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写设备改造申请
1、先说明服务器的现状和遇到的主要问题。
2、发生故障造成数据损坏的严重后果
3、如何改造
4、改造后的达到效果和好处
5、你的建议是什么?
6、投资回收的期限。
Ⅱ 作为设备工程师如何进行改善
设备工程师应从下面着手:
1.减少机台故障
2.减少故障维修时间
3.减少机台对人的安全不利因素的风险
Ⅲ 精益生产之如何改善设备管理水平
1、清扫即点检
许多企业都在开展以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为目的的5S活动。5S活动对设备管理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脏污的环境中不可能有高的设备管理水平,维护得好的设备无不是擦的一尘不染的;另一方面,清扫的过程就是点检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清扫即点检”。对设备进行认真清扫是一个和设备进行“亲密接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设备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滴漏油、螺丝松动、电线发黄等等。对这些不良现象的及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需改变以前设备的维护分别由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的做法,要求操作人员负担起一部分设备维护的工作。
2、缺陷的自主改善
现场改善强调激活现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工作。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激发员工的问题意识和改善热情。主要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鼓励员工积极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备之处,自己动手加以改善;其次,重视对发生源的处理。发生源是指设备上污染物的产生源头,如粉尘、液体、切削废料等的产生处。设备产生的污染物不仅造成环境脏污,而且是设备劣化的根源,必须加以解决。解决的办法是消除发生源,或减少发生量,或将污染物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
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改善热情,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是关键。通过与公司的“个人提案”奖励制度、“优秀改善事例发表会”制度结合起来,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小改善、小发明。
3、目视管理的广泛实施
目视管理就是使管理可视化,做到一目了然。目视管理在现场的实施可以祈祷暴露问题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可以认为,目视管理的实施水准是衡量现场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应注重目视管理手法的应用,需着重从如下3个方面着眼对设备管理状况加以改善,取得了提高管理管理水平的效果。
3.1充分揭示设备的正异状况和参数,这样做不仅使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一目了然,而且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3.2将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揭示出来,起到提示和监督的作用,避免由于疏忽而引起工作失误。良好的设备管理要求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工作。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由于未能按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故障的发生。比如,针对机器设备润滑油、轴承、皮带等消耗品的更换,可以在设备旁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注明了需要更换的消耗品的型号、数量、更换标准、上次更换时间和下次预计更换时间等内容。这样,如果消耗品更换的工作没有按时做,那就谁都能看出来了。
3.3使作业简单化。有些设备的开机、停机、切换等过程很复杂,操作失误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应用目视管理手法,将设备复杂的操作步骤标识出来,就能使设备的操作简单化,减少失误的发生。
虽然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比较复杂,但企业即使通过一些简单的现场改善也能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Ⅳ 设备改造都有哪些原则及优势
设备改造的原则,企业在搞设备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改造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备改造必须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设备对产品质量、数量、成本、生产安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在能够取得实际效益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
(2)必须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能性,即设备值得改造和利用,有改善功率、提高效率的可能。改造要经过大量试验,并严格执行企业审批手续。
(3)必须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改造方案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设备改造工作一般应与大修理结合进行。
(4)必须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充分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同时也要重视吸收国外领先的科学技术。
设备改造优势:
设备改造是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来提高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生产适用性,因此具有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等优点。
设备改造是指把科学技术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通过对设备进行局部革新、改造,以改善设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Ⅳ 如何写设备改造申请
1)先说明服务器的现状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发生故障造成数据损坏的严重后果
2)如果不购置新的服务器,要进行维修产生的费用预算
3)你的建议是什么?
4)购买新的服务器的预算估计与方案2的比较。
Ⅵ 设备改造有什么要求和建议
设备改造是指把科学技术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通过对设备进行局部革新、改造,以改善设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设备改造的形式:
(1)设备的改装。
是指为了满足增加产量或加工要求,对设备的容量、功率、体积和形状的加大或改变。例如,将设备以小拼大,以短接长,多机串连等。改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减少新设备的购置,节省投资。
(2)设备的技术改造(也称现代化改造)。
是指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改变其落后的技术面貌。例如,将旧机床改造为程控、数控机床,或在旧机床上增设精密的检测装置等。技术改造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经挢效益。
设备改造的内容:
①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实现数控化、联动化;
②提高设备功率、速度和扩大设备的工艺性能;
③提高设备零部件的可靠性、维修性;
④将通用设备改装成高效、专用设备;
⑤实现加工对象的自动控制;
⑥改进润滑、冷却系统;
⑦改进安全、保护装置及环境污染系统;
③降低设备原材料及能源消耗;
⑨使零部件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Ⅶ 固定资产更换改良怎么理解
这两道题的区别在于改良式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确认。前一题没有直接说明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300-1 200×300/3 000-300×300/3 000正是计算该价值的过程,具体可以理解为:账面价值=账面原值-折旧-减值准备,其中该部分资产折旧按总折旧*该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核算,减值准备同理计算。第二题则直接说明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不需要再计算了。
希望以上介绍能帮助你理解。
Ⅷ 设备改造方案怎么写
哈哈
你的不叫设备改造方案
叫设备更换方案吧!
当然是要写出现有设备每月或者每年的内维修费用,现使容用年限多少(使用年限过短只能说明设备管理上出了问题,没有保养好),价格比,优缺点比,效率比,使用人力比.这都是老板所关心的问题.
