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央空調循環水加葯裝置哪個比較好
1.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磷酸鹽加葯裝置。這種裝置的優點在於,它能夠迅速與鹽酸和碳酸鹽垢發生反應,而且這一過程在室溫下就可以進行清洗。然而,它的一個缺點是對銅管的腐蝕作用較大,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添加緩蝕劑以減緩腐蝕速度。
Ⅱ 什麼是熱源塔熱泵系統
熱源塔型水源熱泵機組,是以空氣為熱源,通過熱源塔的熱交換和熱泵機組作用,實現製冷、蓄冰、供暖以及提供衛生熱水等多種功能的產品。
冬天它利用冰點低於零度的載體介質,高效提取低溫環境下相對濕度較高的空氣中的低品位熱能,實現低溫熱能向高溫熱能的傳遞,達到制熱目的;
夏天由於熱源塔的特殊設計,起到高效冷卻塔的作用,將熱量排到大氣中實現製冷。
適用於長江以南地區冬季空調室外計算空氣干球溫度不低於-8℃,計算相對濕度不低於60%的氣候條件(蘇州-2.5℃,77%)。
這就是熱源塔熱泵系統,左側為夏季運行流程,完全和冷水機組的模式一樣,右側是經過閥門轉換後轉化為制熱工況,大家注意通往熱源塔進水溫度為-3度,這個溫度下水是要結冰的,所以裡面添加了一些防凍劑,(甲醇、乙醇、乙二醇、水溶性醯胺和氯化鈣、氯化鈉等)。如果外界環境溫度過低,防凍劑濃度增大,熱源塔循環水的比熱容會變小,換熱效率降低,同時,因為濃度增大,溶液的粘度,密度等參數都有一定改變,這將導致水泵的揚程增大,功率增大。所以在溫度低於-8時該系統不太適合。
熱源塔的構成:
熱源塔開啟時,室外空氣從4進風柵進入塔內,和肋片及盤管換熱,從上側2出風筒排出罩肢。當環境溫度大於1℃時,盤管表面不會結霜,14凝結水控制裝置開啟,直接把冷凝水排走。環境溫度低於1度時,冷凝水易在盤管表面結霜,這時就會啟動17噴淋泵,關閉14冷凝水。濃溶液從16溶液池送至18噴淋器,把高濃度溶液噴在盤管上面吸收冷凝水,稀釋後經15溶液控制閥回至溶液池。噴淋液會被風吹走,會被冷凝水稀釋,存在飄失損失和結露損失。當溶液池內濃度低到一定程度時,自動加葯裝置會自動加葯提高其濃度。當室外空氣濕度較低時,噴淋液也會因蒸發導致濃度過高,也需要補充水分。
塔身:
風機:
換熱器:
噴淋裝置:
防凍、補水系統:
閉式熱源塔:
循環介質一直都在管道內流動,不與外部空氣相接觸;
換熱器為銅管、肋片;
噴淋裝置主要用於噴灑防凍液,從而防止換熱器表面結霜與結冰;
噴淋裝置內的防凍液與循環介質並不混合。
閉式熱源塔流程圖:
開式熱源塔:
循環介質在管道內流動,在塔內經過噴淋裝置噴淋到換熱器上,與空氣直接接觸;
換熱器為填料(塑料、PVC、PP);
噴淋裝置主要用於噴灑循環介質,從而循環介質與空氣相接觸。
這幾個閥門就是用來切換熱泵機組的制物敗世冷、制熱工況的。小型熱泵機組(渦旋式風冷模塊、渦旋式水地源熱泵)都是通過切換製冷劑管路上的四通換向閥自動切換冷熱工況,而對於大型的熱泵機組(離心式,螺桿式)由於蒸發器和冷凝器都結構差異較大,蒸發器和冷凝器不能通過簡單的四通換向閥切換,只能通過外加閥門切換冬夏工況。
相信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什麼是熱源塔熱泵系統也是有了一定的認識。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枯搜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Ⅲ 中央空調水處理的處理過程
杭州冠復潔工業清洗水處理科技制有限公司提供優質的復合型殺菌滅藻中央空調水處理葯劑和緩蝕阻垢中央空調水處理葯劑,並為用戶定期檢測中央空調水處理的水質狀況和中央空調水處理葯劑調整,以期取得中央空調水處理的最佳效果。
