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問下哪位有10KV以下配電房的設計標准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
Code for design of 10kv & under electric substation
GB50053-94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
批准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第一章 總則
第1.0.1條為使變電所設計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電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和維護方便,確保設計質量,制訂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於交流電壓10kV及以下新建、擴建或改建工程的變電所設計。
第1.0.3條變電所設計應根據工程特點、規模和發展規劃,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期發展的關系,遠近結合,以近期為主,適當考慮發展的可能。
第1.0.4條變電所設計應根據負荷性質、用電容量、工程特點、所址環境、地區供電條件和節約電能等因素,合理確定設計方案。
第1.0.5條變電所設計採用的設備和器材,應符合國家或行業的產品技術標准,並應優先選用技術先進、經濟適用和節能的成套設備和定型產品,不得採用淘汰產品。
第1.0.6條 10kV及以下變電所的設計,除應執行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設計標准和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 所址選擇
第2.0.1條變電所位置的選擇,應根據下列要求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
一、接近負荷中心;
二、進出線方便;
三、接近電源側;
四、設備運輸方便;
五、不應設在有劇烈振動或高溫的場所;
六、不宜設在多塵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當無法遠離時,不應設在污染源盛行風向的下風側;
七、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且不宜與上述場所相貼鄰;
八、不應設在有爆炸危險環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設在有火災危險環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當與有爆炸或火災危險環境的建築物毗連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的規定;
九、不應設在地勢低窪和可能積水的場所。
第2.0.2條裝有可燃性油浸電力變壓器的車間內變電所,不應設在三、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築物內;當設在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築物內時,建築物應採取局部防火措施。
第2.0.3條多層建築中,裝有可燃性油的電氣設備的配電所、變電所應設置在底層靠外牆部位,且不應設在人員密集場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貼鄰和疏散出口的兩旁。
第2.0.4條高層主體建築內不宜設置裝有可燃性油的電氣設備的配電所和變電所,當受條件限制必須設置時,應設在底層靠外牆部位,且不應設在人員密集場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貼鄰和疏散出口的兩旁,並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有關規定,採取相應的防火措施。
第2.0.5條露天或半露天的變電所,不應設置在下列場所:
一、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
二、挑檐為燃燒體或難燃體和耐火等級為四級的建築物旁;
三、附近有棉、糧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集中的露天堆場;
四、容易沉積可燃粉塵、可燃纖維、灰塵或導電塵埃且嚴重影響變壓器安全運行的場所。
第三章 電氣部分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3.1.1條配電裝置的布置和導體、電器、架構的選擇,應符合正常運行、檢修、短路和過電壓等情況的要求。
第3.1.2條配電裝置各迴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硬導體應塗刷相色油漆或相色標志。色別應為L1相黃色,L2相綠色,L3相紅色。
第3.1.3條海拔超過1000m的地區,配電裝置應選擇適用於該海拔高度的電器和電瓷產品,其外部絕緣的沖擊和工頻試驗電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高壓電氣設備絕緣試驗電壓和試驗方法》的有關規定。高壓電器用於海拔超過1000m的地區時,導體載流量可不計其影響。
第3.1.4條電氣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必須與接地裝置有可靠的電氣連接。成排的配電裝置的兩端均應與接地線相連。
第二節 主接線
第3.2.1條配電所、變電所的高壓及低壓母線宜採用單母線或分段單母線接線。當供電連續性要求很高時,高壓母線可採用分段單母線帶旁路母線或雙母線的接線。
第3.2.2條配電所專用電源線的進線開關宜採用斷路器或帶熔斷器的負荷開關。當無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要求,且出線迴路少無需帶負荷操作時,可採用隔離開關或隔離觸頭。
第3.2.3條從總配電所以放射式向分配電所供電時,該分配電所的電源進線開關宜採用隔離開關或隔離觸頭。當分配電所需要帶負荷操作或繼電保護、自動裝置有要求時,應採用斷路器。
第3.2.4條配電所的10kV或6kV非專用電源線的進線側,應裝設帶保護的開關設備。
