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氯气与甲烷取代反应,按课本试验装置为啥会有白色晶体析出
同离子效应,氯化氢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溶于饱和的食盐水后相当于降低了氯化钠的溶解度,让氯化钠析出来,那个就是你所说的白色晶体了.
关于这个实验就有四个实验现象的:1,氯气的黄绿色褪去.2,液面上升.3,油滴.4,析出白色晶体
⑵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 问题: (1
(1)1:4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 CH 4 和80mLCl 2 (2)光照f或光亮处、漫射光; 爆炸 (3)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量简内液面上升 (4)CH 2 Cl 2 、CHCl 3 、CCl 4 CHCl 3 、CCl 4 (j)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 - 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 (6)降低Cl 2 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 2 和水因溶解、反应而消耗 |
⑶ 甲烷和氯气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现象:看到试管内氯气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变淡,有白雾生成,试管内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试管中液面上升,食盐水中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的缘故。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增加了水中氯离子的浓度,使氯化钠晶体析出。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也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它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的甲烷,可致冻伤。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等。
⑷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五种产物如何分离
用蒸馏法,沸点不同
⑸ 将甲烷和氯气混合于集气瓶中,什么实验现象能证明这是取代反应
你好!
实验瓶中颜色变淡或消失,瓶壁上有液滴生成,打开瓶盖后瓶口有白雾。
打字不易,采纳哦!
⑹ 实验室甲烷和氯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
操作:
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甲烷和80mL氯气,倒入在盛放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如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
现象:①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
②量筒内壁出现黄色油状液滴。
③量筒内液面上升。
④水槽内有无色晶体析出。
分可不可以给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