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浸變壓器排油注氮滅火裝置啟動後,變壓器應做哪些工作
當變壓器發生火災危險,引起重瓦斯動作、斷路器跳閘,變壓器壓力釋放閥拒動或不能有版效動作,變權壓器內部壓力超過P2後繼續升高,油浸變壓器排油注氮滅火裝置控制中心報警,迅速排油泄壓,適當延時後,注氮啟動,冷卻變壓器油,隔絕空氣,有效防爆防火滅火。
當變壓器發生火災危險後,引起重瓦斯動作、斷路器跳閘,變壓器壓力釋放閥拒動或不能有效動作,變壓器成功瀉油降壓,但外泄的變壓器油和瓦斯氣體仍有可能導致火災。如發生火災,油浸變壓器排油注氮滅火裝置保護系統的智能火災探測系統動作,迅速排油泄壓,適當延時後,注氮啟動,有效防火滅火。
❷ 變電所滅火裝置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展開,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也在加快。在城網改造建設過程中,市區變電所的建設數量呈上升趨勢。為了節省用地、減少建築面積、控制工程造價和與城建規劃相協調,許多變電所都設計為綜合自動化無人值班變電所,採用全戶內或半戶內布置方案。在此種情況下,消防系統的正常運行對於變電所的安全生產顯得更為重要。對於變電所的消防設計,要採取一定的技術措施,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滿足一旦火災發生時能夠及時報警和有效防範的要求。 變電站消防系統的設計可分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滅火系統和防火封堵等幾部分內容,以下對各個系統的設計原則作一簡略介紹。 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用於盡早探測初期火災並發出警報,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例如疏散人員、呼叫消防隊、啟動滅火系統、操作防火門、防火卷簾、防煙、排煙風機等)的系統。常用的一般分為區域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控制中心報警系統。 區域報警系統比較簡單,但使用面很廣。它是由通用報警控制器或區域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警報裝置等組成的火災報警系統。其原理框圖,如下圖所示: 集中報警控制系統應設有一台集中報警控制器(或通用報警控制器)和兩台以上區域報警控制器(或樓層顯示器、帶聲光報警)。根據管理情況,集中報警控制器設在消防控制室,區域報警控制器設在各區域,以便與管理。集中報警系統加上消防聯動控制設備就構成了控制中心報警系統,其主要用於大型綜合樓工程。 在設計區域報警系統時,根據規范要求應符合下列幾點: 在一個區域系統中,宜選用一台通用報警控制器,最多不超過兩台; 區域報警控制器應設在有人值班的房間; 該系統比較小,只能設置一些功能簡單的聯動控制設備; 當區域報警控制器安裝在牆上時,其底邊距地面或樓板的高度為1.3~1.5米,靠近門軸的側面距離不小於0.5米,正面操作距離不小於1.2米; 報警系統的各組成部分中: 1) 火災探測器是組成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重要組件,是系統的感覺器官,其作用是監視被保護區域有無火災發生。若發現火情,可將火災的特徵物理量,如溫度、煙霧、氣體和輻射光等轉換成電信號,並立即動作,向火災報警控制器發送報警信號。火災探測器根據探測火災參數的不同,可劃分為感煙、感溫、感光、氣體和復合式。按結構造型也可分為點型和線型兩大類。火災探測器的主要技術性能要求有:可靠性、工作電壓和允差、響應閾值和靈敏度、監視電流、允許的最大報警電流、報警電流、保護范圍、工作環境條件等。點型火災探測器的探測區域內的每個房間至少應設一隻探測器。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按GB50116-9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執行。 2)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在每個防火分區至少應設置一隻。從一個防火分區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於30米。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公共活動場所的出入口處,按鈕應設置在明顯的和便於操作的部位,安裝在牆上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1.5米,且應有明顯的標志。 3) 火災報警控制器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火災報警控制器擔負著為火災報警提供穩定的工作電源;監視探測器及系統自身的工作狀態;接受、轉換、處理火災探測器輸出的報警信號;進行聲光報警;指示報警的具體部位及時間;同時執行相應輔助控制等任務。 在全戶內布置的變電所內,在主變壓器室、配電裝置室、電容器室、消弧線圈及接地變室、地下電纜室、二次設備室、通信室等重要場所均應設置配套的離子感煙、定溫報警探測器,在主變本體、電纜隧道、豎井、二次設備室及通信室活動地板下的電纜層之間敷設感溫電纜。當變電所內有火災發生或有煙氣散發時,火災報警主機發出報警聲光信號並顯示火災地點或聯動啟閉消防設備和通風設施。系統通過接點及數字通信介面接入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並遙信控制中心報警。這就是自動報警系統的工作過程,從中可見其在整個消防系統中的重要性。