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擲彈筒是用什麼原理把炮彈發射出去
擲彈筒從原理上來說,是一門超輕型的迫擊炮。
日本擲彈筒的原理並不是很復雜,就是一個依靠高低壓原理發射的擲雷器。擲彈筒所使用的榴彈,它的底部有個發射葯室,裡面裝著發射葯。榴彈底部的中間那個孔,安裝有擊發火帽。扣動扳機後,螺桿中間的擊針,擊發榴彈底部的火帽點燃發射葯。
射手通過調節右側的那個射程螺母,來調整螺桿在發射管內的長度。螺桿在發射管內的長度,決定了榴彈和發射管底部的空間距離。擲彈筒就是通過調節這段空間距離,來調整發射時的膛壓,膛壓的大小決定了擲彈筒的射程。
日本擲彈筒除了發射專用榴彈外,還可以發射制式手榴彈----此時要加裝發射葯盂,且因為手榴彈作為炮彈使用閉氣性不好,此時的射程大約在200米左右。
日軍的擲彈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輕迫擊炮,它的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主要用來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它的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
由於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它的隱蔽性很強。擲彈筒由特製的彈葯袋攜帶,一個彈葯袋可以攜帶8枚榴彈,一個二人擲彈筒小組可以攜帶16枚。
2. 大炮的炮彈發射原理是什麼
發射過程的基本原理: 底火在引燃炮彈的彈體內的炸葯爆炸以後,彈頭在強大的版高壓氣體的作用下權飛出,對應的原理有:化學原理,炸葯在合適的條件,急速、瞬間完成化學反應,生產高溫、高壓氣體。物理原理:(1)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加速,或者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能量轉化,炸葯的化學能,在爆炸以後轉化為彈頭的動能;(3)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牛頓第三定律),炸葯在爆炸後在對彈頭的作用力的同時,對炮射也有一個等大、反向的作用力。 炮彈落地爆炸的原理: 炮彈落地爆炸是因為這個炮彈裝的是觸發式引信,也就是說,只要彈體受到一定的力的撞擊就會爆炸。
3. 炮彈是怎麼發射出去的呢炮彈的殺傷原理是什麼呢
牽拉式火炮是這樣發射的:首先會有牽引車將炮拉入炮陣地,將炮下架,把炮成戰斗式(就是把炮後面二個架子分開固定)。然後聽指揮員下口今裝定諸元(也就是各種數據如距離等)。當聽到裝填炮彈時裝填手將一發榴炮炮彈裝入炮膛,關閉彈門。當聽到放的口今後炮手拉炮閂拉索,擊針擊發炮彈底火,彈頭出去,彈殼自動退出來,整個發射過程就是這樣。 自行火炮是就拿我國05式自行榴彈炮來說:PLZ-05自行榴彈炮採用了俄羅斯2C一19 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動裝填技術。俄羅斯2C-19自行加榴炮的裝填自動化程度較高。彈丸由自動彈丸裝填機裝填。彈丸貯存架的設計獨特,可將各種不同種類的彈丸放在貯存架內。裝填控制系統可以自動從貯存架內搜尋發射所需要的彈種,也可根據要求調整炮彈數量,並控制整個裝填過程。一個活動的裝彈盤可使火炮在任何方向和高低射角下以最高射速射擊,而無需使火炮返回到裝填位置。發射裝葯由半自動裝填,空葯筒自動退出,從而減少有害氣體的含量,使裝填手操作方便、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C一19的炮塔後部右側有一個彈丸傳送裝置;左側有一個發射裝葯傳送裝置,這就縮短了彈丸和發射裝葯的裝填時間,並可直接從發射車外補給彈葯而不用消耗車載彈葯。在火炮為非戰斗狀態時,彈丸傳送裝置折疊,並固定在炮塔上。而發射裝葯傳送裝置則折疊在炮塔內。該炮可進行間瞄射擊和直瞄射擊(包括在山地條件下和污染環境中進行直瞄射擊)。由於採用了自動裝填系統,2C一19自行加榴炮的射速也相當高,最大射速可達8發/分。
4. 火炮的發射原理及結構
火炮是利用火葯燃氣壓力等能源拋射彈丸,口徑等於和大於20毫米(0.78英寸回)(美國為答16.7毫米)的身管射擊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5. 炮彈是怎樣從炮膛里發射出來的
迫擊炮彈是靠自帶的發射葯管和附加葯包被點燃後產生的反沖力飛出版炮膛的。是炮彈「主動」出去的權,而里夫的發射是由發射裝置內的燃氣發生器產生的推力把它「推」出去的,也就是說是「被動」地出去的。其原理類似於淮海戰役里我軍的「飛雷炮」,確切地說,是彈射,而不是發射。怎麼會一樣? 這個東西對於我們應該不陌生,咱們的核潛艇上發射彈道導彈也是這個原理,只不過動力源有區別就是了。 彈射就是冷發射,用燃氣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也有用壓縮空氣的,還有蒸氣、燃-蒸聯合、液壓的、電磁的等等。這個里夫究竟用的什麼,都是猜的,因為依我國的習慣是不會對外界公開這類東西的。但估計用燃氣的面大,因為它是最簡便的了。 在迫彈發射和彈射導彈的同時有個反作用力,對於這個反作用力,迫擊炮是通過座鈑傳給地面了,而艦艇上的發射裝置都是用加緩沖器的方法來抵消的,里夫之所以轉著發射,一個是因為然氣發生器是固定的,再一個就是只有這個發射管里是帶緩沖裝置的。而潛艇上的導彈是每個發射筒里都帶緩沖裝置的。
