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閥門電動執行器的原理
電動閥門操作原理電動閥通常由電動執行機構和閥門連接起來,經過安裝調試內後成為電動閥容。電動閥使用電能作為動力來接通電動執行機構驅動閥門,實現閥門的開關、調節動作。從而達到對管道介質的開關或是調節目的。電磁閥是電動閥的一個種類;是利用電磁線圈產生的磁場來拉動閥芯,從而改變閥體的通斷,線圈斷電,閥芯就依靠彈簧的壓力退回。榛銳機電
❷ 五通先導式電磁閥工作原理
先導式電磁閥的工作原理
是用來控制流體的自動化基礎元件,屬於執行器;並不限於液壓,氣動。用於控制液壓流動方向,工廠的機械裝置一般都由液壓缸控制,所以就會用到它的工作原理,里有密閉的腔,在的不同位置開有通孔,每個孔都通向不同的油管,腔中間是閥,兩面是兩塊電磁鐵,哪面的磁鐵線圈通電閥體就會被吸引到哪邊,通過控制閥體的移動來檔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油的孔,而進油孔是常開的,液壓油就會進入不同的排油管,然後通過油的壓力來推動油剛的活塞,活塞又帶動活塞桿,活塞竿帶動機械裝置動。這樣通過控制電磁鐵的電流就控制了機械運動。
追朔的發展史,到目前為止,國內外的從原理上分為三大類(即:直動式、分步童先導式),而從閥瓣結構和材料上的不同與原理上的區別又分為六個分支小類(直動膜片結構、分步重片結構、先導膜式結構、直動活塞結構、分步直動活塞結構、先導活塞結構)。
直動式:
原理:通電時,電磁線圈產生電磁力把關閉件從閥座上提起,閥門打開;斷電時,電磁力消失,彈簧把關閉件壓在閥座上,關閉。
特點:在真空、負壓、零壓時能正常工作,但通徑一般不超過25mm。
分布直動式:
原理: 它是一種直動和先導式相結合的原理,當入口與出口沒有壓差時,通電後,電磁力直接把先導小閥和主閥關閉件依次向上提起,閥門打開。當入口與出口達到啟動壓差時,通電後,電磁力先導小閥,主閥下腔壓力上升,上腔壓力下降,從而利用壓差把主閥向上推開;斷電時,先導閥利用彈簧力或介質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下移動,使關閉。
特點: 在零壓差或真空、高壓時亦能可動作,但功率較大,要求必須水平安裝。
先導式:
原理:通電時,電磁力把先導孔打開,上腔室壓力迅速下降,在關閉件周圍形成上低下高的壓差,流體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上移動,打開;斷電時,彈簧力把先導孔關閉,入口壓力通過旁通孔迅速腔室在關閥件周圍形成下低上高的壓差,流體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下移動,關閉。
特點: 流體壓力范圍上限較高,可任意安裝(需定製)但必須滿足流體壓差條件 。
❸ 機械閥工作原理
油在一定壓力下經分流片的小孔匯合的一個環形槽中
然後經過旋流片的切向版槽進入旋權流中心的旋流室,產生高速的旋轉運動
並經中心孔噴出.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了本身的粘性力和表面張力
被粉碎成細小的油滴,並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圓錐形霧化矩.
❹ 多路閥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是什麼
多路閥的工作原理是進口閥塊內置三通壓力補償旁通溢流閥(邏輯元件,當多路閥停止操作,且各閥均在中位時,該閥則以補償壓力(6-·12BAR)旁通主油路流量。當某一閥工作時,該閥在負載壓力作用下旁通口減少,根據負載壓力提供所需的流量。
負載感應梭閥將各工作閥片的負載壓力傳至進口閥塊的壓力補償旁通溢流閥。
二通壓力補償定差減壓閥:當多個工作片閥同時工作時,負載壓力傳至該閥的彈簧側。此時,通過閥心的負反饋作用,來自動調節節流閥口兩端的壓力差, 使其基本保持不變。在其作用下各閥的流量均保持恆定,且不受負載變化的影響。
(4)拉索式機械閥驅動裝置原理擴展閱讀
多路換向閥 MHV-32手動比例閥,最大流量800L/min 最大壓力430bar,單片最大流量達380l/min。適用於工程機械,礦山,冶金,船舶,醫葯等行業,是帶壓力補償的負載敏感比例換向多路閥。
比例減壓閥:位於工作閥片手拉桿的相對一側,為直動式比例減壓閥,驅動滑閥實現比例換向,注意:直動式比例減壓閥的比例換向相對於手動比例換向,微動性能不好,若用於流量控制精度較高的應用,應採用比例伺服驅動配置的工作閥片。
REXROTH, BUCHER, DELTA POWER, SAUER-DANFOSS 均有伺服驅動的比例多路閥。
❺ 掛車控制閥原理
掛車控制閥工作原理:
氣剎的方式大多用在中大型車的手剎系統.這種車的手剎系統平時是用大力的彈簧處於常剎車狀態,車輛要行駛的時候,駕駛員鬆手剎就是一個放氣的動作,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氣壓才能頂開彈簧,也就是把手剎鬆掉,才能行駛. 常規剎車是手剎鎖住傳動軸,腳剎時由壓縮空氣進入制動氣室鎖住車輪。在手剎或傳動軸機械故障時,手剎失靈;在氣泵、管路、儲氣筒、制動閥任何一個部位故障時,腳剎失靈。而斷氣剎車就可有效避免這些危險。組成和功用 1)普通氣剎制動系統 組成 普通氣剎制動系統由制動操縱機構、雙迴路制動機構、中央盤式制動機構、制動器、空壓機等組成 其中制動操縱機構包括制動踏板、踏板吊掛等;雙迴路制動機構包括儲氣筒、制動閥、低壓報警器、氣壓調節器、制動管、換向閥、繼動閥、安全。
