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製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的基礎上,研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通過討論,掌握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葯品和反應原理;
通過實驗探究,學會設計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葯品和裝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學生實驗室製取氣體裝置的設計思路;
通過篩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發展觀察能力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探究中,使學生體驗合作、發現的樂趣;
在設計實驗裝置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引導學生復習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氣的方法,逐一篩選出適合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從中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驗學生的主動學習。
方法二:從實驗室制氣的要求入手,講清楚原則,讓學生自己總結,思考到底實驗室中用什麼方法來制備二氧化碳。
方法三:單刀直入先講實驗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讓學生思考,實驗室選擇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麼?通過對比突出該方法的優越性,總結出實驗室制氣的原則。
知識講解指導
注意講解時的條理性,使學生明白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檢驗方法;讓部分學生清楚選擇該方法的原因和實驗室制氣方法選擇的依據。
注意理論與實驗的結合,避免過於枯燥或過於淺顯,缺乏理論高度。
聯系實際,講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原理,適用范圍,必要時也可講解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關於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的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佔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室中製取某種氣體時,葯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節課對學生今後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節知識的學習比較容易,學生在前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上經過討論便可解決。本節學習的重點是能力訓練。學生在前面學習的氧氣、氫氣的實驗室製法,具備了一些氣體制備的實踐經驗,各項實驗技術也已經具備,此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正是時機。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設計方案、表達交流、實施方案、總結表達等環節完成整個探究。
關於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的教學建議
為了完成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計2課時完成此節教學;
本節是典型的探究學習模式。其中有兩個探究:制備葯品的探究(快、易)、製取裝置的探究(重點、慢)。
講授過程指導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可結合實驗六二氧化碳的製取和性質進行邊講邊實驗。
注意運用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可適當與氧氣、氮氣的實驗室製法進行對比;結合裝置講解制二氧化碳裝置與制氫裝置的區別與聯系(均是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氣);結合二氧化碳氣的性質,講解二氧化碳氣的檢驗和驗滿方法。
課程結束指導
復習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裝置及驗滿方法。
布置學生進行家庭實驗,用醋酸和雞蛋殼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業,注意計算和裝置圖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廣泛用途的氣體,實驗室中如何製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為止,你知道多少種能夠製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學生討論,並列舉學過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逐一記錄)
1.鹼式碳酸銅熱分解
2.蠟燭燃燒
3.木炭燃燒
4.石墨等碳單質在氧氣中燃燒
5.木炭還原氧化銅
6.碳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
7.碳酸受熱分解
8.人或動物的呼吸
9.高溫煅燒石灰石……
引導學生討論作為實驗室製法的條件是:
1.製取應簡便迅速;
2.所製得的氣體純度高,符合演示實驗的需要;
3.操作簡單、安全,易於實現。
學生評價每一種製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板書】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小結】以上方法都不能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講解】經過不斷研究改進,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酸反應來制備二氧化碳。
【板書】一 反應原理
1.試劑 石灰石或大理石 鹽酸
【講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碳酸不穩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終產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問】可不可以用稀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製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有大小一樣的石灰石各一塊,一支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一支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讓學生觀察到開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隨後加入硫酸的試管,反應速率越來越慢,最後停止。)
【結論】不能用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製取二氧化碳。
【講解】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麼樣的裝置來制備二氧化碳呢?反應條件反應物的狀態等對實驗裝置有較大的影響。碳酸鈣是塊狀固體,鹽酸是液體,且反應進行時不需要加熱,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選擇什麼樣的反應裝置呢?(必要時教師可以講解制氧氣、氫氣的裝置特點)
【板書】二、反應裝置: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講解】因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和實驗室製取氫氣的反應葯品狀態,反應條件類似,故可以採用相似的裝置來製取。用投影顯示制氫氣和制二氧化碳的裝置圖
【討論】
1.長頸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錐形瓶可否用其他儀器來代替?
