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儀器儀表 > 膽囊炎用什麼儀器來確診

膽囊炎用什麼儀器來確診

發布時間:2025-05-16 07:12:51

1. 什麼是核磁共振

問題一:什麼叫核磁共振 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伐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醫學影像核磁共振檢查應用:
1、顱腦病變:腦血管病、顱內腫瘤、腦內炎性病變、顱腦外傷、先天性顱腦畸形、腦變性疾病及腦白質病變、鼻部、眼眶病變。
2、脊柱與脊髓病變:脊髓空洞症、脊髓損傷、脊髓腫瘤等。
3、頸部:淋巴結病變、喉部病變、甲狀腺腫瘤等。
4、胸部:縱隔及肺門腫塊、胸腺病變、肺癌後期、胸膜病變等。
5、腹部區:肝囊腫、肝硬化、肝腫瘤、膽囊炎等。
6、盆腔:子宮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腫瘤及精索病變等。
7、肌肉骨骼系統:骨外傷、腫瘤、膝關節及半月板損傷等。

問題二:什麼叫「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繼CT後醫學影像學的又一重大進步。自80年代應用以來,它以極快的速度得到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磁矩是由許多原子核所具有的內部角動量或自旋引起的,自1940年以來研究磁矩的技術已得到了發展。物理學家正在從事的核理論的基礎研究為這一工作奠定了基礎。1933年,G・O・斯特恩(Stern)和I・艾斯特曼(Estermann)對核粒子的磁矩進行了第一次粗略測定。美國哥倫比亞的I・I・拉比(Rabi生於1898年)的實驗室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獲得了進展。這些研究對核理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受到強磁場加速的原子束加以一個已知頻率的弱振盪磁場時原子核就要吸收某些頻率的能量,同時躍遷到較高的磁場亞層中。通過測定原子束在頻率逐漸變化的磁場中的強度,就可測定原子核吸收頻率的大小。這種技術起初被用於氣體物質,後來通過斯坦福的F.布絡赫(Bloch生於1905年)和哈佛大學的E・M・珀塞爾(Puccell生於1912年)的工作擴大應用到液體和固體。布絡赫小組第一次測定了水中質子的共振吸收,而珀塞爾小組第一次測定了固態鏈烷烴中質子的共振吸收。自從1946年進行這些研究以來,這個領域已經迅速得到了發展。物理學家利用這門技術研究原子核的性質,同時化學家利用它進行化學反應過程中的鑒定和分析工作,以及研究絡合物、受阻轉動和固體缺陷等方面。1949年,W・D・奈特證實,在外加磁場中某個原子核的共振頻率有時由該原子的化學形式決定。比如,可看到乙醇中的質子顯示三個獨立的峰,分別對應於CH3、CH2和OH鍵中的幾個質子。這種所謂化學位移是與價電子對外加磁場所起的屏蔽效應有關。
(1)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在有機物的結構,特別是天然產物結構的闡明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化學位移、裂分常數、H―′HCosy譜等來獲得有機物的結構信息已成為常規測試手段。近20年來核磁共振技術在譜儀性能和測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進步。在譜儀硬體方面,由於超導技術的發展,磁體的磁場強度平均每5年提高1.5倍,到80年代末600兆周的譜儀已開始實用,由於各種先進而復雜的射頻技術的發展,核磁共振的激勵和檢測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僅能對激發核共振的脈沖序列和數據採集作嚴格而精細的控制,而且能對得到的大量的數據作各種復雜的變換和處理。在譜儀的軟體方面最突出的技術進步就是二維核磁共振(2D―NMR)方法的發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NMR技術用於解決復雜結構問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NMR技術所提供的關於分子結構信息的質和量,使NMR技術成為解決復雜結構問題的最重要的物理方法。
①2D―NMR技術能提供分子中各種核之間的多種多樣的相關信息,如核之間通過化學鍵的自旋偶合相關,通過空間的偶極偶合(NOE)相關,同種核之間的偶合相關,異種核之間的偶合相關,核與核之間直接的相關和遠程的相關等。根據這些相關信息,就可以把分子中的原子通過化學鍵或空間關系相互連接,這不僅大大簡化了分子結構的解析過程,並且使之成為直接可靠的邏輯推理方法。
②2D―NMR的發展,不僅大大提高了大量共振信號的分離能力,減少了共振信號間的重疊,並且能提供許多1D―NMR波譜無法提供的結構信息,如互相重疊的共振信號中每一組信......>>

