 行车前的检查有驾驶室内检查、发动机舱检查、车辆外部检查、轮胎检查。
答案:正确
6.3.2.2 检查离合器踏板时,应将踏板踏到底,检查踏板与车厢板之间的间隙是否合适。
答案:错误
6.3.2.3 检查刮水器时,尽量在干燥状态下进行。
答案:错误
6.3.2.4 行车前发动机舱的检查包括玻璃清洗液、机油、冷却液、蓄电池液、制动液、风扇传动带等项目。
答案:正确
6.3.2.5 为了避免爆胎,平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轮胎的气压是否符合标准,外表有无损伤等,清理胎纹间杂物。
答案:正确
6.3.2.6 为了避免爆胎,要定期进行轮胎换位,适当降低轮胎气压。
答案:错误
6.3.2.7 专用备胎只能在轮胎漏气或者发生爆胎时临时使用。
答案:正确
6.3.2.8 专用备胎不仅是在轮胎漏气或者发生爆胎时临时使用,也可作为正常轮胎使用。
答案:错误
6.3.2.9 轮胎气压高于或低于标准均会导致爆胎。
答案:正确
6.3.2.10 使用已经有裂纹或损伤的轮胎行驶,容易引起爆胎。
答案:正确
㈤ 汽车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汽车总的说有两大系统 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汽车各部件作用!吊系统是支持车身重量,并缓和及吸收路面不平整所导致上下振动的机构,藉由减震筒与弹簧的组合防止不当振动传入车身,来达到乘坐舒适性、改善行驶操控的目的。而因弹簧的系数与减震筒的阻尼软硬不同,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属性。悬吊连结车身和轮胎间的主要机件就是避震和防倾杆。 避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 避震器越硬重量转移的速度越快,重量转移越快则车身子的转向反应也越快。
原理:车身重量转移的速度是由避震器所控制,改变避震器在压缩和拉伸行程的速度可改变车身动量转移的速度。过弯时转动方向盘,轮胎会产生一个滑移角,进而产生转向力,这力量作用在滚动中心和重心,然后导致车身重量转移,车身产生滚动。此时弯外轮的转向力会随着滑移角的增大及车身重量的转移而加大,车子在达到最大转向力及完成重量转移后会建立一个过弯姿势,由於避震器控制重量转移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建立过弯姿势的速度。
加硬避震器和弹簧可以抑制侧倾
录像是以较软的弹簧,配上较硬的可调式避震器,以避震器的硬度补弹簧强度的不足,加上可自由调整的阻尼,获得高度的路况适应性。 防倾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达成操控的平衡和限制过弯时的车身侧倾以改善轮胎的贴地性。
防倾杆和弹簧所提供的的防倾阻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防倾阻力是成对发生的,也就是说车头的防倾阻力是和车尾的防倾阻力伴随发生,但是由于车身配重比例以及其它外力的作用的关系会使得前后的防倾阻力并不平衡,如此一来便会直接影响车身重量的转移和操控的平衡。 杆身的长度越长则硬度越软,反之杆臂的长度越长却会增加其硬度。太软的防倾杆在独立悬吊的车会造成过弯时过多的外倾角,减少轮胎的接地面积,太硬则是会造成轮胎无法紧贴地面,影响操控性。对弯内轮来说,防倾杆对车轮施的力和弹簧对车轮施的力是方向相反的,弹簧产生的力可把车轮压回地面,而防倾杆却会使它离开地面。(假如防倾杆太硬会减少把车轮压回地面的力,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驱动轮,可能会使得出弯加油时弯内轮的抓地力变小,造成轮胎的空转。)
假如一部车过弯时最极限的车身滚动会导致悬吊系统产生一定角度的外倾角变化,我们就需要这个角度的外倾,以便使轮胎在极限过弯时维持充分的轮胎贴地性。如果外倾角过大,会破坏所谓『瞬间循迹性』,也就是从车子直线到弯道或从平路到倾斜路面的瞬间的循迹性。这对操控平衡、过弯速度、进弯和出弯的的转向灵敏度都会有负面的影响,更会影响弯中的刹车和加速表现。
后倾角的主要功能是使车辆保持向正前方行驶。
录像倾角的应用:绝对不推荐使用正值
也称轮胎偏角。论坛有人说往“正极”会增加轮胎偏角的角度,使得轮胎很“八”字,以获得高速稳定性。
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说法,正极角度越大,越会降低车辆在直线行走的速度。所以适当调校。
胎压
胎压的高低会影响车高
录像不同车胎的胎压与抓地力的关系曲线。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你的——抓地力。胎压相对越低,车轮橡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就越大,能产生越大的抓地力。
至于怎样找到最佳的胎压,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而且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轮圈的选择是否真正对汽车有影响。我会在以后的帖子里阐述。
转向反应比
赛车对方向改变的反应,和后倾角相辅
引擎
引擎是一部车子的心脏,对动力性能的提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擎系统的改装,同时也是最难的改装之一。
凸轮轴可视为气门机构的灵魂,所以凸轮轴也是也是车改装重点之一
道理相当复杂,简单的说凸轮正时调后(也就是软?),会具有较佳的高转速动力表现,但在低转速运转时,将因为气缸真空度不足及吸入油气的流失而造成容积效率降低,导致低转速动力不足、怠速运转不稳的后遗症。
凸轮正时调前(也就是进阶?)正好相反.