第3.2.5條 10kV或6kV母線的分段處宜裝設斷路器,當不需帶負荷操作且無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要求時,可裝設隔離開關或隔離觸頭。
第3.2.6條兩配電所之間的聯絡線,應在供電側的配電所裝設斷路器,另側裝設隔離開關或負荷開關;當兩側的供電可能性相同時,應在兩側均裝設斷路器。
第3.2.7條配電所的引出線宜裝設斷路器。當滿足繼電保護和操作要求時,可裝設帶熔斷器的負荷開關。
第3.2.8條向頻繁操作的高壓用電設備供電的出線開關兼做操作開關時,應採用具有頻繁操作性能的斷路器。
第3.2.9條 10kV或6kV固定式配電裝置的出線側,在架空出線迴路或有反饋可能的電纜出線迴路中,應裝設線路隔離開關。
第3.2.10條採用10kV或6kV熔斷器負荷開關固定式配電裝置時,應在電源側裝設隔離開關。
第3.2.11條接在母線上的避雷器和電壓互感器,宜合用一組隔離開關。配電所、變電所架空進、出線上的避雷器迴路中,可不裝設隔離開關。
第3.2.12條由地區電網供電的配電所電源進線處,宜裝設供計費用的專用電壓、電流互感器。
第3.2.13條變壓器一次側開關的裝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以樹乾式供電時,應裝設帶保護的開關設備或跌落式熔斷器;
二、以放射式供電時,宜裝設隔離開關或負荷開關。當變壓器在本配電所內時,可不裝設開關。
第3.2.14條變壓器二次側電壓為6kV或3kV的總開關,可採用隔離開關或隔離觸頭。當屬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採用斷路器:
一、出線迴路較多;
二、有並列運行要求;
三、有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要求。
第3.2.15條變壓器低壓側電壓為0.4kV的總開關,宜採用低壓斷路器或隔離開關。當有繼電保護或自動切換電源要求時,低壓側總開關和母線分段開關均應採用低壓斷路器。
第3.2.16條當低壓母線為雙電源,變壓器低壓側總開關和母線分段開關採用低壓斷路器時,在總開關的出線側及母線分段開關的兩側,宜裝設刀開關或隔離觸頭。
第三節 變壓器選擇
第3.3.1條變壓器台數應根據負荷特點和經濟運行進行選擇。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宜裝設兩台及以上變壓器:
一、有大量一級或二級負荷;
二、季節性負荷變化較大;
三、集中負荷較大。
第3.3.2條裝有兩台及以上變壓器的變電所,當其中任一台變壓器斷開時,其餘變壓器的容量應滿足一級負荷及二級負荷的用電。
第3.3.3條變電所中單台變壓器(低壓為0.4kV)的容量不宜大於1250kVA。當用電設備容量較大、負荷集中且運行合理時,可選用較大容量的變壓器。
第3.3.4條在一般情況下,動力和照明宜共用變壓器。當屬下列情況之一時,可設專用變壓器:
一、當照明負荷較大或動力和照明採用共用變壓器嚴重影響照明質量及燈泡壽命時,可設照明專用變壓器;
二、單台單相負荷較大時,宜設單相變壓器;
三、沖擊性負荷較大,嚴重影響電能質量時,可設沖擊負荷專用變壓器。
四、在電源系統不接地或經阻抗接地,電氣裝置外露導電體就地接地系統(IT系統)的低壓電網中,照明負荷應設專用變壓器。
第3.3.5條多層或高層主體建築內變電所,宜選用不燃或難燃型變壓器。
第3.3.6條在多塵或有腐蝕性氣體嚴重影響變壓器安全運行的場所,應選用防塵型或防腐型變壓器。
第四節 所用電源
第3.4.1條配電所所用電源宜引自就近的配電變壓器220/380V側。重要或規模較大的配電所,宜設所用變壓器。櫃內所用可燃油油浸變壓器的油量應小於100kg。當有兩迴路所用電源時,宜裝設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
第3.4.2條採用交流操作時,供操作、控制、保護、信號等的所用電源,可引自電壓互感器。
第3.4.3條當電磁操動機構採用硅整流合閘時,宜設兩迴路所用電源,其中一路應引自接在電源進線斷路器前面的所用變壓器。
第五節 操作電源
第3.5.1條供一級負荷的配電所或大型配電所,當裝有電磁操動機構的斷路器時,應採用220V或110V蓄電池組作為合、分閘直流操作電源;當裝有彈簧儲能操動機構的斷路器時,宜採用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作為合、分閘操作電源。
第3.5.2條中型配電所當裝有電磁操動機構的斷路器時,合閘電源宜採用硅整流,分閘電源可採用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或電容儲能。對重要負荷供電時,台、分閘電源宜採用鎘鎳電池裝置。
當裝有彈簧儲能操動機構的斷路器時,宜採用小容量鎘鎳電池裝置或電容儲能式硅整流裝置作為合、分閘操作電源。
採用硅整流作為電磁操動機構合閘電源時,應校核該整流合閘電源能保證斷路器在事故情況下可靠合閘。
第3.5.3條小型配電所宜採用彈簧儲能操動機構合閘和去分流分閘的全交流操作。
第四章 配變電裝置
第一節 型式與布置
第4.1.1條變電所的型式應根據用電負荷的狀況和周圍環境情況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負荷較大的車間和站房,宜設附設變電所或半露天變電所;
二、負荷較大的多跨廠房,負荷中心在廠房的中部且環境許可時,宜設車間內變電所或組台式成套變電站;
三、高層或大型民用建築內,宜設室內變電所或組合式成套變電站;
四、負荷小而分散的工業企業和大中城市的居民區,宜設獨立變電所,有條件時也可設附設變電所或戶外箱式變電站;
五、環境允許的中小城鎮居民區和工廠的生活區,當變壓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下時,宜設桿上式或高台式變電所。
第4.1.2條帶可燃性油的高壓配電裝置,宜裝設在單獨的高壓配電室內。當高壓開關櫃的數量為6台及以下時,可與低壓配電屏設置在同一房間內。
第4.1.3條不帶可燃性油的高、低壓配電裝置和非油浸的電力變壓器,可設置在同一房間內。具有符合IP3X防護等級外殼的不帶可燃性油的高、低壓配電裝置和非油浸的電力變壓器,當環境允許時,可相互靠近布置在車間內。
註:IP3X防護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低壓電器外殼防護等級》的規定,能防止直徑大於2.5mm的固體異物進入殼內。
第4.1.4條室內變電所的每台油量為100kg及以上的三相變壓器,應設在單獨的變壓器室內。
