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機工程學的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人機工程學的命名及定義
1.2 人機工程學的起源與發展
1.3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1.4 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1.5 人機工程學與工業設計
第2章 人體基本生理特徵及作業空間設計
2.1 人體靜態測量參數
2.2 設計用人體模板
2.3 人體動態測量參數
2.4 作業空間的人體尺度
2.5 作業面設計
2.6 控制台設計
2.7 辦公台設計
2.8 工作座椅設計
第3章 人的感知與認知特徵及顯示裝置設計
3.1 人的基本感知特徵
3.2 人的視覺特徵
3.3 視覺顯示器的設計
3.4 人的聽覺特徵
3.5 聽覺傳示裝置設計
3.6 膚覺、嗅覺和味覺
3.7 人的信息傳遞與處理
3.8 圖形符號設計
第4章 人的運動特徵及操縱裝置設計
4.1 人體運動特徵
4.2 人的操作動作分析
4.3 操縱裝置的類型與特徵
4.4 手動操縱裝置設計
4.5 手握式工具設計
4.6 腳動操縱裝置設計
4.7 操縱裝置設計與選擇的人機工程學原則
第5章 人的行為特徵與設計
5.1 人的行為習性
5.2 人的錯誤
5.3 疲勞
5.4 基於用戶行為的設計原則
第6章 環境與設計
6.1 作業環境
6.2 微氣候
6.3 照明環境
6.4 雜訊環境
6.5 建築環境設計
第7章 人機系統的設計與可靠性分析
7.1 人機系統的設計
7.2 人機系統的可靠性分析
第8章 人機工程學的綜合應用
8.1 人機工程學與汽車
8.2 人機工程學與機床
8.3 人機工程學與舒適生活
⑵ 自動化製造系統中顯示裝置的人機工程學設計原則是什麼
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更新、生活節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專社會與物質的因屬素,使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加註重產品在「方便」、「舒適」、「可靠」、「價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評價,也就是在產品設計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設計問題。
⑶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
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內容大體包括:
1. 研究人機之間分工及其相互適應問題。分工要根據兩者各自特徵,發揮各自的優勢,達到高效、安全、舒適、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傳遞過程。人與機器在操作過程中要不斷傳遞信息,因此,機器上各種顯示器、控制器要設計得適合於人使用。
3. 研究作業環境,創造安全的條件。生產場所有各種各樣的環境條件,例如高溫、高濕、振動、雜訊、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工作地的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健康。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目標,是要將這些因素控制在規定的標准范圍之內,使環境條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從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適和安全。
4. 研究安全裝置。許多設備都有「危區」,若無安全裝置、屏障、隔板、外殼、將危區與人體隔開,便可能對人產生傷害。因此,設計可靠的安全裝置,是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任務。
5. 選擇合適的操作者。人的個體差異,使操作者對工作的適應程度不同。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機關系的協調性,人適其職,才有利於安全生產。
6. 研究生產過程中,操作者疲勞的特點以及減輕疲勞和緊張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機系統的可靠性,保證人機系統的安全。研究事故的預防和危險情況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