規范對報警系統形式規定的很原則,設計時應在符合基本原則的條件下,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聯動控制的復雜程度,對市場上的各類產品多加了解,選用較好的產品,以便設計出可靠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二:滅火系統 變電所內的滅火系統有水噴霧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移動式滅火系統等多種形式。 水噴霧滅火系統一般設置在室外,在北方地區,會給設計、安裝、運行維修等帶來許多問題。而氣體滅火系統尤其是1301鹵代烷氣體滅火系統由於具有滅火效率高、無水漬、無腐蝕、不污染、毒性低、絕緣性強等優點多年來被廣泛使用,但1971年美國科學家提出氟氯烴類釋放後進入大氣層,會在平流層中破壞對地球起屏蔽紫外線輻射作用的臭氧層。1987年9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蒙特利爾會議上制定了限制對環境有害的五種氟氯烴類物質和三種鹵代烷生產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根據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到公元2000年將完全停止生產和使用氟里昂、鹵代烷和氟氯烴類物質。人均消耗量低於0.3kg的發展中國家,這一限期可延遲至2010年。我國作為議定書的簽約國和發展中國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逐步停止鹵代烷的應用。根據公安部消防局公消〔1996〕169號文「關於印發《哈龍替代品推廣應用的規定》」,對於應設置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推薦使用二氧化碳和惰性氣體滅火系統(即煙烙盡氣體滅火系統),也可使用含氫氟烴(FM200,七氟丙烷)的滅火系統。這些滅火系統都屬於潔凈葯劑滅火系統,所謂潔凈葯劑滅火系統是指由美國國家防火協會(NFPA)在它所制定的NFPA2001標准中規定的一系列被稱為潔凈葯劑的滅火劑所構成的滅火系統。NFPA2001標准規定,所有被稱為潔凈葯劑的滅火劑都必須是氣態的,不導電,很容易揮發,並且在揮發後無任何殘留物。因此,如今在變電站的消防設計中,若採用氣體消防,已不能再設計採用1301滅火系統,而是應該使用潔凈葯劑滅火系統中的某一類氣體消防系統。這些滅火系統與1301系統的對比,可參見表1。 1)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工業發達國家應用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時間較長。二氧化碳來源廣泛、價格低廉。二氧化碳以物理作用滅火,其中窒息作用為主,冷卻作用其次。可撲救的火災類型有: 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如石蠟、瀝青)火災; 固體表面火災及部分固體(如棉花、紙張)深位火災; 電氣火災; 氣體火災(滅火時不能切斷氣源的除外);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防護區大多是重點要害部位或是可能無人在場的場所。因此需要自動控制,但要求在具有自動控制系統的同時應設有手動操作裝置。手動裝置要設在防護區外或遠離保護對象的場所。此外,需考慮兩種控制方式同時失靈時,有緊急手動啟動消防系統的裝置。二氧化碳系統防護區應採用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設在防護區下部,進風口設在上部。根據保護對象空間是否封閉,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分為全淹沒系統與局部施用系統兩種類型。全淹沒滅火系統使用的二氧化碳設計濃度為34%或更高,對人是致命濃度。所以在設有自動控制的防護區外,需設置噴射指示燈和自動手動轉換開關及專用的呼吸器,以避免對人可能產生的危害。 2)惰性氣體滅火系統(煙烙盡):煙烙盡(INERGEN)葯劑是三種惰性氣體的混合物,即52%氮氣、40%氬氣、8%二氧化碳。它是把氧氣濃度降低到不能支持燃燒來撲滅火災。煙烙盡氣體噴放後氧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促使加快人的呼吸頻率,使人員獲得更多的氧氣,保證即使有人在防護區也不至於產生危害。系統類型為全淹沒方式,設計時,應把滅火噴放情況下對處於保護區內的人的危害減低到最低程度。滅火劑以乾燥有壓氣態方式貯存,滅火劑在管路中膨脹並噴放到保護區,系統設計應包括手動操作裝置使得人可以操作,延遲葯劑噴放,讓人員可以撤離完畢和關閉保護區。 3)FM200(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此種滅火系統是作為1301 滅火系統的替代品出現的,它具有鹵代烷1301滅火劑的全部優點,同時又對環境無害。FM2000滅火系統使用的設備、管道及配置方式與1301幾乎完全相同。 4)EBM氣溶膠滅火系統:這是一種新型滅火系統。EBM氣溶膠是一種煙霧型全淹沒式滅火劑,由不含鹵族元素的固體含氧物質合成,採用固體火箭推進技術,其結構設計以燃燒化學、空氣動力學為基礎,點火燃燒時形成氣溶膠煙霧,並迅速向四周擴散。EBM氣溶膠釋放後,空間含氧量無明顯變化。此種滅火劑滅火效率高、無毒害、無污染、電絕緣性良好、設計安裝維護管理簡便可靠、存儲不需壓力容器、處於常溫常壓狀態。但EBM氣溶膠釋放後能見度差,對火場逃生有不利影響。 對於主變的消防系統,還可以採用主變排油注氮滅火系統。電力變壓器是變電站中最昂貴最重要的設備之一。變壓器本體內含有大量的易燃性物質,變壓器著火時,會將火噴至附近的設備,所以需要特別注意對變壓器的保護。變壓器爆炸及燃燒一般是因內部絕緣破壞引起的,原因可能是過負荷、操作過電壓和雷電過電壓、絕緣逐漸退化、油位下降、潮濕或油酸解及絕緣套管損壞等。針對這些情況,法國SERGI公司研製出變壓器防爆防火保護系統,通過在油剛一著火的時侯啟動滅火程序來防止變壓器爆炸及著火。