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下列實驗裝置設計正確、且能達到目的是()A.實驗I:可用於吸收氨氣,並能防止倒吸B.實驗Ⅱ:靜置
A.氨氣極易溶於水,有緩沖裝置的能防止倒吸,該裝置中苯沒有緩沖作用,所以不能防止倒吸,回故A錯誤;答
B.濃硫酸具有吸水作用,可導致有晶體析出,故B正確;
C.濃硫酸稀釋時放出大量的熱,導致配製溶液不準確,容量瓶只能配製溶液,不能稀釋或溶解葯品,故C錯誤;
D.蒸餾時溫度計測量餾分溫度,所以溫度計最低端要放置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故D錯誤;
故選B.
『貳』 為了探究物質在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小白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白的方案為:先在廣口瓶中加
由於廣口瓶內密封復著一定體積制的空氣,當水流入廣口瓶時,無論固體溶於水是否放熱,由於水擠壓空氣,總會在導管口出現氣泡;改進後的裝置應滿足只有固體溶於水,溫度發生變化時才會出現明顯現象.
故答案為:小白設計的實驗方案不夠完善,該圖中裝置組成了一個封閉體系,且廣口瓶的容積一定,故裡面所含的空氣的量固定,當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廣口瓶中時,會把廣口瓶內的空氣擠壓出去,即使廣口瓶內物質溶於水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導管口也會有氣泡冒出.
改進後的裝置圖如下(裝置1、裝置2、裝置3可任選其一):
『叄』 為了探究鐵與氯氣的反應,某同學甲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其實驗裝置如下圖:實驗步驟為:(1)用注射器
(3)鐵復絲在氯氣中燃燒生成制氯化鐵,可以觀察到鐵絲劇烈燃燒、保持紅熱,產生棕褐色的煙,Fe3+具有能使硫氰化鉀溶液變紅的特性,故答案為:棕褐;紅;
(4)Fe3+與KSCN反應生成絡合物,離子反應方程式為:Fe3++3SCN-=Fe(SCN)3,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l2+2OH-=Cl-+ClO-+H2O,故答案為:Fe3++3SCN-=Fe(SCN)3;Cl2+2OH-=Cl-+ClO-+H2O;吸收尾氣Cl2;
(5)氯化亞鐵具有還原性,高錳酸鉀具有氧化性,高錳酸鉀氧化氯化亞鐵生成三價鐵,高錳酸鉀被還原為Mn2+,如果顏色褪去,則證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亞鐵,
故答案為:滴加少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並振盪,如果溶液的紫色褪去,則證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亞鐵,否則原生成物中不含氯化亞鐵.
『肆』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要探究酸鹼鹽中碳酸鈉的化學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及方案: 實驗裝置 實驗步
(1)NaOH溶液吸收CO2裝置內壓強變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鼓起;
(2)步驟①說明了碳酸鈉與鹽酸反應能夠產生氣體;②說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故兩步共同說明了
碳酸鈉具有 與鹽酸反應生成CO2的性質;
(3)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分振盪),如果無任何現象,證明步驟1中裝置內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4)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碳酸鈣後面標上沉澱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5)步驟③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碳酸鈉;步驟④的目的是驗證二氧化碳已全部反應掉;步驟⑤是澄清的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了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由此三步可得出碳酸鈉具有與含Ca2+的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的性質;
(二)(1)瓶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由此可知溶質一定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由步驟①中不再產生氣泡可知,鹽酸不會有剩餘,碳酸鈉或氫氧化鈣可能有剩餘,溶液的溶質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可能含有氫氧化鈣或
Na2CO3.
(2)由A中產生白色沉澱,說明一定有碳酸鈉存在;B中沒有沉澱,說明無氫氧化鈣存在,故瓶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OH、NaCl和Na2CO3;
(3)加入碳酸鈉的目的是檢驗氫氧化鈣的存在,能起到這一作用的是碳酸鉀和二氧化碳,二者都可與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故答案為:(一)(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內部壓強大於大氣壓;
(2)與鹽酸反應生成CO2;
(3)將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證明CO2完全被吸收;
(4)Na2CO3+Ca(OH)2=CaCO3↓+2NaOH;
(5)與含Ca2+的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二)(1)NaOH和NaCl,Na2CO3.
