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
(1)0.5,66.7% ,杠桿自重(2)不能得出此結論①沒有控制重物懸掛點位置不變(或者沒有控制變數)②測量次數太少
B. 如圖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鉤碼總重為6N. (1)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由圖
(1)實驗中測拉力時,應在動滑輪下掛上鉤碼,線繩的自由端掛在測力計的掛鉤回上,手握測力計面板使重答物勻速上升,讀出測力計在移動時的示數為2.4N; C. 如圖是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跟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1)實驗器材有木塊、鐵塊、墊塊、各處粗糙程度相
(1)由表中數據可見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四個:物塊的重力、沿斜面的拉力、內物塊上升的高度容、物塊移動的距離,其中前兩個由彈簧測力計完成,後兩個由刻度尺來完成測量,因此還需要補充的器材是:刻度尺.
故答案為:(1)刻度尺;(2)①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重;斜面傾斜程度;②1.75;71%. D. 下圖是小明同學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跟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1)照圖那樣安裝好斜面,將小車放在斜面上。用彈簧秤緩慢地把小回車拉上斜面,答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測出小車沿斜面通過的距離L,用彈簧秤稱得小車重G,並測出小車上升的高度h,算出斜面的效率η1=Gh/FL。 E. 如圖所示,是用來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2)若鉤
(1)如果抄不勻速提升,將會使讀襲數不等於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影響計算,因此應該勻速拉動;
(3)機械效率η=
小紅改變了提升的速度,但機械效率不變,因此小紅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和物體提升速度無關; 小華改變了物體的重力,機械效率變大,因此小華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掛物體的重力有關; 故答案:(1)勻速. (2)2.4;30;83.3%. (3)83.3%; 小紅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和物體提升速度無關; 小華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掛物體的重力有關.(或同一滑輪組,所提物體越重,其機械效率越高) F. 如圖是測量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已知物重G為8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實驗過程的說法
(1)實驗過程中要求沿斜面向上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故B正確;
有用功W有=Gh=8N×0.27m=2.16J,故A錯誤; 斜面的機械效率η=
(3)摩擦力做的功W額=W總-W有=3.456J-2.16J=1.296J, ∵W額=fs, ∴摩擦力f=
故選A. G. 如圖所示是小松同學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小松同學實驗中測量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 (1)η抄=
W'有=G'h'=3.0N×0.05m=0.15J,襲 W'總=
拉力大小:F'=
(2)同一滑輪組,提起的物體越重,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62.5;2;增大. H. 如圖是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小明測量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1)請你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畫出 (1)從表中抄的數據可知,細線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0.06m,鉤碼上升的高度為0.03m,則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n=
![]() 3N | 2×75% | |
I. 下圖是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跟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解答:
解:(1)由表中數據可見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四個:物塊的重力、專沿斜面的拉屬力、物塊上升的高度、物塊移動的距離,其中前兩個由彈簧測力計完成,後兩個由刻度尺來完成測量,因此還需要補充的器材是:刻度尺.
(2)①分析實驗1、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塊重相同,斜面的傾斜程度不同,機械效率不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有關);
分析實驗2、3,斜面的傾斜程度、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塊重不同,機械效率相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塊重的關系(無關);
分析實驗3、4,斜面的傾斜程度、物塊重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機械效率不同,研究的是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由此可見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物塊重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
故答案為:(1)刻度尺;(2)①接觸面粗糙程度;物塊重斜面;傾斜程度;②71%.
點評:
本題為斜面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考查了測量工具的選擇、機械效率的計算、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利用好控制變數法分析是本題的關鍵.
J. 如圖所示為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每個鉤碼重1N.實驗時要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
(1)由上面的分析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1.2N.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提起的物重有關,提起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1.20;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