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古代因为什么原因设计编钟2.随着时代变迁编钟是消逝了还是得到了改造
1,古代打击乐器是从任意可以发声的物体逐渐发展变化而来的。如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文中所说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而“拊石击石”则是先民们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以伴奏化装成百兽的原始舞蹈。又在《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这一记载,描述了人们酒后兴趣大发,一面敲击盛酒用的器皿缶,一面仰天歌唱。古时的石磬可能导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工具。可以这样设想,先氏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逐渐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于是发明了磬。
像单一的缶、鼓、磬、钟等,无法用音高来表达旋律,只能作为节奏乐器。随着人类音乐知识的发展进化和逐渐完善,对旋律乐器的需要促使古人把不同音高的打击乐器排列成组,然后又发展到编制成器而形成大型旋律乐器如编钟、编磬、编铃等。
2,编钟形体庞大,重量惊人。例如著名的曾侯乙编钟总重超过2.5吨,大量制造这种大型乐器在古代足以损及国力,所以它们只能作为古代高级贵族的奢侈品。另外,编钟余音过长,悠扬有余,不适合演奏快节奏的乐曲。这个缺点也是致命的。
秦统一之后,铁器时代开始,青铜时代结束,大型青铜乐器随之式微。后世虽然也有编钟作品出现,但初衷已经变成一味追求华丽与豪奢,作为礼仪陈列品的成分远大于作为乐器。有学者评价,到了清代,编钟已经是“形神俱伪、五音不调”,标志着这种曾经的“乐器之王”的没落。
② 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曾侯乙编钟有什么特点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简单说,曾侯乙编钟是按十二平均律设计的,这是其最大特点。
请参考以下链接
http://ke..com/view/17259.htm
http://ke..com/view/64092.htm
③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结构是怎样的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曾侯乙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千克,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惊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样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定。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
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楚音韶乐形制精确,方能保证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分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
曾侯乙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笋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磐铭文、磐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
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舶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因而,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人们对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
编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故而得名。
④ 编钟的构件设计精湛修改病句
编钟的构件设计精湛。修改病句,词语搭配有问题。改成:编钟的构造设计精湛。
⑤ 配一段说明性的文字,把曾侯乙编钟的造型设计叙述清楚。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⑥ 青铜编钟上写的是什么字体
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
⑦ 123D Design怎么做编钟
123D
Design
款免费
3D
CAD
工具使用些简单图形设计、创建、编辑三维模型或者已模型进行修改123D
Design打破规专业CAD软件草图三维模型建模提供些简单三维图形通些简单图形堆砌编辑复杂形状种‘傻瓜式’建模式觉像搭积木即使CAD建模工程师能随所欲123D
Design建模
123D
Sculpt
让我走入半亲手尝试艺术领域:雕塑款运行
iPad
应用程序
让每喜欢创作轻松制作属于自雕塑模型并且些雕塑模型绘画123D
Sculpt
内置许基本形状物品例圆形形部模型、汽车狗、恐龙、蜥蜴、飞机等等使用软件内置造型工具要比石雕凿雕塑刀快
通拉升、推挤、扁平、凸起等等操作123D
Sculpt初级模型快拥极具性外形接通工具栏颜色及贴图工具模型再单调石膏灰色另外模型所处背景更换您充满想象力作品带全新三维领域您您
SketchBook
创作作品作材质图案印些三维物体表面
TinkercadAutodesk公司于20135月收购款发展熟网页3D建模工具Tinkercad非体贴用户3D建模使用教程手手指导用户使用Tinercad进行建模让用户快手功能Tinkercad123D系列另款产品123D
Design非接近Tinkercad设计界面色彩鲜艳操作更容易适合少童使用进行建模
⑧ 编钟的艺术性是什么
国编钟
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县(今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早期曾国君王曾候乙墓。这是一种打击乐器,供古代宗庙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全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钟,共65件,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二千八百余字,其内容全面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乐律学达到的高度水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编钟音乐性能保存完好,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共有五个八度,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这套编钟的发现,对研究战国历史、音乐和冶铸技术等,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它的总用铜量达5吨之多,设计精巧,铸造愧丽,出土时尚完整地悬挂在钟架上,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古今乐曲均能演奏,八鼓谐余韵绕梁令人惊叹叫绝,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愧宝,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3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复制成功了28件编钟,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乐曲,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湖北省歌舞团演出了历史歌舞《编钟乐舞》,使观众听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美妙声音。
编钟的钟架称为钜(jù),由245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比例适宜,结构牢固,可以拆卸。虽然承受了二千多公斤重的全套编钟,历时二千多年,出土时仍矗立如故。
⑨ 什么是编钟
1、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 ,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2、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9)编钟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1、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极和2根彩绘撞钟木棒与钟同出。
2、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共需5人:3人双手执小模,掌奏中、上层钟;2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木架和部分挂钩系复制,其余均为原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
⑩ 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的哪些特点它有什么重要价值
特点:气势恢宏,精湛的技艺,一钟双音的非凡音乐效果,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价值:它作为“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日中国 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