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夠傳遞力量的裝置叫傳動裝置生活中常見的這樣裝置有哪些
滑輪與滑輪組。工地上有時把這樣的東西叫「油葫蘆」。
汽車的驅動過程中把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為旋轉所用的曲軸、連桿等。
㈡ 什麼是傳動裝置
傳動裝置
(1)皮帶傳動:分為平皮帶傳動,三角皮帶傳動。 (2)鏈條傳動。 (3)齒輪傳動:分為圓柱齒輪傳動,斜齒輪傳動,齒條傳動,蝸輪傳動。
㈢ 鍾表是什麼傳動科學
齒輪傳動的傳動效率高,鏈傳動反應不高靈敏,一般不用.估計是書印錯了
㈣ 小學科學教科版3~6年級復習重點
一)植物部分
科學概念
1、植物莖的特徵:植物有莖,莖上多有節、葉、芽。
2、植物莖的分類:從軟硬區分為木質莖和草質莖;從形態區分為直立莖、匍匐莖、攀緣莖、纏繞莖。
3、植物莖的功能:有輸送水分和養料的作用,還有一些植物的莖有繁殖的作用。
4、植物根的分類:分為直根和須根。直根:有一條比較粗壯的主根,主根周圍有幾條比較細的側根。須根:根很細,沒有主根,好像一把胡須
5、植物的根的功能:能夠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吸收水分和養料。
6、植物果實的基本構造: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
7、植物果實的分類:肉果和乾果。肉果: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實。乾果:干癟無肉的果實。
8、解剖植物果實的方法可以分為:縱切和橫切兩種。
9、植物葉子的形狀。常見的有七種葉形:掌形、針形、披形、扇形、帶形、卵形、心形。
10、植物葉子的構造:葉片、葉柄;葉片上有葉脈。網狀脈:像桃葉那樣,葉脈成網狀。平行脈:像小麥那樣,葉脈成平行狀。
11、植物葉的功能。光合作用:植物的葉子能龍水分和二氧化碳,在陽光下製造養料,並放出氧氣的過程。蒸騰作用:植物中的水動葉面一水蒸氣的形式放出的過程。
12、製作葉標本的步驟:採集、壓制、上台紙、固定、貼標簽。
13、植物花的基本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完全花:像油菜花那樣,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個本分組成的花。不完全花:像黃瓜花那樣,比油菜花缺少一些組成本分的花。
14、植物種子的基本構造:胚根和胚芽以及種子、子葉。胚根:將來會長成植物的根。胚芽:將來會長成植物的莖和葉。
15、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土壤、光、水分、溫度等。
16、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風力傳播、動物傳播、彈力傳播、水流傳播。
17、植物的繁殖。植物一般是用種子繁殖的。此外,還可以由植物的莖和根來進行繁殖。
(二)動物部分
科學概念
1、生物:植物和動物都是生物,它們會生長、產生後代。
2、昆蟲:凡是成蟲的身體均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3、軟體動物:像蝸牛、田螺、河蚌這樣身體柔軟,外面有殼的動物。
4、魚:像鯽魚那樣,身體表面有鱗片,用鰭游泳,用鰓呼吸的動物。
5、爬行動物:身體外面覆蓋著鱗片,用肚皮貼地爬行,一般卵生的動物。
6、兩棲動物:像青蛙、蟾蜍、蠑螈那樣,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岸上生活,用肺呼吸的動物。
7、鳥:像麻雀那樣,身體分為頭、頸、軀干、腳、翅、尾六個部分,體表長有羽毛,有喙,卵生的動物。
8、哺乳動物:身體一般可分成頭、頸、軀干、四肢、尾五個部分,外表長著毛,都能直接生出小動物,小動物吃母奶長大的動物。
9、動物的運動方式:在路體上生活的動物大多數靠腿和足走路;在水中的動物是靠鰭或蹼腳游泳的;鳥和昆蟲靠翅膀在空中非行。
10、動物的吃食方式:哺乳動物靠牙齒吃食;昆蟲吃食物主要靠口器;鳥吃食的方式是吞食。
11、動物保護自己的方式:盔甲、尖刺、奔跑、保護色、裝死、擬態、捨去身體一部分等。
12、動物過冬的方式:卵或蛹、躲藏、冬眠、洄遊、遷徙、換毛等。
13、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陽光、水分、食物等因素。
(三)空氣、水部分
科學概念:
1、空氣: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液體,它占據一定的空間。
2.水:在常溫之下是一種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液體。
3、水的蒸發:水慢慢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4、水蒸氣: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5、水蒸氣快慢的條件:溫度的高低;水的表面積的大小;水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6、溶解:高錳酸鉀能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見的極小的顆粒,均勻的分布在水中,如果水分子不減少,高錳酸鉀就不會自行沉澱出來。
7、溶液:水裡溶解了什麼物體,就叫什麼物體的溶液。
8、水的凈化方法:沉澱、過濾、消毒。
9、壓縮空氣有彈性,會產生彈力。
10、風:在地球上,有的地方受太陽照射較多,地面上的空氣較熱;有的地方受太陽照射較少,地面上的空氣較冷。熱的空氣上升,冷的空氣就會流過來補充,空氣流動形成風。
11、空氣的成分:空氣不是一種單純的氣體,它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氫氣、氦氣、水蒸氣等多種氣體組成。
12、氧氣:能幫助物體燃燒的氣體。
13、氣象觀測的主要儀器:百葉箱、風向桿(風向標、風杯)、雨量器、蒸發皿等。