第4.1.5條在同一配電室內單列布置高、低壓配電裝置時,當高壓開關櫃或低壓配電屏頂面有裸露帶電導體時,兩者之間的凈距不應小於2m;當高壓開關櫃和低壓配電屏的頂面封閉外殼防護等級符合IP2X級時,兩者可靠近布置。
註:IP2X防護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低壓電器外殼防護等級》的規定,能防止直徑大於12mm的固體異物進入殼內。
第4.1.6條有人值班的配電所,應設單獨的值班室。當低壓配電室兼作值班室時,低壓配電室面積應適當增大。高壓配電室與值班室應直通或經過通道相通,值班室應有直接通向戶外或通向走道的門。
第4.1.7條變電所宜單層布置。當採用雙層布置時,變壓器應設在底層。設於二層的配電室應設搬運設備的通道、平台或孔洞。
第4.1.8條高(低)壓配電室內,宜留有適當數量配電裝置的備用位置。
第4.1.9條高壓配電裝置的櫃頂為裸母線分段時,兩段母線分段處宜裝設絕緣隔板,其高度不應小於0.3m。
第4.1.10條由同一配電所供給一級負荷用電時,母線分段處應設防火隔板或有門洞的隔牆。供給一級負荷用電的兩路電纜不應通過同一電纜溝,當無法分開時,該電纜溝內的兩路電纜應採用阻燃性電纜,且應分別敷設在電纜溝兩側的支架上。
第4.1.11條戶外箱式變電站和組合式成套變電站的進出線宜採用電纜。
第4.1.12條配電所宜設輔助生產用房。
第二節 通道與圍欄
第4.2.1條室內、外配電裝置的最小電氣安全凈距,應符合表4.2.1的規定。
第4.2.2條露天或半露天變電所的變壓器四周應設不低於1.7m高的固定圍欄(牆)。變壓器外廓與圍欄(牆)的凈距不應小於0.8m,變壓器底部距地面不應小於0.3m,相鄰變壓器外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於1.5m。
第4.2.3條當露天或半露天變壓器供給一級負荷用電時,相鄰的可燃油油浸變壓器的防火凈距不應小於5m,若小於5m時,應設置防火牆。防火牆應高出油枕頂部,且牆兩端應大於擋油設施各0.5m。
第4.2.4條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外廓與變壓器室牆壁和門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4.2.4的規定。
表4.2.4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外廓與變壓器室牆壁和門的最小凈距(mm)
變壓器容量(kVA)
100~1000
1250及以上
變壓器外廓與後壁、側壁凈距
變壓器外廓與門凈距
600
800
800
1000
第4.2.5條設置於變電所內的非封閉式乾式變壓器,應裝設高度不低於1.7m的固定遮欄,遮欄網孔不應大於40mm×40mm。變壓器的外廓與遮欄的凈距不宜小於0.6m,變壓器之間的凈距不應小於1.0m。
第4.2.6條配電裝置的長度大於6m時,其櫃(屏)後通道應設兩個出口,低壓配電裝置兩個出口間的距離超過15m時,尚應增加出口。
第4.2.7條高壓配電室內各種通道最小寬度,應符合表4.2.7的規定。
表4.2.7高壓配電室內各種通道最小寬度(mm)
開關櫃布置方式
櫃後維護通道
櫃前操作通道
固定式
手車式
單排布置
800
1500
單車長度+1200
雙排面對面布置
800
2000
雙車長度+900
雙排背對背布置
1000
1500
單車長度+1200
註:1、固定式開關櫃為靠牆布置時,櫃後與牆凈距應大於50mm,側面與牆凈距應大於200mm;
2、通道寬度在建築物的牆面遇有柱類局部凸出時,凸出部位的通道寬度可減少200mm。
第4.2.8條當電源從櫃(屏)後進線且需在櫃(屏)正背後牆上另設隔離開關及其手動操動機構時,櫃(屏)後通道凈寬不應小於1.5m,當櫃(屏)背面的防護等級為IP2X時,可減為1.3m。
第4.2.9條低壓配電室內成排布置的配電屏,其屏前、屏後的通道最小寬度,應符合表4.2.9的規定。
表4.2.9配電屏前、後通道最小寬度(mm)
型式
布置方式
屏前通道
屏後通道
固
定
式
單排布置
1500
1000
雙排面對面布置
2000
1000
雙排背對背布置
1500
1500
抽
屜
式
單排布置
1800
1000
雙排面對面布置
2300
1000
雙排背對背布置
1800
1000
註:當建築物牆面遇有柱類局部凸出時,凸出部位的通道寬度可減少200mm。
第五章 並聯電容器裝置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5.1.1條本章適用於電壓為10kV及以下作並聯補償用的電力電容器裝置的設計。
第5.1.2條電容器裝置的開關設備及導體等載流部分的長期允許電流,高壓電容器不應小於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35倍,低壓電容器不應小於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5倍。
第5.1.3條電容器組應裝設放電裝置,使電容器組兩端的電壓從峰值(√2倍額定電壓)降至50V所需的時間,高壓電容器不應大於5min;低壓電容器不應大於1min。
第二節 電氣接線及附屬裝置
第5.2.1條高壓電容器組宜接成中性點不接地星形,容量較小時宜接成三角形。低壓電容器組應接成三角形。
第5.2.2條高壓電容器組應直接與放電裝置連接,中間不應設置開關或熔斷器。低壓電容器組和放電設備之間,可設自動接通的接點。
第5.2.3條電容器組應裝設單獨的控制和保護裝置,當電容器組為提高單台用電設備功率因數時,可與該設備共用控制和保護裝置。
第5.2.4條單台高壓電容器應設置專用熔斷器作為電容器內部故障保護,熔絲額定電流宜為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5~2.0倍。
第5.2.5條當電容器裝置附近有高次諧波含量超過規定允許值時,應在迴路中設置抑制諧波的串聯電抗器。
第5.2.6條電容器的額定電壓與電力網的標稱電壓相同時,應將電容器的外殼和支架接地。當電容器的額定電壓低於電力網的標稱電壓時,應將每相電容器的支架絕緣,其絕緣等級應和電力網的標稱電壓相配合。
第三節 布置
第5.3.1條室內高壓電容器裝置宜設置在單獨房間內,當電容器組容量較小時,可設置在高壓配電室內,但與高壓配電裝置的距離不應小於1.5m。
低壓電容器裝置可設置在低壓配電室內,當電容器總容量較大時,宜設置在單獨房間內。
第5.3.2條安裝在室內的裝配式高壓電容器組,下層電容器的底部距地面不應小於0.2m,上層電容器的底部距地面不宜大於2.5m,電容器裝置頂部到屋頂凈距不應小於1.0m。高壓電容器布置不宜超過三層。
第5.3.3條電容器外殼之間(寬面)的凈距,不宜小於0.1m。電容器的排間距離,不宜小於0.2m。