❻ 頂部驅動裝置原理
什麼是頂部驅動鑽井系統?編輯
所謂的頂驅,就是可以直接從井架空間上部直接旋轉鑽柱,並沿井架內專用導軌向下送進,完成鑽柱旋轉鑽進,循環鑽井液、接單根、上卸扣和倒劃眼等多種鑽井操作的鑽井機械設備。
見圖:它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導向滑車總成、水龍頭-鑽井馬達總成和鑽桿上卸扣裝置總成。
該系統是當前鑽井設備自動化發展更新的突出階段成果之一。經實踐證明:這種系統可節省鑽井時間20%到30%,並可預防卡鑽事故,用於鑽高難度的定向井時經濟效果尤為顯著。
3頂部驅動系統的研製過程:編輯
1、鑽井自動化進程推動了頂部驅動鑽井法的誕生。
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首先使用旋轉鑽井法獲得成功,此種方法較頓鑽方法是一種歷史性的飛躍,據統計,美國有63%的石油井是用旋轉法鑽井打成的。
但在延續百多年的轉盤鑽井方式中,有兩個突出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其一、起下鑽時不能及時實現循環旋轉的功能,遇上復雜地層或是岩屑沉澱,往往造成卡鑽。其二、方鑽桿的長度限制了鑽進的深度(每次只能接單根),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勞動的強度,降低了安全系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動力水龍頭,改革了驅動的方式,在相當的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操作條件,加快了鑽井的速度以及同期出現的「鐵鑽工」裝置、液氣大鉗等等,局部解決了鑽桿位移、連接等問題,但遠沒有達到石油工人盼望的理想程度。
TDS-3SB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首先研製了頂部驅動鑽井系統TDS-3S投入石油鑽井的生產。80年代末期新式高扭矩馬達的出現為頂驅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TDS—3H、TDS—4應運而生,直至後來的TDS-3SB、TDS-4SB、TDS-6SB。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製的IDS型整體式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用緊湊的行星齒輪驅動,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頂驅,既有TDS到IDS,由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到整體式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2、挪威DDM-HY-650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最大載荷6500kN,液壓驅動,工作扭矩為55kN.m,工作時最大扭矩為63.5kN.m,工作轉速為130—230r/min,液壓動力壓力為33MPa,排量1600L/min,水龍頭吊環到吊卡上平面的距離為6.79米,質量17噸。
3、加拿大8035E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額定鑽井深度5000米,額定載荷3500kN,輸出功率670kW,最大連續扭矩33.10kN.m,最高轉速200r/min,質量為8.6噸。最低井架高度要求39米。
4、美國ES-7型頂部驅動鑽井系統:
採用25kW直流電機驅動鑽柱,連續旋轉扭矩34.5kN.m,間歇運轉扭矩41.5kN.m,額定載荷5000kN,最高轉速300r/min,鑽井液壓力35.1MPa,系統總高7.01米,質量8.1噸。
5、國產DQ-60D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
額定鑽井深度6000m,最大鉤載4500kN,動力水龍頭最大扭矩40kN.m,轉速范圍0—183r/min,無級調速;直流電機最大輸出功率940kw;傾斜臂最大傾斜角,前傾30°,後傾15°;回轉半徑1350mm;最大卸扣扭矩80kN.m;上卸扣裝置夾持鑽桿的范圍Ø89—Ø216mm(3½—8½ in)。
4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結構:編輯
(一)、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主要有以下部件和附件組成:
1、水龍頭--鑽井馬達總成(關鍵部件);
2、馬達支架/導向滑車總成(關鍵部件);
3、鑽桿上卸扣總成(體現最大優點的部件);
4、平衡系統;
5、冷卻系統;
6、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控制系統;
