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挖掘机,推土机履带行走装置的主要优点的什么
采用履带行走,就象铺了一道无限延长的轨道一样,使它能够平稳、迅速、安全地通过各种复杂路况.由于接地面积大,所以增大了在松软、泥泞路面甚至于某些河冰面上的通过能力,降低了下陷量,履带板上有花纹并能安装履刺,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会滑转。
❷ 小松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履带式行来走装置由“四轮源一带”(即驱动轮2、导向轮7、支重轮3、托链轮6及履带1)、张紧装置4和缓冲弹簧5,行走机构11,行走架(包括底架10、横梁9和履带架8)等组成。驱动装置是双速液压马达经过减速器减速,带动驱动轮和履带行走。导向轮是通过张紧装置和行走架连接。张紧缓冲装置是用以调整履带的张紧度,并在前部履带受到冲击时起缓冲作用。履带上部由托链轮支持,下部通过支重轮将载荷传到地面。
挖掘机行走时驱动轮在履带的紧边一驱动段及接地段(支撑段)产生一拉力,企图把履带从支重轮下拉出,由于支重轮下的履带与地面间有足够的附着力,阻止履带的拉出,迫使驱动轮卷动履带,导向轮再把履带铺设到地面上,从而使挖掘机借支重轮沿着履带轨道向前运行。
挖掘机转向时由安装在两条履带上,分别由两台液压泵供油的行走马达(用一台油泵供油时需采用专用的控制阀来操纵)控制油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转向或就地转弯,以适应挖掘机在各种地面、场地上运行。液压挖掘机的转弯情况,为两个行走马达旋转方向相反、挖掘机就地转向)仅向一个行走马达供油,挖掘机则绕着一侧履带转向。
❸ 小型挖土机行走装置的组成
行走架是小型挖土机行走装置的载重框架,它由支撑架,承重梁和履带架构成
履带行走装置由“四轮一带”(即主动轮,导轮,支重轮,锟轴,及其履带)那样可以使上端净重匀称传到路面,有利于在承重力较低的路面应用,提升行走特性。
小型挖土机关键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或是狭小空间内工作考虑办公环境和具体标准等要素应选用硫化橡胶履带,因为硫化橡胶履带具备对地面毁坏小,噪音低,速度更快,震动小,接地装置比压小,驱动力大,能够降低路面对机械设备的冲击性等优势,在极端环境中或在野外工作时能够应用钢制履带以融入极端的工作状况,而轮式行走装置虽然有运作速度更快,操控性好,运作时车胎不损坏地面,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很火爆,可是其他接地装置比压大,爬坡度小,发掘工作时必须用专业支脚支撑点,以保证挖掘机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数。
❹ 试述履带式推土机普通式行走装置和高架式行走装置的不同之处及优缺点急急急
个人认为,高驱行走优势是通过性好,但是因为他地盘高了抓地力也许会有欠缺,不如一般行走方式的车爬坡性好
❺ 履带行走装置牵引力计算
钻机行走时,需要不断克服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牵引力也就是用于克服这些运动阻力的。牵引力计算原则是行走装置的牵引力应该大于总阻力,而牵引力又不应超过机械与地面的附着力。
钻机行走时,要克服的阻力很多,主要有:履带运行的内阻力、由履带支承引起的土壤变形的阻力、坡度阻力、转弯阻力、风载阻力、惯性阻力、传动损失和液压损失等。
图6-12 双排行星轮行走减速器内部结构
(一)钻机行走时要克服的阻力
1.履带运行的内阻力Fn
履带运行时,由于驱动力与履带板的啮合有啮合阻力Fn1;驱动轮和导向轮轴颈的摩阻力Fn2;履带销轴摩擦阻力Fn3;支重轮的摩擦损失Fn4。
综上所述,等效到驱动轮节圆上的履带总内阻力Fn为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当钻机前进时和钻机后退时履带运行的内阻力Fn不同。考虑到这些损失,在计算时可取履带行走装置效率等于0.8~0.85。
2.土壤变形阻力Fd
该项阻力为土壤对履带运行的阻力,是由于支重轮沿履带滚动,履带使土壤受挤压变形而引起的。双履带的地面总变形阻力,即运行阻力Fd(N)为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m为钻机工作质量,kg;λd为运行比阻力系数,根据试验测定,见表6-1。
3.坡度阻力Fs
坡度阻力是钻机在斜坡上因自重分力所引起的。设坡角为α,则坡度阻力Fs(N)为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m为钻机工作质量,kg。
表6-1 运动比阻力系数
4.转弯阻力Fr
履带行走装置转弯时所受到的阻力较为复杂,而主要是履带板与地面的摩擦阻力Fγ(N)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μ3为转弯时履带与地面摩擦系数,一般为0.4~0.7,对于坚实地面取较小值,对于松软地面取较大值。m为钻机工作质量,kg;L为履带接地长度,m;R为行走履带的转弯半径,m。
当钻机以单条履带制动转弯时,由R=B,所以,此时转弯行驶阻力可表示为Fγ(N)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B为履带轨距,m。
