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儀表禮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儀表禮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儀表就是一個人的外觀形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儀表禮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儀表禮儀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儀表的協調
所謂儀表的協調,是指一個人的儀表要與他的年齡、體形、職業和所在的場合吻合,表現出一種和諧,這種和諧能給人以美感。對於年齡來說,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穿著要求,年輕人應穿著鮮艷、活潑、隨意一些,體現出年輕人的朝氣和蓬勃向上的青春之美。而中,老年人的著裝則要注意莊重、雅緻、整潔,體現出成熟和穩重。對於不同體型,不同膚色的人,就應考慮到揚長避短,選擇合適。職業的差異對於儀表的協調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師的儀表應莊重,學生的儀表應大方整潔,醫生的穿著也要力求顯得穩重而富有經驗。當然,儀表也要與環境相適應。
2. 色彩的搭配
暖色調(紅、橙、黃等)給人以溫和,華貴的感覺,冷色調(紫、藍、綠等)往往使人感到涼爽、恬靜、安寧、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給人平和、穩重,可靠的感覺,是最常見的工作服裝用色。在選擇服裝外飾物的色彩時,應考慮到各種色調的`協調與膚色,選定合適的著裝、飾物。
3. 著裝
服裝不是一種沒有生命的遮羞布。它不僅是布料、花色和縫線的組合,更是一種社會工具,它向社會中其他的成員傳達出信息,象是在向他人宣布說:“我是什麼個性的人?我是不是有能力?我是不是重視工作?我是否合群?”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我們的儀表應注意場根據不同的場合來進行著裝,喜慶場合,莊重場合及悲傷場合應注意有不同的服裝,要遵循不同的規范與風俗。
4. 衛生
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 儀表禮儀:怎樣保持個人儀態禮儀
儀表禮儀:怎樣保持個人儀態禮儀
個人良好的儀容衛生,給人以端莊、穩重、大方的印象。既能體現自尊自愛,又能表示對他人的尊重與禮貌。做好個人的儀容衛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頭發要勤於梳洗,發型要樸素大方
男士可選擇中分式、側分式、短平式、後背式;女士可選擇齊耳的直發式或留稍長微曲的長發。男士頭發不應蓋過耳部,不觸及後衣領,也不要燙發。女士頭發不應遮住臉部,前面留海不要過低,在正式社交場合無論男士還是女士不可將頭發染成黑色以外的顏色。
面部要注意清潔與適當的'修飾
男士要剃凈胡須、刮齊鬢腳、剪短鼻毛,不留小鬍子和大鬢角。女士可適當化妝,但以淺妝、淡妝為宜,不可濃妝艷抹,並避免使用氣味濃烈的化妝品。
做到勤洗澡、勤換衣襪、勤剪指甲、勤漱口,上班前忌吃大蔥、大蒜、韭菜之類有異味的食物,必要時可含一點茶葉或嚼口香糖,以去除異味。
;3. 如何讓自己在公共場合表現得禮貌儀容儀表
個人儀表禮儀的表現:交談時要禮貌
禮貌用語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人們見面時要相互問候,如「你好!」「近來好吧?」「好久不見,你是越來越漂亮了!」「能夠認識你真是太高興了」……等等,盡管這些語言本身並不表示特定的含義,但它卻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我們能從這里看見對方親切、友好的信息,同時又顯示出自己懂禮貌、有教養、有風度,從而形成一種和諧、親切、友善、熱情的良好交往氣氛。中國的漢字本來豐富多彩,禮儀之邦對於禮貌用語更是多不勝數,比如表示尊敬的語言有:請問,敢問,借問,動問,請教,指教,見教,求教,討教,踢教等等;打擾之時,可用:打擾,勞駕,辛苦,費神,難為,勞神,費心,煩勞,麻煩,偏勞等等。如果我們在語言交往、交流與交談中恰當使用這些詞彙,語言的禮儀估計也就相差不到哪裡。在任何社交場合,誠實和熱情都是交談的基礎,只有開誠布公的談話才能使人感到親切自然,氣氛才會融洽。要知道,與任何人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都是一種對等關系。