14、水的三種形態:液體形態的水、氣體形態的水蒸氣、固體形態的冰。
水有一定的體積,但隨著容器的變化而變化。
水蒸氣的形狀和體積隨著所盛容器的變化而變化。
冰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15、熔解:從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的過程。
凝固:從液態的水變成固態的冰的過程。
汽化;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液化:水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升華:冰直接變成水蒸氣。
凝華:水蒸氣直接直接變成水蒸氣。
16、雲:陸地水和海洋水,在太陽的照射下,受熱後不斷地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在高空遇冷便凝成小水點或小冰品,浮在空中。
17、雨:雲在隨風飄動過程中,小水點不斷凝結、碰撞合並成較大的水滴,當水滴增大到上升氣流拖不住時,就從雲中降落至地面或海洋。
18、雪:當高空中溫度較低時,水蒸氣在空中直接變成固體的小冰晶,降落至地面或海洋。
19、水在自然界循環的原因和過程:江、河、湖、海中的水,吸收了太陽光的熱,不斷地蒸發成水蒸氣,後者在空中受冷凝結成雲,又變成雨、雪落了下來,回到陸地和海洋。落到地面上的雨、,有的蒸發了,有的流進了江、河、湖、海。水就是這樣日夜不停地在海洋、天空、地面之間循環運動著,這叫做水在自然界的循環。
20、人工降雨:根據不同的雲層,撒入適當的化學葯劑如乾冰、碘化銀、鹽粉等作為冰凍凝結劑,就能加速雲中的小水滴、小冰晶增大凝結成雨、雪降落下來。
(四)土壤、岩石部分
科學概念:
1、土壤的成分:沙、粘土、腐蝕質、水分、空氣等。
2、土壤的種類:沙質土壤、粘質土壤、壤土。
3、花崗岩:花斑狀,岩粒組,主要由三種不同的礦物質組成,有白、黑和肉紅或淡黃等顏色。很硬,用小刀刻不動。
4、玄武岩:黑色或暗褐色,顆粒密而細,堅硬,常有圓形或接近圓形的孔洞,有的表面有杏仁狀的斑點
5、砂岩:由粗或細的沙粒構成。黃色、灰色或綠色,很硬。
6、礫石:由一粒粒大小不等、圓狀或接近圓狀的卵石構成,也有的由帶稜角的碎石構成。
7、石灰岩:俗稱「青石」,灰白色或灰色,粒細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遇鹽酸起泡。
8、煤的形成:大約在二三億年前地球上的氣候又濕又熱,植物長的非常茂盛,形成了大片的森林。後來,由於地殼的變動,大批森林被沉積的泥沙覆蓋起來。被埋在地下的樹木與空氣隔絕,並長期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逐漸變成了煤。
9、石油的形成:是由古代時代生物的遺骸在地層中經過幾億年的變化而形成的。
10、火山的形成:地球內部熾熱的岩漿,會沿著岩石的裂縫上升侵入岩層之中。有的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形成岩石,有的岩漿能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噴發。
11、地震的形成:火山活動,地殼中岩層的斷裂的陷落等都會引起地震。
(五)聲、光、熱部分
科學概念:
1. 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物體發出振動產生的,固體.氣體液體的發聲都與振動有關。
2. 物體振動的情況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如尺子伸出桌子的邊的長度長,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就低,尺子伸出桌邊的長度長,振動時發出的聲音高。
3. 聲音的傳播:聲音能向四面八方穿撥傳播。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
4. 不同的物體傳播聲音的本領不同。固體.液體傳播聲音的本領比氣體大,如醫生用聽診器檢查病人的心臟跳動情況,就是利用固體比氣體傳聲本領大的原理。
5. 光源: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通電的燈炮.點燃的蠟燭.瑩火蟲等,都是光源。
6. 光的傳播: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7. 光的反射:當光到物體表面時會改變傳播方向反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如燈光照在書本上,光又從書本上反射到我們眼裡,使我們能看到書上的字。
8. 不同的物體反射光的本領不同。表面光滑,淺色(白色)的物體反射光的本領大;表面粗糙的則象反。
9. 彩虹:夏天,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天空,有時能看到一條弧型的彩色光帶,這就是彩虹。
10. 彩虹的形成條件:雨過天晴陽光斜射在小水珠上。
11. 熱傳播的三種方式:熱傳導.對流.輻射。
12. 熱傳導:熱從較熱的一端沿物體一直到較冰的一端的現象。
13. 對流:液體或氣體中較熱部分之間不段循環流動,使濕度芻於均勻的過程。
14. 幅射:在陽光下人們感到熱,這種熱是從太陽這個發熱體直接射出來的,熱方式叫幅射。
15. 液體,氣體,固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熱脹冷縮是一般物體所具有的共同性質。
16. 溫度:指物體的冷熱程度。
17. 溫度表:溫度表是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常用的溫度表有:玻棒式溫度表、壁掛式溫度表和體溫表。日常生活中,一般用攝氏度表測定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如水沸騰時的溫度可讀作100攝氏度;攝氏度以下的溫度在數字前用「—」號表示。
(六)力、機械、金屬部分
