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B.C.D
A、量来筒一般用于量取源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
B、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铜片上应该放白磷和红磷两种可燃物,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温度有关,故图中操作错误;
C、选取的反应物不合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基本不变,因此不能用木炭做反应物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把木炭换为红磷,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②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制少量氨气B.检查装置气密性C. &n...
A.碳酸氢铵加热分解可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水,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故A正确;
B.关闭止水夹,可通过长颈漏斗加水,在长颈漏斗颈内形成一段水柱,如一段时间内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碱式滴定管有一段橡胶管,易被腐蚀,不能用碱式滴定管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③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甲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
A、通过铝热反应抄,点燃Mg条,用它袭来使得KClO3反应,放出大量热,使Al与MnO2反应:3MnO2+4Al
△ | .
④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甲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只有NOB.通过乙装置实
A.装置中有空气,会生成二氧化氮,应先利用惰性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则甲装置不能验内证铜与稀硝容酸的反应产物是NO,故A错误; B.乙装置,为原电池,常温下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实现,则通过乙装置实现化学反应:2Cu+O2+4H+=2Cu2++2H2O,故B正确; C.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会引入新杂质氯化亚铁,故C错误; D.用水湿润试纸会使溶液被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测定的pH可能有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⑤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
A.硝酸和铜反应制取NO气体,需要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NO不溶于水,且NO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采用排水法收集NO,故A正确; B.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而导致活塞打不开,所以酸式滴定管只能盛放酸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故B错误; C.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C错误; D.该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则没有电流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⑥ 高一化学实验题,关于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
铜丝与酸脱离 U管左液面下降,溶液无色变蓝;右液面上升 不能,右面的液面要上升
⑦ 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给出了答案,求解这两种实验图各部分的作用、现象
思路要点:一氧化氮是无色的,二氧化氮是有色的,而一氧化氮在有氧气存在下,会生产有颜色的二氧化氮。 所以实验的关键是,首先要排净整个装置中的空气(含有氧气)。一般赶空气可以用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等。 题目中的碳酸钙已经有了提示作用,所以用二氧化碳排尽空气。 下一步是,如何验证是否排净了空气,避免产生干扰。 E和C装置就是这个目的,只有CO2充满了E,C才会产生沉淀。 这时候可以停止碳酸钙与硝酸的反应,开始让铜丝与稀硝酸反应。 因为CO2与NO都无色,但是D装置只会吸收CO2,不会吸收NO,所以当D开始冒气泡时,说明E中充满了NO。 可以用F鼓气,就是向E中充入空气,那么无色的NO会被氧气氧化为有色的NO2。 PS:第二个图中,没有NO的吸收措施,不环保。
与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铜与稀硝酸制取一氧化氮是否正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方管怎么上轴承
发布:2025-10-01 17:06:45
浏览: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