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單甘酯的水合物抑制評價實驗裝置

單甘酯的水合物抑制評價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7-20 00:53:24

A. 單甘酯的用途

用途: 1. 食品糖果的添加劑,作乳化劑添加巧克力、人造奶油、冰淇淋等或作表面活性劑用。 2....煉奶、麥乳精、乳酪、速溶全脂奶粉等乳製品,單甘酯是其良好的乳化劑,可提高速溶性,防止沉澱、結塊結粒、改善產品質量。...
單甘酯是用途廣泛的食品添加劑,酶法合成具有轉化率高、專一性好等特點,關鍵是催化用酶制劑的研製,從土壤中篩選得到產生專用脂肪酶的菌株,經誘變育種獲得了產酶較高的脂肪酶產生菌。

產品性能與用途
良好的乳化、分散、穩定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經常出現油水分離現象,加入乳化穩定劑可使混合相形成均勻的乳狀液,避免和防止食品、飲料油水分離、分層、沉澱現象,提高產品質量,延長貨架期。
澱粉抗老化作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可與蛋白質和澱粉形成絡合物,與直鏈澱粉形成不溶性絡合物可防止澱粉冷後重結晶,防止澱粉老化回生,從而使麵包、蛋糕、馬鈴薯製品等富含澱粉的食品長時間保持新鮮、松軟。
就目前應用的幾乎所有食品乳化劑類型,對比其直鏈澱粉絡合效應,絡合指數最大的是蒸餾單甘酯,約大92,而單雙酯的復合指數僅為28。
改進油脂的結晶:
分子蒸餾單甘酯能在油脂表面定向排列,起到控制和穩定油脂結晶的作用,尤其是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油脂產品,能起到改善塑性和延展性,防止析油分層等作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在各種產品加工的應用與效果
飲料和速溶食品上的應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加入到含油脂和蛋白質飲料(椰子奶、花生奶、豆奶、杏仁奶、可可粉、豆漿晶)中可以顯著提高溶解性和穩定性,防止沉澱、分離,並具有賦香著色作用,單甘酯熱穩定性好,很適合各種飲料生產。
冰淇淋上的應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是製作優質冰淇淋最理想的乳化劑和穩定劑,可改進脂肪分散性,使脂肪粒子微細均勻;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互相作用;防止和控制粗大冰晶形成,使組織細膩幼滑;提高產品保型性和儲存性;改善口融性。
分子蒸餾單甘酯在冰淇淋中參考用量:0.3%-0.5%。
油脂類產品上的應用:
應用於 人造奶油、黃油、起酥油、花生醬、椰子醬、蚝油等產品,可以調整油脂結晶作用,防止析油分層現象發生,提高製品質量;應用於煉奶、麥乳精、乳酪、速溶全脂奶粉等乳製品,可提高速溶性,防止製品沉澱、結塊結粒;同時也可以應用於粉未油脂製品,如咖啡伴侶作乳化劑。
麵包類製品上的應用:
能促進麵包快速發酵,增大麵包體積,改善面團組織結構,延長麵包保鮮期。參考用量0.3%。
糖果、巧克力上的應用:
不僅可使糖和脂肪類原料迅速均勻混合,而且冷卻後也不分離;從而防止了起紋、粒化和走油等現象。還能防止製品粘牙、粘附和變形、提高製品的防潮性。

分子蒸餾單甘酯的使用方法及用量:
方法一:因為分子蒸餾單甘酯易溶於油脂,將分子蒸餾單甘酯與油脂一起熔化後攪拌混合,再投料,本方法適用於人造奶油、糕點油等產品。是為了乳化目的而將分子蒸餾單甘酯摻合在油相中的,所以,乳化劑以無水狀態為好。
方法二:將分子蒸餾單甘酯粉末與其它原料粉末(如麵粉、奶粉)直接混合均勻投料,然後依法製成各種產品。
方法三:製成水合物,再投料使用,具體步驟如下:
1. 將一份分子蒸餾單甘酯置於容器內,用電爐或其它加熱方法把分子蒸餾單甘酯加熱熔化成液體;
2. 將4-5份約70℃的熱水加入高速攪拌機或打蛋機內,啟動攪拌機,將熱水激烈攪動。
3. 將熔化成液體的分子蒸餾單甘酯(如果攪拌設備良好,也可以直接加入珠粒或粉末單甘酯),徐徐地加入正在被攪拌的熱水中攪打混合,即可以生成乳白的水合物膏體,後冷卻到室溫待用。
由於乳化效果受產生裝備、工藝原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分子蒸餾單甘酯的作用,建議用戶採用方法三來使用,其乳化效果最為理想。這是因為,把分子蒸餾單甘酯製成水合物後,其表面比噴霧結晶的分子蒸餾單甘酯粉末的表面約大700倍,有利於分子蒸餾單甘酯在水基中分散。
用量:用量0.3%-0.5%(按產品配方原料重量計),若產品油脂、蛋白質等成份較多,或含不易乳化的原料,則應增加分子蒸餾單甘酯的用量至1%-5%。

B. 鑽井液、完井液引起儲層損害評價新方法——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的研究

余維初1,2,3蘇長明1鄢捷年2

(1.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102249;3.長江大學,荊州434023)