以禮待人,才能顯示出自身人格尊嚴,又可以滿足對方的自尊需要。所以交談中要隨時隨地有意識地使用禮貌語言,這是文明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表達尊重的基本方式。比如,「請」字最能體現對人的敬意,有事相托時,不要忘記說「請」字,萬一需要使用祈使句時,加上一個「請」字,也會使命令的口氣緩和了許多;接受別人任何服務,感謝他人時,不要忘記說聲「謝謝」;萬不得已需暫時離去或打斷對方,或自覺不周到處,應說「對不起」。有人總結說:「嘴邊三句話,人間大道理。」在交往、交談過程中禮貌用語常用、多用、勤用,日久天長,必見功效。儀表禮儀、言談的基本禮儀 。
個人儀表禮儀的表現:語速、音質和聲調的禮貌
同一句話,說時和緩或急促,柔聲細語或高門大嗓,商量語氣或頤指氣使,面帶笑容或板著面孔,效果大相徑庭,要根據對象、場合進行調整。說話是一種藝術,要想把話說得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首先就必須發音正確、清晰易懂,否則由於口齒不清,發音不準,就會響內容的表達。清晰易懂的發音,可以依賴平時的練習,多注意別人的談話,多閱讀書報;交談時克服緊張情緒,講話不急不躁,就會做到這一點。
其次說話的速度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說話太快會令人應接不暇,反應跟不上,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儀表禮儀表現儀表禮儀表現。有些人以為自己說話快些,可以節省時間。其實說話的目的,是使對方領悟你的意思。此外,不管是講話的人,或者是聽話的人,都必須運用思想。說話太慢,也會使人著,既浪費時間,也會使聽的人不耐煩,甚至失去談下去的興趣。因此,談話中,只有使自己談話的速度適中,即每分鍾講120個字左右,才最適宜。最後要注意的是語調。人們說話時常常要流露真情,語調就是流露這種真情的一個窗口。愉快,失望,堅定,猶豫,輕松,壓抑,狂喜,悲哀等復雜的感情都會在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中表現出來。
語調同時還流露一個人的社交態度,那種心不在焉、和尚念經式的語調絕不會引起別人感情上的共鳴。語調雖重要,但在談話中卻往往被忽視,只注意詞令如何風趣.內容如何美妙,卻忘了語調要如何動人,結果使思想的傳遞受到損失,效果受到影響。在社交場合,為使自己的談話引人注目,談吐得體,一定要在聲音的大小、輕松、高低、快慢上有所用心,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放低聲調總比提高嗓門說話顯得悅耳得多;委婉柔和的聲調總比粗厲僵硬的聲調顯得動人;發音稍緩總比連珠炮式易於使人接受;抑揚頓挫總比單調平板易於使人產生興趣……但這一切都要追求自然,如果裝腔作勢,過分追求所謂的抑揚頓挫,也會給人華而不實在演戲的感覺自然的音調也是美好動聽的。
個人儀表禮儀的表現:語言要做到詞能達、通順易懂
即說出的話讓人覺得順耳、動聽,更要讓人聽得清楚,聽得明白。讓人聽得費勁、不舒服的話影響談話情趣。還會使人懷疑你的實際才能。甚至反感和惱怒。因此在選擇詞句時應以朴實自然為好,多使用一些明白曉暢的口語白話。這樣,既合乎人們的習慣,易於被理解、接受,還不會給人以賣弄做作之感。
另外,有些人喜歡在交談中插入少許外文或方言土語,其效果優劣恐難一概而論,這主要取決於雙方的趣味,假如趣味相投,便不足為怪,否則恐難受歡迎。一般說來,在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一同交談時,以不用為佳。因為多數人不習慣這種「中外合璧」的談話方式。當然。偶爾一兩個外國字用得恰當的話,也可以為談話增一分色彩,但要注意,引用的外語要以對方能心領神會為宜。否則不僅是隔靴搔癢,「對牛彈琴」,還會無形中造成隔閡。如果的確有必要說,那就要用得恰當,並且要注意正確地發音。如果張冠李戴、不倫不類或語調蹩腳,則不免為識者所笑,所以必須謹慎。
同樣,在社交場合,大家都應盡量講普通話,換句話,即方言應盡量避免。但也要認識到,我國幅員遼闊,語言龐雜,方言的形成自有它地理上的因素,相互間的語言障礙一時還很難完全消除。所以對於別人的鄉音,要有一種雅量。遇有不盡明了的言語,多問一聲也可,切忌譏諷儀表禮儀表現默認。
4. 禮儀知識之儀表禮儀
禮儀知識之儀表禮儀
儀表禮儀
儀表,即人的外表,包括容貌、舉止、姿態、風度等。在政務、商務、事務及社交場合,一個人的儀表不但可以體現他的文化修養,也可以反映他的審美趣味。穿著得體,舉止文雅,不僅能贏得他人的信賴,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還能夠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相反,穿著不當,舉止不雅,往往會降低了你的身份,損害你的形象。由此可見,儀表是一門藝術,它既要講究協調、色彩,也要注意場合、身份。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的體現。 那麼,在儀表方面我們應該注重些什麼呢?
