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改变滴管和小烧杯中的物质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 (1)若滴管甲中吸有水,
1,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空气体积增大,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到室温,空气体积减小,装置恢复原状.
滴管乙中所装液体是:稀硫酸(或稀盐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2,选将滴管甲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丙中,生成二氧化碳,观察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再将.滴管乙中的水滴入烧杯丁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上,再观察是否变色。
⑵ 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Ⅰ.(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
Ⅰ.(1)仪器p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根据SO2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显酸性;根据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根据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SO2具有还原性,能与碘水反应,使蓝色退去;SO2具有氧化性,能与氢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变红 | 褪色 | |||
还原性 |
⑶ 如图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③:制取氧气、氢气等气体 B.装置④:干燥,收集
A、装置③是一个错误的装置,因为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故选项错误; B、装置④中的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 C、装置①是需要加热的装置,可以用来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故选项正确; D、装置②是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从b进入;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该从a进入;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
⑷ (2011北京)右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1)若
(1)由于氨水和酚酞试液不在一个烧杯中,但酚酞试液变红了,说明氨水进入了酚酞试液中,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才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通过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发现石蕊不变色,再滴加水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由于甲中滴管是水,所以该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所以烧杯①中可以是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因为烧杯②中含有镁,所以金属可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气球鼓起,所以酸可以是硫酸或盐酸.
故答案为:(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3)NaOH(或浓硫酸或生石灰);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⑸ 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小资料:Na 2 CO 3 +
(1)总在不断运动 (2)先将乙中的液体挤出,一段时间后,再将甲中的液体挤出 (3)烧杯①:CaO;滴管乙:过氧化氢溶液 固体CaO 与H 2 O反应,放出大量热,导致气压增大;H 2 O 2 和MnO 2 反应,产生O 2 并放出热量,导致气压增大(2分) ⑹ 如图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④D.只有②
①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因此,该项实验合理; ⑺ 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I.(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
Ⅰ.(1)仪器p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根据SO2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显酸性;根据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I2+SO2+2H2O═4H++SO2-4+2I-; II.(1)亚铁离子会被氯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反应实质是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2)因Cl2能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褪去,故答案为:先由紫色变红色,后褪色; (3)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氢氧化钠(NaOH)溶液. ⑻ (2014南海区二模)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⑼ 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1)若利用I、Ⅱ装置制取氧气:打开K1、关闭K2时 (1)若利用I、Ⅱ装置制取氧气,应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