科學概念:
1、風向桿是測風力大小、風的方向的儀器,風向桿的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風的方向)。如箭頭指北是北風。風向桿的風杯轉得快,表示風力大。
2、物體的彈性: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會發生形變,當作用力撤除後,物體可以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性質叫做物體的彈性。
3、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人們通常把物體的重力叫做物體的重量。
4、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5、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測力計來測量。常用的測力計叫彈簧秤。
6、彈簧秤是根據彈簧受力越大就伸得越長的道理製成的。
7.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滑動摩擦。在滑動摩擦中存在著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8.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滾動摩擦。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
9.水的浮力:水對浸在水中的物體,都有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叫水的浮力。
10.浮力的方向:物體受到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11.物體的浮沉條件: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重力,方向向下;另一個是浮力,方向向上。物體的浮與沉由這兩個力的大小決定。當物體的重力大於浮力時,物體下沉;當重力小於浮力時,物體上浮;當重力等於浮力時,物體停留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12.改變物體的重量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如潛水艇就是利用了物體的沉浮規律。
13.能升空的熱氣球是利用熱空氣比冷空氣輕和空氣具有浮力的道理製成的。古代的「孔明燈」就是利用了這個道理。
14.物體的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靜止或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
15.物體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平動和轉動。抽屜從桌內拉出、刨床上刨刀的運動叫平動;鍾表上指針的運動叫轉動。在生活實際中物體的運動常常是平動和轉動的復合,平動和轉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如曲柄連桿可以把活塞的平動變成輪子的轉動;齒輪與齒條的結合,可以把齒輪的轉動變成齒條的平動。
16.杠桿:像撬棍這像的機械叫杠桿。
17.杠桿的作用:杠桿不僅可以省力,還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支撐點離物體越近,離用力的地方越遠,就越省力。如鍘刀、剪刀、鑷子等都是應用杠桿的實例。
18.斜面:是一種省力的機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如盤山公路和大橋的引橋就是以長長的爬坡來減少坡度,達到省力的目的。螺絲釘也是根據斜面可以省力的道理製成的,它是斜面的變形。
19.輪軸:像方向盤那樣,把一個輪固定在軸上,當輪轉動時,在輪上用力可以省力。如自來水龍頭旋鈕、自行車把手都是利用輪軸的實例。
20.滑輪:滑輪一般有定滑輪和動滑輪兩種。
21.滑輪的作用:使用定滑輪能改變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如旗桿頂端的滑輪。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結合在一起組成滑輪組,這樣即省力,又能改變用力方向,起重機械上常用到滑輪組。
22.傳動裝置:常用的傳動方式有鏈傳動、連桿傳動、皮帶傳動、齒輪傳動等。傳動裝置的作用是可以按照的需要改變力的大小、運動的形式、運動的方向、運動的快慢等。(1)鏈傳動:像自行車的大齒輪盤和後輪軸的小飛輪用鏈條連結起來的裝置,就是鏈傳動裝置。(2)連桿傳動:通過連桿傳遞動力的裝置。如縫紉機工作時,踏板的運動是通過連桿帶動能夠輪子的運動。(3)皮帶傳動:縫紉機大輪子的運動用皮帶帶動機頭的運動,這就是皮帶傳動。(4)齒輪傳動:用齒輪傳遞動力的裝置,叫齒輪傳動。如機械手錶就是利用了齒輪傳動。
23.蒸汽機:用水蒸氣做動作的機器,叫蒸汽機。蒸汽機由鍋爐、汽缸和傳動裝置三部分組成。
24.蒸汽機的工作原理:鍋爐里的水燒開後,產生溫度很高、壓力很大的水蒸汽進入汽缸,推動活塞來回運動,然後通過曲柄連桿使飛輪轉動,帶動機器工作。
25.內燃機:內燃機是讓燃料(汽油或柴油)直接在汽缸內燃燒,產生溫度很高、壓力很大的氣體推動活塞來回運動,然後通過曲柄連桿使飛輪轉動,帶動機器工作。
26.金屬的共同性質: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並且有特有的光澤。如銅、鐵、鋁等常見的金屬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生活之中。
27.許多金屬都會生銹,銹是金屬在空氣中發生氧化作用的結果。
28.防止金屬生銹的方法有:(1)將金屬放在乾燥的環境中;(2)在金屬外面加一層保護層;(3)在一種金屬中加入其它金屬製成不生銹的合金,如不銹鋼。