儀表禮儀需要注意的四個要點:要注意容貌;要注意化妝;要注意舉止;要注意表情。
一、注意容貌
第一,發型。要經常洗頭,梳理整齊,沒有頭皮屑,保證發型的清爽整齊。男士不可留長發,頭發要前不過眉,旁不過耳,後不蓋衣領;女士發型不能太誇張,包括頭發染色,頭發形狀。
第二,面部。面部修飾最重要的要注意除了整潔之外,一是男士鬍子要經常刮理不可鬍子太長,若留胡須,要保持清潔,整齊;二是鼻毛要及時修剪,不能外露;三是口部要注意要無異味,無異物。不要吃帶有臭豆腐、蒜、蔥等過分刺激性氣味的食物。
二、注意化妝
化妝,是修飾儀容的一種高級方法,它是指採用化妝品按一定技法對自己進行修飾、裝扮,以便使自己容貌變得更加靚麗。在人際交往中,進行適當的化妝是必要的。這既是自尊的表示,也意味著對交往對象較為重視。化妝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是要掌握原則;其二,是要合乎禮規。
1、化妝的原則
(1)美化。 化妝,意在使人變得更加美麗,因此在化妝時要注意適度矯正、修飾得法,使人變得化妝後避短藏拙。在化妝時不要自行其事,任意發揮,尋求新奇,有意無意將自己老化、醜化、怪異化。
(2)自然。 通常,化妝既要求美化、生動、具有生命力,更要求真實、自然、天衣無疑。化妝的最高境界,是“妝成有卻無”。即沒有人工美化的痕跡,而好似天然若此的美麗。不可濃妝艷抹,香氣逼人。
(3)得法。 化妝雖講究個性化,但卻必須學習懂行,難以無師自通。比方說,工作時化妝宜淡,社交時化妝可以稍濃,香水不宜塗在衣服上和容易出汗的地方,口紅與指甲油最好為一色,等等,都不可另搞一套,貿然行事。
(4)協調。 高水平的化妝,強調的是其整體效果。所以在化妝時,應努力使妝面協調、全身協調、場合協調、身份協調,以體現出自己慧眼獨具,品位不俗。所用化妝品要成系列,是一個香型、一個色彩。不能五顏六色,不能串味。發型、臉、唇等的化妝要統一協調。與所穿服飾也要協調。
2、化妝的禮規
進行化妝時,應認真遵守以下禮儀規范,不得違反。
(1)勿當眾進行化妝。 化妝,應事先搞好,或是在專用的化妝間進行。若當眾進行化妝,則有賣弄表演或吸引異性之嫌,弄不好還會令人覺得身份可疑。
(2)勿在異性面前化妝。 聰明的人絕不會在異性面前化妝。對關系密切者而言,那樣作會使其發現自己本來的面目;對關系普通者而言,那樣作則有“以色事人”,充當花瓶之嫌。無論如何,都會使自己形象失色。
(3)勿使化妝妨礙於人。 有人將自己的妝化得過濃、過重,香氣四溢,令人窒息。這種“過量”的化妝,就是對他人的妨礙。
(4)勿使妝面出現殘缺。 若妝面出現殘缺,應及時避人補妝,若聽任不理,會讓人覺得自己低俗、懶惰。
(5)勿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借用他人化妝品不衛生,故應避免。
(6)勿評論他人的化妝。 化妝系個人之事,所以對他人化妝不應自以為是地加以評論或非議。
三、注意舉止
舉止動作實際上是教養、風度和魅力的問題。即為體態禮儀。具體就是站姿、坐姿、走姿等要美觀、規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坐如鍾、站如松、行如風、卧如弓”即為對體態的禮儀規范。在與外界尤其是與國外朋友交往時,還要注意一個互動的問題。要注意你的所作所為要產生良好的預期的結果,要被交往對象理解和接受,就是入鄉隨俗,注意是否符合對方的禮儀規范。
1、站姿
站立是人們生活交往中的一種最基本的舉止,是生活靜力造型的動作。優美而典雅的造型,是優雅舉止的基礎。男士要求“站如松”,剛毅灑脫;女士則應秀雅優美,亭亭玉立。
標準的站姿是:(1)頭正,雙目平視,嘴角微閉,下頜微收,面容平和自然。(2)雙肩放鬆,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覺。(3)軀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4)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中指貼攏褲縫,兩手自然放鬆。(5)雙腿立直、並攏,腳跟相靠,兩腳尖張開約60度,身體重心落於兩腳正中。
幾種常用站姿: (1)肅立。 身體立直,雙手置於身體兩側,雙腿自然並攏,腳跟靠緊,腳掌分開呈“V”字型。面部表情嚴肅、莊重、自然。參加升降國旗儀式或莊重嚴肅的場合,參加遺體告別儀式應該用肅立站姿。 (2)直立。 身體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貼在腹部(前搭手式),或兩手背後相搭在臀部(後背手式),兩腿並攏,腳跟靠緊,腳掌分開呈“V”字型。(男女都適用,男士兩腳可以略分開站立更顯灑脫) (3)直立 (女士直立姿態) 身體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貼在腹部,右腳略向前靠在左腳上成丁字步。 (4)直立 (男士直立姿態)。身體立直,兩手背後相搭,貼在臀部,兩腿分開,兩腳平行,比肩寬略窄些。正確健美的站姿會給人以挺拔筆直、舒展俊美、莊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積極向上的印象。站姿的基本範式是其它各種工作姿勢的基礎,也是發展不同質感美的起點,是優雅端莊的舉止的基礎。
2、坐姿
坐是舉止的主要內容之一,無論是伏案學習、參加會議,還是會客交談、娛樂休息都離不開坐。坐,作為一種舉止,有著美與丑、優雅與粗俗之分。坐姿要求“坐如鍾”,指人的坐姿像座鍾般端直,當然這里的端直指上體的端直。優美的坐姿讓人覺得安詳、舒適、端正、舒展大方。