摘要 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是石油勘探開發中評價儲層損害深度與程度的新的評價實驗方法與實驗儀器,它可以測量岩心受入井流體損害前各分段的原始滲透率值,然後不需取出岩心,就可以直接在模擬儲層溫度、壓力及流速條件下,用泥漿泵驅替高壓液體罐中的入井流體,在岩心端面進行動態剪切損害。損害過程完成後,也不需取出岩心,而是通過換向閥門改變流體的流動方向,再由平流泵驅替液體,測量儲層岩心受損害後各段的滲透率值。通過對比岩心各分段的滲透率變化情況,即可確定岩心受入井流體損害的深度和程度,從而優選出滿足保護油氣層需要的鑽井液與完井液。目前「評價系統」及配套智能化軟體已在多個油田企業投入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岩心 儲層保護 動態損害 評價系統 鑽井液與完井液

A New Method Used to Evaluate Formation Damage Caused by Drilling & Completion Fluids——Investigation of the HTHP Core Dynamic Damage Evaluation Testing System

YU Wei-chu1,2,3,SU Chang-ming1,YAN Jie-nian2

(1.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lnstitute,SlNOPEC,Beijing100083;2.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3.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Abstract The HTHP Core Dynamic Damage Evaluation Testing System is newly developed a new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extent of formation damage caused by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I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original permeability of each section of the core sample before contamination by the drilling or completion fluid.Then,the core does not need to be taken out and the process of dynamic damage can be directly concted by flushing with the drilling or completion fluid using mud pump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simulated formation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flow rate.After the damaged process is completed,the core is still kept in the holder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each section of the core sample after damage can be measured by altering the flow direction with the reversal valve and flushing a fluid(cleaning water or kerosene)by the constant flow-rate pump.By comparing the permeability data that occur at each section of the core sample,the damage level and invasion depth can be determined,and th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ormation protection can be selected.Currently,the new evaluation method,the testing system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for formation damage inced by drilling fluid and completion fluids were applied in several oilfields widely,and favorable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Keywords core formation protection dynamic damage testing system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s

隨著世界石油生產的不斷擴大與發展,油層傷害與保護的問題日益為各國石油工程師們所關注。油層傷害一旦產生,其補救措施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因此,國外早在20世紀40~50年代就開始了油層傷害與保護的室內試驗研究。我國也在20世紀70~8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油層傷害問題,並建立了相應的儲層損害評價實驗方法及相關儀器。然而隨著油氣田勘探與開發逐步轉向深層,原有的儲層損害評價方法已不能適應。因此,要想在油氣層保護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夠適應更深的地層勘探開發的儲層損害評價新方法和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手段,既可以測量岩心各段的原始和損害後滲透率,又能模擬儲層溫度、壓力及泥漿上返速度等條件對岩心進行動態損害評價的新方法、新儀器。

本文主要介紹了該「評價系統」的設計思路、設計原理、技術性能指標、實驗參數計算方法及其應用情況。

1 「評價系統」 的設計思路和工作原理

1.1 設計思路

(1)該「評價系統」首先要能夠測量岩心各段的原始滲透率(Koi)和受損害後滲透率(Kdi)。根據本項目組的專利技術滲透率梯度儀(專利號:91226407.1)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思路,由達西定理公式便可很方便地計算出岩心各段損害前後的滲透率參數。

(2)根據本項目組專利技術新型智能高溫高壓岩心動態失水儀(專利號:ZL200420017823.7)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思路,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井眼環空泥漿上返速率的條件下對岩心某個端面進行動態剪切污染損害實驗。

(3)根據本項目組專利技術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實驗儀(專利號:200410030637.1,ZL200420047524.8)在滲透率測量完成後,不需取出岩心,而是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井眼環空泥漿返速的條件下對岩心進行動態污染實驗。在對岩心進行動態損害時,利用相關閥門,關閉岩心多段滲透率的測量機構,採用特製泥漿泵,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和井眼環空泥漿上返速度的條件下,對岩心的某個端面進行動態剪切污染,動態污染採用端面循環剪切式結構。實現一次裝入岩心就可以在模擬地層溫度、壓力、井眼環空泥漿返速的條件下對岩心進行動態污染,以及污染前後岩心多項滲透率參數測試的評價實驗研究。

(4)在多段滲透率測試過程中「評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了本項目組的專利技術高壓精密平流泵(專利號:ZL02278357.1)首次實現恆流、恆壓以及無脈動微量液體的輸送技術。

(5)「評價系統」的核心部分使用了本項目組的專利技術岩心夾持器(專利號:ZL93216048.4)首次採用金屬骨架硫化技術、「O」型密封圈技術以及橡膠的自封原理,打破了老型產品的擠壓式密封結構,順利地實現了沿岩心軸向建立多測點技術。

該「評價系統」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將岩心損害前後各段滲透率變化測試和對岩心端面的動態污染損害機構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順利地實現了設計目的。