採用人工或自動加葯裝置經常投加各種中央空調水處理葯劑 ,如緩蝕阻垢劑、分散劑、殺菌劑,使水中的結垢性離子穩定在水中,其原理是通過螯合、絡合和吸附分散作用,使鈣鎂離子穩定地通過螯合物絡合溶於水中,並對氧化鐵、二氧化硅等膠體有良好的分散作用。由於緩蝕劑在金屬表面形成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保護膜,阻礙金屬離子的水合反應或溶解氧反應,而抑制機組腐蝕反應。
杭州冠潔工業清洗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空調水處理後,中央空調冷卻水、冷凍水能達到衛生部2006《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衛生檢驗的要求
Ⅳ 請問一下中央空調使用了軟化水後還需要加葯裝置嗎
如果是軟化水,而且水質很好的話那就沒有必要再安裝加葯裝置了。因為安裝加葯裝置的作用就是將水軟化處理,其功效是一樣的。只要水質達到要求就完全可以了,望採納
Ⅳ 自動加葯裝置如何選型
自動加葯裝置是以計量泵為主要投加設備、將溶葯箱、攪拌器、液位計、安全閥、止回閥、壓力表、過濾器、緩沖器、管路、閥門、自動監視系統、電力控制系統等組合而成的。
Ⅵ 中央空調循環水處理方案
一、概述
中央空調循環水系統包括循環水系統、冷凍水系統、採暖水系統,各自特點與問題並存,如結垢、腐蝕和生物粘泥。未處理的自來水、軟化水和去離子水作為用水來源,對設備性能影響顯著。結垢和腐蝕問題會導致管道堵塞、腐蝕泄漏、傳熱效率下降,影響整個空調系統正常工作。通過調查,水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鹼度、pH值、Cl-、氧含量等。
二、中央空調循環冷卻水處理
循環冷卻水主要使用自來水,導致設備功能下降、使用壽命縮短、能耗增加。水磁化器雖引入使用,但處理效果有限,工業循環冷卻水化學水處理技術效果更佳。該技術通過向水中加入水質穩定劑,包括分散劑、阻垢劑、緩蝕劑、殺菌劑等,通過化學方法使水中結垢型離子穩定在水中,防止結垢和腐蝕。
1.1 緩蝕阻垢處理
過去使用聚磷酸鹽為主體的緩蝕劑,但在高濃縮倍數下使用時,容易在金屬表面附著,反而促進結垢,且生成磷酸鹽垢。復合葯劑,如磷酸鹽和聚合物類阻垢劑,即使冷卻水高度濃縮,也能有效發揮緩蝕和阻垢效果。近年來,合成葯劑不斷出現,效果逐步提升,具體使用需考慮水質條件,一般濃度為100ppm左右。
1.2 粘泥處理
粘泥是水中藻類、細菌與大氣中洗滌出的灰塵構成的粘著性物質,影響水流和熱交換能力,還會導致微生物腐蝕。使用殺生劑進行殺菌,通常交替使用氧化型與非氧化型殺生劑,以防菌藻產生抗體。考慮到空調水系統集中於鬧市區,使用要求高,需無味、對人體無毒且殺菌效果好,氯氣不宜使用。
1.3 水質管理
2.1 濃縮倍數管理
空調循環冷卻水系統濃縮倍數控制難度大,根據電導率變化調整加葯量,採用自動濃縮和加葯管理系統,控制濃縮倍數在3時水的電導率作為控制值,實現現場無人操作,每月進行一次取樣分析,保證水質穩定。
2.2 葯劑濃度管理
根據水質條件定期補充葯劑,保持有效濃度。採用自動加葯裝置或連續滴加方式,確保水中葯量濃度在有效范圍內。
2.3 日常監測
定期監測補水和冷卻水水質,採用自動化管理,監測分析頻率為半月或每月一次,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掌握水質變化趨勢。
三、冷凍水處理
冷凍水用於中央空調和工廠低溫冷卻系統,特點包括濃縮倍數基本不變、水溫較低、葯劑一次性投入、主要腐蝕問題。冷凍水系統主要面臨溶解氧腐蝕,碳鋼在水中形成微電池而腐蝕。選擇緩蝕劑時,需綜合考慮防腐蝕和防結垢,考慮葯劑耐高溫特性,鉬酸鹽系列葯劑為主,一般與羧酸-磺酸鹽、磷酸酯等復配,用量在1500-2000ppm。
四、採暖水處理
採暖水系統與冷凍水系統相似,主要問題包括結垢與腐蝕。選擇葯劑需綜合考慮防腐蝕與防結垢,考慮葯劑耐高溫性。鉬酸鹽系列葯劑為主,一般與復配葯劑結合使用,用量在1500-2000ppm。
