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連接儀器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實驗報告
首先,實驗目的連接儀器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
第二,儀器,
第三,實驗步驟,
第四,實驗結論
第五可以加一個實驗反思及實驗中出現的問題
Ⅱ 氣源裝置有哪些元件組成
氣源裝置中,空氣壓縮機用以產生壓縮空氣,一般由電動機帶動。其吸氣口裝回有空氣過濾器,以減少進入空答氣壓縮機的雜志量。
後冷卻器用語降溫冷卻壓縮空氣,使凈化的水凝結出來。油水分離器用語分離並派出降溫冷卻的水滴、油滴、雜質等。儲氣罐用語儲存壓縮空氣,穩定壓縮空氣的壓力並出去部分油分和水分。乾燥器用於進一步吸收或排除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和油分,使之成為乾燥空氣。
(2)氣源裝置的安裝與調試的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氣源三聯件就是用以進入氣動儀表之氣源凈化過濾和減壓至儀表供給額定的氣源壓力,相當於電路中的電源變壓器的功能。其中,空氣過濾器是用於對氣源的清潔,可過濾壓縮空氣中的水分,避免水分隨氣體進入裝置。
減壓閥對氣源進行穩壓,使氣源處於恆定狀態,可減小因氣源氣壓突變時對閥門或執行器等硬體的損傷。而油霧器對機體運動部件進行潤滑,可以對不方便加潤滑油的部件進行潤滑,大大延長機體的使用壽命。
Ⅲ 氣相色譜儀氣源裝置有哪些,氣源裝置用處是什麼
整體上來講,實驗室常用的氣源裝置包括兩類:鋼瓶氣和氣體發生器:
1鋼瓶氣
一般而言,如果鋼瓶氣供貨商資質完備的話,鋼瓶氣的質量穩定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同時維護更換等方面相對來說比較省事;同時如果用量不大的話,使用鋼瓶氣可以節省投入。但是出於安全考慮,很多單位會建設專門的氣瓶室和布置專門的氣路管道,這在初期或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需要注意的是,鋼瓶氣並不意味者純度高——如果需要高純度的氣體,以氮氣/氫氣為例,需要購買高純氮氣/氫氣,並指明純度為99.999%。
另外,使用鋼瓶氣時,需要配備合乎使用規范的減壓器。
2氣體發生器
出於安全考慮,不少的實驗室目前使用氣體發生器進行供氣。使用氣體發生器的優點——安全——顯而易見,同時,氣體發生器可以放在儀器旁邊,避免了布置氣路管道等問題。
但是使用氣體發生器也有不少的問題需要克服:比如使用高純氮氣發生器,並不能如鋼瓶氣那樣隨時使用,從打開到合格供氣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定期的保養,更換水分和烴類的捕集裝置;如果儀器較多,單台的發生器可能不能滿足所有的需求,需要增加投入。
目前市面上具有氮氣發生器、氫氣發生器和空氣源,以及可以同時提供氮氫空三種氣體的一體機。
氮氣發生器根據原理可分為有電化學、變壓吸附和膜分離三種,其中變壓吸附原理可以達到(可以達到而非一定是)99.995%以上的純度。
具體可以參考天恆儀器的文章《氣相色譜儀氣源裝置》
Ⅳ 1-溴丁烷的制備實驗報告內容怎麼寫
1- 溴丁烷的制備(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學慣用溴化鈉,濃硫酸和正丁醇制備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學習有害氣體吸收裝置的安裝,鞏固加熱迴流的操作
二、實驗用品
葯品:4 mL濃H2SO4,2.5 mL n-C4H9OH;3.3 g NaBr;飽和NaHCO3溶液。
儀器:半微量有機制備儀
25 mL圓底燒瓶;球形冷凝管;導氣管;小玻璃漏斗;10 mL量筒;250 mL燒杯;75度彎管;直形冷凝管;接尾管;真空塞;筒形分液漏斗兩個;5 mL圓底燒瓶2個;30 mL錐形瓶1個;蒸餾頭;溫度計套管;溫度計(200 ℃);
三、實驗方法
1、100ml三口瓶加入13.67g溴化鈉加10ml正丁醇燒瓶上裝可吸收有害氣體的迴流冷凝管。
2、錐形瓶加10ml水,邊振搖邊加16ml弄硫酸。用冷水冷卻,將混合液從三口瓶一口加入,沸石,小火迴流59min,冷卻、
3、取下廢氣裝置,30ml冰水於三口瓶一口加入,溶解固體,倒入分液漏斗,有機層加入5ml冷卻濃硫酸,震盪,靜置分層,放出下層,上層1-溴丁烷依次用8ml飽和碳酸鈉,收集下層,然後,10ml水洗滌,收集下層,之後將其加入小錐形瓶,無水氯化鈣乾燥。
4、然後將粗品濾入50ml蒸餾燒瓶,小火蒸餾,收集餾分。
四、實驗葯品
1、正丁醇:天津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 (AR 20100918)
2、溴化鈉: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 (AR 20050310)
3、NAOH:天津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 (AR 20100508)
4、無水CaCl2: 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 (AR 20101025)
5、濃硫酸:北京化工廠 (AR 20100304)
6、碳酸鈉:天津風船化學試劑科技有限公司 (AR 20100308)
五、注意事項