1.2 儀器的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

為了實現在同一台儀器上完成岩心的多段滲透率測試和模擬井下條件對岩心的動態損害,從而准確高效地評價鑽井液保護油氣層的效果,根據鑽井工藝要求和上述設計思路,把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設計成如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它主要由精密平流泵、泥漿泵、液體罐、端面動循環並帶多個測壓點的岩心夾持器、流量計、電子天平、氣源、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環壓泵、回壓控制器、加熱系統、數據採集與處理系統等部分組成。

圖1 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流程

1—氣源;2—高壓減壓閥;3—高壓液體罐;4—泥漿泵;5—流量計;6—電子天平;7—回壓控制器;8—環壓泵;9—端面循環的多測點岩心夾持器;10—閥門;11—壓力感測器;12—精密平流泵;13—排污閥;14—數據採集器;15—數據處理系統(計算機、列印機);16—加熱體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當關閉泥漿泵及相關閥門時,由精密平流泵驅替可進行岩心損害前後滲透率的測試;而當打開泥漿泵、流體管路及相關閥門時,可對液體罐中的鑽井液或完井液在實際儲層條件下進行循環,從而實現對儲層岩心端面進行動態損害模擬。軟體界面如圖2右上角所示。

「評價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鑽井過程的動態損害模擬系統和多段滲透率測試系統。在動態損害模擬系統中(如圖2左邊部分),氮氣瓶給泥漿罐加壓,泥漿循環泵控制流量,使鑽井液以一定的壓力和流量從泥漿罐里泵出,通過岩心夾持器與岩心的端面接觸,對岩心端面進行高溫高壓動態損害評價實驗,最後流回泥漿罐,形成密閉循環。在壓力作用下,泥漿中的液體經過岩心而濾失,其動態失水經過管線流到電子天平稱重,就可以測量出岩心的動失水速率等多項實驗參數。

在滲透率測試部分(如圖2右邊部分),精密平流泵驅動實驗液體進入岩心,經過岩心流至電子天平。另外,多個壓力感測器實時採集岩心各測壓點的壓力值,根據達西定理進而可以算出岩心損害前後各分段的滲透率參數。

圖2 高溫高壓岩心動態損害評價系統軟體界面

1.3 數據採集與控制原理

1.3.1 硬體設計的總體思路

該「評價系統」控制部分硬體設計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①溫度控制,模擬井下高溫工況;②流量控制,能夠根據流量設定值准確地控制磁力泵的排量,從而控制岩心端面鑽井液的流速,以模擬鑽井作業過程中實際泥漿環空返速;③圍壓監測,岩心夾持器圍壓通過步進電機控制,儀器能夠根據設定值自動控制並監測壓力,實時顯示在人機交互界面上;④儀器工作壓力監測,泥漿循環的工作壓力由氣源調節給定,同時受泥漿溫度的影響,軟體儀器自動檢測壓力參數;⑤動濾失量計量,鑽井液對岩心的損害是否已經完成,主要是看動濾失速率,當損害已充分時,動濾失速率曲線上升趨於平衡,不再變化或變化微小,說明鑽井液對岩心的動態損害實驗已經完成,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50min,濾紙的動靜濾失速率道理也是一樣。

1.3.2 軟體部分

該「評價系統」控制軟體的人機交互、數據處理等功能由PC機完成,藉助PC機強大的繪圖、數據處理功能為用戶提供一個實時性好、穩定性強、界面直觀、使用方便的操作管理平台。用戶可通過計算機軟體非常清晰地掌握整個儀器運行的情況,可方便、及時地對實驗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進行調整,並對數據進行分析。為研究人員提供友好、便捷的人機交互全中文界面及數據處理環境,同時實現數據的存儲,實驗曲線的繪制,數據報表的輸出和歷史數據的查詢等功能,其中包括流體通過岩心的孔隙體積倍數,岩心各段的滲透率、滲透率損害率、滲透率恢復率、鑽井液與完井液通過岩心時的動濾失速率等實驗參數,並且由計算機直接列印出實驗數據報表,「評價系統」控制軟體的人機交互主界面見圖2所示。

1.4 主要技術指標

該「評價系統」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如下:(1)鑽井液與完井液污染壓力:0~10MPa,測量岩心滲透率流動壓力最大可達60MPa;(2)工作溫度:室溫~150℃(最大可達230℃);(3)岩心端面流體線速度:0~1.8m/s;(4)實驗岩心規格:人造或天然儲層岩心,其尺寸為φ25×25-90;(5)測壓精度:±2‰;(6)鑽井液用量:2~3L;(7)滲透率測量范圍:(1~5000)×10-3μm2;(8)電源:220V,50Hz(要求使用穩壓電源)。

與其他油氣層損害評價實驗裝置相比,該「評價系統」無論在工作壓力和工作溫度方面,還是在岩心的滲透率測量范圍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不難看出,它適用於各種滲透性儲層,以及出現異常高壓或異常低壓的儲層,還適用於在井底溫度超過150℃的深井中應用。

2 實驗參數及計算方法

2.1 V的計算

在鑽井過程中,鑽桿和鑽鋌處的環空返速可用下式進行計算: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

式中:Q為鑽井現場泥漿泵排量(L/s);D1,R分別為鑽頭直徑和半徑(in);D2,r分別為鑽桿或鑽鋌的直徑和半徑(in);

