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取新鮮的神經-肌肉標本(實驗期間用生理鹽水濕潤標本),設計成下面的實驗裝置圖(C點位於兩電極中心).
A、刺激A點時,興奮向右傳導,由於神經沖動到達兩電極的時間不同,故會內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容指針偏轉,肌肉發生收縮,A正確;
B、刺激B點時,由於興奮在軸突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向左右傳導,但B點與電流計兩端的距離不等,所以指針發生兩次偏轉,肌肉發生收縮,B正確;
C、刺激C點時,由於興奮在軸突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向左右傳導,但C點與電流計的兩端距離相等,所以指針不發生偏轉,但興奮能傳導到肌肉,使肌肉發生收縮,C錯誤;
D、刺激D點時,D點興奮,指針發生偏轉,引起的興奮向右傳導可引起肌肉收縮,向左傳導可引起電流計的指針偏轉,所以指針發生兩次偏轉,肌肉收縮,D正確.
故選:C.
Ⅱ 如圖為一個蟾蜍屈肌反射實驗裝置的結構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動作電位沿著神經纖維傳導時,神經纖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時,其傳導的方向與細胞膜外側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反,與細胞膜內側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同.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雙向傳導,而在神經元之間只能單向傳遞,因此用電刺激E處,能在F處檢測到電信號,但不能在D處檢測到電信號;靜息電位為內負外正,而興奮時的動作電位是內正外負,因此神經興奮傳到該處時,該處膜內的電位變化是由負變正.
(3)本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探究葯物作用的部位,而葯物可以放在突觸處,也可以放在神經纖維上.因此實驗步驟為:①將葯物X放於C點,再刺激D點;觀察記錄肌肉收縮情況.
②將葯物X放於A點,再刺激B點;觀察記錄肌肉收縮情況
若葯物X是阻斷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則①處理後肌肉收縮,②處理後肌肉不收縮;
若葯物X是阻斷神經纖維上的興奮傳導,則①處理後肌肉不收縮,②處理後肌肉收縮;
若葯物X是兩者都能阻斷,則①處理後肌肉不收縮,②處理後肌肉也不收縮.
故答案為:
(1)相反
(2)F由負變正
(3)①將葯物X放於C點,再刺激D點②將葯物X放於A點,再刺激B點
實驗結果預測及相應結論:
①處理後肌肉收縮,②處理後肌肉不收縮
①處理後肌肉不收縮,②處理後肌肉收縮
①處理後肌肉不收縮,②處理後肌肉也不收縮
Ⅲ 某同學探究骨骼肌的收縮情況,將帶有坐骨神經的腓腸肌標本如下圖裝置,根據實驗分析:若某人因意外事故使
失去運動能力 神經信號無法傳導 萎縮
Ⅳ 分析圖2,骨骼肌收縮時下丘腦和結構二分別是反射弧中的什麼和什麼天結構,此時
(1)皮膚為該反射弧的感受器,圖示構成反射弧的神經元有感覺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和傳出專神經元,共屬計3個神經元.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形式進行傳導.受刺激後,Na + 內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
(3)看圖可知:圖中神經中樞含2個突觸,當神經沖動傳到突觸時,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與突觸後膜上的受體結合,將信號傳給下一個神經元.
(4)如圖示刺激電位計b與神經中樞之間的傳出神經,觀察到骨骼肌收縮,說明興奮能經過b電位計,電位計b有電位波動,因為興奮在突觸中單向傳遞,故電位計a無電位波動.
(5)當皮膚冷覺感受器被刺激時,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還會調節機體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多,加快新陳代謝,增加產熱.