29.塑料:是由礦物和植物為原料,用科學方法合成的一種現代新型材料。塑料的主要特性是:(1)可塑性;(2)絕緣性;(3)重量輕。塑料的不足之處是易老化,如開裂、變硬等。另外會造成環境污染。
(七)電磁部分
科學概念
1、磁鐵的性質:磁鐵具有磁性,它能吸引鐵(鐐、鈷等),並能隔著物體吸鐵。磁鐵有兩個磁極,磁鐵兩極磁性最強。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極,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極,用「S」表示磁鐵之間能發生互相作用:同種磁極互相排斥,異種磁極互相吸引。
2、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稱物體帶了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的現象叫摩擦起電。
3、電的種類:電有良種,即正電和負電。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帶的電為正電,用「+」表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為負電,用「-」表示。
4、電的互相作用:帶同種電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的物體相互吸引。
5、電路的組成:簡單的電路由電源、導線、用電器、開關等四個部分組成。
6、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碳棒等。
7、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膠木、橡膠、塑料、玻璃、陶瓷、純凈的水、空氣等。
8、半導體:導電能力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如鍺、硅、硒等。用半導體製成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於收音機、電視機、計算機等用電器上。如太陽能電池就是利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
9、安全用電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A、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通電的插頭、插座和破損電線的金屬部分。
B、不要用濕手去撥弄或用濕布不擦抹通電的開關或家用電器,擦抹時必須切斷電源。
C、發現有人觸電,千萬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觸電的人,而要迅速切斷電源,或用乾燥的木棒、竹竿等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再作救護工作。
D、發現電線落地,不要走近落地點,應及時報告大人。
E、發現電器著火,要迅速切斷電源,電源沒有切斷之前千萬不能用水去撲滅。
10.電能:電能使通電的電燈發光、電扇轉動、收音機發出聲音。電具有的這種能量叫電能。
11.電能的產生:電能是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而來的。如水力發電站是靠水力帶動發電機發電,把水能轉化成電能的。原子能發電站是利用原子的力量來推動發電機轉動發電的。
12.電能的用途:電能通過用電器可以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電能可以轉換成聲、光、熱、磁、機械能等,如電風扇、洗衣機、電熱水器主要是把電能轉換成熱能;電視機是把電能轉換成光能和聲能。
11.電能的優點:污染少、傳輸方便,應而被廣泛用於生產、生活中。
(八)宇宙部分
科學概念
1、產生影子的條件:光和不透明物體,影子總是在物體背光的一面。
2、一年有12個月,分成春、夏、秋、東四個季節,一般是春季暖、夏季熱、秋季涼、冬季冷。
3、辨認方向的方法有:①利用太陽認方向。早上,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此時面對太陽,背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東面是南方。②利用指南針認方向,指針靜止時的一端總是指向北方,另一端總是南方。③利用樹樁認方向,年輪寬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一面是北方。④利用大樹認方向,枝葉繁茂的一方是南方。
4、太陽的概況:太陽是一顆巨大而熾熱的恆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的表面溫度約有6000攝氏度,太陽的中心溫度約有1500萬攝氏度。
5、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環繞著太陽運轉的行星、彗星、衛星、流行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6、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環繞著太陽運轉的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冥王星。
7、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地軸不斷地由西向動轉動,稱為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一周,大約需24小時。地球不停地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8、地球的公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太陽轉動,這種運動叫做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由西向東的,地球公轉中,地軸是傾斜的,並且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地球公轉一周需要一年的時間