第5.3.4條裝配式電容器組單列布置時,網門與牆距離不應小於1.3m;當雙列布置時,網門之間距離不應小於1.5m。
第5.3.5條成套電容器櫃單列布置時,櫃正面與牆面距離不應小於1.5m;當雙列布置時,櫃面之間距離不應小於2.0m。
第六章 對有關專業的要求
第一節 防火
第6.1.1條可燃油油浸電力變壓器室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高壓配電室、高壓電容器室和非燃(或難燃)介質的電力變壓器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二級。低壓配電室和低壓電容器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三級,屋頂承重構件應為二級。
第6.1.2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室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
一、變壓器室位於車間內;
二、變壓器室位於容易沉積可燃粉塵、可燃纖維的場所;
三、變壓器室附近有糧、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場;
四、變壓器室位於建築物內;
五、變壓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第6.1.3條變壓器室的通風窗,應採用非燃燒材料。
第6.1.4條當露天或半露天變電所採用可燃油油浸變壓器時,其變壓器外廓與建築物外牆的距離應大於或等於5m。當小於5m時,建築物外牆在下列范圍內不應有門、窗或通風孔:
一、油量大於1000kg時,變壓器總高度加3m及外廓兩側各加3m;
二、油量在1000kg及以下時,變壓器總高度加3m及外廓兩側各加1.5m。
第6.1.5條民用主體建築內的附設變電所和車間內變電所的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室,應設置容量為100%變壓器油量的貯油池。
第6.1.6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室應設置容量為100%變壓器油量的擋油設施,或設置容量為20%變壓器油量擋油池並能將油排到安全處所的設施:
一、變壓器室位於容易沉積可燃粉塵,可燃纖維的場所;
二、變壓器室附近有糧、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場所;
三、變壓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第6.1.7條附設變電所、露天或半露天變電所中,油量為1000kg及以上的變壓器,應設置容量為100%油量的擋油設施。
第6.1.8條在多層和高層主體建築物的底層布置裝有可燃性油的電氣設備時,其底層外牆開口部位的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於1.0m的防火挑檐。多油開關室和高壓電容器室均應設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
第二節 對建築的要求
第6.2.1條高壓配電室宜設不能開啟的自然採光窗,窗檯距室外地坪不宜低於1.8m;低壓配電室可設能開啟的自然採光窗。配電室臨街的一面不宜開窗。
第6.2.2條變壓器室、配電室、電容器室的門應向外開啟。相鄰配電室之間有門時,此門應能雙向開啟。
第6.2.3條配電所各房間經常開啟的門、窗,不宜直通相鄰的酸、鹼、蒸汽、粉塵和雜訊嚴重的場所。
第6.2.4條變壓器室、配電室、電容器室等應設置防止雨、雪和蛇、鼠類小動物從採光窗、通風窗、門、電纜溝等進入室內的設施。
第6.2.5條配電室、電容器室和各輔助房間的內牆表面應抹灰刷白。地(樓)面宜採用高標號水泥抹面壓光。配電室、變壓器室、電容器室的頂棚以及變壓器室的內牆面應刷白。
第6.2.6條長度大於7m的配電室應設兩個出口,並宜布置在配電室的兩端。長度大於60m時,宜增加一個出口。當變電所採用雙層布置時,位於樓上的配電室應至少設一個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條配電所,變電所的電纜夾層、電纜溝和電纜室,應採取防水、排水措施。
第三節 採暖及通風
第6.3.1條變壓器室宜採用自然通風。夏季的排風溫度不宜高於45℃,進風和排風的溫差不宜大於15℃。
第6.3.2條電容器室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通風量應根據電容器允許溫度,按夏季排風溫度不超過電容器所允許的最高環境空氣溫度計算。當自然通風不能滿足排熱要求時,可增設機械排風。電容器室應設溫度指示裝置。
第6.3.3條變壓器室、電容器室當採用機械通風時,其通風管道應採用非燃燒材料製作。當周圍環境污穢時,宜加空氣過濾器。
第6.3.4條配電室宜採用自然通風。高壓配電室裝有較多油斷路器時,應裝設事故排煙裝置。
第6.3.5條在採暖地區,控制室和值班室應設採暖裝置。在嚴寒地區,當配電室內溫度影響電氣設備元件和儀表正常運行時,應設採暖裝置。控制室和配電室內的採暖裝置,宜採用鋼管焊接,且不應有法蘭、螺紋接頭和閥門等。
第四節 其他
第6.4.1條高、低壓配電室、變壓器室、電容器室、控制室內,不應有與其無關的管道和線路通過。
第6.4.2條有人值班的獨立變電所,宜設有廁所和給排水設施。
第6.4.3條在配電室內裸導體正上方,不應布置燈具和明敷線路。當在配電室內裸導體上方布置燈具時,燈具與裸導體的水平凈距不應小於1.0m,燈具不得採用吊鏈和軟線吊裝。
2. 沖床設備的技術優勢和常見問題都有哪些
沖壓零件是通過沖壓工藝方法獲得的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零件。沖壓零件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機械、化工等領域使用十分廣泛,在目前的零件製造行業中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等技術用到沖壓零件製造業中,可以使沖壓零件的設計非常快捷,製造裝配效率得以顯著提高。
一、沖床設備的常見類型
根據要完成的沖壓工序性質和各種沖壓設備的力能特點,考慮沖壓所需的變形力及模具閉合高度和輪廓尺寸的大小等主要因素。按照結構來劃分簡單沖壓沖床、連續沖壓沖床和復合沖壓沖床三種。
(1)簡單沖壓沖床在沖床的一次沖程中只完成一個工序的沖壓工藝。即是落料或沖孔用的簡單沖模。