目前我國已引進並進行了國產化,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此系統是通過兩種信號來啟動的,一是保護變壓器的斷路器跳閘和壓力釋放裝置動作;二是溫度保護和瓦斯保護動作。系統收到信號後,打開快速排油閥將壓力釋放,防止變壓器爆炸。同時關閉油枕斷流閥,使變壓器本體油位下降至頂蓋下方20厘米,並將油枕內的油與本體隔離。在油排出3秒後,氮氣從變壓器底部進入本體內,氮氣的注入和在油中的攪拌,使得油溫立刻降低到閃點之下,使火在1分鍾內熄滅。注入氮氣將持續45分鍾以冷卻變壓器本體及頂蓋,防止重燃。主變排油注氮滅火系統集報警與滅火系統於一身,可防止變壓器爆炸,製造較簡單,價格較低,系統維護費用較小,但需對變壓器本體進行改造,一旦系統發生誤動作,對整個系統和變壓器的影響會很大。 在變電所內,除了配置氣體滅火系統外,還需根據房間面積和規范要求配置移動式滅火器。變電所的滅火器宜按中級危險和B類火災危險場所配置,撲救B類火災的滅火器類型有: 乾粉滅火器;(國家標准中僅含碳酸氫鈉和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 泡沫滅火器; 鹵代烷滅火器; 二氧化碳滅火器; 在同一滅火器配置場所,宜配置操作方法相同的滅火器,以在滅火時避免混亂,且便於訓練和維修。不同種類滅火器應能相容,即要求滅火器充裝的滅火劑在同時或先後滅火時,不應產生相互破壞而導致不利滅火的反作用。滅火器設置位置應明顯,便於取用和不影響安全疏散。 可見,變電站內可採用的滅火系統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這些系統目前正在發展完善之中。為此,設計時應根據不同情況,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做好經濟技術評價,選擇可靠、經濟、管理維護簡單的系統,保障變電所的安全運行。 三:防火封堵系統 防火封堵系統有防火門、防火閥、防火隔板、防火堵料和防火塗料。封堵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火災順電纜或建築物通道燃燒,阻止火勢蔓延。 防火門是在建築物中,能不同程度阻止火災蔓延或延緩火災蔓延的門,設置在為達到防火分區的目的而設置的分隔設施—防火牆上。防火閥用於變壓器室的通風窗口,它與報警裝置聯動,在確認火災後,將在滅火系統啟動前關閉通風窗。此外變電所內電纜從室外進入室內的入口處、電纜豎井的出入口處、電纜接頭處、電纜夾層之間及長度超過100米的電纜溝和電纜隧道均應採取防止電纜火災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如採用阻火牆,電纜溝阻火牆可用有機堵料、無機堵料、阻火包等防火阻燃材料構築,電纜可塗刷防火塗料或纏繞防火包帶,對重要部位電纜安裝防火槽盒保護。 總之,變電所的消防系統是一個立體的綜合性系統。以上各方面並不能包含消防系統設計的全部內容,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從總平面布置、電氣設備選型開始,就始終要將消防設計貫穿其中,建築、結構、電氣、給排水、採暖空調等各個專業要協同配合,共同努力,全面考慮,力求使得變電所消防系統設計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為日後變電所的安全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 GB50229-96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7年 [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GB50116-98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9年 [3]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193-93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3年 [4]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GBJ140-90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0年 [5] 鹵代烷1301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163-92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3年 [6]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J16-87 (修訂本)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5年 [7] 35~110KV變電所設計規范 GB50059-92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8年 [8] 35~110KV無人值班變電所設計規程 DL/T 5103-1999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0年 [9] 劉汝義 杜世鈴 發電廠與變電所消防設計實用手冊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9年 [10] 西北電力設計院編 電力工程電氣設計手冊 第一冊:電氣一次部分 中國電力出版社 1996年
❸ 南網為什麼不用排油注氮滅火裝置
排油充氮裝置個人感覺可靠性不是很高,而且相對其他裝置而言,試驗等比較困難,其次就是在變壓器器身增加了較多介面,介面越多,變壓器滲漏油的風險也會提高。目前,南方地區較多都採用的是水噴淋系統用來滅火,北方地區考慮到冬季低溫,大多採用的是泡沫消防系統,充氮系統在交流主變也有在用,但用的好像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