問題三:CT和核磁共振原理有啥區別,適用范圍分別是什麼 CT掃描儀可以用於對人體的全身掃描,而核磁共振掃描儀則主要用於對人體的軟組織的掃描。通過這兩種儀器,醫生可以獲得詳細的三維的人體剖面圖象,清楚地看到人體組織中的細微的變化,為科學的診斷提供有力的證據。CT掃描儀和核磁共振掃描儀的外形十分相似,它們所獲得的三維圖像也很相似,但是應該指出這兩種儀器的成像原理確是完全不同的。CT掃描儀的原理相對比較簡單,它是利用不同密度的人體組織對X射線有著不同的吸收率的原理而設計的。大家都知道X射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它沿著直線傳播,由於它的能量很高,所以它可以穿透人體的所有組織。由於人體不同組織的密度不同,所以它們對X射線的吸收率也各不相同。如果用平行的或者是向外成一定角度發散的X射線穿越人體,然後對感光膠片進行曝光,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看見人體的骨肋和一些軟組織的分布情況。這就是最常用的X射線透視的基本原理。X射線透視是在二十世紀初期所發明的,它的發明為醫學的診斷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來源。但是遺憾的是X射線透視所得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由於人體組織的重疊會引起對X射線吸收的互相疊加的作用,所以在X射線透視的照片上很多的細節是看不到的。為了了解一些三維的細節,就必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X射線透視,而要想獲得人體的三維圖象則是不可能的。為了獲得人體組織的細節,為了獲得人體組織的三維圖象,這只有依靠於現代的CT掃描儀和核磁共振掃描儀了。CT掃描儀是1971年由洪斯非爾德(Hounsfield)發明的,洪斯非爾德並因此而獲得1979年的諾貝爾獎。CT掃描儀和X射線透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它們都是以人體組織中不同密度的器官對X射線有著不同的吸收率作為儀器設計的基本原理。它們所用的射線源可以是波陣面為平面的X射線面源,也可以是波陣面是球面發散的X射線點源。而它們之間不同的地方是:1)X射線透視的接收裝置是一張膠片,而CT掃描儀所使用的則是一組園弧形的電子接收裝置,這種裝置一般是由用準直器分隔開的晶體所構成。這個電子接收裝置正好位於X射線源的正對面。2)X射線透視工作時它的射線源和膠片均處在固定的位置上,而CT掃描在工作時不但所掃描的人體會在掃描儀的園孔內來回移動,而且X射線源和電子接收裝置也會在CT掃描儀的園環上高速地旋轉。在CT掃描儀上這兩個方向上的運動都有精密的編碼器來監察。3)這兩個儀器的最後一個不同點就是X射線透視不需要進行計算機處理,而CT掃描儀則需要使用計算機對圖象進行較為復雜的計算和處理,從而來形成三維的人體組織的詳細圖象。為了對CT掃描儀的原理有進一步的了解,有必要要對X射線透視的透射吸收有所了解。如果一種材料的吸收系數為 ,則X射線在材料中經過一定的路程 後,該材料對X射線的透射率則為 。當X膠片或者接收器的平面平行於X射線的發射平面時,則X射線經過人體各部分的吸收以後,在膠片上各個點上的透射率的分布就是:(1)透射率和X射線的源強度的乘積就是X射線到達感光膠片或者接收器時的能量。假設X射線的波陣面是一個平面,X射線的原有的強度為 ,考慮到在接收器上的背景雜訊為 ,如果將介質的吸收系數進行離散處理, 為介質中每一個離散點的長度,則最後落在接收器上相應的點上的輻射強度為:(2)考慮到X射線的散射和其它因素,這個公式經過簡單的變換有:(3)注意當X射線為發散形傳播時,我們還要注意X射線的自身強度在傳播中也將不斷衰減。X射線的自身強度和X射線傳播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從上面的公式看,X射線在經過吸收系數不同的結構以後,所產生的信息可以形成一個線性方程組。CT掃描儀一般......>>