7、可選用的附屬設備。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主體部件,主要包括:
1、鑽井馬達;
2、齒輪箱;
3、整體水龍頭;
4、平衡器。
鑽井馬達的冷卻系統:
馬達的冷卻為風冷。
1、近距離安裝鼓風機
2、加高進氣口的近距離安裝鼓風機
3、遠距離安裝鼓風機近距離就是近距離向馬達提供冷卻風,取風高度在馬達行程最低點距離鑽台6米以上。
遠距離安裝鼓風機:
在不能保證提供安全冷卻空氣的情況下,例如:井架為密閉式的即可採用直徑8in軟管冷卻系統,且鼓風機馬達為40hp(比近距離安裝提高了一倍),馬達安在二層平台,從井架外吸進空氣,增加的馬力用於驅使空氣流過較長的進氣軟管。
(二)、導向滑車總成
整個導向滑車總成沿著導軌與游車導向滑車一起運動。當鑽井馬達處於排放立根的位置上時,導向滑車則可作為馬達的支撐梁。導軌有單軌和雙軌兩種。
(三)、鑽桿上卸扣裝置
主要組成部件:
1、扭矩扳手
2、內防噴器和啟動器
3、吊環連接器和限扭器
4、吊環傾斜裝置
5、旋轉頭
扭矩扳手總成提供鑽桿的上卸扣的手段。他位於內防噴器下部的保護接頭一側,他有兩個液缸在扭矩管和下鉗頭之間。
鉗頭有一直徑為10in的夾緊活塞,用以夾持與保護接頭相連接的鑽桿母扣。范圍:3½in--7⅜in。
鑽桿上卸扣裝置另有兩個緩沖液缸,類似大鉤彈簧,可提供絲扣補償行程125mm。
內防噴器是全尺寸、內開口、球型安全閥式的。帶花鍵的遠控上部內防噴器和手動的下部內防噴器形成井控防噴系統,內防噴器採用6⅝in正規扣,工作壓力為105MPa。
吊環傾斜裝置:
有兩種功用:
1、吊鼠洞中的單根。
2、接立柱時,不用井架工在二層台上將大鉤拉靠到二層台上。若行程1.3米的傾斜裝置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選擇2.9米的長行程吊環傾斜裝置。
平衡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上卸接頭扣時螺紋的損壞,其次在卸扣時可幫助公扣接頭從母扣接頭中彈出,這依賴於它為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提供了一個類似於大鉤的152 毫米的減震沖程。是因為使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後沒有再安裝大鉤了;退一步說,即使裝有大鉤,它的彈簧也將由於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重量而吊長,起不了緩沖作用。
5頂部驅動裝置操作過程編輯
接立根鑽進
接立根鑽進是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普遍採用的方式。採用立根鑽進方法很多。對鑽從式井的軌道鑽機和可帶立根運移的鑽機,鑽桿立根可立在井架上不動,留待下一口井接立根鑽進使用。若沒有立根,推薦兩種接立根方法:一是下鑽時留下一些立根豎在井架上不動,接單根下鑽到底,用留下的立根鑽完鑽頭進尺;二是在鑽進期間或休閑時,在小鼠洞內接立根。為安全起見,小鼠洞最好垂直,以保證在垂直平面內對扣,簡化接扣程序。還應當注意接頭只要旋進鑽柱母扣即可,因為頂部驅動鑽井鑽井馬達還要施加緊扣扭矩上接頭。
接單根鑽進
通常在兩種情況需要接單根鑽進。一種是新開鑽井,井架中沒有接好的立根;另一種是利用井下馬達造斜時每9.4 m必須測一次斜。吊環傾斜裝置將吊卡推向小鼠洞提起單根,從而保證了接單根的安全,提高了接單根鑽進的效率。接單根鑽進程序如下:
1 鑽完單根坐放卡瓦於鑽柱上,停止泥漿循環(圖a);
2 用鑽桿上卸扣裝置上的扭矩扳手卸開保護接頭與鑽桿的連接扣;
3 用鑽井馬達旋扣;
4 提升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提升前打開鑽桿吊卡,以便讓吊卡通過卡瓦中的母接箍(圖b);
5 起動吊環傾斜裝置,使吊卡擺至鼠洞單根上,扣好吊卡;
6 提單根出鼠洞。當單根公扣露出鼠洞後,關閉起動器使單根擺至井眼中心(圖c);
7 對好鑽檯面的接扣,下放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使單根底部進入插入引鞋(圖d);
8 用鑽井馬達旋扣和緊扣,打背鉗承受反扭矩;
起下鑽操作
起下鑽仍採用常規方法。為提高井架工扣吊卡的能力和減少起下鑽時間,可以使用吊環傾斜裝置使吊卡靠近井架工。吊環傾斜裝置有一個中停機構,通過它可調節吊卡距二層台的距離,便於井架工操作。
打開旋轉鎖定機構和旋轉鑽桿上卸扣裝置可使吊卡開口定在任一方向。如鑽柱旋轉,吊卡將回到原定位置。起鑽中遇到縮徑或鍵槽卡鑽,鑽井馬達可在井架任一高度同立根相接,立即建立循環和旋轉活動鑽具,使鑽具通過卡點。
倒劃眼操作
1、使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倒劃眼
可以利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倒劃眼,從而防止鑽桿粘卡和破壞井下鍵槽。倒劃眼並不影響正常起鑽排放立根,即不必卸單根。
2、倒劃眼起升程序
倒劃眼起升步驟如下(參見下圖):
1) 在循環和旋轉時提升游車,直至提出的鑽柱第三個接頭時停止泥漿循環和旋轉(圖a),即已起升提出一個立根;
2) 鑽工坐放卡瓦於鑽柱上,把鑽柱卡在簡易轉盤中;