(2)連續沖壓沖床一次沖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同時完成數道沖壓工序,每次送進距離由擋料銷控制。
(3)復合沖壓沖床在一次沖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時完成數道沖壓工序。復合沖壓的最大特點是模具中有一個凸凹模,復合模適用於批量大、精度高的沖壓件。
二、沖床設備的技術特點
(1)沖床設備高剛性、高精度機架採用鋼板焊接,結構件負荷均勻鋼性平衡。並經熱處理、消除了機身應力以使設備長期穩定不變形。
(2)沖床設備主要部件曲軸、齒輪、傳動軸等部位均經硬化熱處理,有很高的耐磨性,確保了高精度穩定的要求。
(3)沖床設備可搭配相應的自動送料裝置,具有送料出錯檢測、預裁、預斷裝置,可完全實現自動化。
(4)沖床設備採用先進技術以及設計理念,具有低噪音、低能耗、無污染的優點,並且方便可靠、安全快捷、精度准確。
三、沖床設備的常見問題
(1)曲軸軸承發熱需要重新刮研銅瓦,檢查曲軸的潤滑情況。
(2)軸承里有碎屑的主要是缺乏潤滑油或者潤滑油不清潔,應及時檢查潤滑情況,拆開軸承進行清洗。
(3)導軌燒灼需要重新研刮導軌、調整間隙、注意潤滑情況。
(4)操作時離合器不結合或結合後脫不開時必須停車更換彈簧、更換制動器、研刮鍵的結合間隙。
(5)連桿螺絲發生轉動或沖擊的原因是球頭與球墊壓蓋接觸不良,檢查刮研球頭、球墊、擰緊壓蓋螺絲。
(6)按電鈕沖床不啟動的原因有電源斷路、熱斷電器斷電等,需要斷電後檢查電路系統消除故障。
四、沖壓工藝的注意事項
(1)純金屬原料塑性好於合金,雜質元素通常都會引起脆性、降低塑性,各種合金對塑性有不同的影響。
(2)單相金屬比多相金屬塑性好,第二相的性質、形狀、大小、數量和分布狀態的不同。
(3)沖剪工藝工藝變形溫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塑性也隨之增加,但是這種增加並非簡單的線性上升。
(4)應變速率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終決定了金屬塑性的變化。
(5)變形力學條件,在主應力狀態下壓應力個數越多、數值越大時金屬的塑性越好。
五、沖壓油品的選用方法
(1)硅鋼板是比較容易沖壓的材料,在防止沖切毛刺產生的前提下會選用低粘度的沖壓油。
(2)碳鋼板需要根據工藝難易度和及脫脂條件來決定沖壓油的較佳粘度。
(3)鍍鋅鋼板因為和氯系添加劑會發生化學反應,所以鍍鋅鋼板在選用沖壓油時應注意氯型沖壓油可能發生白銹的問題,而使用硫型沖壓油可以避免生銹問題,但沖壓後應盡早脫脂。
(4)不銹鋼板是容易產生硬化的材料,要求使用油膜強度高、抗燒結性好的拉伸油。一般使用含有硫氯復合型添加劑的沖壓油,在保證極壓性能的同時,避免工件出現毛刺、破裂等問題。
3. 機械設計開題報告範文
開題報告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機械設計開題報告範文,希望對你有用!
機械設計開題報告範文篇1
論文題目:左接頭鍛造工藝分析與模具設計
一、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1)學習模具設計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體設計、零部件的設計過程和計算方法,培養正確的設計思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總體設計和計算的能力.
(2)綜合運用熱鍛模課程和其它有關選修課程的理論及生產實踐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模具設計問題,並使所學專業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3)通過計算和繪圖,學會運用標准、規范、手冊、圖冊和查閱有關技術資料等,培養模具設計的基本技能
(4)可以掌握鍛造工藝,熟悉各種鍛造各種鍛造設備,熟悉掌握計算機操作以及了解DEFORM軟體的應用,並具有機械設計及製造等綜合知識.
2、現實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許多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不斷涌現,進一步提高鍛件的性能指標;同時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成本,使之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鍛造是一種藉助工具或模具在沖擊作用下加工金屬機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鍛件的最大優勢是韌性高、纖維組織合理,件與件之間性能變化小;鍛件內部質量與加工歷史有關,不會被任何一種金屬加工工藝超過.
鍛件的優勢是由於金屬材料通過塑性變形後,消除了內部缺陷,如鍛(焊)合空洞,壓實疏鬆,打碎碳化物,非金屬夾雜並使之沿變形方向分布,改善或消除成分偏析等,得到了均勻、細小的低倍和高倍組織.而鑄造工藝得到的鍛件,盡管能獲得較准確的尺寸和比鍛件更為復雜的形狀,但難以消除疏鬆、空洞、成分偏析、非金屬夾雜等缺陷;機械加工方法獲得的零件,尺寸精度較高,表面光滑,但金屬內部流線往往被切斷,容易造成應力腐蝕,承載拉壓交變應力的能力較差.
這幾年,我國火車不斷提速,動車、高鐵相繼投入運營,這也代表著以後的發展方向,這要求我們必須保證火車導軌的安全可靠行,為保證高速列車運行的平穩性和旅客的舒適性,高速鐵路的平順性是很重要的指標,國外高速鐵路採用斷面尺寸公差和平直度要求很高的長定尺鋼軌並焊接成超長無縫線路.接頭作為連接導軌的關鍵部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模具製造技術現代化是模具工業發展的基礎,性能良好的鍛造設備是提高鍛造生產技術水平的基本條件,高精度、高壽命、高效率的鍛模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動化的鍛造設備相匹配.為了滿足大批量高速生產的需要,目前鍛造設備也由單工位、單功能、低速壓力機朝著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數控方向發展,加之機械手乃至機器人的大量使用,使鍛造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式各樣的鍛造自動線和高速自動壓力機紛紛投入使用.