实际应用:直线赛应适当把凸轮正时调软。提高气门扬程也可提高容积效率。 涡轮增压机分两种:发动机涡轮增压(自然吸气)和机械增压。 自然吸气涡轮增压机原理:利用引擎经过爆炸行程后产生的高温、高速废气,通过特殊形状的名为排气蕉的管道,流入废气侧涡轮,并推动废气侧内的涡轮叶片转动,同时,与废气侧涡轮叶片同轴相连的生气端压缩叶轮,会对流经风格后的生气进行压缩,压缩气体经过中央冷却器冷却后,成为带有一定压力的和高密度的新鲜空气,流经节气门和进气歧管后,进入气缸内燃烧。 机械增压就简单的多了。原则上只要引擎在运转,机械增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引擎转速越高加压力度就越大,好处就是没有涡轮增压所产生的那种迟滞现象,加速感受相当线性化,于自然吸气引擎差别不大。
个人感觉,提前增压,退后结束。是提高汽车马力的重要途径。汽车马力都大的惊人,如果觉得马力太大难以控制。那就都减低吧。 氮氧加速装置
气体量是一定的,就看你想让它快速,大马力爆发,还是想长久持续加速了。根据个人喜好吧,这个没有太大技术含量
传动系统(发挥车辆性能的重点
传动系统在极品飞车里只有一项--齿比。
在改装前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汽车的提速主要是靠扭矩,极速才是靠功率。获得更大的加速度要增大齿轮比,但要保证驱动功率足够。发动机的转速保持在最有效率的动力区内,而变速箱的功能便是在维持发动机转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挡位的变速率来改变车子的行车速度。
变速箱的重要动作就是更换不同的齿轮组合,齿轮比对于直线加速来说太过重要。变发动机达到合理匹配,才能真正发挥出车子的性能。一台发动机在按照设计诉求制造出来之后,就要按照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曲线,确切说是扭矩曲线来匹配变速箱。
我们可以把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大致分为两类,也就是说,汽车大体有如下两类。一类是有明显峰值,整个成山峰状;另一类没有明显的峰值,大体成高原状。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输出曲线,我们就需要匹配不同齿比的变速箱来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动力特性。对于山峰型的扭矩曲线的特点是能利用扭矩曲线的爬升段,充分发挥加速性能。对于高原型的扭矩曲线,因为它比较平直,扭矩能一直维持在一个较恒定的值上,动力区间很宽,需要变速箱用密齿来迁就它较短的动力区间。
我们的诉求是在这一挡转速到达扭矩输出峰值时,换挡后的转速应落在一个较大的扭矩输出值上,这样的加速才有连贯性,不至于使发动机乏力,降低加速能力。
汽车在起步时,需要先克服静摩擦力,然后再推动车身前进,这时是需要较大的扭力来帮忙的;于是低档位(一档)时,是类似脚踏车起步的“前面小齿轮,后面大齿轮”的设计,当车速越来越快时,我们不必需要这么大的扭力输出,在高速档时,变速箱将换成类似骑脚踏车时的“后面小齿轮,前面大齿轮”的设定。
一档时高的齿轮比,用意就相当明显:起步时会很有力。这样的设计是有助于起步冲刺;而各档位的齿轮比或档位间齿比的差异,都是影响车子的运动性能,高齿比是为了扭力,而高档(四档或五档)的低齿比就是为了高速行驶与引擎提速的发挥了.
