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的自動插管機不好使,要換一台,麻煩介紹一下,要中文操作界面的
世椿是生產廠家,中文操作界面的,官網看看產品性能吧。望採納。
❷ 織機的機構
織機的主要結構是完成織造五種基本動作的相應機構。 按照織造需要送出經紗的機構﹐通版常由織權軸上經紗送出裝置和經紗張力調節裝置兩部分組成。在織造過程中要求經紗上機張力適當﹐並保持經紗張力不隨織軸直徑的變化而上下波動。
此外﹐織機上還有各種輔助裝置﹐用來提高織機的產量和織物質量﹐減輕織工的勞動強度﹐防止零件的損壞以及保護操作者的安全等。如緯紗斷頭自停裝置﹑經紗斷頭自停裝置﹑護經裝置﹑飛梭防護裝置等等。織機裝有自動換梭機構時﹐稱自動換梭織機﹔裝有自動換紆機構時﹐稱自動換紆織機。織制不同緯紗的花色織物時﹐織機上裝有多梭箱機構﹐稱多梭箱織機。多梭箱織機有單側多梭箱和雙側多梭箱之分。單側多梭箱指織機的一側是單梭箱﹐另一側是多梭箱﹐如1×4多梭箱即為單側4梭箱。雙側多梭箱﹐指織機的雙側都是多梭箱﹐如4×4多梭箱即為雙側4梭箱。
❸ 縫紉機底線供給裝置怎麼實現自動供給,不用頻繁的更換底線
螺絲送料機構包括出螺絲軌道及驅動螺絲沿所述出螺絲軌道
❹ 津田駒噴氣織機改造事,自動抽緯裝置的設計,求各位紡織機械大佬幫忙介紹
可弄一份,做參考
❺ 數控機床的自動換刀裝置有哪些形式
各類數控機床的自動換刀裝置的結構取決於機床的形式、工藝范圍以及刀具的種類和數量等,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①回轉刀架換刀
數控機床上使用的回轉刀架是一種最簡單的自動換刀裝置,根據加工對象的不同,可以設計成四方刀架和六角刀架等多種形式,分別安裝著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並按數控裝置的指令換刀。回轉刀架的結構上必須具有良好的強度和剛性,以承受粗加工時的切削抗力,由於車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刀尖位置,而加工工程中對刀尖位置一般不進行人工調整,因此更有必要選擇可靠地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結構,以保證回轉刀架在每次轉位之後,具有盡可能高的重復定位精度
回轉刀架的全部動作由液壓系統通過電磁換向閥和順序閥進行控制,他的動作分為四個步驟:刀架抬起。刀架轉位。刀架壓緊。轉位油缸復位
回轉刀架除了採用液壓缸驅動轉位和定位銷定位以外,還可以採用電機/馬氏機構轉位和鼠齒定位,以及其他轉位和定位機構。
②更換主軸頭換刀
在帶有旋轉刀具的數控機床中,更換主軸頭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換刀方式,主軸頭通常有卧式和立式兩種,而且常用磚塔的轉位來更換主軸頭,以實現自動換刀,在磚塔的各個主軸頭上,預先安裝有各工序所需要的旋轉刀具,當發出換刀指令時,各主軸頭依次的轉到加工位置,並接通主運動,使相應的主軸帶動刀具旋轉,而其他處於不加工位置上的主軸都與主運動脫開。
由於空間位置的限制,主軸部件的結構不可能設計的十分堅實,因為影響了主軸系統的剛度,為了保證主軸的剛度,主軸的數目必須加以限制,否則將會使結構尺寸大為增加。磚塔主軸頭換刀方式的主要優點在於省去了自動松夾、卸刀、裝刀、夾緊以及刀具搬運等一系列復雜的操作,從而提高了換刀的可能性,並顯著的縮短了換刀時間,但由於結構上的原因,磚塔主軸頭通常只適用於工序較少,精度要求不太敢的數控機床,如數控鑽床等。
③帶刀庫的自動換刀系統