3) 從鑽檯面上卸開立根,用鑽井馬達旋扣(倒車扣);
4) 用扭矩扳手卸開立根上部與馬達的連接扣,這時只有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吊卡卡住立根。在鑽台上打好背鉗,用鑽井馬達旋扣(圖b);
5) 用鑽桿吊卡提起自由立根(圖c);
6) 將立根排放在鑽桿盒中(圖d);
7) 放下游車和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到鑽台(圖e);
8) 將鑽井馬達下部的公接頭插入鑽柱母扣,用鑽井馬達旋扣和緊扣。稍微施加一點卡瓦力,則鑽桿上卸扣裝置的扭矩扳手就可用於緊扣;
9) 恢復循環,提卡瓦,起升和旋轉轉柱,繼續倒劃眼起升。
一、下管套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配用500~750 t吊環和足夠額定提升能力的游動滑車,就能進行額定重量500~650 t的下套管作業。為留有足夠的空間裝水龍頭,必須使用4.6 m的長吊環。
將一段泥漿軟管線同鑽桿上卸扣裝置保護接頭相連,下套管過程中可控制遠控內防噴器的開啟與關閉,實現套管的灌漿。
如果需要,也可使用懸掛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外側的游動滑車和大鉤,配用Varco BJ規定吊卡和適當的游動設備,按常規方法下套管。頂部驅動鑽井裝置起下套管裝置如圖3—5所示。
6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優越性編輯
1、節省接單根時間。頂部驅動鑽井裝置不使用方鑽桿,不受方鑽桿長度的限制也就避免了鑽進9米左右接一個單根的麻煩。取而帶之的是利用立根鑽進,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接單的時間。按常規鑽井接一個單根用3—4min計算,鑽進1000米就可以節省4-5h。
2、倒劃眼防止卡鑽。由於不用接方鑽桿就可以循環和旋轉,所以在不增加起下 鑽時間的前提下,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就能夠非常順利的將鑽具起出井眼,在定向鑽井中,這種功能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3、下鑽劃眼。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具有不接方鑽桿鑽過砂橋和縮徑點的能力。
4、節省定向鑽進時間。該裝置可以通過28米立根鑽進、循環,這樣就相應的減少了井下馬達定向的時間。
5、人員安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是鑽井機械操作自動化的標志性產品,終於將鑽井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救出來。接單根的次數減少了2/3,並且由於其自動化的程度高,從而大大減少了作業者工作的危險程度,進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
6、井下安全。在起下鑽遇阻、遇卡時,管子處理裝置可以在任何位置相連,開泵循環,進行立根劃眼作業。
7、設備安全。頂部驅動鑽井裝置採用馬達旋轉上扣,操作動作平穩、可以從扭矩表上觀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過贏或不足。最大扭矩的設定,使鑽井中出現憋鑽扭矩超過設定范圍時馬達就會自動停止旋轉,待調整鑽井參數後再進行鑽進。這樣就避免了設備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增加了使用壽命。
8、井控安全。該裝置可以在井架的任何位置鑽具的對接,數秒鍾內恢復循環,雙內防噴器可安全控制鑽柱內壓力。
9、便於維修。鑽井馬達清晰可見。熟練的現場人員約12小時就能將其組裝和拆卸。
10、使用常規的水龍頭部件。頂部驅動裝置可使用650噸常規水龍頭的一些部件,特殊設計後維修難度沒有增加。
11、下套管。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提升能力很大(650噸),在套管和主軸之間加一個轉換頭(大小頭)就可以在套管中進行壓力循環。套管可以旋轉和循環入井,從而減少縮徑井段的摩阻力。
12、取心。能夠連續鑽進28米,取心中間不需接單根。這樣可以提高取心收獲率,減少起鑽的次數與傳統的取心作業相比它的優點明顯。污染小、質量高。
13、使用靈活。可以下入各種井下作業工具、完井工具和其他設備,即可以正轉又可以反轉。
14、節約泥漿。在上部內防噴器內接有泥漿截流閥,在接單根時保證泥漿不會外溢。
15、拆卸方便。工作需要時不必將它從導軌上移下就可以拆下其他設備。
16、內防噴器功能。起鑽時如果有井噴的跡象即可由司鑽遙控鑽桿上卸扣裝置,迅速實現水龍頭與鑽桿的連接,循環鑽井液,避免事故的發生。
17、其他優點:採用交流電機驅動,減低維修保養費用;特別適用於定向井和水平井,因為立根鑽進能使鑽桿盡快的通過水平井段的一些橫向截面。
7頂驅鑽井裝置與常規鑽井設備的比較編輯
鑽井效率明顯提高。
A、從鑽井到起下鑽或從起下鑽恢復鑽進狀態,該裝置不存在常規鑽機的上、卸水龍頭和方鑽桿所造成的時間損失。
