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機化學實驗的乾燥方法有幾種選擇乾燥劑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慮
常用乾燥劑有下列幾種:
(1)無水氯化鈣價廉、吸水能力大,是最常用的乾燥劑之一,與水化合可生成一、二、四或六水化合物(在30℃以下)。它只適於烴類、鹵代烴、醚類等有機物的乾燥,不適於醇、胺和某些醛、酮、酯等有機物的乾燥,因為能與它們形成絡合物。也不宜用作酸(或酸性液體)的乾燥劑。
(2)無水硫酸鎂它是中性鹽,不與有機物和酸性物質起作用。可作為各類有機物的乾燥劑,它與水生成MgSO4·7H2O(48℃以下)。價較廉,吸水量大,故可用於不能用無水氯化鈣來乾燥的許多化合物。
(3)無水硫酸鈉,它的用途和無水硫酸鎂相似,價廉,但吸水能力和吸水速度都差一些。與水結合生成NaSO4·10H2O(37℃以下)。當有機物水分較多時,常先用本品處理後再用其它乾燥劑處理。
(4)無水碳酸鉀、吸水能力一般,與水生成K2CO3·2H2O,作用慢,可用乾燥醇、酯、酮、腈類等中性有機物和生物鹼等一般的有機鹼性物質。但不適用於乾燥酸、酚、或其它酸性物質。
(5)金屬鈉、醚、烷烴等有機物用無水氯化鈣或硫酸鎂等處理後,若仍含有微量的水分時,可加入金屬鈉(切成薄片或壓成絲)除去。不宜用作醇、酯、酸、鹵烴、醛、酮及某些胺等能與鹼起反應或易被還原的有機物的乾燥劑
⑵ 裝置乾燥的目的
(1)圖Ⅰ是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操作,由「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可推斷出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除氨氣等少數氣體能與濃硫酸發生化學反應外,多數氣體都不與濃硫酸發生化學反應,因而濃硫酸可以用來乾燥大多數氣體;由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圖可以推斷該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
(3)由裝置Ⅲ的氣體發生裝置可知該反應在常溫下就能進行,由裝置Ⅲ的氣體收集裝置可知反應產生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綜合以上分析可推知該氣體可能是氧氣或二氧化碳,由於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燒,本身也不可燃,因而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或燃著的木條進行檢驗),若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或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則說明該氣體是氧氣(或二氧化碳).
答案為:(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置不漏氣;
(2)不與濃硫酸反應且密度比空氣大;
(3)O 2 (或CO 2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收集的是O 2 (將帶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燃著的木條熄滅,證明收集的是CO 2 ).
⑶ 乾燥實驗實驗報告結果及分析是什麼
乾燥實驗實驗報告結果及分析是結果是由表數據,作出物料含水量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及乾燥速率圖像,從本次實驗數據來看,可以發現,有兩組麥子的失水量為負值,這是在理論上完全不可能發生的狀況。
分析原因如下:在本次試驗進行時,每次取被乾燥的麥子時,在槽內有遺漏的麥粒,但考慮到量較少,最多會讓W偏小,但不會使之為負。
另外原因有可能是卡槽的存在,使麥粒在廂內運動發生變化,使部分麥粒長期滯留在槽內,不能充分沸騰與空氣接觸,從而導致其含水量較廂內沸騰麥粒降低較少,這可能是出現負的汽化的水分量。建議應當改進裝置,可以將槽底做成絲網狀,使之不妨礙熱空氣與麥粒的充分接觸。
乾燥實驗原理
本實驗在了解沸騰流化床乾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礎上,通過沸騰流化床乾燥器的實驗裝置測定乾燥速率曲線,物料含水量、床層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流化床壓降與氣速曲線。
乾燥實驗中通過計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乾燥速率來測定乾燥速率曲線和含水量、床層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流化床實驗中通過計算標准狀況下空氣體積、使用狀態下空氣體積、空氣流速來測定流化床壓降與氣速曲線。
⑷ 實驗室用純凈、乾燥的氫氣還原氧化銅來測定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本實驗製得的氫氣中可能混有氯
①氫氣具有可燃性,當混有了氧氣時若加熱或是點燃容易發生爆炸,所以為了防止氫氣發生爆炸應該先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酸液,通入一部分氫氣然後再加熱,故選b;
②實驗中要測定生成水的質量,所以要保證進入C裝置的氣體為乾燥的,所以B裝置的作用就是乾燥氫氣,同時除去氣體中可能含有的氯化氫氣體,防止干擾實驗結論;
③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所以可以觀察到的現象為黑色固體變為紅色,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形成鹽酸,可以和硝酸銀溶於反應生成沉澱,若驗證氫氣中混有了氯化氫氣體,則可以在A和B裝置之間添加一隻裝有硝酸銀溶液的洗氣瓶,要避免有氯化氫氣體產生,裝置A中試劑應改為稀硫酸;
④硫酸銅吸收了水分,而水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和等於氧化銅之和的氧元素和氫氣之和氫元素的質量之和,所以可以判斷生成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218.0g-214.4g)-(89.5g-86.3g)=0.4g;
⑤裝置B中鹼石灰能吸收水蒸氣,若不安裝B裝置,A裝置中產生的氫氣帶出的水蒸氣會進入D裝置,使測得水的質量增大導致計算出氫元素的質量增大.