帶刀庫的自動換刀系統由刀庫和刀具交換裝置如機械手等組成,目前他是多工序數控機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換刀方法
整個換刀過程較為復雜,首先把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全部刀具分別安裝在標準的刀柄上,在機外進行尺寸育調整之後,按一定的方式放入刀庫,換刀時先在到庫中進行選刀,並由刀具交換裝置分別動刀庫和主軸上取出刀具,在進行刀具交換之後,將新道具裝入主軸,把就刀具放回刀庫。存放刀具的刀庫具有較大的容量,它既可安裝在主軸箱的側面或上方,也可作為單獨部件安裝的機床以外,並有搬運裝置運動刀具。
帶刀庫的自動換到數控機床主軸箱與磚塔主軸頭相比較,由於主軸箱內只有一個主軸,設計主軸部件時就有可能充分增強它的剛度,因而能夠滿足精密加工的要求,另外刀庫可以存放數量很大的刀具,因為能夠進行復雜零件的多工序加工,這樣就明顯的提高了機床的適應性和加工效率。所以帶刀庫的自動換刀裝置特別適用於數控鑽、銑、鏜床。但這種換刀方式的整個過程動作較多,換刀時間長,系統較為復雜,降低了工作可靠性。
❻ 梭織布機斷緯故障怎麼修理
請問梭織斷緯怎麼修
❼ 機織的發展歷史
機織技術的發展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原始織布、普通織機、自動織機、無梭織機等階段。原始的織布法是把一根根紗線依次結在同一根木輥上,把紗線的另一端依次結在另一根木輥上。把這兩根木輥綳緊固定後 ,用手指挑動單數或雙數的經紗引入緯紗。後經改進,用一根分紗小木輥按單、雙數將經紗分開放在經紗中。當經紗的分層情況與分紗小木輥一致時,便可把這根緯紗直接沿分紗小木輥引入,並使緯紗緊密起來。在中國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小木輥,可能就是這種很原始的織機的組件。以後出現了扁平形的打緯木刀或骨刀,代替了分紗小木輥。人們還發現,用不連續的一根根緯紗織成的織物,兩側的經紗容易脫散,於是便將一根根緯紗連結起來,繞成圈狀後引入經紗層。隨著織物的加寬,人們又將連續的緯紗繞在蘆葦稈或木桿上,並利用手柄把它引過已為打緯刀撐開的經紗層。由於打緯刀容易通過經紗層,遂在打緯刀上刻一條槽,將繞著緯紗的小桿嵌入,既可引緯又可打緯,使織布速度進一步提高。此後,又發明了線綜提經工具和挑花工具。
水平式原始織機和豎織機都不適用於織造絲綢類織物 ,於是經過改革,出現了適合織制絲綢類織物的斜織機。斜織機應用杠桿原理,操作者有可能手腳並用,織布速度大為提高。初期的筘(古時叫筬)由劈細的竹簽齒構成,齒隙稀密均勻地固扎在木條中。後來為了更有效地控制布幅發明了邊撐。筘出現後可以代替打緯刀打緯。於是打緯刀演變為中空、兩端削尖、表面光滑的工具。在剜空處納入緯紗管,這便是中國漢代畫像石上的杼。用杼織布可以兩手一拋一接,加快了織造速度。
斜織機所形成的梭口比較小,操作不便,同時也無法用來織造大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出現了有機架的水平式織機 。開口裝置由簡單變得復雜,綜框從十幾頁增加到上百頁。木機架容納不下便採用線綜來提升單根經線。花紋越復雜,用線綜的根數就越多。後來把升降運動相同的線綜合在一起成為束綜。採用束綜便為織造復雜花紋提供了條件。組織結構愈加復雜,束綜數甚至多達上千束綜。公元前73~公元前49年中國河北巨鹿陳寶光妻將其簡化為120綜120躡的提花機 。公元220~280年中國馬鈞成功地把提花機改為12綜12躡,今中國四川丁橋織機可能源出於此。