5.风载阻力Fw
风载阻力可表示为Fw(N)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qW为钻机工作状态的风压,取qW=250Pa;AW为钻机的迎风面积,m2。
6.惯性阻力Fi
若钻机的行走速度为1~2km/h,启动时间为3s,则不稳定运行启动、停车时的惯性阻力Fi(N)为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二)履带行走装置的牵引力
综上所述,以上6种运行阻力中,以坡度阻力和转弯阻力为最大,往往要占到总阻力的2/3,尤其钻机的原地转弯阻力比机械式的绕一条履带转弯阻力更大,但转弯和爬坡一般不同时进行。因此,可以根据上坡时作直线行走的情况计算履带行走装置,并根据平道上转弯的情况来验算。故在实际计算履带行走装置的牵引力FT时,总是从下面两种组合情况中选用较大者,即
爬坡时: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转弯时: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在对钻机的履带底盘进行设计时,有些阻力很难精确计算,因此可用整机重力估算钻机的行走牵引力,即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若钻机的液压功率PT(kW)为已知,则可根据下列公式验算行走速度等参数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η为行走传动机构的效率,取0.8~0.85;RV为泵或马达的变量系数(如采用定量泵和定量马达,则取RV=1);FT为牵引力,N;υ为行走速度,km/h。
采用变量泵系统的钻机在爬坡或转弯时可根据阻力的增加,自动降低行走速度,增加牵引力;在平坦路面上又能自动减少牵引力,提高行走速度。因此,牵引力和行走速度两者通常都能满足要求。
在采用定量泵系统时,如果发动机功率不太富裕,则可以适当降低行走速度,满足必需的最大行走牵引力,使钻机在一般路面能实现原地转弯。
目前采用变量泵或变量马达的履带式钻机的最大行走速度一般在2~5.5km/h范围内,采用定量泵和定量马达的行走速度一般在1.5~3km/h范围内。
为了保证钻机在坡道上运行,应验算其附着力,即牵引力必须小于履带和地面之间的附着力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式中:φ为履带和地面间的附着系数(表6-2);Tf为钻机的地面附着力,N;m为钻机整机质量,kg;α为坡度角,(°)。
表6-2 履带和地面间的附着系数φ
❻ 挖掘机履带式行走装置个轮胎式行走装置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电
挖掘机的行走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轮胎式、履带式、步行式。
轮胎式挖掘机:一般为小型挖掘机
履带式挖掘机:一般中小型挖掘机采用双履带,大型挖掘机要用四履带或八履带。
步行式挖掘机:利用机体上的大圆托盘及左右两个履板交替支承在地面上,两履板通过偏心轮、曲柄滑或油缸升降与前移而行走。
与轮式挖掘机相比,优点是:履带挖掘机可以大幅减少路况对载重车辆的限制,可以在山上作业,有专门的输送履带,远距离输送,运行动作快,旋转大,360度旋转,动力性、通过性好过轮式,履带可以上直角坡,而且不容易被泥泽限住。转弯的半径也小点,作业的时候,比较稳定,不需要打支腿。如果借助附加装置,还可进行桩工、土石方作业,实现一机多用,而且价格比较低。
与轮式挖掘机相比,缺点是:就是不适合走公路,会破坏路面而且在公路上速度也不如轮式挖掘机。
与履带式挖掘机相比,优点是:以行走速度快,能远距离自行转场,并可快速更换多种作业装置,具备机动、灵活和高效的优势不损坏路面的特点,适于硬地施工。
与履带式挖掘机相比,缺点是:价格较高,效率低,稳定性差,安全性弱,轮胎耐热性差,不能进入矿山或者泥泞地带,爬坡能力差,旋转性也弱,只能180旋转。
❼ 履带推进装置是怎么产生牵引力来推动坦克前进的
由传动装置传给发动机的动力带动主动轮旋转
❽ 履带底盘总成的结构都有哪些呢
履带行走机构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拖拉机等野外作业车辆。行走条件恶劣,要求该行走机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行进和转向能力。履带与地面接触,驱动轮不与地面接触。当马达带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在减速器驱动转矩的作用下, 通过驱动轮上的轮齿和履带链之间的啮合, 连续不断地把履带从后方卷起。接地那部分履带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 而地面相应地给履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是推动机器向前行驶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时, 支重轮就在履带上表面向前滚动, 从而使机器向前行驶。整机履带行走机构的前后履带均可单独转向,从而使其转弯半径更小zy12。