為泥漿在環空處的上返速度(m/s)。

岩心端面處剪切速率的大小通過使用變頻器調節泥漿泵的轉速來實現,選擇合理排量的泥漿泵就可以任意模擬鑽井現場泥漿泵的排量。在鑽井過程中,根據泥漿環空水力學計算結果,當鑽桿或鑽鋌處環形空間泥漿的上返速度

推薦值為0.5~0.6m/s時,才能形成平板型層流,從而滿足鑽井工藝的要求[4]

2.2 岩心動濾失速率的計算

根據鑽井液動濾失方程,鑽井液或完井液通過岩心時的動濾失速率可使用下式計算: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

式中:fd為動濾失速率(mL/cm2·min);Δθ為Δt時間內的動濾失量(mL);Δt為滲濾時間(s);A為岩心端面滲濾面積(cm2)。

2.3 動態污染損害前後岩心各段滲透率的計算

在一定壓差的作用下,流體可在多孔介質中發生滲流。一般情況下,其流動規律可用達西定律來描述。因此,在動態污染前後,岩心各段滲透率參數的計算可通過應用達西定律公式來實現。由於是多點測試,可以將達西定律公式寫成:

3 實施效果

該項目技術產品已在江漢、江蘇、大慶、大港、吉林、中原、南方勘探公司、克拉瑪依、塔里木等各油田單位推廣了五十多台套,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使用效果良好,它可以測量出岩心沿長度方向的非均質性,並能判斷同一岩心在受鑽井、完井液損害前後各段滲透率和損害深度程度,也可評價各種增產措施的效果,優選鑽井、完井液體系配方、優化增產措施,達到保護油氣層的目的,並認識了油氣層特性,提高了油氣田的勘探和開發效率。上述各油田通過該「評價系統」篩選出的優質鑽井、完井液,起到了保護油氣層的效果,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油氣井產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成果的推廣應用為保護油氣層技術研究和油氣田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評價手段和評價方法,還使得其在理論和實驗技術上獲得了重大突破,其實驗研究結果對油氣田勘探與開發方案的科學決策、油氣田的發現、提高油氣井產量、延長油田的開發周期以及保護油氣層領域的科學研究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該評價新方法以及相關技術產品使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填補了我國在相關實驗技術領域裝備製造上的空白,具有同類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淑廉等.JHDS-高溫高壓動失水儀的研製.江漢石油學院學報[J],1988,10(1):32~35.

[2]余維初,李淑廉等.滲透率梯度測試儀的研製.石油鑽采工藝[J],1995,17(5):82~86.

[3]樊世忠.《油氣層保護與評價》[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8.

[4]Bourgoyne A T,et al.,Applied Drilling Engineering.SPE Textbook,1991.

[5]岩石物性滲數測試裝置CN2188205Y全文1995.1.25.

[6]一種岩心物性能自動檢測裝置CN2342371Y,1999.10.6.

[7]Joseph Shen J S,Brea,Calif Automated Steady State Relative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 System US4773254M1988.9~27.

[8]Appar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of porous rock.US5297420,1994.3~29.

C. 分子蒸餾單甘酯與單硬脂酸甘油酯有什麼區別

單硬脂酸甘油酯
分子式:C21H42O4
分子量:358.56
分子蒸餾單甘酯商品名:單甘酯、GMS
化學名稱:單硬脂酸甘油酯
英文名稱:GLycerol Monostearate
分子式:C21H42O4
它們是同一種物質。

用途: 1. 食品糖果的添加劑,作乳化劑添加巧克力、人造奶油、冰淇淋等或作表面活性劑用。 2....煉奶、麥乳精、乳酪、速溶全脂奶粉等乳製品,單甘酯是其良好的乳化劑,可提高速溶性,防止沉澱、結塊結粒、改善產品質量。...
單甘酯是用途廣泛的食品添加劑,酶法合成具有轉化率高、專一性好等特點,關鍵是催化用酶制劑的研製,從土壤中篩選得到產生專用脂肪酶的菌株,經誘變育種獲得了產酶較高的脂肪酶產生菌。

