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動控制原理中如何選用校正裝置的類型
1、採用串聯校正往往同時需要引入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並起隔離作用。
2、對於並聯校正,版信號總是從功率權較高的點傳輸到功率較低的點,無須引入附加放大器,所需元件數目常比串聯校正為少。在控制系統設計中採用哪種校正,常取決於校正要求、信號性質、系統各點功率、可選用的元件和經濟性等因素。
⑵ 試設計一個串聯校正裝置
對是的
你這種都加進去叫
串聯滯後-超前校正
將兩種方法的優點進行綜合
請參考自動控制原理中的串聯校正
⑶ 什麼是超前校正裝和滯後校正裝置
超前校正裝置:是一種利用控制系統中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裝置,使用時需要獲得校正指標,一般用電阻和電容就可連接而成。
滯後校正裝置:具有滯後相位特性的校正裝置叫滯後校正裝置,又稱之為積分校正裝置。滯後校正對系統中高頻噪音有削弱作用,增強抗干擾能力。
利用滯後校正的這一低通濾波所造成的高頻衰減特性,降低系統的截止頻率(也稱穿越頻率),提高系統的相位裕度,以減小系統的超調量,改善系統的穩定性,這是滯後校正的作用之一。
為了避免滯後環節的負相位對相位裕度影響,應盡量使網路的最大滯後相位遠離系統的截止頻率。其目的是保持未校正系統在要求的開環剪切頻率附近的相頻特性曲線基本不變。由此可知選擇滯後校正環節零極點的准則就是,使零極點盡量遠小於截止頻率,以降低相角滯後所帶來的影響。
(3)怎樣設計校正裝置擴展閱讀:
滯後校正對系統的影響和限制
一、影響:
1、改善了系統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高了系統的相對穩定性;
2、減小了系統的最大超調量,但上升時間等增大;
3、本身對系統的穩態誤差沒有影響,但由於對中高頻段幅值的衰減,所以可以提高低頻段的幅值,提高穩態性能。
二、限制:
當系統在低頻段相頻特性上找不到滿足系統相位裕量點時,不能用相位滯後校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超前校正裝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滯後校正
⑷ 校正裝置在系統中的連接方式有哪些
按校正裝置在控制系統中的連接方式,可分為串聯校正和並聯校正。
如版果校正裝置(傳遞函數權用 Gc(s)表示)和系統不可變動部分(其傳遞函數用G0(s)表示)按串聯方式相連接,即稱為串聯校正。如果校正裝置連接在系統的一個反饋迴路內,則稱為並聯校正或反饋校正。圖中G1(s)和G2(s)分別表示系統不可變動部分中各部件的傳遞函數。
一般說來,串聯校正比並聯校正簡單。但是串聯校正裝置常有嚴重的增益衰減,因此採用串聯校正往往同時需要引入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並起隔離作用。對於並聯校正,信號總是從功率較高的點傳輸到功率較低的點,無須引入附加放大器,所需元件數目常比串聯校正為少。在控制系統設計中採用哪種校正,常取決於校正要求、信號性質、系統各點功率、可選用的元件和經濟性等因素。
⑸ 自動控制原理設計矯正裝置
自動控制原理的
最快的時間,
最理想的
⑹ 【求自動控制高手】控制系統的串連校正,設計一個串聯校正裝置,具體看圖片。
這個可以求大神,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