6. 電磁炮發射炮彈用到的原理是
中國電磁炮用的的原理是洛倫茲力。
19世紀,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該定律表明磁場中的電荷和電流會受到洛侖茲力的作用,即位於磁場中的導線在通電時會受到一個力的推動,同時,如果讓導線在磁場中作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導線上也會產生電流。
20世紀初,有人提出利用洛侖茲力發射炮彈的設想。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德國和日本都曾研究過電磁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他國家也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
電磁軌道炮的炮彈需要或部分需要通過大量的電流來產生洛倫茨推力,電流同樣會在炮彈上產生高熱,炮彈一般不能充填轟爆炸葯,只能靠蠻力硬撼。不光如此,極大地電流隨時會把炮彈和滑軌焊接在一起。解決之道就是在滑軌電極和彈體之間增加易蒸發介質比如鋁,在電流通過時先行蒸發形式高壓離子氣團充當「潤滑」劑,保證炮彈在電極軌道間滑行,所以發射時照樣電閃雷鳴。
(6)炮彈發射裝置機械原理擴展閱讀: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大炮將火葯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火葯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
線圈炮
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它是電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根據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線圈固定在炮管中,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時,產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彈丸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互相作用,產生電磁場力,使彈丸加速運動並發射出去。
電磁炮軌道炮
軌道炮(Rail Gun)或譯磁軌炮、導軌炮由法國人維勒魯伯於1920年發明,是利用軌道電流間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彈丸發射出去。
它由兩條平行的長直導軌組成,導軌間放置一質量較小的滑塊作為彈丸。當兩軌接入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面間產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射出,這就是軌道炮的發射原理,軌道炮是電磁炮最常見的式樣。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的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的大炮將火葯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時間要長得多,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國軍事家們的關注。自80年代初期以來,電磁炮在未來武器的發展計劃中,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電磁炮電熱炮
電熱炮的原理完全不同於上述兩種電磁炮,其結構也有多種形式。最簡單的一種是採用一般的炮管,管內設置有接到等離子體燃燒器上的電極,燃燒器安裝在炮後膛的末端。當等離子體燃燒器兩極間加上高壓時,會產生一道電弧,使放在兩極間的等離子體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發。蒸發後的材料變成過熱的高壓等離子體,從而使彈丸加速。
電磁炮重接炮
重接炮是一種多級加速的無接觸電磁發射裝置,沒有炮管,但要求彈丸在進入重接炮之前應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矩形線圈上下分置,之間有間隙,長方形的「炮彈」在兩個矩形線圈產生的磁場中受到強磁場力的作用,穿過間隙在其中加速前進。重接炮是電磁炮的最新發展形式。
7. 炮彈彈頭爆炸原理
先說來彈種:穿甲彈,破甲自彈,空爆彈,普通榴彈,穿甲彈是延時引信穿透裝甲後爆炸,破甲彈瞬發引信,一接觸物體就爆炸,空爆彈是遙感引信,距離地面多少米爆炸。小型迫擊炮彈是彈頭和彈體一塊的,中型炮彈是彈體和彈頭及引信三部分,使用時現按裝連接。引信是人
8. 古代的大炮發射炮彈是什麼原理
古代火炮的彈葯分2種,一是上面說的實心鐵球,在晚期出現了球形的,裡面裝了火葯的彈葯,炮彈上有孔,用於裝木質的信管的
9. 神奇的機械原理:子彈是怎樣發射的,看得我有想
火葯產生子彈動能,槍管內的來復線使得子彈沿著軌道加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