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化學實驗題一般會出現的實驗缺陷有哪些(除了無尾氣收集,防倒吸)
1.加熱試管時如有液抄體生成,應使試管口向下傾斜,否則會炸裂
2.需要分液漏斗,蒸餾燒瓶等的實驗需檢驗是否漏氣
3.用液體生成氣體並且氣體會被通入加熱的反應器時,應先乾燥,否則會有危險
4.加熱液體時如會有沸騰的,應加沸石,未加則有暴沸危險
㈡ 在化學實驗中裝置製取氧氣容易出現的錯誤
在化學實驗中裝置製取氧氣容易出現的錯誤:
利用固體加熱製取氧氣(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1)發生裝置中導氣管伸入太長
(2)發生裝置的大試管口沒有略微向下傾斜
(3)大試管口沒有放棉花
(4)排空氣法收集,集氣瓶倒放,也沒有蓋玻璃片。
(5)實驗沒有給試管預熱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剛開始出現氣泡時立即收集
(7)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然後把導氣管從水槽中移出
(8)實驗前沒有進行氣密性檢查
利用固液不加熱製取氧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1)實驗前沒有進行氣密性檢查
(2)過氧化氫濃度過大或過小
(3)沒有使用催化劑
(4)排空氣法收集,集氣瓶倒放,也沒有蓋玻璃片
希望能幫到你
㈢ 實驗方案,裝置優缺點比較一般從 哪些方面入手(初中化學)
比如是否會污染空氣(逸出裝置的氣體會不會污染)
有沒有安全瓶(高溫或加熱時特別專注意,有液屬體會不會倒吸使高溫玻璃管\試管炸裂)
有沒有檢驗裝置
有沒有不起效果的(比如要收集乾燥CO2時,無水硫酸銅後邊加一個澄清石灰水)
大概就這幾點?做題常用的應該就這些ˊ_>ˋ
㈣ 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請回答有關實驗問題:(1)下面的四個實驗裝置有三個都存在明顯缺陷,其中完
(1)A.加熱揮發出的乙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所以乙醇也能時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從而導致干擾烯烴的檢驗,故A錯誤;
B.實驗室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製取氨氣,氨氣易溶於水,和氧氣在常溫下不反應,密度小於空氣,所以氨氣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B正確;
C.蒸餾分離混合物時,溫度計測量餾分溫度而不是混合溶液溫度,故C錯誤;
D.乙醇和濃硫酸在170℃條件下製取乙烯,溫度計測量混合溶液溫度,故D錯誤;
故選B;
(2)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氨氣和氯化氫反應產生白煙,所以可以用濃鹽酸或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其檢驗方法為:取用水濕潤的pH試紙(或紅色石蕊試紙,或粘有濃氨水的玻棒)靠近b管口,若試紙變紅,故答案為:取用水濕潤的pH試紙(或紅色石蕊試紙,或粘有濃氨水的玻棒)靠近b管口,若試紙變紅;
(3)①二氧化氯的熔點較低,易揮發,所以二氧化氯要密封且低溫避光保存;
二氧化氯和鹼反應生成亞氯酸鹽和氯酸鹽,同時還生成水,離子反應方程式為2ClO2+2OH-═ClO2-+ClO3-+H2O;
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常壓在略高於38℃時蒸發留在母液中的NaClO2太多,只有減壓時蒸發,在略高於38℃時水分揮發多一些、母液少一些;
根據圖象知,當溫度略高於38℃時析出氯酸鈉晶體,所以蒸發結晶析出氯酸鈉晶體時,溫度控制在略高於(或大於)38℃,
故答案為:低溫避光;2ClO2+2OH-═ClO2-+ClO3-+H2O;減壓蒸發;略高於(或大於)38℃;
②潮濕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時反應製得,所以要用溫度計控制混合溶液溫度,二氧化氯常溫下是氣體,其熔點較低,要使其變為液體,應該採用冰水混合物冷卻,二氧化氯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有尾氣處理裝置,所以該裝置圖為.
㈤ 化學題目中問及「實驗裝置中的不足,並要求進行改進」時。答題思路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要看是什麼實驗,如果有關氣體的可以看其是否採取防倒吸裝置,若是有版害氣體則需要尾氣處理權裝置,看看有沒有。
有的實驗是缺少溫度計或者玻璃棒之類的,只要多做做不同類型的實驗題多看看就會自然的明白題意的。
希望能幫到你,
㈥ 高考化學 怎麼找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
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一般是缺少尾氣處理或者安全瓶。嚴格定量實驗需要注意水蒸氣的處理。
㈦ 化學實驗中 如果問實驗裝置不完善的地方,應該考慮哪些方面
1,裝置安裝是否合理。
2,是否檢查裝置氣密性。
3,檢查裝置是否完好。
4,實驗裝置的原理是否正確。
這是我本人的觀點。
㈧ 高中化學實驗裝置的缺陷一般有什麼
如果生成物有固體或微溶物的話還可能造成導管堵塞。還有就是空氣存在裝置內是否會對反應有影響也要考慮,如有影響應該先排凈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