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一種變電站遙信點表自動化生成裝置

一種變電站遙信點表自動化生成裝置

發布時間:2022-07-08 07:19:52

❶ 研究生論文中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功能實現過程怎麼寫

摘 要: 本文論述了一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通信網路的設計。該通信系統具有信息傳送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好,可擴展性強的特點。通信軟體應用RTOS開發平台,採用先進的、標準的和成熟的通信網路技術,充分考慮網路的開放性、可擴充性等相關問題,並已成功應用於多家變電站。 關鍵詞: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 通信網 介面 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 0. 引言 變電站是輸配電系統中的重要環節,是電網的主要監控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電壓等級和電網復雜程度也大大的提高。傳統變電站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已無法滿足降低變電站造價和提高變電站安全與經濟運行水平這兩方面的要求。 而現在變電站所採用的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將站內繼電保護,監控系統,信號採集,遠動系統等結合為一個整體,使硬體資源共享,用不同的模式軟體來實現常規設備的各種功能。用區域網來代替電纜,用主動模式來代替常規設備的被動模式。具有可靠、安全、便於維護等特點。 分散分層分布式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方向,這就對通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選擇一個可靠、高效的網路結構,是解決問題關鍵。90年代中期,國內外曾掀起一場「現場匯流排熱」,但是由於技術上的原因以及採用設備匯流排時信息量大且傳輸較慢的特點,造成了現場匯流排存在多種標准,阻礙了其發展。乙太網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技術上日臻成熟。隨著嵌入式乙太網微處理器的發展,乙太網已十分便利的應用於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乙太網具有高速、可靠、安全、靈活的特點,使其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 變電站通信系統結構 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從圖上可以看出: 1)管理和控制一體化區域網將無可爭議地選用乙太網。 2)間隔級控制匯流排在FF-H2匯流排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工業級乙太網和Profibus MMS(Manufacturing Messageing Specification製造廠信息規范)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3)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被發展成PCC(Progra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即用智能模塊實現邏輯及自動控制功能,它比常規的PLC具有可交流采樣、通訊組態方便等優點。 2.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通信網的基本設計原則 通信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佔有重要的地位。其內容包括當地採集控制單元與變電站監控管理層之間的通信,變電站當地與遠方調度中心之間的通信。系統通訊網架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本文從以下方面考慮變電自動化系統通信網的設計: 1)電力系統的連續性和重要性,通訊網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 2)系統通訊網應能使通訊負荷合理分配,保證不出現「瓶頸」現象,保證通訊負荷不過載,應採用分層分布式通訊結構。此外應對站內通訊網的信息性能合理劃分,根據數據的特徵是要求實時的,還是沒有實時性要求以及實時性指標的高低進行處理。另外系統通信網設計應滿足組合靈活,可擴展性好,維修調試方便的要求。 3)應盡量採用國際標準的通信介面,技術上設計原則是兼容目前各種標準的通信介面,並考慮系統升級的方便。 4)應考慮針對不同類型的變電所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系統通信網路的拓撲結構是 靈活多樣的且具有延續性。 5)系統通信網路應採用符合國際標準的通信協議和通信規約。 6)對於通信媒介的選用,設計原則是在技術要求上支持採用光纖,但實際工程中也考慮以屏蔽電纜為主要的通信媒介。 