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鳴要做哪些檢查
耳鳴的診斷通常較為復雜,因為當前尚無可靠的儀器用於直接測量耳鳴。因此,醫生主要依賴患者的主觀描述來進行診斷。盡管如此,耳鳴患者還是應該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以找出其潛在的原因。耳鳴往往是由其他健康問題引起的,尤其是需要關注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況。
一般而言,耳鳴的檢查包括體格檢查、耳鼻喉科檢查、耳鳴的測定及實驗室、放射影像學檢查。其中,耳鳴的客觀測定方法多樣,如耳鳴匹配試驗。通過調節與耳鳴頻率相同的聲音,直至其強度與耳鳴相等,即可測定耳鳴聲強。通常認為,耳鳴的頻率范圍與聽力損失最嚴重的頻率一致,耳鳴的音調反映病變性質。腦干誘發電位測定則可輔助診斷中樞神經性耳鳴,並幫助確定病變位置。
主觀性耳鳴的音調和響度測定,可作為臨床研究耳鳴和評估治療效果的客觀指標,同時為耳鳴掩蔽治療提供參考依據。例如,對於低頻聽力下降的患者,他們可能會表現出耳悶及低調耳鳴,且在通氣後感覺輕松。聽力檢查通常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曲線,聲導抗結果為中耳負壓型曲線,這往往是咽鼓管狹窄的表現,可能由外傷或鼻咽部炎症引起。
梅尼埃病是一種以內耳膜迷路水腫為特徵的疾病,導致發作性眩暈和波動性感音性耳聾。早期聽力損失通常為低頻性,具有波動性,晚期聽力固定,仍以低頻聾為主。該病多單耳發病,病因可能包括先天性內耳異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等。
聽神經病表現為輕至中度感音神經性聾,低頻損失為主,病因未明。聽神經病可能與遺傳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腦膜炎或新生兒期高膽紅素血症有關。
分泌性中耳炎表現為輕至中度的傳導性或混合性聾,聽力檢查發現中耳積液,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患者主要症狀為聽力下降和耳悶塞感,耳鳴一般不嚴重。
外傷性鼓膜穿孔由外部暴力、巨大聲響或異物直接穿刺鼓膜造成,患者除了耳痛外,還可能感到耳悶和聽力下降。聽力檢查顯示傳導性聾,以低頻聾為主。
為了預防低頻性聾,應避免耳部炎症,如感冒後及時用葯,特別是孕婦和嬰幼兒要避免病毒或寄生蟲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家族性遺傳疾病患者如出現低頻聽力下降,需警惕梅尼埃病或聽神經病等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同時,保護耳朵及聽力,避免外傷和噪音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