正確的坐姿:(1)入坐時要輕、穩、緩。走到座位前,轉身後輕穩地坐下。女子入座時,若是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後再拉拽衣裙,那樣不優雅。正式場合一般從椅子的左邊入座,離座時也要從椅子左邊離開,這是一種禮貌。女士入座尤要嫻雅、文靜、柔美。如果椅子位置不合適,需要挪動椅子的位置應當先把椅子移至欲就座處,然後入座。而坐在椅子上移動位置,是有違社交禮儀的。(2)神態從容自如(嘴唇微閉,下#微收,面容平和自然)。(3)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腿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是沙發扶手上,以自然得體為宜,掌心向下。(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體自然挺直。(5)雙膝自然並攏,雙腿正放或側放,雙腳並攏或交疊或成小“V”字型。男士兩膝間可分開一拳左右的距離,腳態可取小八字步或稍分開以顯自然灑脫之美,但不可盡情打開腿腳,那樣會顯得粗俗和傲慢。(6)坐在椅子上,應至少坐滿椅子的2/3,寬座沙發則至少坐1/2。落座後至少10分鍾左右時間不要靠椅背。時間久了,可輕靠椅背。(7)談話時應根據交談者方位,將上體雙膝側轉向交談者,上身仍保持挺直,不要出現自卑、恭維、討好的姿態。講究禮儀要尊重別人但不能失去自尊。(8)離座時,要自然穩當,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站起。
幾種規范坐姿:(1)雙腿並攏,上體挺直,坐正,兩腳略向前伸,兩手分別放在雙膝上(男士雙腿略分開)。(2)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雙腿並攏,兩腳交叉,雙手疊放,置於左腿或右腿上。(3)女士坐姿(著名的S型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雙腿並攏,兩腿同時側向左或側向右,兩腳並放或交疊。雙手疊放,置於左腿或右腿上。(4)搭腿式坐姿(或叫兩腿交疊坐姿)。其方法是將左腿微向右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腳尖朝向地面,(切忌右腳尖朝天)。這種坐姿給人以高貴、典雅的美感。但應特別注意與蹺二郎腿區別開。蹺二郎腿一般懸空腳的腳尖朝天腳底朝向人,並伴有上下抖動的不雅的動作,有的國家是忌諱腳底朝向人的,因為這表示挑釁、不滿、輕視、憤怒的情感,是粗俗不雅的舉止。(5)轎車坐姿。通常人們上轎車的習慣做法是,頭先伸進去或腳先伸進去,把腿留在外面,讓它最後進來。而女士的最理想的上車動作,應該是先將臀部坐在的士座位邊上,再將雙腳抽進車中,然後再在座位上挪動位置,調整到合適的位置上。下車的習慣也有幾種,如先將頭伸出車外,而後單足踏出地面;將臀部高高翹起而下車;完全放鬆地將雙足張開下車。但作為女士,應先在車內將臀部移至的士座位邊緣的位置,然後,雙足並在一起伸至地面,上身再出車門。這樣顯得更為優雅得體。
3、走姿
走姿又稱步態。走姿要求“行如風”,是指人行走時,如風行水上,有一種輕快自然的美。走姿的基本要求應是從容、平穩的,應走出直線。
具體要求: (1)眼睛。 雙目向前平視,微收下頜,面容平和自然,不左顧右盼,不回頭張望,不盯住行人亂打量。 (2)肩部。 雙肩平穩、肩峰稍後張,大臂帶動小臂自然前後擺動,肩勿搖晃;前擺時,手不要超衣扣垂直線,肘關節微屈約30度,掌心向內,勿甩小臂,後擺時勿甩手腕。 (3)上身。 上身自然挺拔,頭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向前傾。 (4)步位。 行走時,假設下方有條直線,男士兩腳跟交替踩在直線上,腳跟先著地,然後迅速過渡到前腳掌,腳尖略向外,距離直線約5厘米。女式則應走一字步走姿,即兩腿交替邁步,兩腳交替踏在直線上(一字步走姿)。 (5)步幅。 男性步幅(前後腳之間的距離)約25厘米,女性步幅約20厘米。或者說前腳的腳跟與後腳尖相距約為一腳長。步幅與服飾也有關,如女士穿裙裝(特別是穿旗袍、西服裙、禮服和穿高跟鞋)時步幅應小些,穿長褲時步幅可大些。 (6)步態。 步態,即行走的基本態勢。性別不同,行走的態勢應有所區別。男性步伐矯健、穩重、剛毅、灑脫、豪邁,好似雄壯的“進行曲”,氣勢磅礴,具有陽剛之美,步伐頻率每分鍾約100步;女性步伐輕盈、玲瓏、嫻淑,具有陰柔秀雅之美,步伐頻率約每分鍾90步。 (7)步韻。 跨出的步子應是全部腳掌著地,膝和腳腕不可過於僵直,應該富有彈性,膝蓋要盡量綳直,雙臂應自然輕松擺動,使步伐因有韻律節奏感而顯優美柔韌。 (8)雙手。 行走時不可把手插進衣服口袋裡,尤其不可插在褲袋裡。
4、手勢
手勢是人們交往時不可缺少的動作,是最有表現力的一種“體態語言”,俗話說:“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勢表現的含義非常豐富,表達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復雜。如招手致意,揮手告別,拍手稱贊,拱手致謝,舉手贊同,擺手拒絕;手撫是愛,手指是怒,手摟是親,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使用手勢應該注意:
(1)在交往中,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切忌“指手畫腳”和“手舞足蹈”。
(2)打招呼、致意、告別、歡呼、鼓掌屬於手勢范圍,應該注意其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時間的長短,不可過度。鼓掌是表示歡迎、祝賀、贊許、致謝等的禮貌舉止。在正式社交場合,觀看文藝演出、重要人物出現、聽報告、聽演講等都用熱烈鼓掌表示欽佩、祝賀。鼓掌的標准動作應該是用右手掌輕拍左手掌的'掌心,鼓掌時不應戴手套,宜自然,切忌為掌聲大而使勁鼓掌,應隨自然終止。鼓掌要熱烈,但不要“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義就發生了質的變化而成“喝倒彩”、“鼓倒掌”,有起鬨之嫌。這樣是失禮的。注意鼓掌盡量不要用語言配合,那是無修養的表現。
(3)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用大拇指指自已的鼻尖和用手指指點他人。談到自己時應用手掌輕按自已的左胸,那樣會顯得端莊、大方、可信。用手指指點他人的手勢是不禮貌的。