此外还要考虑换档时的动力差异不致于过大。那到底要如何设定齿轮比呢?因为齿比过高,就转的慢;齿比太低又有扭力不足的可能,各档齿比又不能差异过大。一般说来,变速箱的各个挡位之间都是成等差数列的,也就是说,各个挡位之间的齿轮比差别在理论上是基本相等的,一般只会根据需要做适量的修改。
比(主减速比) 的不同,决定了车辆的加速能力或者极速表现,二者有一定的矛盾性,有时难以兼顾。变速箱的基本作用是充分的发挥出发动机的动力,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决定车辆的行驶极速和加速表现。用较大的齿轮比不仅能提高车辆的轮端扭矩,还能有更为出色的加速表现。只要发动机本身的转速提升够快,用大齿比的1挡猛踩油门,肯定能获得最佳的推背感,同理,后面的每个挡都尽量的用大齿比,那么车辆的加速性能将非常出色。但这种过于密齿的变速箱虽说有凌厉的加速表现,却没有较高的的极速,这就是一把双刃剑,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就是变速箱的另一功用,是选择加速,还是极速,还是中和加速和极速。但对于一般的汽车改装来说,去调变速箱太麻烦,直接更换最终传动比齿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车辆的加速性能或是极速。
终比增加15%,便可立刻把全挡位内的发动机转速拉高15%,缩短发动机从低转速提升到动力区甚至是最大马力峰值点所需的时间,直接地改善车子在每挡上的提速能力。
多数跑车和运动型车(ff车)的发动机都是典型的高速发动机。这类发动机的扭矩曲线一般都比较陡峭,有些还会设计多个峰值,峰值区间较窄,其中最大扭矩一般是出现在发动机高转时,也就是车辆在后段发力。无论对于何种发动机,对于变速箱的匹配来说,尽可能的让升挡以后的发动机转速保持在扭矩充沛的区域,是最合适的。这种高转发动机的最高扭矩出现的比较晚,而且最高扭矩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也就是说很多高转速发动机,其最大扭矩或功率看似非常可观,但实际上出现的转速范围段非常短,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给它匹配一个稀齿比的变速箱,发动机转速冲上5500转以后升挡,然后转速会落到3000转,那此时还何谈加速性?如果为了使换挡后的转速落在4000转以上,我们在6500转换挡,那5500转到6500转这个区域,扭矩也很小,同样无法获得足够的加速性。显然,这个齿比的变速箱是无法满足这类发动机的性能需求的。那么我们给它换个变速箱,换个密齿比的,加速到5500转以后恰好到达扭矩峰值的末端,然后升挡,此时转速能保持在4000转以上,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高扭矩的平台,将高转速发动机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低转速大扭矩的发动机(fr车),配备密齿比变速箱可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性能的发挥,而且提升了驾驶难度。这类发动机的扭矩曲线一般都比较平滑,且持续的区间比较宽泛。我们假设一台从2000转开始就能达到或接近最大扭矩,同时可以将这个扭矩数值一直持续到5000转的发动机。此类发动机与高转发动机的最主要区别是有一个宽广的扭矩平台,而且可以在前段发力。这类发动机在整个驾驶过程无法寻找到令人兴奋的加速点,注重平顺性此时尤为重要。
仍然以前面举例的两个变速箱为例,当我们给它配备稀齿比的变速箱的时候,加速到5000转然后升挡,此时转速落在2500转左右,恰好是在其最大扭矩的范围内,可以在这个挡位从2500转一直又加速到5000转。而如果我们给它配备一款密齿比变速箱呢?当我们同样加速到5000转以后升挡,发动机转速落到3500转。没错,现在仍然是最大扭矩区域,但这样白白浪费了前面的这1000转,在这个挡位上车辆只能从3500转加速到5000转,加速区间比前面的变速箱少了1000转。哪一个的性能更好,就不用说了吧?齿比更稀的变速箱反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加速性,别忘了,密齿比变速箱在这个时候还在不停的倒腾挡位呢!所以,对于转速始终较低,在前段发力的发动机,匹配低挡位变速箱反而更适合。
这也是为什么FR车在同样马力的情况下更适合加速赛的的原因
刹车是一项技术活,刹车理想的状态是前刹车『恰』比后刹车早死锁。也就是前轮偏重。
也就是刹车距离长短的调解。个人觉得在游戏里还是松油门更好些。改装刹车系统时要注意平衡前后制动分布,过大的制动力容易令轮胎抱死。如果后制动力过大,会造成刹车时后轮抱死甩尾。
而且注意一点就是轮胎的抓地力极限就是刹车性能的最高极限,其他一切配备都只是为了接近这个极限,而不是把这个极限提高。
轻轮圈的旋转惯性较钢制重轮圈小得多,所以装上合金轮圈可令汽车的加速、刹车、转弯都更加灵敏,就像我们脱去笨重的皮鞋改穿充气的超轻跑步鞋去跑步一样,轻的轮圈会让发动机提速更爽,所以有车轮减轻1公斤相当于车身减轻5公斤的这种说法,这可一点也不夸张。由于车重对于车的平地加速、刹车、转弯性能都有负面影响,所以车身在减重之余,非簧载质量总是越轻越好。
在轮圈改装的整体尺寸方面有一种说法,意思即是在原厂轮圈基础上把轮圈直径和宽度同时加大1英寸或同时加大2英寸。 当你考虑换轮圈更改前,必须清楚这会给车的性能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车轮向外移之后,由于杠杆比的改变,悬挂就会显得软了;二是车的转向特性会发生变化,增大了前轮轮距,会增加转向不足的特性。
最后要谈的是轮圈的大小问题,一般来说较宽的轮胎/轮圈组合可以给车子带来更好的操控性,但直径较大的轮胎/轮圈组合却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增加车子的非簧载质量
㈥ 汽车电器有很多组成部分,其中的仪表及报警装置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汽车电器部分的仪表和报警装置的主要作用就是给驾驶员提供一些车辆信息,还有就是故障报警功能