隨著養蠶、煮繭、繅絲的發展,絡絲也發展起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利用簡單的絲框絡絲,隋唐時期用手搖繅絲車絡絲,宋代出現了有往復運動的絡絞裝置。絡成的小?卷裝可用來整經。整紗小木輥、線綜和竹筘出現以後,整經時採用整紗小木輥,並把經紗頭穿過線綜和竹筘。南亞出現的另一種用於棉紗線的絡紗整經方式是將由紡車繞成小容量的管紗絡成大容量的框紗,再從框紗抽出經紗,經過織女手中的導輥曲折地繞在插在地上的整經樁上,然後穿過分紗筘卷在木輥上。為了減少經紗斷頭,棉紗整經後必須上漿,這可能是南亞居民的創造。
英國人E.卡特賴特,在公元1785年試驗把開口、投梭、打緯和卷布的手工動作機械化,展示了機械化織布的可能性。具有實用意義的織機,是19世紀初葉由 R.羅伯茨所設計的,這種織機是現代有梭織機的基礎。19世紀初,法國人J.賈卡發明了不需挽花童的提花機,後稱賈卡提花機。根據賈卡提花機的作用原理,人們設計了結構比較簡單的開口機構,以適應織造小花紋精梳毛織物的需要,這便是在19世紀30年代出現的多臂機。1869年出現了回轉多梭箱裝置,用來織造不同顏色、不同號數、不同拈度和不同原料的緯紗織物。19世紀後半葉,為了把工人從裝紆換梭的工序中解脫出來,使普通織機變成自動織機,人們開始研究設計自動換梭裝置。與此同時,更多的革新家們走了自動換紆這條使織機自動化的最合理的道路,其中以美國J.諾斯勒普在1895年發明的自動換紆裝置最為成功。
在織機的發展過程中,織前准備技術也有很大的進步 ,除絡紗、整經、漿紗等技術方面有了提高外,還發明了移動式和固定式結經機,從手工穿經一躍而為機器自動接經,提高勞動生產率8~10倍。
近代機織技術在織造方面除改進自動織機,改善操作看管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外,還努力探索新的引緯方法。20世紀50年代起先後出現了各種實用的無梭織機,其中主要發明有瑞士蘇爾澤的片梭織機、捷克斯洛伐克的噴氣織機和噴水織機、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劍桿織機。
在織前准備的技術方面,從50年代半自動絡紗機問世起,到70年代便發明了自動絡紗機。在這個階段創制出色織生產中的新設備、高速大卷裝的整經機、高效能漿紗設備、適應長絲生產的整漿聯合機以及代替手工穿經的穿經機,同時採用了各種電子自控裝置。7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連續引緯的多梭口織機的樣機。
工藝過程 通常包括把經紗做成織軸、把緯紗做成紆子(或筒子)的織前准備、織造和織坯整理3個部分。
❽ 圓織機自動停緯怎麼修, 啟動不起來
如果無法啟動的話,這種情況可能是啟動電容燒毀了,建議更換一
❾ 請問誰知道GA615型有梭織機故障的維修
有梭織機疵點——結頭(軋梭與飛梭)
軋梭與飛梭是織機上常見的兩大機械故障。軋梭會造成大量的經紗斷頭,成為破損性的軋梭織疵,既影響產品質量,又造成浪費。飛梭不僅會損壞本機和鄰近機台的部件和布面,嚴重的會造成人身事故。當飛梭力量較小,又不能沖出紗層而被軋在梭道中即產生軋梭疵點。
軋梭與飛梭故障,通常有下列三種類型:
1.人為軋梭、飛梭 主要是由於擋車工未按操作規程開車,梭子軋在梭道中。如按操作規程在開車前將彎軸推向後心,用手塞緊梭箱內的梭子。開車時先打慢車,後正式開出,即可避免發生軋梭與飛梭故障。
2.斷經軋梭、飛梭 主要是梭子在飛行中途,被梭口中經紗斷頭糾纏阻擋,梭子軋在梭道中。