二、課題關鍵問題及難點
本課題以鍛造工序的數目確定、預成形設計為重點,對比不同形狀預制坯的成形過程,給出了合理的制坯工序布排和設計,實現了一火鍛造.同時,開發了封閉飛邊閉式鍛造預鍛工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最後,對鍛造過程進行了三維有限元模擬,在40MN熱模鍛壓力機上進行了試驗和試生產,模擬和試驗結果證明鍛造設計符合生產要求.該鍛件形狀復雜,材料分布非常不均勻,其鍛造工序編排和模具設計難度更大.
本課題的難點在於應用三維繪圖軟體和deform軟體對其進行應力應變分析,通過軟體規范初設數據並反復進行修改,直到得到最優的設計方案..
三、調研報告(或文獻綜述)
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過去的計劃經濟過度到現在的市場經濟.鍛壓生產雖然生產效率高,節約原材料和機械加工工時;但生產周期較長,成本較高,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鑄造、焊接、機械加工豆加入了競爭.鍛造生產要跟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需不斷改進技術,採用新工藝、新技術,進一步提高鍛件的性能指標;同時要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成本,使之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模具的技術水平明顯有了提高,一些國產優質模具的性能已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但由於我國起步晚,許多模具不得不依賴進口,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非常大.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鍛壓技術本身的完善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 對機械零件的性能要求更高.現代交通工具如汽車、飛機、機車的速度越來越高,負荷越來越大.出更換強度更高的材料外,研究和開發新的鍛造技術.挖掘原有材料的潛力也是一條出路.
2 .模具計算輔助設計、製造與分析(CAD/CAM/CAE)的研究和應用將極大地提高模具製造效率,提高模具質量,使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實現一體化.
3. 模具的標准化、商品化、機械化及專業化自動生產.
4. 工藝分析計算的現代化.它將與現代數學、計算機技術聯姻,對加工零件進行計算機模擬和有限元分析,達到預測某一工藝方案對零件成形的可能性與成形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供設計人員修改和選擇.
目前鍛造業面臨的問題大概可以歸納為一下幾個方面:
1.裝備水平低,其主要表現是設備老化、精確度低.
2.管理體制亟待理順,生產廠點過多,力量分散.
3.機械製造廠家封閉式經營生產,是產品缺乏競爭力.
4.科學研究投入少,接受新技術新工藝遲緩,其結果導致搞科研也搞生產,生產廠家的問題無人去解決.
四、參考文獻
【1】姚澤坤主編. 鍛造工藝學與模具設計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8.6
【2】盧秉恆.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8
【3】王先奎. 機械製造工藝學.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吳宗澤 機械零件設計手冊.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4
【5】鄭家驤 劉永田. 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 內蒙古科技出版社,2002.8
【6】鍛壓手冊(設備)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7】鍛模設計手冊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
五、研究內容及確定方案各步驟
1、研究內容:
(1)模具整體方案設計,包括零件的工藝分析、設計繪制鍛件圖、模具類型的確定、確定變形工步及中間坯料尺寸,壓力中心計算、壓力機選擇、計算原坯料尺寸的確定等;
(2)模具整裝配圖和模具主要零件的設計;
(3)編寫設計畢業論文
2、基本設計方案
本零件是屬於大型鍛件,首先根據相關尺寸確定其鍛造工步,通過計算/r以及H/d的相關數值, 基本步驟設計如下:
1、計算毛坯尺寸
2、選擇成型設備及其參數
3、用DEFORM模擬軟體進行有限元模擬並分析缺陷並加以改進
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
5、模具的總體設計
6、下料
7、加熱
8、彎曲
9、預鍛
10、終鍛
11、切邊
六、進度安排
第5-6周 畢業實習,撰寫實習報告
第7-8周 寫出不少於3000字的文獻綜述;根據參考文獻和課題要求,提出自己擬定的可行方案;
第9-10周 寫出開題報告,開題;進行總體設計
第11-12周 外文文獻翻譯,完成詳細方案設計
第13-14周 完成結構優化設計
第15-16周 繪制圖紙,列出論文編寫大綱,設計計算說明書的編寫
第17周,整理設計資料,進行畢業答辯
機械設計開題報告範文篇2
課題名稱:淺談盒蓋注塑模設計
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班級:xxx
姓名:yjbys
學號:xxx
指導老師:黃xx
一、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塑料相對金屬,密度小,但強度比較高,絕緣性能優良,具有非常好的抗化學腐蝕性,在機械、化工、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塑料已經大規模的取代了金屬。目前塑料製件在工業、日常生活各領域幾乎無處不在。所以掌握模具設計這一門技巧,對於未來從事相關行業的我們極其重要。在本課題的製做過程中,我們還鍛煉使用UG、AUTOCAD等CAD,CAE繪圖軟體的技巧。使我們在塑件結構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分析、塑料模具數字化設計、塑料模具零件的選材、熱處理、塑料模具零件的製造,以及資料檢索、英文翻譯等方面獲得綜合訓練,為未來工作適應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我國模具工業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80年代以來,在國家產業政策和與之配套的一系列國家經濟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模具工業發展迅速,年均增速均為13%,1999年我國模具工業產值為245億,至2002年我國模具總產值約為360億元,其中塑料模約30%左右。在未來的模具市場中,塑料模在模具總量中的比例還將逐步提高。
我國塑料模工業從起步到現在,歷經半個多世紀,有了很大發展,模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成型工藝方面,多材質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鑲件互換結構和抽芯脫模機構的創新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
在製造技術方面,CAD/CAM/CAE技術的應用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以生產家用電器的企業為代表,陸續引進了相當數量的CAD/CAM系統,如美國EDS的UGⅡ、美國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國CV公司的CADS5、英國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國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亞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軟體等等。這些系統和軟體的引進,雖花費了大量資金,但在我國模具行業中,實現了CAD/CAM的集成,並能支持CAE技術對成型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經濟效益,促進和推動了我國模具CAD/CAM技術的發展。