分液漏斗分液時,粗產物倒入分液漏斗後(第一次分液)棄去下層;加濃硫酸後(第二次分液)棄去下層;飽和碳酸鈉和水洗滌時(第三、第四次分液)棄去上層。
六、數據處理
1、溴化鈉質量:13.67g
2、反應開始時間:14:39 結束時間:15:38
3、蒸餾開始時間:16.10 結束時間:16.28
4、沸程:99-100『C
5、瓶重:17.08g 瓶+產物:24.09g
Ⅳ 液壓與氣壓傳動的圖書11
書名:液壓與氣壓傳動
書號:9787302 241560
作者:劉延俊
定價:32元
出版日期:2010-12-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章緒論
重點、難點分析
1.1液壓傳動的發展
1.2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及組成
1.3液壓傳動系統的圖形符號
1.4液壓傳動的優缺點及應用
1.4.1液壓傳動的優缺點
1.4.2液壓傳動的應用
課堂討論
案例: 典型例題解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液壓油與液壓流體力學基礎
重點、難點分析
2.1液體的物理性質
2.1.1液壓油的種類
2.1.2液壓油的性質
2.1.3對液壓油的要求
2.1.4液壓油的選擇
2.1.5液壓油的污染與防止
2.2液體靜力學基礎
2.2.1靜壓力及其特性
2.2.2重力作用下靜止液體中的壓力分布
(靜力學基本方程)
2.2.3壓力的表示方法和單位
2.2.4靜止液體中壓力的傳遞(帕斯卡原理)
2.2.5液體靜壓力作用在固體壁面上的力
2.3液體動力學基礎
2.3.1基本概念
2.3.2連續性方程
2.3.3伯努利方程
2.3.4動量方程
2.4液體流動時的壓力損失
2.4.1流動阻力及能量損失(壓力損失)的兩種形式
2.4.2流體的兩種流動狀態
2.4.3圓管層流
2.4.4圓管紊流
2.4.5沿程阻力系數λ
2.4.6局部阻力系數ξ
2.5液體流經小孔和縫隙的流量
2.5.1孔口流量
2.5.2縫隙流量
2.6液壓沖擊和氣穴現象
2.6.1液壓沖擊
2.6.2空穴現象
課堂討論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液壓泵及液壓馬達
重點、難點分析
3.1概述
3.1.1液壓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3.1.2液壓泵的分類
3.1.3液壓泵的圖形符號
3.1.4液壓泵的主要性能參數
3.1.5液壓泵特性及檢測
3.2齒輪泵
3.2.1外嚙合齒輪泵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3.2.2外嚙合齒輪泵的流量計算
3.2.3齒輪泵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2.4內嚙合齒輪泵
3.2.5齒輪泵的優缺點
3.3葉片泵
3.3.1雙作用式葉片泵
3.3.2單作用式葉片泵
3.3.3雙級葉片泵與雙聯葉片泵
3.3.4葉片泵的優缺點
3.4柱塞泵
3.4.1徑向柱塞泵
3.4.2軸向柱塞泵
3.4.3柱塞泵的優缺點
3.5各類液壓泵的性能比較
3.6液壓馬達
3.6.1液壓馬達的分類
3.6.2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
3.6.3液壓馬達的主要性能參數
3.6.4液壓馬達的圖形和符號
目錄
3.7液壓泵及液壓馬達的選用
課堂討論
案例: 典型例題解析
實驗: 液壓泵拆裝與性能實驗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液壓缸
重點、難點分析
4.1液壓缸的工作原理、類型和特點
4.1.1液壓缸的工作原理
4.1.2液壓缸的分類
4.2液壓缸基本參數的計算
4.2.1活塞缸
4.2.2柱塞缸
4.2.3擺動缸
4.2.4其他形式液壓缸
4.3液壓缸的典型結構
4.3.1缸筒和缸蓋組件
4.3.2活塞和活塞桿組件
4.3.3緩沖裝置
4.3.4排氣裝置
4.4液壓缸的設計與計算
4.4.1液壓缸的設計依據和步驟
4.4.2液壓缸主要尺寸的確定
4.4.3強度及穩定性校核
4.4.4緩沖計算
4.5液壓缸的選用注意事項
課堂討論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控制閥
重點、難點分析
5.1概述
5.1.1控制閥的分類
5.1.2對控制閥的基本要求
5.2方向控制閥
5.2.1單向閥
5.2.2換向閥
5.3壓力控制閥
5.3.1溢流閥
5.3.2減壓閥
5.3.3順序閥
5.3.4壓力繼電器
5.4流量控制閥
5.4.1節流口的流量特性
5.4.2節流閥
5.4.3調速閥
5.4.4溫度補償調速閥
5.4.5溢流節流閥
5.4.6分流集流閥
5.5比例控制閥
5.6插裝閥及疊加閥
5.6.1插裝閥
5.6.2疊加閥
5.7控制閥的選用
課堂討論
案例: 典型例題解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液壓輔助元件
重點、難點分析
6.1過濾器
6.1.1過濾器的功用
6.1.2過濾器的性能指標
6.1.3過濾器的典型結構
6.1.4過濾器的選用
6.1.5過濾器的安裝
6.2蓄能器
6.2.1蓄能器的功用
6.2.2蓄能器的分類
6.2.3蓄能器的容量計算
6.2.4蓄能器的安裝和使用
6.3油箱
6.3.1油箱的作用和結構
6.3.2油箱的設計要點
6.3.3油箱容積的確定
6.4熱交換器
6.4.1冷卻器
6.4.2加熱器
6.5連接件
6.5.1油管