3.機械軋梭、飛梭 主要是由於織機投梭機構不良,造成軋梭與飛梭。另外,由於投梭緩沖、自動換梭、開口、打緯、傳動、經紗保護、梭子質量以及織造車間溫濕度管理等不善也會造成軋梭與飛梭。根據機械軋梭與飛梭故障形成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梭道軋梭與飛梭和換梭軋梭與飛梭兩種。
梭道軋梭與飛梭
(一)梭子定位不準
織機在運轉中,由於投梭機構、緩沖裝置、兩側梭箱安裝以及梭子狀態等不良,造成梭子在梭箱中定位不準,而產生梭道軋梭與飛梭。
1.投梭機構不良
(1)投梭機構中的主要螺栓松動
消除方法:
①加強巡迴檢修和重點檢修,加厚墊圈。
②側板、投梭鼻、投梭棒改用3mm的鐵板代替墊圈。
③側板掛腳、投梭棒腳帽改為三眼螺栓。
④增加彈簧墊圈鎖緊螺母等。
(2)投梭機構中部位安裝不良或磨損:
①投梭棒:
消除方法:
投梭棒在筘座內的位置應居中。
彈簧的彈力適中,做到投梭棒能輕快彈回,不起慣性作用,與皮枕相碰時應保持靜止。
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投梭棒,應及時修理和調換,並調整投梭力,避免產生軋梭。
②側板:
消除方法:
校正側板位置時,可在側板或側板帽之間墊紙,使投梭鼻的正確位置在投梭轉子的正下方,並呈線狀接觸。
磨損較多或有裂縫的側板和側板用皮,必須調換。為了延長側板使用壽命,可在頭端加裝5mm厚墊皮兩塊。為防止側板裂縫,可在其上裝鐵板加固。
③投梭鼻和投梭轉子:
消除方法:
校正時,可在側板與投梭鼻之間墊紙,使左右平齊密接。
磨滅的投梭鼻可調面使用。
磨滅的轉子應予調換。投梭轉子不正常的單面磨滅的檢查方法,一般使轉子與投梭鼻的弧頂接觸,用手轉動投梭轉子,目視投梭棒頂部動程,如超過5mm的即為不良,應予調換。
④皮結:
消除方法:
發現上述情況,應隨時校正或調換。
使用丁腈皮結後,可在投梭棒與皮結接觸處塗一薄層油脂或光蠟。
2.緩沖裝置作用不良
(1)皮圈狀態不良
消除方法:
①控制皮圈的來去動程。
②使用丁腈皮圈可在皮圈表面用油布抹擦,使皮圈在皮圈架中作用靈活。
③新皮圈上機使用時因伸長小,緩沖皮帶的動程要相應調整,以較小為宜。
④在高速和闊幅織機上,可將筘座上緊固皮圈架的木螺栓改用金屬螺栓。
⑤將皮圈的寬度由40mm改為45~50mm,以減少皮圈伸長和皮圈架松動。
(2)三輪緩沖裝置安裝規格不正
①皮帶過長、斷損或脫出。
②彈簧盤鬆弛,彈力失當。
③加油不足。
消除方法:
調整偏心盤,使三輪緩沖應在投梭棒回退時接觸。調整彈簧彈力。調整緩沖皮帶的長度。
3.兩側梭箱安裝不良
消除方法:
(1)校正梭箱內側較梭子寬3.2mm,外側較梭子寬1.6mm。
(2)制梭鐵凸出的規格,內側較應較梭箱背板低0.8mm,外側應較梭箱背板凸出3~4mm。制梭鐵與梭箱底板呈86.5°。
(3)制梭鐵彈簧彈力的松緊,以梭子在梭箱內能用手推動為宜。
4.搖軸、踏盤軸及傳動牙輪不良
消除方法:
(1)加強日常檢修維護,保證兩主軸運轉正常。
(2)在安裝兩傳動牙齒時,齒尖與齒根間的間隙應為1.6mm,以防止牙輪的磨損。
5.梭子質量不良
消除方法:同台織機的梭子規格應嚴格統一。
(二)開口與投梭運動配合不當
1.開口時間的變化
消除方法:
一般情況下,平紋織物經密高、布幅寬、車速快,可適當提早開口時間;斜紋織物經密低、車速慢,可採用較遲或中開口的工藝。
2.投梭時間的變化
消除方法:
校正投梭時間。
投梭時間應與開口時間相適應。一般車速慢、布幅狹時,可適當延遲投梭時間,否則相反。
(三)梭子飛行不穩
梭子在梭道中飛行時,由於邊撐、吊綜的位置不當,鋼筘、走梭板的弧度不正、梭箱安裝不良等均會產生軋梭與飛梭。
1.邊撐位置安裝不良
2.吊綜不良
(1)吊綜高低或不平