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及履带),张紧装置和缓冲弹簧,行走机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履带底盘结构组成
上图中,1-履带;2-驱动轮;3-托带轮;4-张紧装置;5-缓冲弹簧;6-导向轮;7-支重轮;8-行走机构。
❾ 汽车底盘结构设计要遵循什么原理求设计类书籍
第1章 概论 1.1 工程机械特点、分类及组成 1.1.1 工程机械特点 1.1.2 工程机械分类 1.1.3 工程机械组成 1.2 工程机械的发展概况 1.2.1 工程机械的发展历程 1.2.2 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 1.2.3 国外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 1.2.4 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1.3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要求 1.4 典型工程机械结构简介 1.4.1 推土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4.2 装载机介绍 1.4.3 铲运机介绍 1.4.4 挖掘机简介 1.4.5 起重机械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1.4.6 压实机械的概述 1.4.7 混凝土泵车的主要结构及其特点第2章 行驶理论 2.1 工程机械的行驶原理 2.1.1 轮胎式工程机械的行驶原理 2.1.2 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行驶原理 2.2 行走机构的运动学 2.3 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2.4 行驶阻力 2.4.1 滚动阻力 2.4.2 坡道阻力 2.4.3 空气阻力 2.5 传动功率损失与行驶功率损失 2.6 附着性能 2.7 牵引性能 2.7.1 恒定功率发动机特性 2.7.2 功率平衡 2.8 动力性能第3章 传动系 3.1 传动系的类型和组成 3.1.1 机械传动 3.1.2 液力机械传动 3.1.3 液压传动 3.1.4 电传动 3.2 传动系总传动比和各传动部件传动比的确定 3.2.1 总传动比i∑ 3.2.2 各部件传动比的确定 3.2.3 挡位数和中间挡位传动比第4章 离合器与变速箱 4.1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和选型 4.1.1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4.1.2 离合器的选型 4.1.3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4.2 变速箱 4.2.1 变速箱的概述 4.2.2 变速箱主要零件设计 4.2.3 变速箱主要参数的确定 4.2.4 机械式换挡变速箱 4.2.5 定轴式动力换挡变速箱 4.2.6 利勃海尔静液压装载机自动换挡变速箱系统 4.2.7 行星齿轮式动力换挡变速箱第5章 万向节传动与轮式驱动桥 5.1 万向节传动装置 5.1.1 十字轴万向节传动装置结构 5.1.2 十字轴万向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5.2 传动轴 5.3 驱动桥 5.3.1 主传动器与差速器 5.3.2 半轴、轮边传动及驱动桥壳 5.3.3 ZL40、ZL50驱动桥主要技术参数第6章 转向系 6.1 转向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6.2 轮胎式转向机构 6.2.1 轮式工程机械转向操纵机构 6.2.2 转向桥 6.2.3 转向机构 6.3 轮式工程机械转向方式 6.4 轮式装载机转向系统结构原理 6.5 履带式工程机械转向机构第7章 制动系 7.1 行车制动系设计要求 7.2 制动系功能 7.3 轮式工程机械前后桥车轮制动力的分配 7.4 轮式装载机的制动系统 7.5 TY220型推土机转向制动器第8章 行走系 8.1 轮式工程机械的行走系 8.1.1 轮式底盘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8.1.2 工程机械轮胎 8.1.3 轮式装载机液压行走系统 8.1.4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行走装置类型 8.2 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行走系 8.2.1 履带式行走装置组成与工作原理 8.2.2 履带式底盘行走系的尺寸参数和结构布置 8.2.3 悬架设计附录 附表1 国产ZL50型装载机及与国外同类机型主要性能参数对比 附表2 工程机械轮胎技术参数 附表3 载重汽车轮胎技术参数 附表4 工业车辆轮胎技术参数 附表5 农业轮胎技术参数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