B、不存在常規鑽機轉盤方補心蹦出所造成的停工。
C、不用鑽鼠洞。
D、立根鑽進,從而減少了常規鑽井接單根上提鑽柱需從新定工具面角的時間。
E、在井下純作業時間增多,上扣、起下鑽、測量和其他非純鑽進時間減少。
立柱鑽進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A、減少了坍塌頁岩層擴眼或清洗井底的時間。
B、在井徑不足需擴眼或首次下入足尺寸穩定器進行擴眼時減少了鑽進時間。
C、在同一平台鑽叢式井,不用甩鑽具或卸立柱。
D、不需要接單根就能夠回收最大長度的岩心。
E、定向鑽井時,減少了定向時間。
連續旋轉和循環降低了風險。
A、連續的旋轉和循環是頂部驅動鑽井裝置的重要特徵。
B、頂部驅動鑽井裝置允許使用少量的、比較便宜的潤滑劑、鑽井液或添加劑。
c、減少了鑽柱或昂貴的井下工具卡鑽的幾率。
有利於井控。
A、任何時間和位置的於鑽柱對接。
B、隨時可以進行的循環和旋轉。
C、減少鑽柱被卡後,上卸方鑽桿的危險作業程序。
安全性提高。
A、減少了使用大鉗和貓頭等,降低了鑽井工人作業危險。
B、減少許多笨重的工作,提高了起升重鑽具的安全性。
C、自動吊卡,消除了人工操作吊卡的事故隱患。
D、井控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E、遙控防噴盒,防止泥漿濺落到鑽台上,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
作業時間的比較
起下鑽
非生產
純鑽進
典型鑽井的作業時間分配
30%
40%
30%
頂部驅動鑽井裝置鑽井時間分配
25%
35%
40%
水平井費用比較
項 目
轉盤/方鑽桿
頂驅裝置
日成本,美元
40800
43000
測深,M
2000
2000
機械鑽速, m/h
30
30
日進尺
240
288
鑽2000m所需天數
8.3
6.9
單井成本,美圓
338640
296700
單井用頂驅節約,美圓
41940
8口井用頂驅節約,美圓
335120
8維護保養以及操作注意事項編輯
強電系統
1)、防塵、防潮是最主要的兩條。SCR主控櫃、綜合櫃在尚未置放在空調房前必須注意防潮、防塵,並且
不能在溫度過高(45°C以上)、過低(一10℃以下)的環境中工作。放置一段時間重新啟用前,須用吸塵器將元件積存的塵埃除去,然後用電吹風將元件烘乾,最後須測絕緣電阻值,至少在1MΩ以上,一般應在5MΩ以上。只有在進行了以上步驟以後,方可啟動SCR。
2)、一定要先啟動鼓風電機,然後選擇主電機的轉向。再給定額定電流值(即額定鑽井扭矩值),最後開動主電機,即給出一個電壓值(轉速值)。
3)、一般說來應先啟動冷卻風機及合上勵磁開關後再合主開關。如先合主開關,那就該盡快合上勵磁關。
4)、運行中要隨時注意觀察電流大小(PLC操作櫃上的扭矩表反映出主電機工作電流的大小)。
5)、各部分電纜應連接牢靠,焊接部位不應有虛焊現象。
6)、由於光線照射及空氣的氧化作用,電纜會發生老化現象,使用二年以後應注意觀察有無裂開、剝落老化現象,一般說,使用四年後應更換電纜。
弱電控制系統
1)、PLC櫃、操作櫃均為正壓防爆系統,要配備動三大件,保證空氣的乾燥、清潔,不含易燃、易爆危險氣體。
2)、使用操作櫃時應先合上電源開關,再打開操作櫃開關,最後打開PLC開關,停止操作時先關PLC,再關操作櫃,最後關電源櫃。
3)、PLC櫃操作櫃也應注意防潮防塵,但因其具有防爆結構,相應地防潮防塵能力也較強。
主電機
1)、吸風口應朝下,防止雨水進入。
2)、主電機外殼不應承受本身重量以外的負荷。
3)、由於主電機停止轉動,加熱器即自動加熱,當長期不用時應關掉加熱電路。
4)、電樞及勵磁部分的絕緣電阻應大於1MΩ,當小於0.8MΩ時必須先烘乾再工作。
5)、主電機軸伸錐度、粗糙度、接觸斑點均應符合要求。
6)、由於泥漿管路從電機中心穿過,故在密封要求上必須嚴格。
7)、正常鑽井時,每天應在主軸承部位加潤滑脂。
液壓系統
1)、油箱的液位不低於250mm,油溫不高於80℃。
2)、過濾器應定期更換濾芯(3月至6月),具有發訊裝置 的過濾器更應勤清洗和制訂相應的更換措施。
3)、液壓油必須干凈,在使用三個月以後應更換。
4)、開泵前,吸油口閘閥一定要打開,出口管應與系統連起來。
5)、管路連接一定要可靠,注意各部位組合墊。o形圈不要遺忘,在不經常拆卸的螺紋處可以使用密封膠。
6)、濾芯應經常清洗,半年應重新更換濾芯,二年至三年應更換高壓膠管。
7)、要防止在拆裝、搬運、加油、修理過程中外界 污染物進入系統。
8)、液壓源的溢流閥應調整至略高於泵的壓力限定值,一般地不要在無油流輸出情況下啟動泵。
本體部分:
減速箱是一個傳遞動力和運動的重要部件,潤滑油應經常更換(三個月至半年),油麵應保持一定高度,初次裝配需經充分空運轉跑合,出廠前應更換為干凈的潤滑油。減速箱內裝有鉑電阻溫度感測器,箱體外裝有溫度變送器,用來監視潤滑油的溫度,現已調整為75℃,超過此溫度,PLC操作櫃相應的紅燈將顯示,並有聲報警。
兩個防噴器(手動、液動各一個)均應密封可靠,試壓在50Mpa以上。正常情況下當主軸轉動時,不得操作內防噴器,只有發生井噴井涌時才操作,使之關閉。起下鑽時為節省鑽井液的消耗,應將內防噴器關閉,開鑽前一定要先打開內防噴器,再開鑽井泵。
上卸扣機構應根據鑽桿的尺寸選擇相應牙板,各油缸之間的協調動作藉助於減壓閥、順序閥來調整。
上卸扣機構與回轉頭相連的鏈條長度應調整合適,略微鬆弛一些,可起到安全的作用。