產品性能與用途
良好的乳化、分散、穩定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經常出現油水分離現象,加入乳化穩定劑可使混合相形成均勻的乳狀液,避免和防止食品、飲料油水分離、分層、沉澱現象,提高產品質量,延長貨架期。
澱粉抗老化作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可與蛋白質和澱粉形成絡合物,與直鏈澱粉形成不溶性絡合物可防止澱粉冷後重結晶,防止澱粉老化回生,從而使麵包、蛋糕、馬鈴薯製品等富含澱粉的食品長時間保持新鮮、松軟。
就目前應用的幾乎所有食品乳化劑類型,對比其直鏈澱粉絡合效應,絡合指數最大的是蒸餾單甘酯,約大92,而單雙酯的復合指數僅為28。
改進油脂的結晶:
分子蒸餾單甘酯能在油脂表面定向排列,起到控制和穩定油脂結晶的作用,尤其是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油脂產品,能起到改善塑性和延展性,防止析油分層等作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在各種產品加工的應用與效果
飲料和速溶食品上的應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加入到含油脂和蛋白質飲料(椰子奶、花生奶、豆奶、杏仁奶、可可粉、豆漿晶)中可以顯著提高溶解性和穩定性,防止沉澱、分離,並具有賦香著色作用,單甘酯熱穩定性好,很適合各種飲料生產。
冰淇淋上的應用:
分子蒸餾單甘酯是製作優質冰淇淋最理想的乳化劑和穩定劑,可改進脂肪分散性,使脂肪粒子微細均勻;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互相作用;防止和控制粗大冰晶形成,使組織細膩幼滑;提高產品保型性和儲存性;改善口融性。
分子蒸餾單甘酯在冰淇淋中參考用量:0.3%-0.5%。
油脂類產品上的應用:
應用於 人造奶油、黃油、起酥油、花生醬、椰子醬、蚝油等產品,可以調整油脂結晶作用,防止析油分層現象發生,提高製品質量;應用於煉奶、麥乳精、乳酪、速溶全脂奶粉等乳製品,可提高速溶性,防止製品沉澱、結塊結粒;同時也可以應用於粉未油脂製品,如咖啡伴侶作乳化劑。
麵包類製品上的應用:
能促進麵包快速發酵,增大麵包體積,改善面團組織結構,延長麵包保鮮期。參考用量0.3%。
糖果、巧克力上的應用:
不僅可使糖和脂肪類原料迅速均勻混合,而且冷卻後也不分離;從而防止了起紋、粒化和走油等現象。還能防止製品粘牙、粘附和變形、提高製品的防潮性。

分子蒸餾單甘酯的使用方法及用量:
方法一:因為分子蒸餾單甘酯易溶於油脂,將分子蒸餾單甘酯與油脂一起熔化後攪拌混合,再投料,本方法適用於人造奶油、糕點油等產品。是為了乳化目的而將分子蒸餾單甘酯摻合在油相中的,所以,乳化劑以無水狀態為好。
方法二:將分子蒸餾單甘酯粉末與其它原料粉末(如麵粉、奶粉)直接混合均勻投料,然後依法製成各種產品。
方法三:製成水合物,再投料使用,具體步驟如下:
1. 將一份分子蒸餾單甘酯置於容器內,用電爐或其它加熱方法把分子蒸餾單甘酯加熱熔化成液體;
2. 將4-5份約70℃的熱水加入高速攪拌機或打蛋機內,啟動攪拌機,將熱水激烈攪動。
3. 將熔化成液體的分子蒸餾單甘酯(如果攪拌設備良好,也可以直接加入珠粒或粉末單甘酯),徐徐地加入正在被攪拌的熱水中攪打混合,即可以生成乳白的水合物膏體,後冷卻到室溫待用。
由於乳化效果受產生裝備、工藝原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分子蒸餾單甘酯的作用,建議用戶採用方法三來使用,其乳化效果最為理想。這是因為,把分子蒸餾單甘酯製成水合物後,其表面比噴霧結晶的分子蒸餾單甘酯粉末的表面約大700倍,有利於分子蒸餾單甘酯在水基中分散。
用量:用量0.3%-0.5%(按產品配方原料重量計),若產品油脂、蛋白質等成份較多,或含不易乳化的原料,則應增加分子蒸餾單甘酯的用量至1%-5%。

D. 食品上乳化劑怎麼用

很多乳化劑由於親油性較強,一般較難直接溶於水。對於不同的乳化劑,使用方法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差別。以下以單硬脂酸甘油酯和聚甘油脂肪酸酯為例,進行說明:
(一)單硬脂酸甘油酯
方法一:將單甘酯粉末與其他原料粉末(如麵粉、奶粉等)直接混合均勻後投料。
方法二:將單甘酯與油脂一起加熱融化,攪拌混合後再投料,適用於人造奶油、起酥油等。
方法三:將單甘酯製成水合物,再投料使用。單甘酯能緩慢溶於70℃的4-10倍的水中,冷卻至室溫時生成乳白色的膏體水合物;也可將單甘酯首先加熱溶化成液體並加入高速攪拌的熱水中製成水合物。
(二)聚甘油脂肪酸酯(以三聚物為例)
方法一:在飲料、冰淇淋等製品中,三聚甘油單硬脂酸酯可與其他原料同時投料,在約70℃或更高的溫度溶解、攪拌、乳化,最後製得產品。
方法二:由於三聚甘油單硬脂酸酯易溶於油脂,因此可將其與油脂一起加熱溶解,混合,再投料。
方法三:由於三聚甘油單硬脂酸酯可分散在水中並乳化,因此可將一份三聚甘油單硬脂酸酯加入到3-4份水中,加熱(70℃或更高),攪拌,代溶解完後再在攪拌下逐漸冷卻,即可生成乳白色膏體,將此膏體投料使用,效果很好。
其實從以上幾種方法不難看出,部分食品乳化劑的使用方式大同小異,不過在具體工藝加工過程中還是要依據具體需求採用不同的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哈~~~

E. 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如圖系列實驗.【實驗1】銅與濃硫酸反應,某化學興趣小

(1)裝置A中Cu和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條件為加熱,化學方程式為2H2SO4(濃)+Cu

.

