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問題:(1)甲、乙、丙這三個實驗裝置能構成幾組對照實驗_
(1)甲與乙其他條件都相同,只有光是變數,可把甲與乙看做一組對照實驗回;甲與丙其他條件都相同,金魚答藻的有無為變數,可把甲與丙看做一組對照實驗;乙與丙不能看做一組對照實驗,因存在兩個變數,一個是金魚藻,一個是光照,故不能看做一組對照實驗.
(2)細木條復燃驗證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說明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
(3)碳酸氫鈉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產生的氧氣增多.
故答案為:(1)2組,甲和丙,不能,有光照和綠色植物兩個不同條件;
(2)細木條復燃,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產生了氧氣;增多,碳酸氫鈉鈉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增多.
Ⅱ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趣味實驗裝置,其氣密性良好.(1)若膠頭滴管B中的物質是濃硫酸,錐形瓶A中放入少量
(1)濃硫酸溶於水復會放出制大量的熱,導致A中的壓強增大,故會出現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現象,故填:U型管內液面左低右高;
(2)將B中的液體滴入A中後,能明顯看到U形管中紅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則加入B物質後,A中的壓強變小;
A、氯化鈉固體溶於水無能量的變化,U形管內的壓強不變,故不會出現左高右低現象,故A錯誤;
B、二氧化碳氣體和氫氧化鈉溶液會發生反應,導致A中的壓強變小,故會觀察到液面左高右低現象,故B正確;
C、硝酸銨固體溶於水會吸收熱量,導致A中的溫度降低,壓強變小,故會觀察到液面左高右低現象,故C正確;
D、二氧化錳和過氧化氫溶液混合,會生成氧氣,導致A中的壓強變大,不會觀察到液面左高右低現象,故D錯誤;
故填:B、C
Ⅲ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E裝置連接
(1)將A、E裝置連接時,應將A裝置的導管a與E裝置的導管c相連,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版比空氣的密度大,二權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
故答案為:c;用燃著的木條靠近E瓶b導管口,木條火焰熄滅
(2)將A、B裝置連接,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變紅色,故答案為: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水,可以用於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4)將瓶中的氣體沿D裝置燒杯左側內壁緩慢倒入,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這些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用於滅火,故答案為: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滅火.
Ⅳ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微型實驗的裝置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A.滴加稀鹽酸後,大試管中有氣泡產
A、根據圖示、葯品來可知,試管中自有二氧化碳氣泡產生,故A正確;
B、CO2溶於水生成碳酸,顯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變紅色,一段時間後顏色不會變,故B錯誤;
C、CO2的密度大於空氣,燒杯中低處的蠟燭先熄滅,故C錯誤;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D正確.
故選AD
Ⅳ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這一實驗,則選擇_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Ⅵ (2014青島)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帶標號儀器
(1)由儀器的圖和用途可知①為錐形瓶,②為水槽;故答案為:錐形瓶;水槽;
(2)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沒有改變,只是加快了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氧氣的速率,故二氧化錳是催化劑,故答案為:催化作用;
(3)組裝好A裝置後,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防止由於漏氣而收集不到製取的氣體,造成葯品的浪費,所以該同學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後將導管一端通入水中,並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觀察導管口是否有連續的氣泡冒出,該操作的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4)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為:氧氣不易溶於水;
(5)由於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收集滿氧氣的氧氣瓶應正放在桌面上;故答案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Ⅶ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B裝置連接
(1)將A、B裝置抄連接,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變紅色,故答案為: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水,可以用於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3)將瓶中的氣體沿D裝置燒杯左側內壁緩慢倒入,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這些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故答案為: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故答案為:(1)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Ⅷ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給CuO加熱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__;
(1)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氣體,如果不純,點燃或加熱會產生爆炸現象,故在內給氧化銅加熱前,需要先容通入一氧化碳,排走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產生爆炸現象,故填:排走玻璃管中的空氣;
(2)氧化銅是黑色的固體,能在加熱的條件下被一氧化碳還原為銅,銅是紅色的固體,故填:黑色粉末變成紅色固體,CO+C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