消除方法:採用單踏盤的府綢織物,一般下層經紗離走梭板的空隙為0.2mm;採用雙踏盤的府綢織物,下層經紗離走梭板的距離,第一、二頁綜框為0.8mm,第三、四頁綜框為2.4mm。
(2)吊綜軸安裝位置不正
消除方法:府綢織物吊綜軸的安裝規格,採用單踏盤時,吊綜軸至頂梁後邊沿的距離為165mm;採用雙踏盤時,吊綜軸拖腳至頂梁後邊沿的距離為80mm。
(3)綜夾、綜框、吊綜帶不良
3.開口、送經、卷取部分部件松動磨損
消除方法:加強各部件的檢修維護保養及調換工作,保證梭口高度符合要求。
4.鋼筘弧度不正
消除方法:鋼筘中央應比梭箱底板兩側外邊緣凸出4mm,同時梭箱地板外端與內端的寬度也有不同,裝在筘座上,內端比外端向後1.6mm,而走梭板較梭箱底板後凸0.8mm,因此鋼筘的弧度合計為4mm。
5.走梭板弧度過大,過小或狀態不良
6.梭箱背板安裝不良
7.龍門檔彎曲或角度不正,凸出筘面 當梭子碰到龍門檔凸出點時即改變飛行方向,造成梭子背側起毛、磨滅以及軋梭、飛梭。
8.鋼筘安裝和狀態不良
9.經紗斷頭、絞頭、脫結、扭縮或飛花、回絲落入 使上下層經紗纏結,梭口不清晰,梭子運動受阻,造成軋梭與飛梭。
10.梭芯歪斜、紆管發毛或緯紗大結頭 使緯紗引出不暢,當梭子從開關側投出時,梭子受緯紗拉力的影響而偏離鋼筘飛行,造成軋梭與飛梭。
(四)經紗保護裝置作用不良
消除方法:
1.校正耳形滑板轉子與筘夾軸的安裝規格。
2.耳形滑板與耳形滑板轉子的接觸時間,一般與投梭時間相同。
3.筘帽的安裝要求,一般以筘夾木能夾住鋼筘的筘梁略超過一半即可。鋼筘向後退出時,轉動角不宜小於60°
4.校正定筘鼻與撞嘴的接觸程度。
5.筘夾軸彈簧彈力不應過緊。
換梭軋梭與飛梭
(一)梭子定位不準(參閱梭道軋梭與飛梭部分)
(二)自動換梭梭箱安裝規格不良
1.推梭框安裝不良
消除方法:
(1)調整推梭框的安裝位置
(2)安全彈簧要有適當強力,能支持鞍形螺釘將滿梭推入梭箱,並不使安全彈簧桿有跳動的現象。
(3)撞嘴應位於鞍形螺釘中央或稍偏下
0.4mm。在寬幅織機上,撞嘴抬起應偏高為宜。
2.梭子換入不平行
(1)前匣軌安裝不良:
消除方法:
①用梭箱角度定規校正前匣軌與梭箱底板的夾角,夾角為90°。
②用前匣軌定規校正高低位置,使其上面距梭箱底板為47.6mm。
③前匣軌彈簧彈力的大小,以換梭動作完成後,前匣軌能迅速落下而不發生回跳為原則。
(2)前凸版安裝不良:
(3)梭箱蓋板安裝不良
消除方法:梭箱蓋板的安裝位置,當前匣軌抬足時,它的下面仍需低於梭箱蓋板的下面0.8mm。
3.揚起背板安裝不良
消除方法:
(1)揚起背板抬起或下落的位置應保持密接。
(2)揚起背板在抬足時,拖梭鋼絲表面應低於梭箱底板1.6mm,前後距離小於半隻梭子。校正時應注意拖梭鋼絲不得松動。
(3)控制木與前閘軌的前後位置,應校正為兩只梭子的寬度加0.8mm。高低位置應較梭箱底板高13mm。
4.梭庫安裝不良
消除方法:
(1)梭庫內梭子與前閘軌前側面應平行並保持間隔為0.8~1.6mm。
(2)梭子應緊貼阻梭片,並在梭庫內僅留有一隻梭子時仍能自然輕快下落。
(3)梭庫腳應與梭箱底板平行,並高出1.6mm。
(三)誘導裝置的配合不良
1.交叉錠狀態不良
消除方法:校正交叉錠與交叉錠鉤的作用時間,當彎軸在前死心,梭子在開關側,緯紗凸輪向前,交叉錠正好落入交叉錠鉤內。
2.制御桿與制御芯的間隙不當
消除方法:校正兩者間隙,應為0.8mm。
網上找到的。希望從中有所幫助。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❿ 自動換梭織布機的免換梭子及其緯紗遞紗裝置哪裡有賣的
到大一點的紡配店問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