6.5.2管接頭
6.6密封裝置
6.6.1接觸密封
6.6.2間隙密封
課堂討論
案例: 典型例題解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液壓基本迴路
重點、難點分析
7.1壓力控制迴路
7.1.1調壓迴路
7.1.2減壓迴路
7.1.3增壓迴路
7.1.4保壓迴路
7.1.5卸荷迴路
7.1.6平衡迴路
7.1.7鎖緊迴路
7.2速度控制迴路
7.2.1調速迴路
7.2.2快速運動迴路
7.2.3速度換接迴路
7.3方向控制迴路
7.3.1簡單方向控制迴路
7.3.2復雜方向控制迴路
7.4多缸動作迴路
7.4.1順序動作迴路
7.4.2同步迴路
7.4.3多缸工作運動互不幹擾迴路
課堂討論
案例: 典型例題解析
實驗: 節流調速實驗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典型液壓系統
重點、難點分析
8.1液壓系統圖的閱讀和分析方法
8.2YT4543型動力滑台液壓系統
8.2.1概述
8.2.2YT4543型動力滑台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
8.2.3YT4543型動力滑台液壓系統的特點
8.3MLS3?170型採煤機及其液壓牽引系統
8.41m3挖掘機液壓系統
8.4.1單斗液壓挖掘機的組成及作業程序
8.4.2單斗全液壓挖掘機的液壓系統
8.4.3系統特點
8.5YB32?200型壓力機液壓系統
8.5.1概述
8.5.2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
8.5.3液壓系統的主要特點
8.6XS?ZY?250A型注塑機比例液壓系統
8.6.1概述
8.6.2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
8.6.3XS?ZY?250A型注塑機液壓系統的特點
8.7?710盤式熱分散機比例壓力和流量復合控制液壓系統
8.7.1概述
8.7.2盤式熱分散機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
8.7.3盤式熱分散機液壓系統的特點
課堂討論
案例: ?710盤式熱分散機比例壓力和流量復合控制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分析
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液壓系統的設計與計算
重點、難點分析
9.1液壓系統的設計步驟和方法
9.1.1液壓系統設計要求
9.1.2液壓系統的工況分析和系統的確定
9.1.3確定液壓系統的主要參數
9.1.4液壓系統圖的擬定
9.1.5液壓元件的計算和選擇
9.1.6液壓系統性能的估算
9.1.7繪制工作圖、編制技術文件
9.2液壓系統設計實例
9.2.1負載分析與速度分析
9.2.2確定液壓缸主要參數
9.2.3擬定液壓系統圖
9.2.4液壓元件的選擇
9.2.5系統油液溫升驗算
思考題與習題
第10章液壓伺服系統
重點、難點分析
10.1概述
10.1.1液壓伺服系統的工作原理
10.1.2液壓伺服系統的構成
10.1.3液壓伺服系統的分類
10.2典型的液壓伺服控制元件
10.2.1滑閥
10.2.2射流管閥
10.2.3噴嘴擋板閥
10.3電液伺服閥
10.4液壓伺服系統實例
10.4.1鋼帶捲曲機光電液伺服跑偏控制系統
10.4.2電液伺服閥兩液壓缸同步控制系統
10.4.3汽輪機調節系統
10.4.4電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統
課堂討論
思考題與習題
第11章氣壓傳動
重點、難點分析
11.1氣壓傳動基本知識
11.1.1氣壓傳動概述
11.1.2氣壓傳動的組成
11.1.3氣壓傳動的優缺點
11.2氣源裝置和輔助元件
11.2.1氣源裝置
11.2.2壓縮空氣凈化設備
11.2.3油霧器
11.2.4氣動三聯件
11.2.5消聲器
11.3氣動執行元件
11.3.1氣缸
11.3.2氣動馬達
11.4氣動控制元件
11.4.1氣動控制元件的分類及特性
11.4.2壓力控制元件
11.4.3流量控制元件
11.4.4方向控制元件
11.5氣動基本迴路
11.5.1壓力控制迴路
11.5.2方向控制迴路
11.5.3速度控制迴路
11.6氣動系統實例
11.6.1氣動傳動機械手氣壓傳動系統
11.6.2香皂裝箱機氣壓系統
11.6.32ZZ862型射芯機
11.6.4氣壓伺服系統
11.6.5加壓控制伺服系統
11.7氣動系統的設計
11.7.1概述
11.7.2多缸單往復行程程序迴路設計
11.7.3多缸多往復行程程序迴路設計
11.7.4氣動系統設計的內容及步驟
課堂討論
實驗: PLC控制氣動綜合實驗
思考題與習題
第12章液壓氣動系統的安裝、調試、使用與維護
重點、難點分析
12.1液壓系統的安裝
12.1.1流體連接件的安裝
12.1.2液壓元件的安裝
12.2液壓系統的調試
12.2.1液壓系統調試前的准備
12.2.2液壓系統的調試
12.2.3液壓系統的試壓
12.3液壓系統的使用、維護與保養
12.3.1液壓系統的日常檢查
12.3.2液壓系統的使用維護
12.3.3防止空氣進入系統
12.3.4防止油溫過高
12.4氣動系統的安裝調試與使用維護
12.4.1氣壓系統的安裝
12.4.2系統的吹污和試壓
12.4.3系統的調試
12.4.4氣壓系統的使用與維護
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A液壓元件故障及其排除