隨著中央空調的發展和特殊工藝要求的增加,中央空調水處理技術已成為工業水處理的重要領域。針對三種水系統的特點進行實驗研究,提出相關處理方案,旨在共同促進我國中央空調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Ⅶ 如何操作,調試空調循環水加葯裝置
一、概述
中央空調循環冷卻水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都將面臨腐蝕、結垢和生物粘泥附著三大隱患,導致傳熱效率降低、能耗增加,設備銹蝕、管道堵塞或滲漏等一系列故障隱患,縮短設備壽命周期。目前,消除上述隱患的辦法有多種,如臭氧法、超低頻振動法以及化學凈化法(投加阻垢劑、緩蝕劑和殺菌-滅藻劑)。後者最為常用,一次性設備投入較低,但對葯劑的投加有一定要求,如適量、均勻、連續或定時,否則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或增加運行費用。實踐表明:採用自動加葯技術及成套設備是提高設備效率、延長使用壽命、減少運行費用、強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有必要指出的是,自動加葯 ≠ 計量泵 + 葯箱。雖則計量泵是一種按照預先設定的速度自行操作的機電設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操作。但是,計量泵 + 葯箱只是自動控制系統中的一種組合式執行機構,與其它類執行器(如電動/氣動調節閥、變頻調速器等)有所不同而已。『自動加葯』實際上是業內對投加化學試劑去除水中雜質的水處理工藝實現自動化操作的俗稱。例如:中和處理工藝pH控制與酸/鹼自動投加,絮凝-沉澱工藝濁度控制及絮凝劑自動投加,鍋爐水溶解氧控制與除氧劑自動投加,水體消毒工藝余氯控制與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自動投加,循環冷卻水濃縮倍率保持與阻垢-緩蝕劑、殺菌滅藻劑自動投加,等等。上述典型單元操作自動化雖然離不開『計量泵+葯箱』,但關鍵技術在於設計者選用的『控制演算法』 (控制模式/控制規律)與相應的測控設備、軟體及其整合方案。山水環保機械生產加葯裝置,空調冷卻循環水加葯裝置。
循環冷卻水投加阻垢-緩蝕劑、殺菌滅藻劑並保持最佳的濃縮倍率是個十分復雜問題。因為循環水對設備及管道產生的腐蝕和污垢,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化學/物理化學過程,葯劑投加量與腐蝕、結構速度之間的定量關系尚無實用化的數學模型。近年來,在線監測污垢生成和腐蝕速度的儀器裝置問世並被逐漸採用,這對於管理工作確實很有意義,但如何將測量結果與加葯量聯系起來,同樣無成熟經驗可供借鑒。鑒於此,目前的自動加葯系統的設計與選型,還只能根據經驗『對症下葯』 ,推出一些低成本、『傻瓜式』多功能加葯設備供用戶遴選。
二、工藝要求
對於有冷卻塔的開放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而言,除了通過加葯達到緩蝕、阻垢、殺菌滅藻效果外,還需要考慮到由於蒸發、飛濺逸散而不斷損耗水份,使得循環水中的可溶固體和各種雜質及污染物不斷濃縮,從而影響熱交換效率,需要通過適量排污和補充新鮮水來保持循環水體中可溶固體和雜質的濃度在恰當的水平,力求水系統在最佳技術經濟指標下運行。補充水與排污水的質量與數量關系的經濟技術指標,通常用『濃縮倍數』表徵。提高『濃縮倍數』可減少排污量,有利於節約水資源,但水質變差,影響熱交換效率和阻垢-緩蝕效能;降低『濃縮倍數』則水質狀況改善、熱交換效果好,但排污量加大、用水量增加,有悖節水方針。理論分析和實驗表明,保持『濃縮倍數』在2.5~3.5之間比較適宜,但須視具體環境、工藝和水質狀況作適當調整。由此可見,空調循環冷卻水系統的經濟運行與維護,除了設置定量加葯設備之外,還應設置『濃縮倍數』自動保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