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Ⅰ.这些装置都有其优点,其中发生装置的图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Ⅰ、可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如:发生装置操作是否简单,能否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等;
(1)图2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图3中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漏斗,反应停止;
(3)图4的优点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且可以节约药品,操作方便;
(4)图5的优点是可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5)图6的优点是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U型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边的下降,与固体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尾气处理处置可从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进行分析;
(6)图7中气体通入液体,可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7)图8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图9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9)图10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故答案为:Ⅰ、(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控制液滴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容器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4)操作简单,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U型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6)使气体充分吸收;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
(7)防止液体倒吸;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压强减小,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9)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㈡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资料:①为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反应物的量)(1)写
(1)C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故答案为版: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小苏权打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速度极快,需要控制反应的速度,所以应该选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B;NaHCO3+HCl═NaCl+H2O+CO2↑.
(3)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A.
故答案为:A.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D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
故答案为:b.
(5)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氨气溶于水可形成碱性溶液,所以用E装置检验D中氨气是否集满,则E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酚酞试液.
故答案为:酚酞试液.
(6)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用F装置吸收尾气时,则F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水.
故答案为:水.
㈢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
(1)铁架台集气瓶(2)A C (3)2H 2 O 2 2H 2 O+O 2 ↑ 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4)浓硫酸 h
㈣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资料:①为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反应物体的量)(1)
(1)该发生装置适合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 MnO2 | .
㈤ 中考必考的化学实验有哪些
中考必考的化学实验 一、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组合题一般以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或迁移应用其原理和性质的实验为主线,将许多仪器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再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气体制取的仪器组合顺序 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步骤是: 实验仪器组装公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 除杂质的试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常有酸雾或水份。 酸雾可用水、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水份可用干燥剂如: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等除去 (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2)碱性干燥剂(NaOH)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 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质量,不引进新的杂质。 2、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3、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初中化学气体和常见物质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三.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固体物质的颜色 A白色固体: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5O2、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氢氧化钠NaOH、无水硫酸铜CuSO4等。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 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 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生铁Fe F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2、生成沉淀的颜色 A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B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C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3、溶液的颜色 A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等 B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 C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 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E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4、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等大多数气体。
㈥ 在下列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实验装置中.(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化学实验
(1)图中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 (2)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A装置内需要加热,操作容实验中既麻烦又浪费能源,而B在常温下反应就可以,故A装置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若采用B装置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方程式是:2H2O2 MnO2 | .
㈦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A装置中铁丝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1)A装置中铁丝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热.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 (2)由通电分解水的B装置可知,①针管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生成的气体,为氧气. (3)C装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由此可知CO 2 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利用D装置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刚开始加热时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气泡,是由于试管中空气受热热膨胀排出,所以石灰水未变混浊.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黑色粉末中逐渐出现红色物质,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 2Cu+CO 2 ↑. 故答为:(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热,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 (2)①; (3)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里的空气,不是生成的二氧化碳,2CuO+C 2Cu+CO 2 ↑. |
㈧ 初中所有化学实验及其装置名称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 CaCO3↓+ H2O(复分解)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 2MgO(化合)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 水通电分解
2H2O === 2H2↑ + O2 ↑(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 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Ca(OH)2(化合)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 2KCl + 3O2↑( 分解)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②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 K2MnO4 + MnO2+O2↑
相关知识点: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 + O2 === 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 S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O4( 化合)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爆裂。
9.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 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1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 2H 2O(化合)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 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14.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 === CaO + CO2↑(分解)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 === 2CO2(化合)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铜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 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
H2+Cl2 === 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2SO4 === ZnSO4 +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 2CO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碳酸。
22.碳酸受热分解
H2CO3 === H2O + CO2↑
相关知识点: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现象:喷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喷到火上就可以灭火。
24.金属和水的反应
①2K+ 2H2O ==== KOH + H2↑
② 3Fe + 4H2O ===Fe3O4 + 4H2↑
25.水于非金属的反应
C +H2O === CO+ 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
①SO3 +H2O == H2SO4
② Na2O +H2O==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分解)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复分解)
2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换)
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30.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2NaOH === Cu(OH)2↓+Na2SO4(复分解)蓝色絮状物
㈨ 初中化学实验装置有哪些注意
1、温度计 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弯月面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酒精温度计)水平。禁止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纸套内,远离热源存放。 2、托盘天平 称量前应将天平放置平稳,并将游码左移至刻度尺的零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平衡。如果已达平衡,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的标尺上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则应指在标尺的中央。如果天平的摆动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平衡螺母使摆动达到平衡。 3、试管 夹持试管应在距管口处。加热时试管外部应擦干水分,不能手持试管加热。加热后,要注意避免骤冷以防止炸裂,加热固体试剂时,管底应略高于管口,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完毕时,应继续固定或放在石棉网上,让其自然冷却。 4、烧杯 烧杯所盛溶液不宜过多,约为容积的1/2,但在加热时,所盛溶液不能超过容积的1/3 。烧杯不能干烧,在盛有液体时方能较长时间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拿烧杯时,要拿外壁,手指勿接触内壁。拿加热时的烧杯,要用烧杯夹。 5、蒸发皿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后不能直接放到实验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坏实验桌。液体量多时可直接加热 ,量少或黏稠液体要垫石棉网或放在泥三角上加热。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加热完后,需要用坩埚钳移动蒸发皿。

(9)实验装置初中常考化学扩展阅读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如果需要知道药品的味道可以用手轻轻地扇一下来闻取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㈩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写出实验室可用C装置制
(1)仪器①是分液漏斗;C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方程式是:2H 2 O 2 2H 2 O+O 2 ↑,还可用此装置制取氢气,方程式是:Zn+H 2 SO 4 =ZnSO 4 +H 2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需加热,所以可用B或C装置制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3)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所以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为A;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D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 (5)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用F装置吸收可防止水倒吸和增加吸收面积; (6)B装置中添加液体使用了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2H 2 O 2 2H 2 O+O 2 ↑或Zn+H 2 SO 4 =ZnSO 4 +H 2 ↑;(2)B或C;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3)A;(4)b;(5)可防止水倒吸和增加吸收面积;(6)可控制反应速率. |
与实验装置初中常考化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阀门怎么定位器
发布:2025-10-05 12:33:58
浏览:720
灰乳用什么阀门
发布:2025-10-05 10:35:26
浏览:34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