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採用什麼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學生討論、回答,然後教師實驗演示、講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結果沒有在集氣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講解】
1.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會從漏斗處逸出。長頸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體封住,氣體不會從長頸漏斗處逸出。
2.錐形瓶可以用廣口瓶、大試管等玻璃儀器代替。
3.氣體收集方法主要取決於氣體的密度和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於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常採用集氣瓶口向上排氣法收集。
4.可以根據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火焰熄滅,則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板書】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氣法
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已經收集滿。
【板書】四、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演示】製取並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
【講解】上一節學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以用來滅火,如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還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滅火器。
【錄像】各種二氧化碳型滅火器介紹
【演示】滅火器原理實驗。
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有:
(1)泡沫滅火器(2)乾粉滅火器(3)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小結】通過已學習過的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歸納出氣體實驗室製取的設計思路及方法,必須明確製取氣體的順序是:
1.了解實驗室製取氣體所需葯品及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反應裝置。
3.根據氣體的物理性質(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及驗滿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二
教學重點: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探究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從二氧化碳製取裝置的探究過程中,提升實驗室氣體裝置的設計思維水平。
教學過程:
【引入】
節課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的性質,今天我們將來探究在實驗室中如何製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根據前面學習氧氣、氫氣的實驗室製法的經驗分析,在實驗室製取一種氣體應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代表發言。製取所需葯品、化學反應原理、反應條件、製取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或驗純的方法。
【展開】目前已學過哪些反應可生成CO2?
學生活動:
列出很多反應
除大家列出的反應外,還有許多反應可以得到CO2。但並不是所有的反應都適合用於實驗室製取CO2。如煅燒石灰石在實驗室中很難實現。碳燃燒生成的氣體可能不純等等。
提問:以上反應中最適合實驗室製取CO2的葯品是?說明原因。
學生活動:通過討論和實驗排除反應1、2、3、4、6、7、8。明確反應5為實驗室製取CO2 的反應。
[板書]:
實驗葯品:
1. 石灰石和稀鹽酸
2. 反應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請歸納反應的特點。
3. 反應裝置:固液不加熱裝置
4. 收集裝置
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提出探究問題:設計何種實驗裝置來製取CO2?(至少2種)
教師提供製氧氣、制氫氣的裝置圖供學生參考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小組活動。
1.首先考慮制氫氣的裝置。
2.在制氫裝置
⑵ 求關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實驗題 難的選擇題
知識要點
【知識要點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過程
1.實驗:光合作用探究過程
1)水是綠色植物生長的原料:荷蘭醫生海爾蒙特的實驗
2)證明植物光合作用製造澱粉的實驗(課本實驗分析)
問題a、為什麼天竺葵要在暗處放置一晝夜?--利用呼吸作用來分解原來儲存的澱粉,消除澱粉對實驗的影響。
b、為什麼要用鋁箔紙在葉片的相同位置從上下蓋嚴?--為了設置對比,證明綠葉光合作用需要光。
C、為什麼要水浴加熱?--酒精易燃,不能直接加熱。
d、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什麼?--使葉綠素褪去
【實驗現象】被光照射到的葉片部位產生了藍色 ,被鋁箔紙遮光的葉片部分沒有變藍。(碘液使澱粉變藍,因此碘液可以作為檢驗、鑒定澱粉的試劑)
【實驗結論】說明光合作用產生澱粉。也說明光合作用發生的條件之一是光。
3)【思考】怎樣證明植物光合作用使會產生氧氣?--如圖2-48所示,收集水生綠色植物產生的氣體,再用帶火星的木條來試驗。需要設置對比實驗,這樣才能說明氣體是綠色植物產生的,而不是由水直接產生的。
4)【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嗎?(注意控制變數法的運用)
a、這個實驗有幾個變數?--3個:陽光、二氧化碳(主要的變數)、植物的葉片。
b、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或者NaOH)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c、需要對照實驗嗎?--需要。為了控制變數。
d、改進建議:水不是由外界空氣直接提供的。水應該是由根部吸收後運輸到葉片的。
【探究結論】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綠葉有葉綠素的部分經光照才能產生澱粉。
銀邊天竺葵的葉片邊緣為什麼是白色的?(要求回答:葉片邊緣的細胞里不含葉綠素。)
啟發思考:將經過光照的銀邊天竺葵的葉片用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後,葉片的顏色會發生什麼變化?