問題四:核磁共振是什麼? 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動。

核磁共振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原子核與電子一樣,也具有自旋角動量,其自旋角動量的具體數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決定,實驗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也不同:
質量數和質子數均為偶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0 ,即I=0,如12C,16O,32S等,這類原子核沒有自旋現象,稱為非磁性核。質量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半整數 ,如1H,19F,13C等,其自旋量子數不為0,稱為磁性核。質量數為偶數,質子數為奇數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數為整數,這樣的核也是磁性核。但迄今為止,只有自旋量子數等於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號才能夠被人們利用,經常為人們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於原子核攜帶電荷,當原子核自旋時,會由自旋產生一個磁矩,這一磁矩的方向與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與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成正比。將原子核置於外加磁場中,若原子核磁矩與外加磁場方向不同,則原子核磁矩會繞外磁場方向旋轉,這一現象類似陀螺在旋轉過程中轉動軸的擺動,稱為進動。進動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頻率。
原子核進動的頻率由外加磁場的強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質決定,也就是說,對於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強度的的外加磁場中,其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是固定不變的。
原子核發生進動的能量與磁場、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與磁場的夾角相關,根據量子力學原理,原子核磁矩與外加磁場之間的夾角並不是連續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數決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這些磁量子數之間跳躍,而不能平滑的變化,這樣就形成了一系列的
核磁共振氫譜
能級。當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接受其他來源的能量輸入後,就會發生能級躍遷,也就是原子核磁矩與外加磁場的夾角會發生變化。這種能級躍遷是獲取核磁共振信號的基礎。
為了讓原子核自旋的進動發生能級躍遷,需要為原子核提供躍遷所需要的能量,這一能量通常是通過外加射頻場來提供的。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信號.
編輯本段
技術應用
NMR技術即核磁共振譜技術,是將核磁共振現象應用於分子結構測定的一項技術。對於有機分子結構測定來說,核磁共振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憨共振譜與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質譜一起被有機化學家們稱為「四大名譜」。目前對核磁共振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和13C兩類原子核的圖譜。
對於孤立原子核而言,同一種原子核在同樣強度的外磁場中,
核磁共振碳譜
只對某一特定頻率的射頻場敏感。但是處於分子結構中的原子核,由於分子中電子雲分布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感受到的外磁場強度往往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而且處於分子結構中不同位置的原子核,所感受到的外加磁場的強度也各不相同,這種分子中電子雲對外加磁場強度的影響,會導致分子中不同位置原子核對不同頻率的射頻場敏感,從而導致核磁共振信號的差異,這種差異便是通過核磁共振解析分子結構的基礎。原子核附近化學鍵和電子雲的分布狀況稱為該原子核的化學環境,由於化學環境影響導致的核磁共振信號頻率位置的變化稱為該原子核的化學位移。
耦合常數是化學位移之外核磁共振譜提供的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所謂耦合指的是臨近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的相互影響,這種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的相互作用會改變原子核自旋在外磁場中進動的能級分布狀況......>>

問題五:核磁共振能檢查什麼? 磁共振成像術(MRI)也有稱之為核磁共振,英文縮寫為MRI。其基本原理是在強大磁場的作用下,記錄組織器官內氫原子的原子核運動,經計算和處理後獲得檢查部點陣圖像。
檢查目的:顱腦及脊柱、脊髓病變,五官科疾病,心臟疾病,縱膈腫塊,骨關節和肌肉病變,子宮、卵巢、膀胱、前列腺、肝、腎、胰等部位的病變。
優點:1.MRI對人體沒有損傷;
2.MRI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
3.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4.對膀胱、直腸、子宮、 *** 、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缺點:1.和CT一樣,MRI也是影像診斷,很多病變單憑MRI仍難以確診,不像內窺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
2.對肺部的檢查不優於X線或CT檢查,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不比CT優越,但費用要高昂得多;
3.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
4.體內留有金屬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注意事項:1.檢查前須取下一切含金屬的物品,如金屬手錶、眼鏡、項鏈、義齒、義眼、鈕扣、皮帶、助聽器等;
2.裝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禁止做MRI檢查;
3.做盆腔部位檢查時,需要膀胱充盈,檢查前不得解小便。有金屬節育環者須取出才能進行;
4.體內有彈片殘留者,一般不能做MRI;
5.手術後留有金屬銀夾的病人,是否能做MRI檢查要醫生慎重決定;
6.胸腹部檢查時,要保持呼吸平穩,切忌檢查期間咳嗽或進行吞咽動作;
7.MRI對飲食、葯物沒有特別要求;
8. 檢查時要帶上已做過的其他檢查材料,如B超、X線、CT的報告。

