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请问有图吗?
B.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任何两种介质的表面都是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并成像。
所以,本实验中,选择薄点的,从而减轻重影的问题。
C.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在玻璃板中看到的B蜡烛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版.
(2)无论权怎样在水平桌面上移动C蜡烛,都不能与B的像完全重合,则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3)蜡烛C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C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B说法正确;
(4)平面镜成虚像,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接收B蜡烛的像,不能接收到.
(5)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1)反射;(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3)B;(4)不能;(5)等于.
D.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1)为了便于观察,该
(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回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答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相等;(3)B. |
E.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则下列
A、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蜡烛c和蜡烛b的像不能完全重合.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c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人的眼睛,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c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实验时会看到两个像,使实验复杂化,为了保证实验效果,要尽量使用薄玻璃板.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D.
F. 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 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我们
(1)平面抄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袭反射,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因此是虚像. (2)当把C移到B的像所在的位置时,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所以不能重合. (3)我们能透过玻璃板看见“蜡烛C”实际上是光线经过两次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
G.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a / b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所以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都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1;(3)方便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4)玻璃板不竖直.
H.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
(1)在比较抄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为了分清烛焰和烛焰的像,实验时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不应将c点燃.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5)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
故答案为:(1)较黑暗;(2)1;(3)物;不应;(4)不论怎样在水平桌面上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5)不变.
I. 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此实验中用______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便于______.如果有4㎜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可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这位同学只做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这种做法不恰当,因为一次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通过多次测量数据,避免实验结论出现偶然性.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外,还必须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4)根据光的反射作用,可以用手电筒照跳棋,那此时成的像也会清晰了.
故答案为:(1)玻璃板;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
(2)不恰当;一次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
(3)物与像的大小;
(4)用手电筒照跳棋.
J.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关于这
A、为了增加明暗的对比,使蜡烛的像观察得更清楚,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该实回验,故说法答正确;
B、因为物体与像的连线相对于平面镜垂直,所以应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说法正确;
C、实验时如果将蜡烛b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改变,故B错误,故说法错误;
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玻璃板与蜡烛b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不影响成像,因此从b这一侧仍然能看到玻璃板后面b的像,故说法错误.
故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