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便于寻找像的位置。
2.2mm
3.前面的物与后面的像无法重合。
4.不合理。测量次数太少容易出现误差,要测量三次以上。
B.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a / b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所以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1;(3)方便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4)玻璃板不竖直.
C.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不合理,因为这个实验要做多次,取平均值,而他只做了两次。
这个题目我刚做过,老师讲的
D.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1)、确定像的位置 (2)、1(3)、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4)、不可靠,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实验次数越多,结论越可靠。
E.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请问有图吗?
F.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G.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②. (2)实验中,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①.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不能. |
H. (2014南宁)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
(1)刻度尺复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制,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
I. 如图,是小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 故答案为: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为:2.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有可能找不到像.
(4)不合理,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通过多次测量数据,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避免实验结论出现偶然性. 答:不合理.理由是:要获得正确的结论得有多组数据(或一组数据太少)一次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 |
J.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c”实际上是(b)所成的(虚)像。
与探究平面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