附錄B液壓迴路和系統故障及其排除
參考文獻
Ⅵ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小結怎麼寫
原發布者:hao小建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實訓報告班級:電氣自動化學號:姓名:指導老師:實訓項目1:(供料單元)一、實訓任務主要描述任務控制要求①設備上電和氣源接通後,若工作單元的兩個氣缸均處於縮回位置,且料倉內有足夠的待加工工件,則「正常工作」指示燈HL1常亮,表示設備准備好。否則,該指示燈以1Hz頻率閃爍。②若設備准備好,按下啟動按鈕,工作單元啟動,「設備運行」指示燈
HL2
常亮。啟動後,若出料台上沒有工件,則應把工件推到出料台上。出料台上的工件被人工取出後,若沒有停止信號,則進行下一次推出工件操作。③若在運行中按下停止按鈕,則在完成本工作周期任務後,各工作單元停止工作,HL2指示燈熄滅。④若在運行中料倉內工件不足,則工作單元繼續工作,但「正常工作」指示燈HL1以1Hz的頻率閃爍,「設備運行」指示燈HL2保持常亮。若料倉內沒有工件,則HL1指示燈和HL2指示燈均以
2Hz
頻率閃爍。工作站在完成本周期任務後停止。除非向料倉補充足夠的工件,工作站不能再啟動。二、實訓內容主要描述I/O分配表、硬體接線圖、程序編制流程或結構三、調試分析主要描述運行調試,及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調整氣動部分,檢查氣路是否正確,氣壓是否合理,氣缸的動作速度是否合理。(2)檢查磁性開關的
Ⅶ 實驗報告怎麼寫啊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七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目的: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麼。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師課前檢查實驗預習是很必要的。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在實驗名稱下面註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於將來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儀器和葯品: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葯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發生的具體的化學反應,從而有助於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因為,所用試劑的濃度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對於儀器的規格,學生也應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大試管」「小燒杯」的階段。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記錄:正確如實的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准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在記錄中,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和解釋:對於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化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聯系理論的關鍵所在,有助於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論知識。
7.評價和討論:以上各項是學生接收,認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而此項則是回顧、反思、總結和拓展知識的過程,是實驗的升華,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此項目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的發揮,比如「你對本次實驗的結果是否滿意?為什麼?如果不滿意,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改進?」或者「為達到實驗目的,實驗的設計可以如何改進?這樣改進的優點是什麼?」或者「你認為本實驗的關鍵是什麼?」等問題。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們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敢於思考,敢於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因此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來說,此項內容的書寫應是實驗報告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