F. 求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 教案(要詳案!) 含 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反思

大象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植物角里的科學
《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教學目標:
1、能對現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藉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3、樂於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藉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准備: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於植物的書籍,准備好資料本。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麼時候,窗檯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著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里向著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於這些現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么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後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
三、分析與總結
師: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於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 ?說說理由。
請同學說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刮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戶晚上還關著,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後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麼辦呢?我們常常藉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後,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計劃與組織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麼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整和肯定,材料的准備。
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課後准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課的實驗做好准備。
《在實驗中探秘》
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收集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結論、把實驗結論和同學們共享的科學探究過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3、能和小組同學一起,堅持實驗觀察,並做好記載。
4、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5、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6、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一人准備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組准備:探究記錄本;標簽紙4張;紙盒四隻;水壺一隻;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植物角的植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
教學說明: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於植物角植物變化而產生的問題的記憶,提出研究問題。
學生可能根據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有的則是無依據的。如果出現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問: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學生可能會根據以往科學探究的經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本環節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驗證意識。
二、設計實驗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小組的猜想是什麼?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小組內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建議小組內相對集中地研究一個問題。
2、小組討論:各小組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麼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數是什麼?怎樣控制變數?請各小組討論後制定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實驗方案的制定,應該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探究經歷,能較好地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你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哪個小組給大家匯報一下?
教學說明:一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會發現一些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有指向地指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的合理嗎?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教學說明: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5、完善實驗方案:請各小組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學生在分析樣本後,會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後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三、組裝實驗材料
1、准備實驗材料: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准備實驗材料之前,學生要根據實驗方案,准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2、分組組裝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組裝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可能有一些實驗材料沒有寫進實驗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餘了,有可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再次修改。
3、小組分工:怎樣操作?怎樣觀察和記錄?
教學說明:組裝好了,小組同學應該有一個分工:有記錄員,有操作員,有觀察員……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對實驗的有序進行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4、反思與評價:在組裝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問題?你認為本組同學表現如何?
教學說明:在實驗裝置完成後,有必要對組裝實驗的過程進行反思。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經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對小組同學、班級同學積極性的評價,對本組同學經驗的反思,都會是一種深刻的探究體驗。
第二課時
一、匯報交流
提問: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各小組都有哪些發現?
教學說明: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這些觀察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有助於學生了解其他小組實驗的成果,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教師應引導向光性小組和向水性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匯報交流。
二、歸納分析
1、討論:各小組實驗的情況有相同的地方嗎?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分組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現,控制的變數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
2、思考:這些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和變數之間的關系,得出實驗結論。陽光控制組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生長向著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實;而水份控制組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生長方向和澆水的方向無關,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偽。
3、提問:在實驗中,我們還發現了什麼問題?
教學說明:在實驗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歷,這也應該成為小學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4、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了這個秘密,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
三、延伸拓展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方向有關嗎?怎樣知道?
教學說明: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著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為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
《研究仍在繼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是在不斷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延續和進步的。
2、讓學生再一次經歷從問題發現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新的問題仍在發現中,研究仍在繼續中,本課將主要引導學生研究植物根的向水性。
教學准備:油菜種子、不透光的紙盒四個,剪刀、膠帶、花盆四個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在研究植物的身子為什麼會長歪時,我們還有了新的意外的發現。你發現了哪些問題?
學生說一說。
二、合作探究。
1、反思與提問
學生交流自己的問題,教師引導進行選取。( 「植物的根為什麼會偏向有水的一邊?」「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的嗎?」)假如學生能提出更有價值且適宜他們研究的問題,教師也要加以鼓勵和指導。
2、猜想原因,設計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 「研究根吸水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證實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的。具體方法見教材。實驗中,還可以在瓶中的水裡加入1-2滴紅墨水,這樣將有助於觀察。
第二個實驗「探究根的向水生長實驗」,是觀察大豆或稻子等種子發芽後根的生長方向來說明根具有向水生長的性質。
三、分析與總結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所觀察到的實驗結果,並做出結論。
課文中的「知識鏈接」是對學生本單元探究學習的知識補充和綜述,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植物有許多特性,這對於我們更好的種植、管理植物有很大的幫助。
二、表達與交流
1、教師引導學生學生採用適當的形式進行成果交流,並應用到實踐中。
2、寫一份管好植物角的建議書並交流。
