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的气象遥感仪器主要有哪些
一是高分辨扫描辐射计,包括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等。它具有高超的本领,可以获得可见光和红外的云图,可见光云图的星下点(卫星在地面的投影点)分辨率为0.9~2.5千米,红外云图的星下点分辨率为5~12千米。二是高分辨率红外分光计。它神通广大,既能获得大气垂直温度分布,又能测到水气分布。三是微波辐射计。它的功能没有那么齐全。只能配合高分辨率红外分光计工作,以便获得6层以下的大气垂直温度分布和云中的含水量。另外,卫星还携带其他一些功能奇特的仪器,如磁带机等数据存贮装置和数据传输设备等。
2. 请问现在的中科遥感,这里都有什么遥感设备啊
有航摄仪(A3) 无人机 (中遥系列) 高光谱航摄仪Hymap 岩心扫描仪HyLogger等
3. 可见光遥感的可见光遥感设备
多光谱扫描系统的研制成功是遥感技术的一大进展,它利用分光和光电技术同时记录和发送某一被扫描点上的数个以至数十个波段的光谱反射能的信息(像元),并将同一波段的诸扫描像元构成一帧扫描像,因此获得多个光谱波段的扫描像。
例如卫星载的多光谱扫描系统把0.47~1.1微米的光谱区分成四个波段,一个扫描点的大小相当于地面10000平方米,也称一个像元。当卫星飞越一地区上空时,就会发出四幅为一组的由像元组成的光谱反射能的图像信息,由卫星地面站接收。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长期飞行的卫星,因为可省去无法供应的大量胶片。
以后由于成像器件和探测器阵列的发展,单个的光电探测器已为它们所取代,这种探测器阵列每一单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就是一个像元,也表征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
4. 静止气象卫星中安装的遥感仪器共有几种
常用的气象遥感仪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高分辨扫描辐射计,包括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等。它具有高超的本领,可以获得可见光和红外的云图,可见光云图的星下点(卫星在地面的投影点)分辨率为0.9~2.5千米,红外云图的星下点分辨率为5~12千米。二是高分辨率红外分光计。它神通广大,既能获得大气垂直温度分布,又能测到水气分布。三是微波辐射计。它的功能没有那么齐全。只能配合高分辨率红外分光计工作,以便获得6层以下的大气垂直温度分布和云中的含水量。另外,卫星还携带其他一些功能奇特的仪器,如磁带机等数据存贮装置和数据传输设备等。
5.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什么
都非常重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啊。
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实现既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装备,又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施遥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1、信息源 信息源是遥感需要对其进行探测的目标物。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当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就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2、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装备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探测过程。信息获取所采用的遥感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其中遥感平台是用来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常用的有气球、飞机和人造卫星等; 传感器是用来探测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有照相机、扫描仪和成像雷达等。
3、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运用光学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对所获取的遥感信息进行校正、分析和解译处理的技术过程。信息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对遥感信息的校正、分析和解译处理,掌握或清除遥感原始信息的误差,梳理、归纳出被探测目标物的影像特征,然后依据特征从遥感信息中识别并提取所需的有用信息。
4、信息应用 信息应用是指专业人员按不同的目的将遥感信息应用于各业务领域的使用过程。信息应用的基本方法是将遥感信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供人们对其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利用。遥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应用有: 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
6. 实时超高清卫星地图都需要哪些设备
探险者地图是集成谷歌卫星、谷歌道路、谷歌地形、opencycle、BingAerial等高清晰特色地图,让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会迷路,同时支持自定义添加在线地图源以及导入mbtils离线地图包,让你的地图生活有更多可能。
7. 中国有高光谱遥感卫星吗都有哪些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对地表覆盖和自然现象进行观测的人造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与人们生活也密切相关。
中国“遥感”系列卫星专指冠以“遥感XX号卫星”的系列卫星,不包括中巴系列、资源系列、环境系列、高分系列等国产遥感卫星。2006年4月27日,“遥感卫星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至 2015年8月27日10时3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二十七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已经成功发射27颗“遥感”系列卫星。
8. 航天遥感器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航天遥感器就如太空的“慧眼”,昼夜注意着地球,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的东西,都逃不过这只“慧眼”,航天遥感按工作波长不同,一般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光谱遥感和微波遥感等。
人们眼睛能看见的光波被称为可见光,所以光遥感是普遍应用的遥感方式,它工作在波长为0.4~0.7微米的可见光波谱段。它能把人眼睛可以看见的景物真实地再现出来,它的优点在于直观、清晰、易于判读。常见的可见光遥感器是照相机,目前卫星上的照相机在160千米的太空拍照,其地面分辨率达0.3米,也就是说,可以分辨地面走动的人。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可见光遥感只能白天工作,而且受云雨、雾等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工作在波长0.7~1000微米的红外波段就是红外遥感。它是根据物体表面温度高于-273℃时,都具有辐射红外线的物理特性,来测得物体红外辐射强度、波段和温度的,从而识别伪装并可进行夜间观察。红外遥感常用于寻找地下热源、发现森林火灾、监视农作物病虫害等。红外遥感虽然能在夜间工作,但它却无法穿透厚厚的云层。常用的红外遥感器是光学机械扫描仪。
把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技术性结合起来就是多光谱遥感。它是根据不同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反射能力的原理,利用多个相机或多通道传感器对目标摄影或扫描,从而同时获得目标在不同光谱带的图像,然后,选取若干张照片进行组合,可得到一张假彩色照片。假彩色照片是指照片颜色与真实物体不同的照片,例如田里的的小麦本来是绿色,但在假彩色照片里故意将小麦变为红色,目的是使人看得更清楚。人们观看假彩色照片就可以知道地面景物。一般的多光谱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微波遥感能感测比红外辐射波长更长的微波辐射,工作波长在1~1000毫米的电磁波段。它具有穿云破雾、夜间工作的能力,是一种全天候的遥感手段。微波遥感器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有合成孔径雷达、雷达测高计和微波风场散射计等,它们主动向地面发射微波并捕获目标的回收,收获得目标图像或参数;被动式有微波辐射计等,它是直接感测目标的微波辐射强度,以获取目标的参数。微波遥感可以观察云层覆盖下的景物,获取的图像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因此,在地图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9. 卫星遥感观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 空间平台:装载传感器的空间运载工具,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天空实验室。
2、卫星传感器:根据电磁辐射原理获取海洋信息。
3、数据传输系统:星载传感器通常产生测量电压或频率信号,大部分以数字信号形式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4、地面接收站。
5、数据处理系统:对卫星轨道和仪器校正。(可见和红外不用)。
6)、数据分发系统:行政性组织机构,将数据分到科学家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