Ⅸ 如何改善设备管理影响设备生产效率
影响效率的源头很多,如果把设备一年365天作为设备日历时间,设备实际有效可用时间是有限的,而未利用的时间包括设备系统损失时间、生产系统损失时间和系统外部损失时间。
(1)设备系统损失时间
设备系统损失时间是指由于设备本身原因造成的质量损失(折合成时间)、故障处理损失(包括故障停机等待和修理)以及主动预防维修(又是必要的)时间。
许多事实表明,设备故障停机等待时间往往是实际修理时间的几倍,大量时间消耗在寻找维修工程师、研究图纸、拆解诊断、等待合适备件领用到位等环节。因此,如何使维修更有准备、响应更迅速、备件审批领用方式更快捷等,也是值得认真变革和设计的。
维修时间的减少依赖良好的技术训练和长久的维修行为规范约束。有人在维修拆解设备现场铺上一块白布,一边拆,一边将拆下来的零件按照拆下来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摆放在白布上并编好顺序号码,写在白布的零件位置。这样,在安装时可以按照逆序结构,从后向前安装,且保持原来拆下来的方向不变,唯一注意的是零件之间的间隙和平衡问题。这就是一种维修行为规范,而不是像有些人,找一个盒子,小零件扔在盒子里,大零件在地上随意摆放。等到组装设备时就麻烦了,忘记零件的装配顺序,装了拆、拆了又装,甚至装错顺序和方向,不但会造成设备损坏,而且延长维修时间,进而造成设备维修效率损失。
产品的报废,除了可能造成材料损失之外,最直接的损失是设备效率损失,报废产品所占有的设备使用时间是毫无意义的无用功,不但相当于设备在停机等待,而且还造成设备无谓磨损和能源浪费,因此这方面损失的控制尤应严格。
生产部门和设备部门应成立改善设备效率的攻关团队,应用相关分析工具和改善方法,有针对性的研究、实验、解决设备效率损失问题,这已被证明是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2)生产系统损失时间
生产系统损失包括运行停机时间(操作失误、检测、工艺改变、调度安排不合理),工艺切换初始化、参数调整等准备时间,性能损失时间(包括速度损失时间和空转短暂停机时间)以及材料工艺造成质量损失时间。
生产系统损失包括运行停机时间,它们是由于操作失误、检测、工艺改变、调度安排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操作失误的问题需要通过合理制订能够纠错、防错的操作规范、严格训练和持证上岗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等待质量检测停机应该通过在线检测方法的应用或者提高检测效率等方式解决;工艺改变通过事先的充分准备来尽可能减少因此造成停机来解决;调度安排的不合理,通过提升调度运筹水平以及相关培训来解决。总之,在生产系统,人人要眼睛盯着设备的开动效率,记住"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老话。设备是企业的造币机,要千方百计的让造币机多造币,造良币而非劣币。
工艺切换初始化、参数调整损失一般是无法避免的,但却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笔者曾在一家钢铁厂调研,查看了半年多的生产运行记录,发现一条轧钢机生产流程更换某种轧辊的时间最短可以是20分钟,最长达到80分钟。每个班组或者作业人员更换轧辊的方式、辅助工具手段都不一样,因此时间长短各异。如果将换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仅这一条线全年多创产值达到三个多亿,利润也可以达到3000万元。在这些更换轧辊的作业行为中,肯定存在一种最佳、快捷的方式,也许会使换辊时间比20分钟还短,但是没人去总结、无人把这种最优做法变成所有作业者可以共享,而且必须遵守的作业规范。必要时把员工们换轧辊的动作拍成录像,大家讨论研究最佳动作,再拍成标准动作录像,对员工进行培训。
性能损失时间,包括速度损失时间和空转短暂停机时间。速度损失是指设备未能开到设备的规定设计速度,不能开到这个设计速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艺未调好,有的因为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有的是设备本身存在问题,开不起来等。需要对症下药的加以解决。笔者曾在一家造纸厂调研,发现纸机开不到设计速度与纸浆的配方有关,因为纸浆配方影响纸张强度,强度不够,一开快就会断纸。看来这个速度问题需要从纸浆配方及其相关工艺上着手解决。笔者在烟厂调研,发现卷接包机组开动速度不理想的原因是烟盒包装纸的质量、克重不符合要求,开快就出现散包,这个问题应该从烟盒包装纸质量的源头加以解决。设备的空转、短暂停机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初始化未做好,总在调整设备,开开停停,会出现不少短暂停机;生产节拍安排不好,又可能造成设备空转,总之还要对症下药来解决。
材料工艺造成质量损失时间的解决需要QC方法的帮助,需要通过TQM、6σ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需要通过国际标准化体系ISO9001,ISO9002的过程控制来根本解决。当然因为设备造成的质量劣化、精度不够或者废品损失,应该通过对设备的质量维修策略(QualityMaintenance)加以解决。
(3)系统外部损失时间
系统外部因素停机时间包括节假日,停电、水、等待定单,产能不平衡等等损失。节假日是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企业是无权侵占的。然而,企业可以通过二班、三班或者四班三运转方式,让员工倒班休息,让设备不停运转。企业内部的停水、停电、停气、停汽反映了企业整体运行和管理缺陷,当然企业要抓住系统木桶的短板--薄弱环节,各个击破。等待计划排产,反映了企业安排调度和供应链缺陷;等待定单,又反映了企业的市场和营销问题。这虽然不是生产系统本身的问题,但都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设备效率的发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这里,我们从一开始就以企业的日历时间作为计算基础的。日历时间,无论设备是否利用,都在以折旧形式在消耗着设备的投入资金。至于企业外部原因造成的停机,如外部配电不顺、停电、停水,合同协做部门的不配合,需要企业从建立稳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加以解决。天灾人祸虽然难以避免,但有危机管理预案一定比没有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