(4)一般認為,掌心向上的手勢有誠懇、尊重他人的含義;掌心向下的手勢意味著不夠坦率缺乏誠意等。攥緊拳頭暗示進攻和自衛,也表示憤怒。伸出手指來指點,是要引起他人的注意,含有教訓人的意味。因此,在介紹某人、為某人引路指示方向、請人做某事時,應該掌心向上,以肘關節為軸,上身稍向前傾,以示尊敬。這種手勢被認為是誠懇、恭敬、有禮貌的。
(5)有些手勢在使用時應注意區域和各國不同習慣,不可以亂用。因為各地習俗迥異,相同的手勢表達的意思,不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徑庭。如在某些國家認為豎起大拇指、其餘四指蜷曲表示稱贊誇獎,但澳大利亞則認為豎起大拇指、尤其是橫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種污辱。英國人蹺起大拇指是攔車要求搭車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構成一個圓圈,其它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勢,這一手勢在歐洲表示贊揚和允諾的意思,特別在青年學生中廣為流行,然而在法國南部、希臘、撒丁島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們打“OK”這個手勢表示的是“肛門”。阿拉伯人用兩個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斷交,吉卜賽人撣去肩上的塵土表示你快滾開。由此不難看出,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勢語言”,千姿百態的手勢語言,飽含著人類無比豐富的情感。它雖然不像有聲語言那樣實用,但在人際交往中能起到有聲語言無法替代的作用。
(6)握手時的注意事項。把握有八條原則、十個禁忌。七原則是: 一是注意伸手有先後。 伸手先後順序應根據握手人雙方的社會地位、年齡、性別和賓主身份來確定。一般遵循“尊者決定”的原則,即尊者先伸手。握手的基本禮節是:在平輩的朋友中,相見時先出手為敬;在長輩與晚輩之間、男女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主人與客人之間行握手禮時,應該是長輩、女士、上級、主人先出手,晚輩、下級、男士、客人先問候再伸手相握;男女之間如女方無握手之意,男方可點頭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是長輩、上級先伸手也是可以的。客人辭行時,應是客人先伸手錶示告別,主人才能握手相送。在社交或商務、公務場合,當別人按先後順序的慣例而已經伸出手時,都應毫不遲疑地立即回握,拒絕別人的握手和對已經表達出來的友好不予理睬是極為不禮貌的。 二是握手分左右。 握手應該伸出右手,決不能伸出左手,伸出左手是失禮的。特別是有的國家、區域忌諱使用左手握手。在特殊情況下不能用右手相握應說明原因並道歉。 三是握手前要脫帽和摘手套。 因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著討厭別人接觸你的手,即使對方跟你的關系非常好,這種握手也會產生不好的效果。在大多數國家內,戴手套與別人握手既不禮貌也是對對方的侮辱。因此應避免戴手套同別人握手。軍人與他人握手時不必脫軍帽,應先行軍禮然後握手。西方國家,女士身著禮服帽戴手套時,與他人握手可以不摘手套。 四是與人握手時應採取站立姿勢 (年老體弱或者殘疾人除外)。 五是不宜交叉握手。 遇到兩位以上交往對象,行握手禮時應一一相握。有的國家視交叉握手為凶兆的象徵,交叉成“十”意為十字架,認為必定會招來不幸。還要注意與多人握手時,時間長短大體相同,不要給人厚此薄彼的感覺。 六是握手時間要簡短。 男士與女士握手,時間不宜過長,握力要輕一些,一般應握女士的手指。當主賓相互握手需要新聞記者拍照時,可以握手時間長一些。 七是握手姿態有講究。 為了表示尊敬,握手時上身略微前傾,頭略低一些,面帶笑容,注視對方眼睛,邊握手邊開口致意,如說:“您好”、“見到您很高興”、“歡迎您”、“辛苦啦”等等。 八是握手力度要適當。 握手時,男士之間握手要有適當的力度,不可緊握不放,也不可蜻蜓點水,要讓彼此感覺到手的力度即可。與女士握手,輕握即可,切不可用力。綜上所述,歸納出握手十忌。 一忌 不講先後順序,搶先出手; 二忌 目光游移,漫不經心; 三忌 不脫手套,自視高傲; 四忌 掌心向下,目中無人; 五忌 用力不當,敷衍魯莽; 六忌 左手相握,有悖習俗; 七忌 “乞討式”握手,過謙恭; 八忌 握手時間太長,讓人無所適從; 九忌 濫用“雙握式”,令人尷尬; 十忌 “死魚”式握手,輕慢冷漠。
四、注意表情
表情是人內心的情感在面部、聲音或身體姿態上的表現。人們常說情動之於心、形之於外、傳之於聲就是這個意思。人的面部表情是復雜的。現代心理學家總結過一個公式:感情的表達=言語(7%)+聲音(38%)+表情(55%)。比如打電話時並看不到打電話的人,但表情卻影響傳過來的聲音。可見表情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溝通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健康的表情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優雅風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著重介紹面部表情中的目光和笑。
(1)目光