三、回顧與反思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內容,理清教材脈絡。
2、試寫出本次「旅行」經過的地方。
3、師生交流評議。
四、拓展
1、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進一步了解植物的生活習性。
第二單元 讓生活充滿陽光
《讓生活充滿陽光》
教學目標:
1、知道進行一項大的活動(事情)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計劃和組織。
2、能較好的分析討論他人的經驗。
3、培養學生嚴禁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活動整體構思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活動整體構思意識。
教學准備:實驗室進行暗室效果設計,下載的遠程教育資源中的一些場景圖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上課時,打開實驗室的門(不大),讓學生進入「暗室」。
師:走進這個房間瞬間,同學們有什麼感受?談一談.
這時,學生的感受會有兩方面,一是陰涼舒適,最多的是昏暗害怕、不方便。鼓勵學生能從不同的側面對事情進行評價,選定我們今天「想使這里亮起來」。
二、回顧反思
師:我們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嗎?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存在採光不足的問題?師生交流。
三、計劃與組織
師:假如你是地下停車場的負責人,你是那條街道的負責人,當你發現這里採光不足時,你會怎麼做呢?
學生大多能想到安上各種各樣的燈,既節能又美觀。(因為電視、生活中常見這樣的場景。)沒有去實地考察、廣集方案的意識。
師:這么大的工程,我們怎麼能一個人或幾個人一商量就去草率的進行呢?想一想我們「鄭東新區」是多麼的美,我們的「水立方」、「鳥巢」、還有那世人稱贊的「奧運會開幕式」,「奧運會的口號」,舞動的「京」字,熊貓的名字……這些活動大家都是通過什麼方式做得這么出色呢?
學生討論,但是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活動也可「招標」。
師:人們對於一項重大的事情,不是拍拍腦門,一次沖動就做出決定的。很多時候通過招標、邀請、比賽、論證會等方式,廣征方法和建議,從中篩選出最佳設計方案後,才進行實施的。我們也可以開展一個「採光設計方案邀請賽」,邀請我們全體學生參與設計,從中選取最佳方案,讓其我們每個小組都來設計吧。
師:就像我們家衛生間、廚房一樣,能通過改造就能達到我們的目的時,我們是不會把房子推倒重建的。也像我們身邊的都市村莊一樣,怎麼改也達不到現代大都市的要求時,我們就會設計一套新的方案,重新進行建造。我們的設計方案相應的可以分成「改進型方案」和「理想型方案」兩種。
出示15頁的「採光方案設計邀請賽」圖片,注意要求。
師:你們對哪裡的採光不足進行設計呢?怎樣參加這次邀請賽呢?小組討論,制定一個可行的研究計劃。
小組討論,寫計劃。(這時的學生還可能沒有達到「實地考察,發現問題——搜集資料,制定方案——實驗驗證方案,用模型解釋解決方案」的水平)教師巡視傾聽、必要的指導。
師:我們可以參考16頁奇妙小組的研究計劃,對比自己的方案,修改完善我們的總體研究計劃。
教師進行小組指導。
四、交流總結。
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改進方案,師生評議。
《探尋光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築物採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准備:
教師:下載並整合的遠程教育資源中關於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學生:模擬建築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醫院的長通道為什麼會出現採光問題?
二、模擬實驗。
1、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來做模擬實驗?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麼光照不到建築物的內部?為什麼會出現影子?
學生猜測,大膽假設。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麼?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2、閱讀資料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知識鏈接:閱讀課文第17頁。
了解什麼是光源。教師和學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光源。
(3)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象,了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墨翟)
三、問題解決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採光問題?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大膽進行假設。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後,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拓展研究: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麼不同?
師生利用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麼顏色的材料反射什麼顏色的光;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現?把我們的發現記錄到記錄本上。
四、拓展學習
1、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象?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2、作業:請課後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談話: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於光傳播的資料?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談話: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採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2、交流展示: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注意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3、閱讀:自主閱讀P28/29頁的科學自助餐。
4、改進方案:請各小組根據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實驗驗證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把光請進來》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能分析、評價並試圖改進自己的設計方案。
2、能在研究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在研究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
教學難點: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能分析、評價並試圖改進自己的設計方案。
教學准備:手電筒、大小不同的紙盒、實驗記錄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前面的設計是否成功呢?用什麼辦法檢驗最有效?(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把光請進來》
二、實驗與驗證。
1、製作模型,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
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交流,發現設計中的不足。
3、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
教師指導。(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模擬實驗這個科學研究過程)
三、整理與分析。
1、學生小組分析實驗結果,提出評估和改進,並進行反復實驗驗證。
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分析實驗信息,尋找新的問題。
四、反思與總結。
根據第二次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改進,不一定設計都能變成現實。
《我的陽光小屋》
教學目標:
1、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像,和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一個「陽光小屋」。
2、自覺收集關於光的資料,並能利用相關的資料,對本小組 「陽光小屋」的設計進行創新。
3、通過實驗製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了解物體的顏色是由物體所反射的光的顏色所決定的。
4、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生新的問題。
5、樂於展示小組成果,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准備:
1、教師: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下載的遠程教育資源中光的分解課件等。
2、學生: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記錄本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學習。
1、談話:設計採光方案中大家有什麼收獲?
2、在前一節課的學習中,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激趣導入。
二、表達與交流。
1、思考:我心目中的「陽光小屋」是什麼樣的?
2、交流:把自己的創意與同學們分享?
師生交流評議。
三、計劃與組織:設計我的「陽光小屋」。
1、談話:同學們的想像獨特而豐富,如何把我們的創意變為現實呢?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開展活動。
2、制定計劃:怎樣實現我們的設想?我們小組的陽光小屋是什麼樣的?我們打算怎麼研究?
提示:可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表現本組的研究計劃。
3、交流:請各小組交流修訂計劃。
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反思與改進。
第二課時
一、收集和閱讀資料。
1、談話:同學們的「陽光小屋」設計的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陽光小屋」美麗明亮。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屋更漂亮?
2、閱讀資料:請同學們閱讀P25頁資料卡,了解更多關於光的知識。
通過閱讀資料,交流觀點,學生會獲取更多關於光和色彩的關系。
二、製作「人工彩虹」。
1、提問:「彩虹小屋」的設計很美,我們能不那製造人工彩虹呢?
2、談話:怎樣製造「彩虹小屋」?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製造彩虹。
3、實驗:用手電筒將一束光線通過紙板的縫隙,透過三棱鏡投射到紙屏上,觀察紙屏上有哪些顏色?
如果現象不明顯,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組合而成。
4、實驗:將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顏色的紙板上,紙板會呈現什麼顏色?(教師輔以課件進行展示)
學生匯報,教師小結: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不同的色光。
三、製作「彩虹小屋」。
1、試一試:「彩虹小屋」能看見彩虹嗎?
2、交流:我們的「彩虹小屋」有什麼成功的經驗?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第三課時
一、交流「陽光小屋」的設計。
1、討論:經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自己的設計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樣改進我們的設計?
2、學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問題
1、談話: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又有什麼新的問題?
2、思考:對這些問題,我們打算怎麼研究?
學生小組交流,代表匯報。
3、記錄:請同學們把這些問題存入問題銀行中,找合適的機會我們再研究。
三、單元教學評價
1、思考:如何評價我們本單元的學習?從哪幾個方面評價我們的學習?
(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中來,自己制定評價的內容和依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自我評價:我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組評價:我們小組的同學表現有哪些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4、班級互評:其他小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5、小結。