9、四季變化:由於地球繞太陽時,地軸是傾斜的,並保持不變,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一年中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半球之間進行移動,引起地球上溫度的變化,形成了四季。由於地球不斷地繞著太陽公轉,因此,地球上的四季就會年復一年的進行循環。
10、月球概況: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星球,是地球的衛星,離地球平均38萬多千米,它的半徑為地球半徑的1/4,體積大約相當與地球的1/49。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見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球表面比較亮的地方是山脈和高地,比較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球上的山脈是環行山。月球上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可達到100多攝氏度,晚上最低能將到零下100多攝氏度。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
11、月相變化:月球上明暗兩部分不斷的變化狀況,叫月相,月球的圓缺變化叫做月相變化。月相變化是在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發生的。
12、月食成因:農歷十五前後,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日、地、月恰好或近於一條直線時,地球當住了太陽射到月球上的光,此現象叫月食。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13、日食成因:農歷初一前後,當月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於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到地球上的光,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的某一地區,該地區就發生了日食。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三種。
(九)環境保護部分
科學概念
1、水的污染主要來源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水域污染會危害人類的健康,會造成大量生物死亡。
2、1979年我國政府制定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必須經過處理,才准許排入自然水域。
3、空氣污染物的來源:生命污染物,工業污染物,交通污染物。
4、為控制和減輕空氣污染,應採取的措施有:改進燃燒方法消除黑煙;發展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集中供熱;改進汽車燃料: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等。
5、植物的生長一般離不開土壤,土壤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土壤肥力不一樣。陪肥土壤的方法有:①保養土壤:適時鬆土,及時排灌水;②合理施肥。
6、植物依賴周圍環境中的土壤、光、水分、溫度等因素而生存。周圍環境回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同時植物的生長也影響著周圍的環境。如:植物的葉子進行光合作用時,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營養成分和氧氣,增加大氣中的氧氣成分;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改善氣候。
7、動物生長活動依賴於環境中的陽光、空氣、水分、溫度 、食物等因素。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會影響動物的生活、生存。
8、食物鏈: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食物鏈。綠色植物是食物鏈中的產生者,動物、細菌等是食物鏈中的消費者。
9、食物網: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網狀,叫食物網。
10、生態系統:生物及其周圍環境在一定范圍內相互依存所組成的系統。
11、生態平衡:在一定條件下,各種生物的數量會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叫生態平衡。
㈤ 傳動裝置部分是什麼
傳動系統在整車中起到東力傳動的作用,驅動電機的力通過傳動系統傳遞到車輪,使車輛可以按照駕駛員駕駛意圖行駛
㈥ 如何組裝小學五年級的科學課軸輪
架好輪軸支架,用細繩吊砝碼,另一端用測力計,有三種情況:
1、大輪帶動小輪,省力。
2、同輪,不省力也不費力。
3、小輪帶動大輪,費力;輪越大,越省力。
由一系列齒輪組成的齒輪傳動系統稱為輪系。根據輪系中各軸線是否平行,可將輪系分為兩大類,即平面輪系和空間輪系。
平面輪系,各輪的軸線都是互相平行的,即全部由圓柱齒輪組成的輪系;空間輪系,輪系中至少有一個輪的軸線與其他輪的軸線不平行,即輪系中含有圓錐齒輪或蝸桿傳動。
根據輪系運轉時,其各個齒輪的軸線相對於機架的位置是否都是固定的,將輪系分為定軸輪系和周轉輪系兩大類。
㈦ 怎樣上好小學科學復習課有沒有教案可以參考謝謝了!