目前,國內市場對中高檔模具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國產模具必須在質量、交貨期等方面滿足用戶的需求。另外,隨著近年來工業發達國家的人工費用增加,其模具生產正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轉移。因此,只要國產模具的質量能夠有提高,交貨期能夠保證,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樂觀的。
未來我國的模具將呈現十大發展趨勢:一是模具日趨大型化。二是模具的精度越來越高。三是多功能復合模具將進一步發展。新型多功能復合模具除了沖壓成型零件外,還擔負疊壓、攻絲、鉚接和鎖緊等組裝任務,對鋼材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四、是熱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逐漸提高。五、是隨著塑料成型工藝的不斷改進與發展,氣輔模具及適應高壓注射成型等工藝的模具將隨之發展。六、是標准件的應用將日漸廣泛。七、是快速經濟模具的前景十分廣闊。八、是隨著車輛和電機等產品向輕量化發展,壓鑄模的比例將不斷提高,同時對壓鑄模的壽命和復雜程度也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九、是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將不斷增大。十、是模具技術含量將不斷提高,中、高檔模具比例將不斷增大,這也是產品結構調整所導致模具市場走勢的變化。
三、課題關鍵問題及難點
1.明確塑件設計要求
仔細閱讀塑件製品零件圖,從製品的塑料品種,塑件形狀,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慮注塑成型工藝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必要時,要與產品設計者探討塑件的材料種類與結構修改的可能性。
2、運用UG及CAD軟體完成模具設計。
分型面應選在塑件外形最大輪廓處。滿足塑件的外觀質量要求:注塑時分型面處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溢料或拼合縫的痕跡,因此分型面最好不要選在塑件光亮的外表面或帶圓弧的轉角處。其中分模是最重要的一環。
3、模具結構設計
1).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選擇;
2).模具型腔數的確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澆口位置設置;
3).模具工作零件的結構設計;
4).頂出機構設計;
5).拉料桿的形式選擇;
6).排氣方式設計。
4、模具總體尺寸的確定,選購模架
模架已逐漸標准化,根據生產廠家提供的模架圖冊,選定模架在以上模具零部件設計基礎上初步繪出模具的完整結構圖。
5、模具結構總裝圖和零件工作圖的繪制
模具總圖繪制必須符合機械制圖國家標准,其畫法與一般機械圖畫法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模具中成型製品的形狀,澆口位置的設置,在模具總圖的俯視圖上,可將定模拿掉,而只畫動模部分的俯視圖。
模具總裝圖應該包括必要尺寸,如模具閉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徵尺寸(與注塑機配合的定位環尺寸),裝配尺寸,極限尺寸(活動零件移動起止點)及技術條件,編寫零件明細表等。
通常主要工作零件加工周期較長,加工精度較高,因此應首先認真繪制,而其餘零部件應盡量採用標准件。
四、課題研究進程規劃
1、支座三維模型的設計:根據盒蓋零件的尺寸,設計出它的三維模型,並分析模型的具體特徵,確定注塑模的基本結構。
2、分型面的設計:根據盒蓋零件的結構進行拆模,設計型芯、模及定模的分型面。
3、創建塑模模具元件:生成型芯、動模、定模等模具的成型零件。
4、模具的充模、開模模擬:通過充模模擬,檢查該模具注塑出的具有單一實體特徵的塑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通過開模模擬,檢查開模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開模是否發生干涉,從而確定模具設計的合理性。
五、參考文獻:
1.張維合編著,注塑模具設計實用教程[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9
2.屈華昌主編,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4
3.屈華昌.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1-3
4.劉際澤.塑料製品內與模具設計提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4
5.李得群.國外注射模CAD/CAM/CAE發展概況.模具工業,1994,(9):47-53
6.劉躍軍,翟金平.聚合物注射成型的過程式控制制[[J].工程塑料應用,2001,29(9):41-42
7.益小蘇.高分子材料的制備與加工.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4-8
8.刑海濤.精品模具申城展風采高水平設備薈萃上海[[J].機械工人/冷加工,2002,(4):1
六、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機械設計開題報告範文篇3
院(系)名稱:機電工程系
專業名稱:機電一體化
年級:09機電三班
學生姓名:夏**
學號:******
指導教師姓名:袁**
設計題目:電梯控制系統的PLC原理圖及梯形圖設計
電梯的國內外研究動向及意義
從1887年美國奧的斯公司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電梯,到中國最早的一部電梯在上海出現,電梯行業在中國迅速發展,由此電梯變成了高層賓館、商店、住宅、多層廠房和倉庫等高層建築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築物規模越來越大,樓層越來越多,對電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梯也更加安全、舒適。然而,人們的追求並沒有就此停止下來,仍在不斷地進行研究改進。21世紀開始國際開始強調“綠色”,綠色和平,綠色天然,綠色和諧。電梯是載人的機電設備,要實現綠色,也就是強調電梯更舒適、更安全地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強調電梯與環境的協調與和諧。
目前意義上的“綠色”,一般是強調“天然”的一面,強調與環境的協調與和諧。電梯屬於純粹的工業產品,其天然性應表現為對環境影響的盡可能小,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以及電梯本身的人性化。這也應是綠色電梯的發展方向。
(1)智能化。我們這所說的智能化電梯是傳統的人工智慧是無法勝任的。傳統的智能控制是一種技術的事先安排,說到底是一種程序控制,是一種周期性的系統自動控制,實際上還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電梯應更具人性化特點,不僅具有傳統的人工智慧的所有優點,而且還有傳統的人工智慧無法比擬的東西,具有動念和隨機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諸如能根據轎廂內的情況和各層的候梯信息,自動地制定每次最優的運動速度和停車政策;自動選擇運動方面;雙向語音交流;到達目的層的語音提示等,讓乘客有更多的主動性,使大樓交通運輸實現真正的人機對話。智能化要求電梯有自動安全檢測功能,讓電梯自己能夠檢測到電梯的故障所在,並及時報警予以排除。
