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圖為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圖.試回答:(1)B中所盛試劑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伸入B中的導管
(1)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內和乙酸、降低乙酸容乙酯的溶解度,產物便於分層;導管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飽和碳酸鈉溶液吸入反應試管中,
故答案為:飽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和乙醇,有利於乙酸乙酯的分離;防止液體發生倒吸;
(2)乙酸乙酯密度小於飽和碳酸鈉溶液,會浮在上層,乙酸乙酯為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具有果香氣味;乙酸與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應也屬於取代反應,
故答案為:果香;取代.
B. 下圖為製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揭示實驗原理乙酸與乙醇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加熱可
①  ②否。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換成D無法指示何種物質脫羥基。反應速率低,達不到回催化劑活答性溫度;溫度過高利於平衡逆向移動,酯產率降低。用分水器能夠在反應進行時很容易的把水分離出來,從而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乙酸乙酯的產率。酚酞。碳酸鈉層呈紅色,上層的酯層呈無色。
C. (16分)Ⅰ.下圖是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的裝置圖,填寫下列空白。 (1)試管A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
(16分,每空2分) (1)防止暴沸 冷凝 (2)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防止倒吸 (3)分液漏斗 (4)蒸餾燒瓶 冷凝管 下進上出 略
D. 如圖為製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揭示實驗原理①乙酸與乙醇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加
(1)①酯化反應中羧酸提供羥基,醇應該氫原子,所以反應的機理可以表示為CH3COOH+H18OCH2CH3 濃硫酸 |
E.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1所示.有關數據及副反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C2H
(1)液體加熱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加入過量乙醇,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醋酸的轉化率, 故答案為:防止暴沸;提高CH3COOH的轉化率; (2)①分離乙酸乙酯時先將盛有混合物的試管充分振盪,讓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於水中,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靜置分層後取上層得乙酸乙酯.分液操作用到的儀器為分液漏斗,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②乙醇與無水氯化鈣反應生成CaCl2?4C2H5OH絡合物,因此無水氯化鈣可以吸收乙醇;乙酸乙酯在鹼性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因此吸水不能用鹼性乾燥劑,氫氧化鈉、鹼石灰、氧化鈣均為鹼性物質,因此不選,可選無水硫酸鈉吸收水, 故答案為:C2H5OH;C; ③溫度計測定的是蒸汽的溫度,水銀球處於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故答案為:C; (3)乙酸的質量m=1.05g?mL-3×4.0mL=4.2g,乙酸的物質的量為 =0.07mol,假設乙酸完全反應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質的量為0.07mol,質量為0.07mol×88g/mol=6.16g,因此乙酸乙酯的產率為 ×100%=50%, 故答案為:50.
F. (12分)下圖是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請回答: (1)在M試管中加碎瓷片的作用是 &...
(1)防止暴沸。飽和碳酸鈉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於分層。防止倒吸。 (2)先加入乙醇,在緩慢加入濃硫酸,冷卻後在加入乙酸。 (3)催化劑和吸水劑。 (4)上,分液漏斗。 (5)CH 3 COOH + C 2 H 5 OH CH 3 COOC 2 H 5 + H 2 O (6)②
G. 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的製取裝置圖和步驟
一、製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圖: 二、實驗操作: 1、製取乙酸乙酯的化學式: CH3COOH+CH3CH2OH=(濃硫酸,加熱專)CH3COOC2H5+H2O(可逆反應) 2、具體屬實驗步驟: 1)、按照實驗要求正確裝置實驗器具 2)、向大試管內裝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向大試管內加入適量的(約兩毫升)無水乙醇 4)、邊震盪邊加入2ml濃硫酸(震盪)和2ml醋酸 5)、向另一個試管中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 6)、連接好實驗裝置(導管不能插入碳酸鈉溶液中導管口和液面保持一定距離防倒吸) 7)、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到沸騰 8)、待試管收集到一定量產物後停止加熱,撤出試管b並用力振盪,然後靜置待分層,分離出乙酸乙酯層、洗滌、乾燥。乙酸乙酯就製取好了。實驗結束後,將裝置洗滌干凈 三、裝置中通蒸汽的導管不能插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之中目的: 防止由於加熱不均勻,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熱反應物的試管中。
H. 酯化反應是中學有機化學反應中重要的反應之一。如圖為乙酸乙酯的制備裝置圖。a試管中裝有適當過量的無水
(1)CH 3 COOH+HOCH 2 CH 3  (2分)(填乙醯基的電子式也給分) (4)吸水(1分)減小生成物水的濃度,使平衡正向移動,增大產率。(2分)
I. 如圖為實驗室製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裝置圖.下列關於該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試管b中導氣管下
A、揮發出的乙酸、乙醇易溶於水,試管b中導氣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回面的原因是防止實驗過程中發答生倒吸現象,故A正確; B、反應為可逆反應,及時將乙酸乙酯蒸出,使反應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動,故B正確; C、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於聞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於分層,故C正確; D、配製混合液時先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後邊振盪邊加入濃硫酸,冷卻後再加入冰醋酸,故D錯誤; 故選D.
與乙酸乙酯實驗的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