三年級上冊
什麼是科學,科學家的故事,什麼是平衡,物體平衡的條件。
常見的生物,生物的特徵,常見的植物,植物的形態及生存環境,常見的動物,動物的形態及生活習性,兔子和蘿卜的比較,人和黑猩猩的比較。
生物離不開水,不同食物含水的多少,認識常見的液體,觀察水的特徵,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水的壓力和浮力,地球上水的分布,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常見物品的製作材料,紙的種類及性質,紙的發明及生產原料,天然纖維和人工合成纖維,比較棉布和尼龍的不同,常見的金屬物品,金屬的性質,常見的塑料物品,塑料的優點和缺點。
怎樣提出問題,提出常見的科學問題,怎樣選擇能研究的問題,怎樣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年級下冊
觀察土壤,土壤里的生物,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種類及性質,什麼是腐殖質,動物對土壤肥力的影響,土壤的作用,破壞土壤的危害及保護方法。
種子的構造,種子萌發的條件,根的種類及作用,莖的的形態及作用,葉的形態及作用,花的構造及作用,植物的構造,植物對人類的貢獻。
什麼是固體,固體混合前後的變化,常見物體的沉浮,物體的溶解和結晶,什麼是液體,比較液體的性質,液體的沉浮和溶解,液體混合前後的變化,物體沉浮變化的原因,潛艇沉浮的原因。
常見的氣象符號,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什麼是寒暑表,測量氣溫應注意什麼,製作雨量器的方法,降雨量的界定,風向和風向標,風力和風速計,什麼是氣候,四季對生物的影響。
人體的感覺器官,觀察的作用,常用的測量工具,測量的作用。
四年級上冊
空氣占據空間,壓縮空氣的性質及應用,冷熱空氣的流動,自然界中風的形成,空氣的成分,二氧化碳的性質,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測量水溫的方法,熱水變涼溫度變化的規律,常見的熱傳遞現象,傳導、對流和輻射的比較,冷熱對物體形態的影響,冷熱對物體體積的影響,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快慢,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的快慢,水的常見形態,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物體的發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的傳播,聲音可以在哪些物質中傳播,耳朵的構造和功能,樂音和噪音對人的影響,猜測班級同學的聲音,聲音的強弱和高低。
常見的食物,食物的營養及作用,怎樣合理搭配食物,評價自己的食物搭配,人體的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怎樣對待加工食品,怎樣注意食品的安全。
什麼是排序,根據物體的特徵排序,什麼是分類,用不同的方法給物體分類。
四年級下冊
什麼是骨骼,骨骼的作用,人體主要的關節,體驗關節的活動方式,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種類,體育運動對骨骼和肌肉的作用,骨骼和肌肉的營養和保護。
養蠶要注意的事情,蠶卵和蟻蠶的形態,蠶的不同階段的形態,養蠶的方法,養蠶抽絲的歷史,抽絲的方法,蠶的生長發育的特點,蝴蝶和蠶的生長發育比較。
什麼是參照物,物體的相對運動,什麼是運動速度,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物體的運動方式,常見物體的運動方式,載重汽車行駛快慢的原因,載重小車運動快慢的原因,擺的組成,擺的快慢的規律。
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力的大小和方向,常見的彈性物體,彈簧的彈性規律,什麼是重力,重力對物體的影響,什麼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規律,降落傘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原因。
什麼是調查,常用的調查方法,什麼是預測,預測常見的科學現象。
五年級上冊
太陽的方向和高度,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變化,日晷的組成及種類,製作簡易日晷的要求,晝夜形成的原因,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時差比較,月相盒中的月相變化,月相變化的規律,晝夜對生物的影響,晝夜影響生物的應用。