❼ 單看換向閥的結構原理圖 幾位幾通怎麼看
傳統換向閥的進出油口控制通過一根閥芯來進行,兩油口聽開口對應關系早在閥芯設計加工時已確定,在使用過程中不可能修改,從而使得通過兩油口的流量或壓力不能進行獨立控制,互不影響。
隨著微處理控制器、感測器元件成本的下降,控制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雙閥芯控制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得以應用。英國Utronics公司利用自己的技術及專利優勢研製出雙閥芯多路換向閥,已廣泛應用於JCB、Deere、DAWOO、CASE等公司的挖掘機、*車、裝載機及挖掘裝載機等產品上。為適應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對液壓系統功能要求。穩定性以及自動化控製程度的不斷提高,Utronics公司產品適時進入中國市場,現已初步完成廈工(5t)裝載機、詹陽(8t)挖掘機樣機調試並進入試驗階段。
1、傳統單閥芯換向閥的缺陷
傳統的單閥芯換向閥所組成的液壓系統難以合理解決好以下功能和控制之間存在的矛盾:
(1)液壓系統設計時為提高系統穩定性,減少負載變化對速度的影響,要麼犧牲部分我們想實現的功能,要麼增加額外的液壓元件,如調速閥、壓力控制閥等,通過增加阻尼,提高系統速度剛度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但是這樣元件的增加又會降低效率,浪費能源;還會使得整個系統的可*性降低、增加成本。
(2)由於換向結構的特殊性,使得用戶在實現某一功能時必須購買相應的液壓元件,再加上工程機械廠家會根據不同最終用戶要求設計出相應的功能,這樣會造成生產廠家采購同類、多規格的液壓控制元件來滿足不同功能要求的需要,不利於產品通用化及產品管理,同時會大大提高產品成本。
(3)由於執行機構進出液壓油通過一根閥芯進行控制,單獨控制執行機構兩側壓力是不可能的。因此,出油側背壓作用於執行機構運動的反方向,隨著出油側背壓升高,為保質執行機構的運動,必須提高進油側壓力。這樣會使得液壓系統消耗的功能增加,效率低,發熱增加。
採用雙閥芯技術的液壓系統,由於執行機構進出油側閥口閥芯位置及控制方式各自獨立,互不影響,這樣通過對兩閥芯控制方式的不同組合,利用軟體編程能很好解決傳統單閥系統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輕易實現傳統液壓系統中難以實現的功能。
2、雙閥芯換向閥的兩種基本控制策略
由於雙閥芯換向兩油口控制的靈活性,兩油口可分別採取流量控制、壓力控制或流量壓力控制。正面介紹兩種簡單的控制策略。
(1)負載方向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保持不變
我們知道,對於汽車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等而言,其液壓缸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負載方向始終維持不變。下面以起重機變幅液壓缸為例來探討雙閥芯的控制策略。
起重機變幅缸在工作過程中其受力,負載方向始終保持不變,因此我們可以採取液壓缸有桿控用壓力控制、無桿腔用流量控制的控制策略。
無桿腔流量控制是通過檢測連接到無桿腔側閥前後兩側的壓差,再根據所需流入或流出流量的多少,計算出閥芯開口大小;有桿腔側採用壓力控制,使該側維持一個低值的壓力,使得更加節能、高效。
由於我們在無桿腔採用了流量控制,因此原控制系統中所用的平衡閥可用一個液控單向閥來代替。這樣可消除因平衡閥所帶來的系統不穩定,從而提高系統穩定性。
(2)負載方向在工作過程中發生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採取「進油側壓力控制,出油側流量控制」,在液壓缸有桿腔側用壓力控制,無桿腔側有流量控制。
如負載方向不變,由於出油側採取了流量控制,我們可將雙向平衡閥用液控單向閥來替換,從而提高系統的穩定性。進油側用壓力控制器來維持一個較低的參考壓力,一方面提高系統效率,另一方面使系統不發生氣穴。
為了使負載方向變化的工作機構能得到很好控制,另外一個PI控制器將被運用到有桿腔的壓力控制器中,當負載方向改變後,無桿腔的壓力將減小;如果仍將有桿腔維持一個很低的壓力,當負載很大時,液壓缸將向反方向運動。此時我們可用所增加的PI控制器監視無桿腔壓力的變化,當PI控制器檢測到無桿腔壓力低於所設定的參考值時,將提高有桿腔壓力控制器所設定的壓力,從而保證系統的正常工作。
3、Ultronics液壓控制系統
Ultronics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究和製造的電子液壓技術公司。其液壓控制系統採用了CAN匯流排通信,雙閥芯控制技術,通過兩個閥芯的組合控制,可實現對執行機構多種控制,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降低能源損耗,同時還可使得系統更加簡單,降低成本,加快產品開發速度,這些都是傳統的電子系統所不能做到的。
Ultronics控制系統的硬體一般由操縱手柄、電控單元ECU、調節閥、雙閥芯液壓閥組和外接感測器或開關等組成,其間通過CAN匯流排通信,液壓閥組為電控系統與液壓系統的交匯點,系統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軟體。