葉片中部原是綠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藍色(說明有澱粉生成),而白色的邊緣部分未被染成藍色(無澱粉)。
例選取有綠色葉片和白斑葉片的牽牛花進行光合作用實驗,如圖所示。
(1) 實驗中,將牽牛花放在暗室一晝夜是為了使葉片內的( ) 。
(2)將此裝置放置在光下數小時後,再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 中,
是使( )溶解而隔水加熱目的是為了防止( ) 。
(3)實驗中滴碘液不變藍的是( )
A.I葉覆蓋鋁箔部分 B.II葉綠色部分
C.III葉 D.I葉未覆蓋鋁箔的部分 E.II葉白斑部分
(4)該實驗的結果可以確定光合作用必要條件是 ( )
A、光 B、適宜的溫度 C.二氧化碳 D、水
E、氧 F、葉綠體
2.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製造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物質方面的轉化:簡單的無機物製成復雜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
能量方面的轉化:光能(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光合作用的表達式:
(1)場所:葉綠體 (2)條件:光 (3)原料:CO2 H2O (4)產物:有機物(澱粉)、氧氣
(5)物質轉變:無機物變為有機物 (6)能量的轉變:光能變為化學能
3.光合作用的意義:
(1)製造的有機物是一切生物和人類的物質來源;
(2)為各種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3)使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對的穩定。
練1證明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必須經以下步驟:
(1)、將葉片一部分遮光處理 (2)、暗處放置24小時(3)、強光下光照2小時
(4)、在水中浸一下 (5)、滴上碘酒 (6)、取下葉片放在沸酒精中煮
正確的操作順是:
練2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個魚缸中的水草。
1、你能辨認出真水草的是 ,假的水草是 。
你的理由是 。
2、形成這種小氣泡的物質最可能是 。
3、水草對金魚的作用是 。
甲 乙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及區別: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氣
有機物
能量
是否需要葉綠素
是
需要光
聯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因此,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沒有基礎。光合作用對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對產物的輸導,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釋放出來的。所以,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
【知識要點二】二氧化碳的性質及製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1)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能溶於水--製成汽水
3)密度比空氣大,約是空氣的1、5倍--所以可以象傾倒液體一樣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滅火
4)在一定條件下有三態變化,經壓縮的二氧化碳叫乾冰,乾冰可升華、吸熱,可作致冷劑,進行人工降雨。
2、化學性質:⑴通常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⑵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
⑶二氧化碳可以跟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碳酸不穩定,見光、加熱都會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 (化學式如何寫)
⑷二氧化碳能跟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澱。--利用此反應檢驗二氧化碳。(化學式如何寫)
3、CO2的實驗室製法:
1)原理:實驗室製取CO2一般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CO2的檢驗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變渾濁,則為CO2
CO2的驗滿方法:將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的瓶口,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滿
3)實驗過程:
討論:用了長頸漏斗的二氧化碳發生裝置,如何檢查其氣密性?