光源的分類,小孔成像形成的原因,什麼是反射,平面鏡和曲面鏡成像的原理,什麼是折射,凸透鏡和凹透鏡成像的原理,彩虹形成的原因,光的分解和復合。
電路的組成,簡單電路的連接方法,導體和絕緣體,安全用電常識,什麼是暗盒電路,探測暗盒電路的方法,磁鐵的性質及相互作用,磁鐵的應用,電磁鐵的製作方法,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和磁極變化。
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運動前後呼吸和心跳的變化,呼吸的作用和呼吸器官,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心臟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心臟和血液循環的作用。
什麼是解釋,解釋常見的科學現象,常見的科學模型,模型的作用。
五年級下冊
什麼是機械,常見的機械,什麼是杠桿,杠桿的性質及應用,什麼是斜面,斜面的性質及應用,什麼是輪軸,輪軸的性質及應用,滑輪的種類,滑輪的性質及應用,什麼是傳動裝置,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比較。
物體的形狀與性質,物體的穩定性和牢固性的應用,不同形狀結構的穩定性和牢固性,三角形結構的應用,橋梁的種類,橋梁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建造房子模型,古代和現代房子的比較。
種子繁殖,根莖葉繁殖,卵生和胎生,動物特殊的繁殖方式,人類生育的情況,胎兒生長發育的順序。
岩石的性質及用途,岩石的形成,岩石和礦物的比較,礦物的性質及用途,地球資源的種類,保護礦物資源的方法。
大腦的功能,左腦和右腦的差別,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的分布、長短和個體反應速度,感覺是怎樣形成的,感覺對人體的意義。
什麼是交流,交流的形式及要求,什麼是質疑,合理質疑的方法。
六年級上冊
什麼是微生物,常見的微生物,怎樣製作酸奶,細菌的的特點,霉的種類及生長條件,霉的功過,什麼是細胞,不同生物細胞的特點。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形的種類,描繪地表形態的方法,探測地球內部構造的方法,地球的內部構造,火山噴發形成的原因,地震形成的原因,地殼變動對地表的影響,風化和侵蝕作用。
物質變化的種類,產生新物質的證據,鐵銹的特點,鐵生銹的條件,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常用的洗滌用品,洗衣的原理。
人類探索月球的過程,月球相關知識,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陽系行星的公轉和自轉,什麼是星座,認識銀河,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探索宇宙的意義,生命存在的條件,人類探測地球以外生命的活動。
什麼是假設,科學家提出的幾種假設,模擬實驗和對比實驗,科學課中的實驗。
六年級下冊
生長變化的證據,測量身高和體重,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青春期心理的變化,人一生的三個時期,預測自己長大後的身高,評價自己的身高和體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什麼是遺傳,生物的遺傳現象,什麼是變異,變異的種類,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遺傳,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變異。
恐龍的發現,常見的恐龍,認識常見的化石,化石給人類的啟示,達爾文的進化論,澄江生物群的發現。
什麼是棲息地,生物之間的關系,沙漠生物的特點,草原生物的特點,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的構成,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
什麼是能量,能量的種類,能量的轉換,能量轉換的特點,能源的種類,可再生能源的作用,節約能源的方法,利用自然能源和開發新能源。
什麼是拓展,解釋常見的實驗現象,應用科學的意義,應用科學的事例。
㈧ 傳動裝置是簡單機械還是復雜機器
傳動裝置范圍太大了,有的是簡單機械,有的是復雜機器,象自行車的鏈條,應該是簡單裝置,象大型減速器,應該是復雜機器。
㈨ 鍾表中有鏈條傳動裝置嗎
齒輪傳動的傳動效率高,鏈傳動反應不高靈敏,一般不用。估計是書印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