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处理难溶气体的吸收实验装置
由收集装置可知,当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顺利排出;吸收装置中,导管连接了一个漏斗,目的是为了防止倒吸,说明该气体易溶于水.
故选C.
B. 科学实验中吸收氢气的装置是什么
不锈钢高压罐。
夹套是低温介质,时刻静电接地
储罐是高压防爆的
望采纳!谢谢
C.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实验模拟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气产生氧气的过程,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
根据氧气的守恒,112-78.4=33.6
第二个答案对的。0.001,根据水的量做!
D.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室温25℃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
A、若抄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将吸收CO2释放O2导致液滴向右移动,液滴移动的距离是释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A正确;
B、若要测真光合强度,即光合作用的总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释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强度(吸收的O2量),X溶液为CO2缓冲液并给予光照,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那X溶液为NaOH溶液并遮光处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并被NaOH吸收,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向左移动,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强度,B正确;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释放O2,也不吸收和释放CO2.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除满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释放到细胞外,同时从细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闭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释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动,C错误;
D、若X溶液为清水并遮光处理,消耗的底物为脂肪时,由于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量多,产生的CO2量相对减少,导致密闭小室中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左移,D正确.
故选:C.
E.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室测定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装置:实验时有如操作A.以均匀的速度不断鼓入空气,
()装置图实验过程分析可知,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黄铁矿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被含有淀粉的水溶液吸收,通过碘单质的溶液滴定到淀粉变蓝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操作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放入硬质试管中部,不断鼓入空气,并将硬质试管中样品加热反应,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含淀粉的SO2的水溶液,分析标准写出正确顺序:CBDAE,
故答案为:CBDAE;
(2)装置①中溶液是高锰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的混合溶液,目的是为了吸收空气中可能含有的二氧化硫气体,避免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装置②干燥管中的氯化钙是除去混有的水蒸汽,干燥气体的作用,
故答案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SO2等气体;干燥气体;
(3)碘单质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碘单质被还原为碘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SO42-+2I-,
故答案为:I2+SO2+2H2O=4H++SO42-+2I-;
(4)利用标准碘单质溶液滴定含淀粉和二氧化硫的无色溶液,碘单质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化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全部反应,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碘溶液100mL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溶解需要的烧杯和玻璃棒,配制溶液需要的100ml容量瓶,转移溶液需要的玻璃棒和烧杯,最后定容需要的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6)若称得矿样的质量为0.0900g,消耗标准碘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2.50mL浓度为0.0500mol?L-1,碘单质物质的量=0.0500mol?L-1×0.02250L=1.125×10-3mol;依据反应定量关系计算;
I2+SO2+2H2O=4H++SO42-+2I-;
1 1
1.125×10-3mol n(SO2)
n(SO2)=1.125×10-3mol
则该黄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125×10?3mol×32g/mol |
0.09g |
F. 请结合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提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吸收HCl气体)(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①试管,②铁架台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故答案为:A,2KMn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