結論: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如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變,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用長頸漏斗時,要注意其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否則氣體要從長頸漏斗中逸出(課本長頸漏斗液封)
用石灰石不用碳酸鈉(石灰石反應速率適中)、用稀鹽酸不用硫酸(CaSO4微溶,覆蓋在石灰石表面使反應停止)和濃鹽酸(易揮發使C02不純)
4)二氧化碳的用途:1、化工原料;2、人工降雨; 3、人造雲霧;4、致冷劑;5、光合作用--氣態肥;6、滅火劑。
例1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1) 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
(2) 碳酸受熱分解 。
(3) 長久置於空氣中的石灰水變質。
例2、實驗室里製取CO2氣體,一般有五個步驟,請按順序排列---------------………………………( )
①收集CO2氣體②按要求裝配好儀器裝置③向漏斗注入鹽酸④檢查裝置氣密性⑤向廣口瓶中放入大理石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⑤①
例3下列裝置可用來收集CO2的是_______,
可用於收集O2的是_____________,
如果是C的裝置,氣體從 端通入。
如果是D的裝置,氣體從 端通入。
氣體從 端通入。
例4、右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指出圖中的錯誤,並加以更正。
A
B
C
D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1.據CCTV報道,2005年5月22日上午,我國對珠穆朗瑪峰高度進行重新測量的測量隊員成功登上空氣稀薄的頂峰。測量隊員所攜帶的貯氣瓶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 )
A、氧氣 B、氫氣 C、氮氣 D、二氧化碳
2.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該氣體具備的性質是:( )
A.易溶於水,比空氣輕 B.難溶於水,比空氣輕
C.易溶於水,比空氣重 D.不易溶於水,比空氣重
3.酸雨、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效應是全球環境的三大熱點問題,下列選項不會加劇這三大環境問題的( ) A.化石燃料的燃燒 B.汽車尾氣的排放
C.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D.使用氟里昂作致冷劑
4.下列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不變,但原子的數目改變
B.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改變,但原子的數目不變
C.在一切化學反應里,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
D.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分子數等於生成物的分子數
5. 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與此功能相適應的是 ( )
A.肺泡壁很薄 B.肺泡壁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C.肺泡數量極多,表面積很大 D.以上三項都是
6、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燒煤、石油過程中,排放大量的甲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是生物呼吸和人類生產、生活排放大量的乙氣體造成的。甲、乙氣體分別是―――( )
A.CO2 和 SO2 B. SO2 和 NO2 C.SO2 和 CO2 D.SO2 和 NO
7.下列關於燃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燃燒時有發光放熱現象 B、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C、燃燒一定是氧化反應 D、溫度低於可燃物的著火點就不可能燃燒
8.下列各項表示平靜呼吸時的吸氣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胸廓擴大一肺擴張一肺內氣壓大於大氣壓一氣體進入肺
B.胸廓擴大—肺擴張一肺內氣壓小於大氣壓一氣體進入肺
C.胸廓擴大一肺縮小一肺內氣壓小於大氣壓一氣體進入肺
D.胸廓擴大一肺縮小一肺內氣壓大於大氣壓一氣休進入肺
9.動物呼吸時,呼出的氣體中占體積分數最多的氣體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氮氣 D.水蒸氣
10.下列化學反應中,屬於分解反應的是( )
A、3Fe+2O2 點燃 Fe3O4 B、S+O2 點燃 SO2
C、4P+5O2 點燃 2P2O5 D、2H2O 通電 O2↑+2H2↑
11.「非典」時期,各大酒店和商場等公共場所,大多用臭氧機消毒。大氣中的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護作用是因為它能( )
A.增強紫外線的殺菌能力 B.阻擋和削弱過強的紫外線
C.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透過更多的紫外線
12.與自然界碳循環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蒸騰作用
13. 宇宙飛船內,用含氫氧化鋰的過濾網除去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X。則X的化學式為( )
A.H2 B.H2O C.O2 D、H2O2
14.被污染的空氣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下列物質中,不會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是( )
A.吸煙產生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 B.水燒開時產生的大量水蒸氣
C.劣質裝修釋放出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 D.石材釋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氣體:氡
15.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嚴重問題,有下列幾種說法
①臭氧層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線 ②溫室效應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氣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車尾氣排放的增加加劇了空氣污染 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綠色植物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步驟依次是( )