故答案為:①b;
②除去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
③黑色固體變為紅色;在A和B裝置之間添加一隻裝有硝酸銀溶液的洗氣瓶;稀硫酸;
④0.4;
⑤偏大.
⑸ 實驗室中通常用作乾燥劑來乾燥氣體的有哪些物質 註明使用范圍
乾燥劑就是去掉氣體中的水分。
很多化合物都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使用那類,取決於乾燥後氣體的用途。
部分乾燥劑有:
濃硫酸
硅膠
石灰
氯化物
等
⑹ 實驗室常用的乾燥劑
為了保持葯品的乾燥或對製得的氣體進行乾燥,必須使用乾燥劑。
常用的乾燥劑有三類:
第一類為酸性乾燥劑,有濃硫酸、五氧化二磷、無水硫酸銅等;
第二類為鹼性乾燥劑,有固體燒鹼,石灰和鹼石灰(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等;
第三類是中性乾燥劑,如無水氯化鈣、無水硫酸鎂等。
常用乾燥劑:
1、硫酸鈣,小快中性,在163℃(脫水溫度)下脫水再生。
2、氧化鋇,慢,鹼性,不能再生。
3、五氧化二磷,大,快,酸性,不能再生。
4、氯化鈣(熔融過的),大,快,含鹼性雜質,200℃下烘乾再生。
5、高氯酸鎂,大,快,中性。烘乾再生(251℃分解)。
6、三水合高氯酸鎂,快,中性,烘乾再生(251℃分解)。
7、氫氧化鉀(熔融過的),大,較快,鹼性,不能再生。
8、活性氧化鋁,大,快,中性。在(110~300)℃下烘乾再生。
9、濃硫酸,大,快,酸性,蒸發濃縮再生。
10、硅膠,大,快,酸性,120℃下烘乾再生。
11、氫氧化鈉(熔融過的),大,較快,鹼性,不能再生。
12、氧化鈣,慢,鹼性,不能再生 。
13、硫酸銅,大,微酸性,150℃下烘乾再生。
14、硫酸鎂,大,較快,中性、有的微酸性,200℃下烘乾再生。
15、硫酸鈉,大,慢,中性,烘乾再生 。
註:使用高氯酸鹽時務必小心,碳、硫、磷及一切有機物都不能與之接觸,否則會發生猛烈爆炸,造成危險。
(6)本實驗裝置採用部分乾燥介質擴展閱讀:
乾燥劑使用分類:
醫葯保健品、生物試劑、食品行業專用乾燥劑。專用乾燥劑特點:衛生要求高,包裝材料通過美國FDA論證,產品小巧高效、精緻環保,有較好的相容性和化學穩定性。
按應用環境區分,一般為三種情況:
(1)在小環境中使用:乾燥劑直接放在瓶、罐或其他密閉的小袋中,使小環境中的物品保持乾燥。
(2)在中環境中使用:乾燥劑直接放在包裝的紙箱(或包裝桶、袋)中使用,以避免包裝中的物品受潮。
(3)在大環境中使用:乾燥劑直接放在類似倉庫、集裝箱中使用,以達到控制大環境濕度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燥劑
⑺ 什麼是恆定乾燥條件 本實驗裝置中採用了哪些措施
什麼是恆定乾燥條件 本實驗裝置中採用了哪些措施
熱煙氣乾燥精煤常有兩種方法:即直接乾燥法與間接乾燥法
直接乾燥法是熱煙氣直接與濕精煤發生接觸的乾燥方法。間接乾燥法是熱煙氣與濕精煤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固體面(器壁)傳熱給濕精煤的乾燥方法
選煤廠對精煤的乾燥形式有末精煤與浮選精煤單獨乾燥、末精煤和浮選精煤混合乾燥等形式。
浮選精煤粒度細、水分高、粘性大,單獨乾燥易結團,效果不理想。末精煤和浮選精煤混合乾燥可解決結團弊端,提高乾燥效果。因此,許多選煤廠都採用末精煤和浮選精煤混合乾燥的方式。由於末精煤經離心脫水機脫水後,基本上能達到水分要求,選煤廠一般不對末精煤單獨乾燥。
選煤廠乾燥作業是產品脫水的最後一道工序,目的是用以滿足用戶和運輸的要求。但在乾燥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熱能,由於熱力乾燥較昂貴,乾燥費用較高。通常對出口精煤實行乾燥,東北、華北等寒冷地區的個別選煤廠採用熱力乾燥。
⑻ 關於化學實驗裝置最後的兩個乾燥裝置
D是為了吸收反應生成的水,進而獲得生成水的質量。
E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水分進入D而影響實驗結果(導致D吸水量大於實際反應生成量)。
⑼ 什麼是恆定乾燥條件,本實驗裝置中採用了哪些措施
指乾燥介質的溫度、濕度、流速及與物料的接觸方式,都在整個乾燥過程中均保持恆定。
這是一種對問題的簡化處理方式,可適用於大量空氣乾燥少量濕物料的情況,空氣的定性溫度等於進、出口溫度平均值。
平衡水分與自由水分:平衡水分與一定狀態的濕空氣充分接觸後,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稱為平衡水分。用表示,此時乾燥過程達到此操作條件下的平衡狀態。=f(物料性質,空氣狀態,兩者接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