問題六:什麼是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有磁距的原子核在磁場作用下,能產生能級間的躍遷的原理而採用的一項新檢查技術,MRI有助於檢查癲癇患者腦的能量狀態和腦血流情況,對變性病診斷價值很大。MRI是通過體外高頻磁場作用,由體內物質向周圍環境輻射能量產生信號實現的,成像過程與圖像重建和CT相近,只是MRI既不靠外界的輻射、吸收與反射,也不靠放射性物質在體內的γ輻射,而是利用外磁場和物體的相互作用來成像,高能磁場對人體無害。所以MRI檢查是安全的。臨床常用MRI檢查發現繼發性癲癇的腦結構變化,如果臨床對癲癇綜合征分類不明,MRI能明確該患者是否由腦結構改變所致,顱內腫瘤常引起癲癇,MRI對腦內低度星形膠質細胞瘤、神經節、神經膠質瘤、動靜脈畸形和血腫等的診斷確認率極高。MRI能清楚地顯示癲癇患者的腦萎縮,對腦實質和腦脊液的顯示度極好。
MRI與CT比較,其主要優點是:
①離子化放射對腦組織無放射性損害,也無生物學損害。
②可以直接做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
③沒有CT圖像中那種射線硬化等偽影。
④不受骨像干擾,對後顱凹底和腦乾等處的小病變能滿意顯示,對顱骨頂部和矢狀竇旁、外側裂結構和廣泛轉移的腫瘤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⑤顯示疾病的病理過程較CT更廣泛,結構更清楚。能發現CT顯示完全正常的等密度病灶,特別能發現脫髓鞘性疾病、腦炎、感染性脫髓鞘、缺血性病變及低度膠質瘤。

問題七:核磁共振檢查什麼 核磁共振檢查:
一、全身軟組織病變:無論來源於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結締組織的腫瘤、感染、變性病變等,皆可做出較為准確的定位、定性的診斷。
二、骨與關節:骨內感染、腫瘤、外傷的診斷與病變范圍,尤其對一些細微的改變如骨挫傷等有較大價值,關節內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變及骨髓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
三、胸部病變: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可以顯示肺內團塊與較大氣管和血管的關系等。
四、盆腔臟器;子宮肌瘤、子宮其它腫瘤、卵巢腫瘤,盆腔內包塊的定性定位,直腸、前列腺和膀胱的腫物等。
五、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腫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腹內腫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尤其是腹膜後的病變。
六、神經系統病變:腦梗塞、腦腫瘤、炎症、變性病、先天畸形、外傷等,為應用最早的人體系統,目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較為准確、及時,可發現早期病變。
七、心血管系統:可用於心臟病、心肌病、心包腫瘤、心包積液以及附壁血栓、內膜片的剝離等的診斷。

問題八:磁共振是什麼意思? 原來叫核磁共振,就是在你身體上施加一個磁場,使你身體里的氫原子核都朝向磁場方向,然後撤掉這個磁場,捕捉這些原子核返回原來狀態所釋放出的能量,由此就知道你身體里的水份分布了,因為不同臟器的水含量都琺同,所以就能清晰的區分出不同臟器了,說白了就是個水成像。

2. lc器械是什麼意思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儀器。lc通常鎮襲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意思。一般主要包括膽結石伴膽囊炎、膽囊良性腫瘤和早期膽囊癌等,所以lc的則帶意思就是腹腔鏡下膽囊切御盯兄除儀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