①向清水漂洗後的葉片加碘酒然後用清水沖掉碘酒;②實驗植物在暗處放置一晝夜;③觀察葉片遮光與未遮光部分的顏色;④把遮光處理後的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⑤將葉片的一部分作遮光處理再移到光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⑤①②D、②⑤④①③
17.以下是國家關於空氣污染指數與質量級別、質量狀況的對應關系表
污染指數 50以下 5 1~100 101-v200 201~250 251一300 300以上
質量級別 I Ⅱ Ⅲ IV(1) IV(2) V
質量狀況 好 良好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紹興市2004年6月8日的空氣污染指數為56~76,根據以上信息判斷紹興市當天的空氣質量級別和空氣質量狀況分別是。 ( )
(A)I級好 (B)Ⅱ級良好 (C)Ⅲ級輕度污染 (D)V級重度污染
18.2003年12月23日早晨,重慶川東北氣礦天然氣發生「井噴」事故,噴出大量的硫化氫氣體(硫化氫為無色具有臭雞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分子式為H2S,相對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這次事故造成附近高橋鎮243名人員死亡,教訓十分慘痛。如果你是高橋鎮的學生,你認為不可取( )
A.往山頂高處走 B.用濕毛巾捂著嘴、鼻走
C.往山腳低處走 D.趕快跑到空氣新鮮處
20.下列屬於氧化物的是( )
A、臭氧 B、氯化氫 C、水 D、碳酸鈣
21.關於下列物質反應的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
C、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D、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
22.下列氣體是空氣中含有的幾種成分,其中能充入燈泡製成霓虹燈的是 ( )
A.N2 B.O2 C.CO2 D. 稀有氣體
23.空氣中氧氣含量最少的時候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午夜
24.下列各種現象不能用質量守衡定律解釋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動物的呼吸作用 C.水結冰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25.在溫室中種植蔬菜,適當增加空氣中的 的濃度,可加速 作用的進行,提高蔬菜產量。水稻、小麥的種子應乾燥貯藏,以減弱其 作用,保持品質。
26有一種氣體A,它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溶於水生成B,B顯酸性,但不穩定,易分解生成C和氣體A。氣體A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白色沉澱。(1)A、B、C各是什麼物質,寫出它們的化學式:A ,B ,C 。(2)寫出A溶於水生成B的反應方程式為: 。
27.如圖所示,點燃兩支短蠟燭,然後沿燒杯內壁傾倒二氧化碳。根據實驗回答:
(1)觀察到的兩支蠟燭的現象是 。
(2)該實驗能夠說明二氧化碳的性質:
物理性質是: ;
化學性質是:二氧化碳氣體的本身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28.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 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寫出植物光合作用過程的文字表達式
29.仔細觀察右邊實驗過程,請問哪只試管
中的白磷能燃燒?(白磷的著火點為40℃) 答 ,同時此實驗還告訴我們可燃物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 ;(2) 。
30.下圖所示裝置用於測定蝗蟲呼吸作用的速率。實驗裝
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蝗蟲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圖中
的NaOH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氣體,據圖回答:
⑴ 30分鍾後,U形管中的水柱向 瓶(填「A」或「B」)移動;
⑵ B瓶有什麼作用? 。
3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⑴綠色植物通過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過____作用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
⑵科學家採取組合轉化技術,將二氧化碳和氫氣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反應的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請在括弧填寫該化工原料的化學式:2CO2+6H2=1()+4H2O
⑶為了緩減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議可行的是____(填序號)
A、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
C、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32.將一株植物在黑暗環境中放置48小時,然後將一片葉子的葉脈切斷(如圖所示),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再將葉片脫色處理後用碘液處理,發現a部(上部)葉呈棕色,b部(下部)葉呈藍色,這個實驗說明了:
(1) 。(填字母代號)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 。(填字母代號)
A.葉上部有澱粉產生,下部無澱粉產生
B.葉下部有澱粉產生,上部無澱粉產生
33.如下圖(甲)所示,先將天竺葵在黑暗的地方放置一晝夜,再在天竺葵的葉上,用兩片相同大小的鋁箔紙蓋住相同位置的上下葉表皮的一部分,這是為了___。在陽光下4小時後,經用酒精處理(圖乙),滴加碘液(圖丙),觀察到的現象是葉片的遮光部分 (填「變藍」或「不變藍」);這說明 。
34.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 的反應,請你寫出一個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5.在2Cu+O2=2CuO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銅、氧氣與生成的氧化銅的質量比是: 。
36.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試根據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推斷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7.從事科學實驗的重要環節是進行科學實驗的設計。科學實驗的正確步驟應為:①明確實驗目的②收集有關資料③設計合理方案④進行科學實驗。請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實驗設計,(所用裝置圖用序號表示)