G. 同學們,你們愛吃巧克力嗎你們可知道,在巧克力中含有一種常見的化學物質--草酸(化學式為C2H2O4).草

【實驗論證】(1)飽和澄清石灰水可以檢驗和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檢驗並吸收產物中的CO2
(2)一氧化碳具有還原作用,能使紅棕色的氧化鐵還原為黑色鐵,化學反應式是3CO+Fe2O3

高溫
.

H. 根據下面提供的儀器和試劑,完成驗證S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實驗.可選用的儀器如圖所示:可選用的試

驗證S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實驗,由圖可知,A中發生①③物質的反應生成SO2,B中發生①④物質的反應生成H2S,在C中加溴水,1與3相連,溴水褪色,發生SO2+Br2+2H2O=H2SO4+2HBr;4與5相連,同時2與7相連,二氧化硫與硫化氫均進入D中發生2H2S+SO2=3S↓+2H2O,然後出氣口6與3相連,此時C中為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
(1)由上述分析可知,上述儀器組合成整套裝置,裝置順序為A、C、D(同時連B、D)、C,則正確的連接順序是1→3→4→5(同時連2→7)→6,
故答案為:1→3→4→5(同時連2→7)→6;
(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中試劑為①③,B中試劑為①④,C中分別試劑為②或⑥,故答案為:①③;①④;②或⑥;
(3)D中發生2H2S+SO2=3S↓+2H2O,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體現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觀察到裝置內壁上有淡黃色的固體析出和液滴生成;C中發生SO2+Br2+2H2O=H2SO4+2HBr,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體現二氧化硫的還原性,觀察到溴水褪色,
故答案為:D;裝置內壁上有淡黃色的固體析出和液滴生成;C;溴水褪色;
(4)A和D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別為Na2SO3+2HCl=2NaCl+H2O+SO2↑、2H2S+SO2=3S↓+2H2O,B和C中所發生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FeS+2H+=H2S↑+Fe2+、SO2+Br2+2H2O=SO42-+4H++2Br-,故答案為:Na2SO3+2HCl=2NaCl+H2O+SO2↑;2H2S+SO2=3S↓+2H2O;FeS+2H+=H2S↑+Fe2+;SO2+Br2+2H2O=SO42-+4H++2Br-
(5)該實驗中二氧化硫、硫化氫、溴蒸氣均為有毒氣體,嚴重污染大氣,必須凈化後再放空,則裝置D的出氣管應連接盛有NaOH溶液的C裝置3口,
故答案為:裝置D的出氣管應連接盛有NaOH溶液的C裝置3口.

與單甘酯的水合物抑制評價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根據圖1實驗裝置圖回答 瀏覽:349
銅與濃硝酸反應實驗裝置 瀏覽:564
滾子軸承兩個軸怎麼接 瀏覽:129
玉器雕刻用什麼機械設備 瀏覽:311
小丸工具箱提取字幕 瀏覽:860
機床各部分靜剛度曲線怎麼繪制 瀏覽:482
淋浴閥門有點漏水怎麼辦 瀏覽:638
倉庫小五金件的擺放要求 瀏覽:48
消防管道閥門用明桿閥門 瀏覽:917
檢查閥門不正確的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429
佛山祥盛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23
高中化學課本實驗裝置圖 瀏覽:369
半液晶儀表怎麼實現地圖顯示 瀏覽:100
蒸發用的器材有什麼 瀏覽:286
機械圖圓後面向下箭頭什麼意思 瀏覽:657
曲靖家用電動工具批發 瀏覽:20
滄州固化設備哪裡有 瀏覽:165
帝豪gl儀表台上面那個小燈是什麼 瀏覽:548
在小縣城辦機械廠有什麼扶持嗎 瀏覽:918
液晶儀表怎麼點亮 瀏覽:588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