3. 膽囊炎的診斷標准

膽囊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急性膽囊炎的症狀主要有右上腹疼、惡心、嘔吐和發熱等。急性膽囊炎會引起右上腹疼痛,一開始疼痛與膽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作呼吸和改變體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歡向右側靜卧,以減輕腹疼。有些病人會有惡心和嘔吐,但嘔吐一般並不劇烈。大多數病人還伴有發熱,體溫通常在38.0℃~38.5℃之間,高熱和寒戰並不多見。少數病人還有眼白和皮膚輕度發黃。
當醫生檢查病人的腹部時,可以發現右上腹部有壓痛,並有腹肌緊張,大約在1/3的病人中還能摸到腫大的膽囊。化驗病人的血液,會發現多數人血中的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白細胞增多。B超檢查可發現膽囊腫大、囊壁增厚,並可見結石堵在膽囊的頸部。
根據以上的症狀、體格檢查和各種輔助檢查,醫生一般能及時作出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慢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慢性膽囊炎有時可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但大多數病人過去並沒有患過急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長期發炎,膽囊壁會發生纖維增厚,疤痕收縮,造成膽囊萎縮,囊腔可完全閉合,導致膽囊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功能。
患了慢性膽囊炎後,病人主要會有以下兩組症狀:①結石一時性阻塞膽囊管,引起膽絞痛的發作,疼痛多位於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不等,疼痛可牽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處,可伴惡心和嘔吐。②常有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胃灼熱、噯氣、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進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會使這些症狀加劇。因此,有的病人可以並無膽絞痛的發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適、噯氣、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往往誤認為自己是患了「胃病」。這些病人「症」雖在「胃」,但病「根」卻在「膽」,雖長期按「胃病」進行「對症治療」,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經久不愈。
膽囊造影和B型超聲肝膽掃描是診斷慢性膽囊炎很有價值的檢查方法。膽囊造影可以發現膽結石、膽囊縮小變形,以及濃縮和收縮不良等情況,有時膽囊不顯影。B超檢查除了可探查出膽結石和膽囊外型改變以外,還能看到膽囊壁有變毛糙、增厚等徵象。有上述症狀的病人,應及時就醫,通過以上檢查,一般可以明確慢性膽囊炎的診斷。

4. 醫院什麼儀器檢查膽囊炎准確

一般通過b超以及對症狀的判斷,包括採集一點膽紅素等相關指標,綜合判斷更為准確,膽不好往往是被忽視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腸胃方面較多,膽很重要,抽時間到農村野地採挖些樹榮苦菜,回來用電飯煲煮水喝,平時飲食忌生冷辛辣之物,不要暴飲暴食,晚上盡量不要熬夜。

5. 肝膽疾病常用檢查措施

B超:

為B型超聲檢查,屬無創性檢查,檢查圖像清晰,解析度高,是一種安全、快速、簡便、經濟而准確的檢查方法,是診斷肝臟膽道疾病的首選方法。

B超檢查膽囊結石表現為強回聲光團伴聲影,並隨體位改變而在膽囊內移動,能檢測出直徑2mm以上大小的結石,診斷准確率達95以上。

肝外膽管結石表現膽管腔內強光團伴聲影,較恆定,有立體感,探頭加壓不變形,光團與管壁間分界明顯,膽管可有擴大和增厚,診斷准確率為80左右。

肝內膽管結石表現為沿門靜脈旁的膽管分支內有強光團伴聲影,形狀及大小各異,可呈圓形、條形、斑點狀,結石遠端的膽小管可擴大呈囊狀、樹枝狀,或與門靜脈構成平行管狀,診斷准確率為60~90。根據膽管有無擴張、擴張部位和程度,B超可對黃疸原因進行定位和定性診斷,其准確率為93~96。

B超還可診斷膽囊炎、膽囊及膽管腫瘤、膽道蛔蟲、先天性膽道畸形等。還可在B超引導下,行經皮肝膽管穿刺造影、引流和取石等。術中B超利用特製探頭,因其不受其他臟器組織和胃腸氣體的干擾,可提高肝膽疾病的診斷率;可及時發現殘留結石,指導手術取石,減少手術後結石殘留率。

CT、MRI或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

CT為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MRI為磁共振成像,是根據有磁距的原子核在磁場作用下,能產生能級間的躍遷的原理而採用的一項新檢查技術。其成像過程與圖像重建和CT相近,只是MRI既不靠外界的輔射、吸收與反射,也不靠放射性物質在體內的γ輔射,而是利用外磁場和物體的相互作用來成像,高能磁場對人體無害。所以MRI檢查是安全的。均具有成像無重疊,對比分辨力高的特點。能清楚顯示肝內外膽管擴張的范圍和程度,結石的分布,腫瘤的部位、大小,膽管梗阻的水平,以及膽囊病變等。CT及MRI檢查無損傷、安全、准確,但費用高,主要適用於B超檢查診斷不清而又懷疑為腫瘤的病人。

MRI與CT比較,其主要優點是:

1、MRI對人體沒有損傷;