㈦ 汽车上各个传感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里程表传感器
在差速器或者半轴上面的传感器,来感觉转动的圈数,一般用霍尔,光电两个方式来检测信号,其目的利用里程表记数可有效的分析判断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里程,因为半轴和车轮的角速度相等,已知轮胎的半径,直接通过里程参数来计算。
在传动轴上设计两个轴承,大大减轻了运行中的力距,减少了摩擦力,增强了使用寿命;由原来的动态检测信号改为齿轮运转式检测信号;由原来直插式垂直变速箱改为倒角式接口变速箱。里程表传感器插头一般是在变速箱上,有的打开发动机盖可以看到,有的要在地沟操作。
2、机油压力传感器
一般情况,通过机油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汽车的机油向内的机油还有多少,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我们可以理解的信号,提醒还有多少机油,或者还可以走多远,甚至是提醒汽车需要加机油了。
3、水温传感器
电控单元根据这一变化测得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作为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的修正号。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发动机水温的温度了解汽车运行的状态,停止或者运动,或者运动的时间有多长等。
4、空气流量传感器
它的作用是检测发动机进气量的大小,并将进气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并传送到ECU。
5、ABS传感器
ABS工作就是保证制动活塞和制动碟不卡死,保证它们处于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边缘。大多由电感传感器来监控车速,abs传感器通过与随车轮同步转动的齿圈作用, 输出一组准正弦交流电信号,其频率和振幅与轮速有关,该输出信号传往ABS电控单元(ECU),实现对轮速的实时监控。
6、安全气囊传感器
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式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式它与触发碰撞式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7、气体浓度传感器
主要用于检测车体内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最主要的是氧传感器,它检测汽车尾气中的氧含量,根据排气中的氧浓度测定空燃比,向微机控制装置发出反馈信号,以控制空燃比收敛于理论值。当空燃比变高,废气中的氧浓度增加时,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减小;
当空燃比变低,废气中的氧浓度降低时,输出电压增大。电子控制单元识别这一突变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从而相应地调节空燃比,使其在理想空燃比附近变动。
8、位置和转速传感器
主要用于检测发动机曲轴转角、发动机转速、节气门的开度、车速检测,汽车加速度检测、汽车减速检测等,为点火时刻和喷油时刻提供参考点信号,同时,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汽车使用的位置和转速传感器主要有交流发电机式、磁阻式、霍尔效应式、簧片开关式、光学式、半导体磁性晶体管式。
9、速度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是电动汽车较为重要的传感器,也是应用较多的传感器。就其定义而言,速度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分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等。
转速传感器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机旋转速度的检测。车速传感器用来测量电动汽车行驶速度。
(7)汽车上各种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信号;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变换电路负责对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调制;转换元件和变换电路一般还需要辅助电源供电。
㈧ 汽车驾驶主要操控装置有哪些 各自作用是什么 汽车驾驶五大基本功是什么
方向盘自:控制方向
点火开关:起动\熄灭发动机,控制全车的供电
制动踏板:刹车,使车辆减速。停车
加速踏板:油门,通过控制发动机的供油量,改变发动机的转速,功率。改变车速和牵引力。
变速器换档杆:改变汽车的档位。每个档位都有不同的传动比。一般1档的传动比最大,牵引力最大,而速度最慢。传动比越小,牵引力越小,速度越快。所以起步或重载要用低档。要高速行驶时就要换高档。合理选择档位不但可以最快到达目的地,而且省油,对车子还好
驻车制动器:停车时用的,防止车子滑动。也叫手刹
离合器踏板:主要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岀。踩下它,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输岀就切断了。这时你就可以换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