在實驗室中,經常用固體Zn和稀硫酸(H2SO4)的混合物在常溫下反應的方法製取氫氣,反應生成 ZnSO4和H2。已知在標准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89 g/L,空氣的密度為l.293 g/L,且在常溫常壓下,l體積水能溶解0.002體積的氫氣。
①明確實驗目的: 。
②收集有關資料:氫氣的密度 於空氣密度且 水。固體Zn和稀硫酸(H2SO4)的混合物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③設計合理方案:發生裝置選用 ,收集裝置選用 。
38.燃燒含硫的煤和燃放鞭炮都會產生污染空氣的二氧化硫氣體。如果完全燃燒1.6克硫,能產生多少克二氧化硫氣體?
39.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主要存在於蔬菜與水果中,它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加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1)維生素C的一個分子由 個原子構成,它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2)維生素C在氧氣中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化學方程式為 ;
(3)將1.76克維生素C放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⑶ 2020內蒙古教師化學教案-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
【過程與方法】初步確立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生設計、組裝實驗裝置,體驗、反思和完善設計,掌握基本實驗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製取方法。
【難點】從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出發,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方法。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復習導入,創設情景
【復習舊知】結合生活和已有知識,列舉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
【舉例】碳酸鹽和酸。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確定實驗原理
【演示實驗】
實驗1: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
實驗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應
【觀察現象】
實驗1:有大量氣泡產生,反應很劇烈。
實驗2:開始反應時有氣泡,一會兒就沒有了氣泡。
【討論與思考】通過上述兩個實驗,思考實驗室中能否採用上述方法製取二氧化碳氣體?
【分析】實驗1反應太快,來不及收集氣體,實驗2反應一會兒停止,不理想。
演示實驗3: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討論與思考】上述三個實驗中,哪一個比較適合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為什麼?
【討論得出結論】實驗3反應速率比較適中,適合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
2.實驗裝置選取
【投影】投影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
【討論】
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收集氣體一般有哪幾種方法?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小結】
發生裝置:固體加熱型,固液常溫型(由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決定)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排水法(不易溶於水,不與水發生反應的氣體)。
製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應該為固液常溫型,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投影展示相關實驗儀器,學生從中選擇,拼一拼,裝一裝,設計並組裝出一套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思考討論】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檢驗
【提問】能夠使燃燒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嗎?
【學生討論回答】不一定,如氮氣也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也能夠使燃燒著的木條熄滅。
【提問】應如何檢驗一種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
【實驗】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教師總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性,實驗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一種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
第三環節: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探究制備二氧化碳的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和二氧化碳的檢驗。
【作業】分別列舉幾種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排水法收集的氣體。
五、板書設計
以上是《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教案,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⑷ 作業啊!速度啊!!!實驗室中可以用什麼和什麼在常溫下反應製取二氧化碳
碳酸鈣和稀鹽酸
⑸ 求作業答案:在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1)產生的氣體會從長頸漏斗逸出 (2)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CO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