手柄為光電非接觸形式,最多可帶4個比例輸出或2個比例輸出和最多5個開關。開關有比例式和自鎖式供選擇。其防護等級達到了IP67。手柄的延時特性、輸出曲線和死區等可通過專用軟體JoyVal進行修改。
電控單元ECU其供電壓有12V和24V兩種,25路和50路兩種介面,提供模擬與數字輸入、輸出介面,同時該電控單元還提供了CAN信介面,使得系統可以接收感測器或控制信號或與其它系統進行連接。ECU中存儲了系統控制所需的所有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可將來自於手柄或連接於ECU上的其它器件和信號(如感測器檢測信號、發動機控制系統信息等),經處理後轉換成各個閥芯動作的指令。
Ultronics控制系統的關鍵在於其獨特的雙閥芯控制技術,每片閥有兩個閥芯,相當於將一個三位四通閥變成兩個三位三通閥的組合,兩個閥芯既可單獨控制,也可根據控制邏輯進行成對控制,並且兩個工作油口都有壓力感測器,每一個閥芯都有位置感測器,通過對感測信號的閉環控制可以分別對兩路液壓油的壓力或流量進行控制,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通過不同的組合可以得到許許多多的控制方案,以滿足系統的需要。
每片閥都有兩個完整的設置好的混合信號ASIC(模擬型專用集成電路)和一個RISC(精簡指令處理器)。這些控制器給感測器提供激勵和補償、給控制傳動裝置提供動力、提供閥芯控制軟體以及CAN匯流排通信。閥芯動作控制策略以及具體的參數可由用戶根據被控執行元件的要求進行設置或修改。控制閥接收到指令後,其內嵌式處理器就運行閥芯動作控制軟體實現設定的機能,多個閥間的功能協調是由ECU完成的,從而實現復雜的系統功能。這種分級控制方式使系統的應用具有非常好的靈活性,同時易於構建復雜的控制系統。
Ultronics控制系統功能的多樣性是通過應用軟體實現的,通過有針對性的編制控制軟體。Ultronics控制系統可實現的功能是極其廣泛的。履帶挖掘機、輪式挖掘機、裝載機等先進機型在操作舒適性、作業效率、作業成本消耗、故障診斷、環境保護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發動機狀態與液壓系統的適應控制、特定作業功能等,採用Ultronics系統都可實現。
總之,通過CAN匯流排通訊、獨特的雙閥芯結構和壓力、位移感測器的應用以及壓力或流量的閉環控制技術、Ultronics公司的電子液壓控制系統使工程機械控制系統在功能的多樣性、實現的靈活性、較低的性價比以及控制理念、維修模式等諸多方面都將引發一次革命性的變化。
方向控制閥分類
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將方向控制閥分成若干類別:
(1)按照氣體在管道的流動方向,如果只允許氣體向一個方向流動,這樣的閥叫做單向型控制閥,比如單向閥,梭閥等;可以改變氣體流向的控制閥叫做換向閥,比如常用的2way2port,2way3port,2way5port,3way5port等。
(2)按照控制方式可分為電磁閥,機械閥,氣控閥,人控閥。其中電磁閥又可以分為單和雙電控閥兩種;機械閥可分為球頭閥,滾輪閥等多種;氣控閥也可分為單氣控和雙氣控閥;人力閥 可以分為手動閥,腳踏閥兩種。
(3)按工作原理可以分為直動閥和先導閥,直動閥就是靠人力或者電磁力,氣動力直接實現換向要求的閥;先導閥是由先導頭和閥主體2部分構成,有先導頭活塞驅動閥主體裡面的閥桿實現換向。
(4)根據換向閥桿的工作位置可以將閥分為2way,3way閥。
(5)根據閥上氣孔的多少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2port,3port,5port閥。
普通單向閥(逆止閥或止回閥)
功用:只允許油液正向流動,不許反流。
分類:直通式、直角式
結構:閥體、閥心錐形、鋼球式 、彈簧等
工作原理:液流從進油口流入時,A →B
液流從出油口流入時,A → B
開啟壓力:0、04——0、1MPa
做背壓閥:Pk=0.2——0.6 MPa 3
液控單向閥
功用:正向流通,反向受控流通
結構:普通單向閥+液控裝置
K不通壓力油,A → B
工作原理〈
K通壓力油,A → B
結構特點:B→ A,∵ PB=P工,很高
∴ 彈簧腔背壓很大,pk很大時才能頂開閥心,影響可靠性。
故 可採用如下措施
1) 採用先導閥預先卸壓
2) 採用外泄口回油降低背壓
應用:∵ 液控單向閥具有良好的反密封性
∴ 常用於保壓、鎖緊和平衡迴路
梭閥、雙壓閥和快速排氣閥
1) 梭閥
2) 雙壓閥
3) 快速排氣閥 二 換向閥
作用:變換閥心在閥體內的相對工作位置,使閥體各油口連通或斷開,從而
控制執行元件的換向或啟停。
換向閥的分類
按結構形式分:滑閥式換向閥、座閥式換向閥、轉閥式換向閥
滑閥式換向閥
(1)換向閥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閥體:有多級沉割槽的圓柱孔
結構〈
閥芯:有多段環行槽的圓柱體
分類:
二位
按工作位置數分 < 三位 位:閥心相對於閥體的工作位置數。
四位
二通 按通路數分 < 三通 通: 閥體對外連接的主要油口數
四通 (不包括控制油和泄漏油口)
五通
電磁換向閥
液動換向閥
按控制方式分 < 電液換向閥