一個良好的交際形象,目光是坦然、親切、和藹、有神的。特別是在與人交談時,目光應該是注視對方,不應該躲閃或游移不定。要注意這樣一個習慣,就是要注意四個字:“目中有人”。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們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要養成注視對方的習慣。當你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轉過身來,正面面對別人。在整個談話過程中,目光與對方接觸累計應達到全部交談過程的50%~70%。人際交往中諸如呆滯的、漠然的、疲倦的、冰冷的、驚慌的、敵視的、輕蔑的、左顧右盼的目光都是應該避免的,更不要對人上下打量擠眉弄眼。一般有幾種凝視: 公務凝視: 洽談、磋商、談判等正式場合用。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這種凝視注視的位置在對方臉部,以雙眼為底線,上到前額的三角部分。談公務時,如果你注視對方這個部位,就會顯得嚴肅認真,對方也會感到你有誠意,你就會把握談話的主動權和控制權。 社交凝視: 各種社交場合使用的注視方式,注視的位置在對方唇心到雙眼之間的三角區域,當你的目光看著對方臉部這個區域時,會營造出一種社交氣氛,讓人感到輕松自然。這種凝視主要用於茶話會、舞會及各種類型的友誼聚會。 親密凝視: 注視的對象是親人之間、戀人之間、家庭成員之間使用的注視方式。凝視的位置在對方雙眼到胸之間。交談時要將目光轉向交談人,以示自己在傾聽,這時應將目光放虛相對集中於對方某個區域上,切忌“聚焦”,死盯對方眼睛或臉上的某個部位,因為這樣會使對方難受、不安,甚至有受侮之感,產生敵意、抵觸情緒。
(2)微笑
笑有很多種,輕笑、微笑、狂笑、奸笑、羞怯的笑、爽朗的笑、開懷大笑、尷尬的笑、嘲笑、苦笑等等,其中微笑是最美的。微笑是指不露牙齒,嘴角的兩端略提起的笑。微笑是社交場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悅、也最有價值的面部表情。它可以與語言和動作相互配合起互補作用,它不但表現著人際交往中友善、誠信、謙恭、和諧、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交往人的自信、涵養與和睦的人際關系及健康的心理。不僅能傳遞和表達友好、和善,而且還能表達歉意、諒解。因此微笑在社交中,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有非常深刻的內涵。應該注意的是:微笑一定要發自內心、親切自然。只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富有魅力,讓人愉悅歡心。不要為了討好別人故作笑顏、滿臉堆笑。當然了,參加追悼會、掃墓或在別人悲傷的時候、非常嚴肅莊重的場合就不可以微笑了。微笑有以下“四要”、“四不要”。
四要:
一要口眼鼻眉肌結合,做到真笑。發自內心的微笑,會自然調動人的五官:眼睛略眯起、有神,眉毛上揚並稍彎,鼻翼張開,臉肌收攏,嘴角上翹,唇不露齒。做到眼到、眉到、鼻到、肌到、嘴到,才會親切可人,打動人心。
二要神情結合,顯出氣質。笑的時候要精神飽滿、神采奕奕,要笑得親切、甜美。這樣的笑伴以穩重、伴以文化修養,就能顯出氣質。微笑在於它是含笑於面部,“含”給人以回味、深刻、包容性。
三要聲情並茂,相輔相成。在公關工作中,微笑和語言美往往是孿生子,甜美的微笑伴以禮貌的語言,二者相映生輝。如果臉上微笑,卻出言不遜,語言粗野,其微笑就失去了意義;如果語言文明禮貌,卻面無表情,冰冷一塊,會令人懷疑你的誠意。只有聲情並茂,你的熱情誠意才能為人理解,並且相輔相成,錦上添花。
四要與儀表舉止的美和諧一致,從外表形成完美統一的效果。
四不要 :
不要缺乏誠意,強裝笑臉;
不要露出笑容隨即收起;
不要僅為情緒左右而笑;
不要把微笑只留給上級、朋友等少數人。
;5. 儀表禮儀有哪些要點-儀表禮儀的四大要點
儀表禮儀有哪些要點-儀表禮儀的四大要點
我們講儀表禮儀,最重要的是要強調一個概念,就是要表裡如一。徒有其表是不行的,但是只有內心的善和美,而沒有外在的美的表現也是不行的。宏觀來講,我們強調儀表禮儀要自然,要規范,要協調,要美觀,這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儀表禮儀的四大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要注意舉止
1)要美觀。雖然美的標准在不同時代它有一點點變化,但是相對而言,它有約定俗成的說法。我們古人講幾句話:立似松、坐如鍾、行似風。
2)要規范。相對而言,你的坐相、站相、站姿、坐姿、走姿,那個姿勢要比較規矩。
3)要從眾。從眾,具體來說,就是要令自己的舉止動作與此時此刻絕大多數人,尤其是與自己的交往對象保持一致,從而被交往對象理解和接受。
要注意化妝
1)化妝要自然。 基本上要求是八個字:化妝上崗、淡妝上崗。
2)化妝要協調。
其一,使用的化妝品最好要成系列(即是同一香味,否則的話就不是是什麼味道了)。
其二,化妝的各個部位要協調。不能說我指甲是藍色,唇膏是紅的,腳甲是黑的。這樣的話就不知是什麼了。
其三,要與自己的服飾去協調。
3)化妝要避人。什麼意思啊?化妝也好,收拾自己也好,不要當眾表演。化妝是一種個人隱私行為,你在別人面前表演有引人注目之嫌。
要注意容貌的修飾
1)發型。發型的修飾,最重要的要注意什麼呢?就是要整潔,規范,長度適中,款式適合自己。在重要的工作場合,男同志頭發一般不能剃光了,同時也不要太長。前發不附額,不要擋住額頭,男人別搞劉海;側發不掩耳,兩邊頭發不要擋住耳朵;後發不及領,後面的頭發不要碰到襯衣的領子,否則你穿白襯衫,頭發碰到領子,它容易臟。女同志一般來講,重要場合她要注意什麼呢?工作場合、重要場合,女同志頭發不要隨便讓它自然而然地披散過肩,那不太合適。長發不宜過肩。
2)面部。面部修飾要注意什麼呢?面部修飾最重要的除了整潔之外,面部多餘的毛發你要注意。有這幾個地方要注意:第一,鬍子。第二,鼻毛和耳毛。鼻毛和耳毛要適時地加以修剪。
3)口部。口部要注意什麼呢?從儀表修飾這個角度來講,口部要力求無異味,無異物。那就要養成什麼習慣呢?吃完飯之後要及時刷牙,及時照照鏡子。
要注意表情
表情者人的面部感情的外顯。嚴格地講,一個人的表情是有眼神、笑容、面部肌肉的動作。