2、可以直接做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

3、顯示疾病的病理過程較CT更廣泛,結構更清楚。能發現CT顯示完全正常的等密度病灶。

其缺點:

1、和CT一樣,MRI也是影像診斷,很多病變單憑MRI仍難以確診,不像內窺鏡可同時獲得影像和病理兩方面的診斷;

2、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不比CT優越,但費用要高昂得多;

3、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

4、體內留有金屬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ERCP

為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是在纖維十二指腸鏡直視下通過十二指腸乳頭將導管插入膽管和(或)胰管內進行造影。

本法

①可直接觀察十二指腸及乳頭部的情況和病變,對可疑病變可直接取材作活檢;

②可收集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行理化及細胞學檢查;

③通過造影可顯示膽道系統和胰腺導管的解剖和病變。對膽道疾病,特別是黃疸的鑒別診斷有較大價值。ERCP可誘發急性胰腺炎和膽管炎,術後應密切觀察。ERCP亦可用於治療,如行鼻膽管引流治療膽道感染;行Oddi括約肌切開治療Oddi括約肌狹窄,以及膽總管下端結石取石及膽道蛔蟲病取蟲等治療。

PTC

為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是在X線電視或B超監視下,利用特製穿刺針經皮穿入肝內膽管,再將造影劑直接注入膽道而使肝內外膽管迅速顯影的一種順行性膽道直接造影方法。

其優點:可清楚地顯示肝內外膽管的情況,病變部位、范圍、程度和性質等,有助於膽道疾病,特別是黃疸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本法操作簡便,成功率高,有膽管擴張者更易成功,結果不受肝功能和血膽紅素濃度的影響,且並發症少,是當前膽道外科的一項重要診斷技術,已在臨床廣泛應用。

其缺點:為有創性檢查,有可能發生膽汁漏、出血、膽道感染等並發症,術前應檢查凝血功能及注射維生素K 2~3天;必要時應用抗生素,特別是有感染症狀者。並應做好剖腹探查前的各種准備工作,以備及時處理膽汁性腹膜炎、出血等緊急並發症。

PTCD是在PTC的基礎上,通過造影管行膽管引流(PTCD)用作治療。

膽道鏡檢查:

(1)術中膽道鏡檢查:可經膽總管切開處,採用纖維膽道鏡或硬質膽道鏡進行檢查。適用於

①疑有膽管內結石殘留;

②疑有膽管內腫瘤;

③疑有膽總管下端及肝內膽管主要分支開口狹窄。術中可通過膽道鏡利用網藍、沖洗等取出結石,還可行活檢。

(2)術後膽道鏡檢查:可經T管瘺道或皮下空腸盲袢插入纖維膽道鏡行膽管檢查、取石、取蟲、沖洗、灌注抗生素及溶石葯物。

膽管造影:

膽道手術時可經膽囊管插管,膽總管穿刺或置管行膽道造影,可了解有無膽管狹窄、結石殘留及膽總管下端通暢情況,有助於確定是否需行膽總管探查及手術方式。凡行膽總管T管引流或其他膽管置管引流者,拔管前應常規經T管或置管行膽道造影。

閱讀全文

與膽囊炎用什麼儀器來確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油田設備有哪些 瀏覽:27
植物為什麼有機械組織 瀏覽:634
核磁共振儀器分析儀怎麼標 瀏覽:863
老款長安逸動加什麼製冷劑 瀏覽:345
什麼設備能代替路由器 瀏覽:158
銅陵在古代有什麼儀器 瀏覽:849
薄層色譜分離實驗裝置圖 瀏覽:971
福州五金機電在哪裡 瀏覽:530
雪佛蘭開拓者如何在儀表查油耗 瀏覽:855
大眾途觀換完機油怎麼消除儀表盤 瀏覽:217
超聲波機器壓不緊怎麼回事 瀏覽:856
設備上330是什麼意思 瀏覽:101
沃得500植保機械多少錢 瀏覽:686
魚線輪軸承數81是什麼意思 瀏覽:247
對什麼什麼做實驗裝置 瀏覽:333
機械設備安全防護裝置分類 瀏覽:156
學校檢查儀容儀表的部門叫什麼 瀏覽:197
鴻順德五金機電城7棟怎麼樣 瀏覽:524
如何更換汽車儀表盤的時間表 瀏覽:303
有什麼儀器可以隔牆傷人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