(2)【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NaOH、NaCl和Na2CO3 |
『伍』 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應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設定實驗因子和反應因子
實驗因子是指實驗所操縱的因子,反應因子是指由操縱實驗因子所引起的變化(即實驗結果),它們的確定是進行方案設計的前提。如在「酸鹼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的實驗中,實驗因子是溶液ph值的變化,反應因子是酶催化作用的強弱。
2有效控制無關因子
所謂的無關因子並不是與實驗效果無關,而是指除實驗因子外也影響實驗效果的因子,只是這些因子不是本實驗所要探究、關心的實驗因子。要考察實驗因子所產生的效果,就要對無關因子進行控制,這是實驗設計最顯著、最重要的特點,是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准則。最常用的控制無關因子的方法主要有:
3成功操縱實驗因子
我們正是通過操縱實驗因子來觀察或測量反應因子的變化的,因此實驗因子的成功操縱是實驗的核心。如離子交換吸附實驗中的實驗因子是溶液中有無離子,因此能否確保對照組中的液體無離子(實驗因子的操縱)是實驗能否成功的關健。
4
科學觀察反應因子
實驗結果是否准確,也取決於確定的觀察或測量指標是否得當、是否合理、是否全面、是否清楚。如在上述「酸鹼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實驗中,加入碘液以觀察溶液有否變藍及變藍的程度來確定澱粉酶是否起作用及催化作用的強弱。
5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2、可行性原則:
3、簡便性原則:
4、可重復性原則:重復、對照、隨機是保證實驗結果准確的三大原則。
5、單一變數原則:不論一個實驗有幾個實驗變數,都應確定一個實驗變數對應觀測一個反應變數,這就是單一變數原則,它是處理實驗中的復雜關系的准則之一。
6、對照性原則:實驗中的無關變數很多,必須嚴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照實驗的設計是消除無關變數影響的有效方法。只有設置對照實驗,才能有效地排除其它因素干擾結果的可能性。
設置對照組有4種方法:
(1)空白對照:即不給對照組做任何處理;例如,在「唾液澱粉酶催化澱粉」的實驗中,實驗組滴加了唾液澱粉酶液,而對照組只加了等量的蒸餾水,起空白對照。
(2)條件對照:這種對照方法是指不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的對象都作不同條件的處理,目的是通過得出兩種相對立的結論,以驗證實驗結論的正確性。
(3)自身對照:指對照組和實驗組都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不再另外設置對照組;例如,「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自身對照簡便,但關鍵要看清楚實驗處理前後的現象及變化差異。
(4)相互對照:不單獨設置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相互為對照。這種方法常用於等組實驗中。「植物向光性」實驗中,利用若干組燕麥胚芽鞘的不同條件處理的實驗組之間的對照,說明了生長素與植物生長彎曲的關系。
『陸』 請你設計一個方案對四氫呋喃進行徹底乾燥,並畫出主要的實驗裝置簡圖。
Na,K合金迴流,或者鈉沙迴流,裝置就是普通迴流的裝置
『柒』 實驗設計方案
場所工具,實驗材料,實驗目的(驗證或觀察什麼),理論依據(公式過定理或學說等),安全警示(123)、實驗要點(過程之重點),實驗過程(123)。
『捌』 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測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質量分數.方案一:按如圖
由測定含量的實驗可知,A中發生Na2CO3+H2SO4=H2O+CO2↑+Na2SO4、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B中為濃硫酸吸收水,乾燥二氧化碳,利用C裝置吸收二氧化碳,D裝置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進入C裝置干擾含量測定,
方案一:①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防止裝置漏氣,裝置B中為濃H2SO4,可乾燥二氧化碳,裝置D的作用為防止空氣中水蒸氣、CO2進入C管被吸收,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濃H2SO4;防止空氣中水蒸氣、CO2進入C管被吸收;
②設NaHCO3和Na2CO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則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x 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y y
與吸收實驗裝置的設計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具磨磨頭軸承怎麼裝
瀏覽:975
寶來儀表盤代表什麼
瀏覽:748
主輔軸滾針軸承怎麼裝
瀏覽:989
舟山電動工具電機
瀏覽:634
空調製冷時為什麼吹冷風
瀏覽:722
油潤滑軸承蓋該怎麼設計
瀏覽:558
北斗測繪儀器測距離怎麼用
瀏覽:730
家庭無土栽培裝置設計
瀏覽:556
做機械防腐需要考什麼證防腐
瀏覽:226
熔化實驗的裝置圖
瀏覽:448
輸電線路重合閘裝置設計
瀏覽:81
超聲波融合能用到什麼行業
瀏覽:933
理發專用工具箱圖片
瀏覽:587
輪緣潤滑裝置的作用有
瀏覽:562
廣州市邁聽音響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51
齒輪箱用什麼軸承耐磨
瀏覽:376
ppr熱熔閥門套什麼定額
瀏覽:741
dts如何向內核注冊設備
瀏覽:467
貸款購買設備支付的利息計入哪個
瀏覽:727
測甲醛儀器顯示lo什麼意思
瀏覽: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