1)我們來講眼神要注意什麼,眼神要注意這樣一個習慣,就是要注意四個字:目中有人。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們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要養成注視對方的習慣。從禮儀的.角度來講,你看別人有三個角度:第一個角度你看什麼部位。第二個角度,你看的時間的長短。第三個角度,你從什麼方向去看別人。此三者都很有講究。
2)你看別人的角度也是有講究的。你要養成習慣,當你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轉過身來,正面面對別人。進而言之,你看別人時間的長短也有講究。
3)在表情中我們還要簡單談談笑。雖然說笑比哭好,但是你得注意,笑也有一個分寸,微笑,含笑,大笑,狂笑,冷笑,苦笑,它的適用對象是不同的。在笑的時候,你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四個字,當笑則笑。也就是講:不該笑你別笑。
;6. 如何從儀容儀表、儀態、舉止等方面加強禮儀修養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
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上課時要提前到教室進入准備狀態,課堂上要積極配合老師搞好教學活動,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不能視而不見。另外,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監督崗及其他人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7. 職場儀表禮儀常識及注意事項
職場上我們每個人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表,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職場叢灶儀表禮儀常識與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職場儀表禮儀常識與注意事項
一 選擇適當的化妝品
①化妝的濃、淡要視時間、場合而定。
②不要在公共場所化妝。
③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妝。
④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
⑤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⑥男士不要過分化妝。
二 服飾及其禮節
1.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
2.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
3.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三 白領女士的禁忌
禁忌一:發型太新潮
禁忌二:頭發如亂草
禁忌三:化妝太誇張
禁忌四:臉青唇白
禁忌五:衣裝太新潮
禁忌六:打扮太性感
職場商務交談的禮儀知識點
在各種交際活動中,交談的禮儀禮節無非是最基礎的,下面就簡單介紹滲梁扮一下交談中需注意到的問題:要注意語言文明、語氣誠懇、語調柔和、語速適中、吐字清晰;稱呼要多用尊稱、敬稱,少用愛稱、暱稱、別稱、盡量不要直呼其名。
交談內容要使對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長和感興趣,要格調高雅、歡快輕松,不要涉及渣孫對方自身弱點與短處、個人隱私、庸俗下流和怪力亂神之類的東西及小道訊息。
發問要適時,要多談大家,少談自己,交談中自吹自擂、說個沒完、無事不曉、語言刻薄、逢人訴苦、不言不語都是不受歡迎的。談話時要有禮有節、盡心傾聽有問必答,不要輕易打斷別人談話或隨便走開,更不能面帶倦容、打哈欠、看手錶,男子不要加入女士圈內的議論,與異性談話要簡短、謙讓,爭論有節制,不要隨意開玩笑。
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會有這樣的體會,在與自己沒有共同語言的人一起交談時,總是感到別扭、煩悶。而處在社交中的我們,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首要的就是要和對方有共同語言,你要善於找到與對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和對方發生共鳴。這樣,交談才能夠愉快進行,對方也才樂於與你交談。
那麼,如何才能與對方達成一種共鳴呢?關鍵是要和對方「同步」,選擇一種兩者都感興趣的話題。如果話題選擇得好,可使人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如果話題選擇不當,便會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的尷尬局面。
尋找共同話題對於社交的雙方是多麼重要。當你初次與他人交談時,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便是盡快熟悉對方,消除陌生。你可以設法在短時間里,通過敏銳的觀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發型,他的服飾,他的領帶,他的煙盒、打火機,他隨身帶的提包,他說話時的聲調及他的眼神等等,都可以給你提供了解他的線索。
當然,要想和對方有「共鳴」,關鍵是找話題。有人說:「交談中要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寫文章,有了好題目,往往會文思泉湧,一揮而就。交談,有了好話題,就能使談話自如。好話題的標準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探討的餘地,好談。