(2)安全。運行安全是電梯的根本和關鍵。可以說,電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為中心展開的,使電梯安全運行更有保障。運行安全不僅要消除電梯啟動時較強的電磁輻射,使用安全材料和運行穩定,而且要有一種良好的視覺效果,讓每一位乘客在寬敞、明亮轎廂內有安全、舒適的好心情。同時,電梯運行安全也要求電梯在運行中發生故障時,不但要使乘客容易與外界溝通聯系,而且電梯本身應當能自動播放讓乘客感到放鬆的音樂,徹底消除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當小孩和老人乘坐時,電梯對他們應給予一種如同家人般的照顧,不但讓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適,而且更讓其家人感到放心。電梯運行安全還要求電梯有自動休眠功能,使電梯在保證運行效率最高的同時,使電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與環境的協調和平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視覺協調。有人曾經做過環境色彩是否對人有影響的研究。該研究發展:視覺不協調的環境色彩對人的情緒、精神影響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調高雅,製作精良的電梯,乘客自然會有一種安全的感覺,有一種視覺上的舒適。用料低廉,款式陳舊,色彩沉悶,甚至破破爛爛的電梯,乘客視覺協調無從談起,乘坐電梯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安全。國內的許多電梯公司對此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甚至不少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國產化的電梯也顯露出一副土生土長的容貌。
②消除電磁輻射。如前所述,由於電梯是大樓里頻繁起制動的大容量電器是電磁干擾的元兇,所以綠色電梯必須是一個達到自身對大樓電磁干擾最小,而又不被其他電磁干擾影響的建築機電設備。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證大樓、大廈中的大樓的辦公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通訊自動化的正常運轉。
③舒適感。通過採用高載頻波矢量靜音變頻器,可降低雜訊變換頻率及電壓。以CPU控制電壓及頻率的連續變換方式,按人體生理適應要求,利用計算機優化設計而成的理想運行曲線,實現更穩定、更舒適的運行。
對現代化電梯性能的衡量,主要著重於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適性。此外,對經濟性、能耗、雜訊等級和電磁干擾程度等方面也有相應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相信電梯行業會越來越貼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所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電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繼電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計算機控制三種。而PlC實際上是一種專用計算機,它採用巡迴掃描的方式分時處理各項任務,而且依靠程序運行,這就保證只有正確的程序才能運行,否則電梯不會工作;又由於PLC中的內部輔助繼電器及保持繼電器等實際上是PLC系統內存工作單元,即無線圈又無觸點,使用次數不受限制,屬無觸點運行,因此,它比繼電器控制有著明顯的優越性,運行壽命更長,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動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種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實用性和靈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適合於用在電梯的技術改造和控制系統的更新換代,是電梯控制系統中理想的控制新技術。
電梯的控制是比較復雜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使用為電梯的控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PLC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使得它的體積大大減小,功能不斷完善,過程的控制更平穩、可靠,抗干擾性能增強、機械與電氣部件有機地結合在一個設備內,把儀表、電子和計算機的功能綜合在一起。它已經成為電梯運行中的關鍵技術。因此,研究plc技術更具有了戰略性的意義。
Plc的研究內容及措施
對於電梯的控制,可選用繼電-接觸系統或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來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點:
a:繼電-接觸系統:它的優點是線路直觀,大部分電器均為常用電器,更換方便,價格較便宜。但是他觸點繁多,線路復雜,電器的電磁機構及觸點動作較慢,能耗高,機械動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設計和製造上採取了許多抗干擾措施,使用方便,擴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圖和可編程指令,易於掌握。總之,PLC取代繼電-接觸系統已經成為大的趨勢。
基於上述原因,我選擇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來完成對電梯的控制。
設計的內容與要求:
概述: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PLC行業已經在工業市場上佔有一大片領地。在此次設計中,我將利用PLC來實現對電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對PLC硬體的設計,軟體設計,駐點路的設計,控制櫃的設計,以及電梯惦記和其他設備的選擇,還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設計後,我對電梯的實際運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
1.電梯轎箱的控制要求:
a:選向:根據電梯各層內選外呼信號的先後和停止時轎箱所在的樓曾位置決定電梯的運行方向。
b:選層換速:指電梯能夠根據轎內所選層而決定運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則。並且在每次平層的時候都能夠換速。
c:樓層位置的指示:選用了數碼管顯示的方法。由於FX2N系列已有內部計數-解碼驅動模塊,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顯示管和電源就可以顯示樓層了。
2.電梯門的控制要求:
要求當電梯平層的時候,電梯門自動打開,經過10秒鍾後電梯門自動關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門中間的情況,電梯會因為光電開關的作用而自動開門。
3.補充要求:
除了上述兩個要求以外,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備用電梯電機的使用,一但曳引電機出現故障,備用電機將手動控制轉入運行狀態,避免因曳引電機出故障而引發的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