機動換向閥
手動換向閥
圖形符號含義:
1 位——用方格表示,幾位即幾個方格
2 通——↑ 不通—— ┴ 、┬ 箭頭首尾和堵截符號與一個方格有幾個交
點即為幾通。
3 油口有固定方位和含義,p——進油口(左下), T——回油口(右下) ,
A.B——與執行元件連接的工作油口(左、右上)。
4 彈簧——W、M,畫在方格兩側
二位閥,靠彈簧的一格。
5 常態位置 〈 原理圖中,油路應該連接在常態位置 三位閥,中間一格。
滑閥的中位機能
滑閥機能:換向閥處於常態位置時,閥中各油口的連通方式,對三位閥即中間位置各
油口的連通方式,所以稱中位機能。
中位機能:三位換向閥處於中立位置時,閥中各油口的連通方式。
(3) 換向閥的主要性能
1) 工作可靠
2) 壓力損失小
3) 內泄漏小
4) 換向時間與復位時間
5) 使用壽命長
(4) 操作方式
手動換向閥
特徵:利用手動杠桿操縱閥芯運動以控制流向
分類:鋼球定位式、 彈簧復位式。
多路換向閥
特徵:是一種集中布置的組合式手動換向閥
串聯式
分類:按組合方式有〈 並聯式
順序單動式
機動換向閥(行程閥)
特徵:利用擋鐵或凸輪使閥心運動以控制流向
分類:常為二位閥,有二位二通、三通、四通
舉例:二位二通機動換向閥
組成:閥體、閥心、彈簧、滾輪等
常態: P→ A
工作原理〈
滾輪壓下: P→ A
電磁換向閥
特徵:利用電磁鐵推力,推動閥心運動以控制流向。
二通 四通
分類:二位〈 三通 三位〈 等
四通 五通
舉例: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
組成:閥體、閥心、彈簧、電磁鐵等
工作原理: 圖示位置,P、A、B、T均不通
右電磁鐵通電,P → A , B → T
左電磁鐵通電,P → B , A → T
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
工作原理 : 圖示位置, P → A B ┴
電磁鐵通電,P → B A ┴
符號:
交流(D)
電磁鐵分類: 按電源分〈 直流(E)
本整形 乾式
按內部有無油液〈
濕式 壽命長
液動換向閥
特徵:利用壓力油改變滑閥位置以控制流向
分類:二位、三位等
組成:
工作原理: 圖示位置,p、A、B、均 → T
X1通壓力油,p → A,B → T X2通壓力油,p → B,A → T
電液換向閥
特徵:利用電磁閥控制液動閥,以變換液流方向。
電磁閥(先導閥)
組成〈 〉 組合而成
液動閥(主閥)
工作原理:
電:p ┴ A、B → T
圖示 〈
液:p 、A 、B、T均不通
電:p → A → 液動閥左腔,液動閥右腔 → B → T
1YA通電〈
液:p → A ,B → T
電:p → B → 液動閥右腔,液動閥左腔 → A → T
2YA通電〈
液:p → B,A → T 特點:(1) 阻尼調節器(又稱換向時間調節器),實為一疊加式單向節流閥,可疊放在
先導閥和主閥之間。
(2) 主閥心行程調節機構
(3) 預壓閥—常裝在以內控方式供油的電液換向閥中。 3 球閥式換向閥
特徵:球閥式換向閥是座閥式換向閥的一種形式,通過改變鋼球在閥體內的相對位置來改變流向。
❽ 拉鎖式機械驅動什麼樣。消防的驅動裝置
拉鎖式驅動裝置這個在消防中主要是咋防排煙中的執行器,也就是下圖的左下角就是拉繩
❾ 控制閥的工作原理
壓力控制閥也有好幾種
電磁閥:
電磁閥是用來控制流體的自動化基礎元件,屬於執行器;並不限於液壓,氣動用於控制液壓流動方向,工廠的機械裝置一般都由液壓鋼控制,所以就會用到電磁閥。
工作原理
電磁閥里有密閉的腔,在的不同位置開有通孔,每個孔都通向不同的油管,腔中間是閥,兩面是兩塊電磁鐵,哪面的磁鐵線圈通電閥體就會被吸引到哪邊,通過控制閥體的移動來檔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油的孔,而進油孔是常開的,液壓油就會進入不同的排油管,然後通過油的壓力來推動油剛的活塞,活塞又帶動活塞桿,活塞竿帶動機械裝置動。這樣通過控制電磁鐵的電流就控制了機械運動。
分類
直動式電磁閥:
原理:通電時,電磁線圈產生電磁力把關閉件從閥座上提起,閥門打開;斷電時,電磁力消失,彈簧把關閉件壓在閥座上,閥門關閉。
特點:在真空、負壓、零壓時能正常工作,但通徑一般不超過25mm。
分布直動式電磁閥:
原理:
它是一種直動和先導式相結合的原理,當入口與出口沒有壓差時,通電後,電磁力直接把先導小閥和主閥關閉件依次向上提起,閥門打開。當入口與出口達到啟動壓差時,通電後,電磁力先導小閥,主閥下腔壓力上升,上腔壓力下降,從而利用壓差把主閥向上推開;斷電時,先導閥利用彈簧力或介質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下移動,使閥門關閉。
特點:
在零壓差或真空、高壓時亦能可*動作,但功率較大,要求必須水平安裝。
先導式電磁閥:
原理:通電時,電磁力把先導孔打開,上腔室壓力迅速下降,在關閉件周圍形成上低下高的壓差,流體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上移動,閥門打開;斷電時,彈簧力把先導孔關閉,入口壓力通過旁通孔迅速腔室在關閥件周圍形成下低上高的壓差,流體壓力推動關閉件向下移動,關閉閥門。
特點:
流體壓力范圍上限較高,可任意安裝(需定製)但必須滿足流體壓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