因此,要想使交談有味道,談得投機,談得其樂融融,雙方就要有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要能夠引起雙方的「共鳴」。只有雙方有了"共鳴",才能夠溝通得深入、愉快。其實只要雙方留意,就不難發現彼此對某一問題有相同的觀點,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愛好和興趣,有某一類大家都關心的事情。
職場儀容的禮儀知識
1表情
① 目光。眼睛被喻為心靈的窗戶,是人體傳遞資訊最有效的器官,它能如實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在社交場合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眼神的禮儀,目光要坦然、溫和、大方、親切,正視對方的兩眼與嘴部的三角區,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但凝視的時間不可太長,因為長時間凝視對方,會讓對方感到緊張、難堪。如果面對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從容的眼光來表達問候,徵求意見,這時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時間。與人對視時,切忌迅速移開,不要給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對方緘默或失語時,不應再看對方。
注意目光的注視范圍。目光注視區分為:公務注視區額中至雙眼部、社交注視區雙眼至下頜、親密注視區雙眼至前胸、側掃式親密關系或非常厭惡關系。注視區的選擇視場合而定。
② 微笑。人際交往時,表情應以喜、樂為主調,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微笑是自信的象徵,是禮貌的表示建議改成: 禮貌地表示 錯別字系統標注,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在各種場合恰當地運用微笑,可以起到傳遞情感、溝通心靈、征服對方的積極心理效應。
在與人交流時,可以在開口之前先以微笑示好;在與人交流時,如果對方向自己投以微笑,自己一定要以微笑予以回應。
2安全空間
從心理學上講,在每個人的人體周圍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個人空間,每個人對這個個人空間都會非常敏感。一旦被沖破,我們會不自在或有不安全的感覺。這就是安全空間。
①親密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約半米的距離,一般限於夫妻、情侶、家人。
②個人空間:指交際雙方保持半米至一米的距離,一般是朋友、熟人相處的得體距離。
③社交空間:指平時社交、談判場合中,交際雙方之間一米至三米的距離,一般是泛泛之交或工作關系。
一般來說,歐美人的安全距離要比亞洲人的適當大一些。到底需要保持多遠的安全距離,還要在實際交往過程中靈活掌握。
3首語
首語包括點頭和搖頭。在中國和其他大部分國家都是點頭表示同意、贊賞,搖頭表示否定和遺憾。而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點頭是否定,搖頭是肯定。
4手勢語
人們雙手各五個手指的屈伸,都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而在各個國家或地區含義往往不同,用錯了會出笑話,甚至可能引起誤會和麻煩、反感,因此,了解國際通行的一般的手勢尤為必要。
大拇指伸出,在中國表示勝利、佩服,第一、首領等;在日本表示男人、父親;在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區表示幸運;在印度、德國則表示想搭車。拇指向下一般都表示品德不好、壞或不成功,而在英國美國,拇指向下表示不同意;在法國表示死了;在印尼、緬甸等地區則表示失敗。
伸出中指,菲律賓表示憤怒、輕蔑;美國、法國、新加坡表示下流;沙特則表示惡劣行為或極度不快。
向上伸食指,中國表示數字一或請注意;美國表示請稍等片刻;法國是學生請求發言的表示;緬甸表示最重要;日本表示最優秀。
小指伸出,中國表示渺小,看不起;日本表示女人,小孩兒;韓國表示女朋友;而緬甸、印度一帶則用來表示廁所;菲律賓表示小人物。
食指彎曲,中國表示數字九;日本表示小偷;泰國、朝鮮表示鑰匙;印尼表示心腸壞;墨西哥則用來表示金錢。
伸出中指壓在食指上,在中國表示數字十;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墨西哥等表示祈禱;荷蘭表示發誓;斯里蘭卡表示邪惡;而在香港則表示關系密切。
用拇指和食指搭成圓圈,在日本、韓國緬甸等均表示金錢;美國表示同意或成功;印尼則相反,表示不成功; 表示傻瓜,無用;而在巴西則表示 *** 。
注意:切忌伸一根手指頭指人指路,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另外要注意,適當地運用手勢,可以增強感情的表達。但與人談話時,手勢不宜過多,動作不宜過大,要給人一種優雅,含蓄而彬彬有禮的感覺。
表情是指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通過面部肌肉的運動在面部所呈現出來的感覺。如果將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假定為百分之百的話,那麼,其中75%的印象則來自於此人的表情,包括神態和態度,特別是微笑。而表情禮儀是指人們對目光和笑容兩方面的禮儀規范。表情禮儀對總體要求是:熱情、友好、輕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