故答案為:
(1)感受器3
(2)電信號(或局部電流,神經沖動)負
(3)2神經遞質
(4)有無
(5)下丘腦甲狀腺激素
Ⅳ 骨骼肌的收縮原理
簡單來說:
肌肉收縮時,肌球蛋白橫橋周期性地與肌動蛋白結合、解離和水解ATP。水解ATP釋放的能量轉為肌動蛋白細絲的運動。
詳細說明:
肌細胞的收縮過程如下:
1.肌節的組成肌節由粗、細肌絲組成。粗肌絲主要由肌凝蛋白構成。肌凝蛋白分子可分球頭部和桿狀部。桿狀部聚合成粗肌絲的主幹,球頭部伸出粗肌絲的表面,形成橫橋。細肌絲則由肌纖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鈣蛋白組成。橫橋在肌肉收縮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具有ATP酶的性質,並有兩個結合位點,一個與ATP的結合位點,另一個與細肌絲上肌纖蛋白的結合位點。細肌絲中肌纖蛋白上排列著許多與橫橋結合的位點。在肌肉舒張時,原肌凝蛋白的位置正好在肌纖蛋白與橫橋之間,掩蓋了肌纖蛋白上與橫橋結合點,阻止橫橋與肌凝蛋白的結合。
2.肌絲滑行過程當肌細胞興奮而使胞漿內Ca2+增加時,Ca2+便與細絲上的肌鈣蛋白結合,使其構型發生變化,從而牽拉原肌凝蛋白滾動移位,將其掩蓋的結合位點暴露出來。橫橋立即與肌纖蛋白結合形成肌纖凝蛋白,同時橫橋上的ATP酶獲得活性,加速ATP分解釋放能量,使橫橋發生扭動,牽拉細肌絲向粗肌絲內滑行,肌節縮短,出現肌肉收縮。當胞漿內Ca2+濃度下降時,肌鈣蛋白與Ca2+脫離,恢復靜息構型,原肌凝蛋白又回到原位而把結合位點重又覆蓋起來,橫橋不能接觸細肌絲,便使肌肉進入舒張過程。
在整體內骨骼肌的功能直接受神經系統控制。當神經沖動傳到肌細胞時,肌細胞便產生動作電位,並將其迅速擴布到整個細胞膜,於是整個肌細胞便進入興奮收縮狀態。肌細胞的興奮並不等於細胞收縮,這中間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把肌細胞的電興奮與肌細胞機械收縮銜接起來的中介過程,稱為興奮收縮耦聯。具體的耦聯過程是:首先,細胞膜的動作電位可直接傳遍與其相延續的橫管系統的細胞膜。橫管的動作電位可在三聯管結構處把興奮信息傳遞給縱管終池,使縱管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增大,貯存於池內的Ca2+便會順其梯度擴散到胞漿中,使胞漿Ca2+濃度升高,Ca2+與肌鈣蛋白結合,從而出現肌肉收縮。
Ⅵ 肌肉收縮疲勞 骨骼肌收縮實驗
簡單說 我們身體所有部分的動作指令都來自於大腦的神經傳輸 肌肉的疲勞或強直收縮專 或痙攣等等 都是由於控屬制肌肉的神經出了問題 而神經問題又是很多種因素造成的比較復雜 常見健康人的肌肉問題多是由於緊張 疲勞 營養 或不規律等因素造成的問題不大 直要注意休息和補充就會沒事 如果是其他就比較復雜建議就醫
Ⅶ 骨骼肌的收縮方式及原理
目前公認的骨骼肌收縮機制是肌絲滑行學說。該學說認為,肌纖維收縮並不是肌纖維中肌絲本身的縮短或捲曲,而是細肌絲在粗肌絲之間滑行的結果。肌絲滑行使肌節長度縮短,肌原纖維縮短表現為肌纖維收縮。
肌纖維處於靜息狀態時,原肌球蛋白遮蓋肌球蛋白上與橫橋結合的位點,橫橋無法與位點結合。當肌纖維興奮時,終池內的Ca↑(2+)進入肌漿,致使肌漿中Ca↑(2+)濃度升高,Ca↑(2+)與肌鈣蛋白結合,引起肌鈣蛋白構型發生改變,牽拉原肌球蛋白移位,將肌動蛋白上與橫橋結合的位點暴露出來,引發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橫橋一旦與肌動蛋白結合,便激活橫橋上的ATP酶,使ATP分解釋放能量,使橫橋發生扭動,牽拉細肌絲向M線肌節中心方向滑行(圖2-9),結果是肌節縮短,肌纖維收縮。
當肌漿中Ca↑(2+)濃度降低時,肌鈣蛋白與Ca↑(2+)分離,原肌球蛋白又回歸原位將肌動蛋白上的結合點掩蓋起來。橫橋停止扭動,與肌動蛋白脫離,細肌絲滑出,肌節恢復原長度,表現為肌纖維舒張。
給你一個課件,上面寫的很清楚http://astlab.njau.e.cn:8012/yscl/4%B5%E4%D0%CD%B6%E0%C3%BD%CC%E5%BF%CE%BC%FE/%B6%AF%CE%EF%C9%FA%C0%ED%D1%A7/8muscle.ppt
這個圖片解釋得很不錯,http://fjet.fjnu.e.cn/course/netcourse/chapter12.htm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