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同学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
(1)如图分析来实验装置以及自结合题意可知甲、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甲的温度高,乙的温度低,结果甲的液面下降大,说明甲中的植物蒸腾作用旺盛,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促进了植物从试管中吸水,可见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甲和丙除了枝条的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甲丙是一组对照实验.
(2)油的蒸发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遮住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3)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也出现少量水珠,表明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4)蒸腾作用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从而对当地的气候有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1)甲与丙;叶子有无的变化;甲;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甲与乙;温度的变化;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2)防止水分从水面蒸发(3)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4)调节气候、减轻干旱
② 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经检验气密性良好.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
A、双氧抄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氧气一段时间后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A错误;
B、浓盐酸与碳酸氢钠混合能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压增大,气球会变大,而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会被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碳酸钠,气球会恢复原状,再滴加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又会生成二氧化碳,气球再次膨大,故B正确;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不会重新鼓起来,故C错误;
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故D正确.
故选:BD.
③ 某实验装置如图,在铁芯P上绕着两个线圈甲和乙,线圈甲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A、B、C、D四种情况.在t
A、线圈甲中电流不变,在线圈乙中产生恒定的磁场,穿过乙的磁通量不变回,不产答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
B、线圈甲中的电流均匀增加,产生磁场均匀增强,则穿过乙的磁通量增大,将产生感应电流,故B正确.
C、线圈甲中的电流均匀减小,产生的磁场均匀减弱,则穿过乙的磁通量减小,将产生感应电流,故C正确.
D、线圈甲中的电流不是均匀变化的,则产生的磁场也是不均匀变化的,穿过乙的磁通量是变化的,则在线圈乙中产生感应电流.故D正确.
故选:BCD.
④ (2013白下区二模)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
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氧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A错误;
B、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B错误;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C错误;
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⑤ 某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1)该实验所用的石墨棒须经过预处理;先经高温
(1)如果石墨棒表面光滑,生成的气体在电极上无法保存,所以不能形成燃料电池,这样处理的石墨表面变得粗糙,且具有吸附性,使生成的气体在石墨棒上保存,为下一步实验作基础;
故答案为:使石墨棒表面变得粗糙,有利于吸附气体;
(2)要使发光二极管发亮,必须有电流通过,当打开S1、关闭S2时,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不能形成原电池,所以无电流通过;
关闭S1,该装置形成电解池,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氢气生成,阳极上有氧气生成,且处理过的石墨棒有吸附性,所以两极上存在气体;
打开S1,关闭S2,两电极上分别有氢气、氧气,所以该装置形成燃料原电池,有电流通过二极管,所以二极管发亮.
故答案为:关闭S1;电解一段时间后,打开S1,关闭S2;
(3)开始时属于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后来属于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则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形式是:电能→化学能→电能;
故答案为:电能→化学能→电能;
(4)①按下开关S1时,该装置为电解池,C1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为阴极,阴极上阳离子得电子,即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反应为:2H++2e-=H2↑;
故答案为:阴极;2H++2e-=H2↑;
②断开开关S1,迅速按下开关S2,两电极上分别有氢气、氧气,所以该装置形成燃料原电池,C2上有氧气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
打开S1,关闭S2,两电极上分别有氢气、氧气,所以该装置形成燃料原电池,C2上有氧气为燃料电池的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其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故答案为:正极;O2+4H++4e-=2H2O.
⑥ 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铁芯P上绕着两个线圈Q 和N,如果线圈Q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有四种情况,在t 1 ~t
A、线圈Q中电流不变,在线圈N中产生恒定的磁场,不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 B、线圈Q中的内电流均匀容增加,则磁场均匀增加,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N,根据E=N
C、线圈Q中的电流均匀减小,则磁场均匀减小,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N,根据E=N
D、线圈Q中的电流不是均匀变化的,则产生的磁场也不均匀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线圈N中产生变化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
⑦ 某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铁芯上绕着两个线圈P和Q,如果线圈P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有如选项所示的
A、线圈Q中电流不变,在线圈N中产生恒定的磁场,不产生感应电流.故A错误.
B、线圈专Q中的电流均属匀增加,则磁场均匀增加,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N,根据E=N
△B |
△t |
△B |
△t |
⑧ 某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铁芯P上绕着两个线圈A和B,如果线圈A中电流I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的A、B、C、D
ABD、由图示可知,通过P的电流发生变化,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穿过Q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故ABD正确;
C、由图示可知,P中电流不变,电流产生的磁场不变,穿过Q的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流,故C错误;
故选:ABD.
⑨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A.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
(1)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集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水,目的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2)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所以观察现象会看到白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4P+5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