7)為加速產品的開發,保持對用戶持續的軟體支持,對用戶提出的建議及要求的快速響應,就要求擺脫小作坊式的軟體開發模式,使軟體開發從「小作坊階段」進入「大生產階段」, 採用先進的通信處理器軟體開發平台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RTOS並開發應用與其之上的通信軟體平台。 3. 通信網的軟硬體安裝 3.1.硬體的選擇 為了保證通信網的可靠性,通信網構成晶元必須保證在工業級以上,以滿足濕度、溫度和電磁干擾等環境要求。通訊CPU採用摩托羅拉公司或西門子公司的工控級晶元,通訊介質選擇屏蔽電纜或光纖。 3.2. 介面程序 採用國際標準的通信介面,技術上設計原則是兼容目前各種標準的通信介面,並考慮系統升級的方便。裝置通信CPU除保留標準的RS232/485口用於系統調試維護外,其它各種介面採用插板式結構,設計支持以下三類共七種方式:標准RS485介面,考慮雙絞線匯流排型和光纖星型耦合型;標准 Profibus FMS 介面,考慮雙絞線匯流排型、光纖環網、光纖冗餘雙環網;標准Ethernet ,考慮雙絞線星型和光纖星型(通信管理單元考慮以上兩種類型的雙冗餘配置)。 3.3. 通信協議和通信規約 系統通信網路應採用符合國際標準的通信協議和通信規約,應建立符合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結構的計算機間的網路通訊,根據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實際要求,在保證可靠性及功能要求的基礎上,盡量注意開放性及可擴充性,並且所選擇的網路應具有一定的技術先進性和通用性,盡量靠國際標准。長期以來,不同的變電站監控系統採用不同的通信協議和通信規約,如何實現不同系統的互連和信息共享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應採用規范化、符合國際標準的通信協議和規約。為此在系統中選用了應用於RS485網路的IEC61870-5-103規約、應用於Profibus 的MMS行規以及應用於TCP/IP上的MMS行規。它們都具有可靠性、可互操作性、安全性、靈活性等特點。 4.通信軟體的設計與實現 通信軟體的設計涉及到多種設備的配合問題,本文只以DF3003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通信網路為例,介紹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通信軟體設計與運行原理。 4.1. 軟體功能與運行原理 在DF3003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採用二級分層分布式網路。針對110KV中壓變電站的要求,我們可採取圖2所示的組網方式。後台與主站都是一種監控系統,其主要功能為監視各智能單元的運行狀態,並能對各智能單元進行控制。而監控系統為完成其主要功能所需要的各種數據都是由通訊轉換器DF3211或保護管理單元DF3210來提供的。因此,從數據流控制的角度來看,通訊程序主要完成智能單元運行狀態信息的上報和監控系統控制信息的下發兩種功能。智能單元的運行狀態信息一般包括遙測數據、遙信數據、電度數據、突發數據等。監控系統的控制信息則包括遙控命令、對時命令、查詢命令等。本文中的變電自動化系統通訊程序所要完成的數據結構與函數過程如圖3所示。 4.2. 軟體開發平台——RTOS 隨著應用的復雜化,對控制精度、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微處理器往往要同時完成很多任務。體現在變電站自動化通信產品中,由於信息採集量越來越大,信息交換越來越頻繁,簡單地用單一任務來輪詢,往往造成通信的「瓶頸」現象,如保護和測量設備採集到的實時信息無法及時向上傳遞。多任務編程的特點是:程序在功能上以任務的形式存在, 各個任務之間相對獨立,可通過操作系統提供的資源,進行任務間的信息交換和相互控制,可通過優先順序、時間片來控制各任務執行的順序。多任務編程的特點打破了傳統軟體順序執行的框架,便於程序的系統開發、調試及維護。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是面向21世紀嵌入式設計的基礎和標准開發平台。高性能軟體開發平台可以使嵌入式軟體程序的開發進入規模化和產業化生產。有了高性能開發平台,可以極大的提高軟體開發的效率,RTOS體現了一種新的系統設計思想和一個開放的軟體框架,在此基礎上,可以設計一種更為通用的通用軟體平台,軟體工程師可以在不大量變動系統其他任務的情況下增加或刪除一個通信規約;一個大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可以有多個工程師同時進行系統的軟體開發,各個人之間只要制訂好規程和協議即可,既縮短了開發時間,又降低了最終通信軟體產品對於具體某個人的依賴性。 4.3. 與網際網路結合 通信管理單元提供內置的WEB-SERVER,可動態向外部系統發布數據,這部分可採用在RTOS之上外購WEB—SERVER模塊來開發完成,更為方便的是,在設置各種系統參數和瀏覽現場實時數據時,只需要一個標準的瀏覽器軟體,如Microsoft 的IE即可。 5. 改進的網架結構 當變電綜合自動化系統中的通信可靠性要求進一步提高時,可採用圖4所示的網架結構。即對通信管理單元和通道實行主備切換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對通信管理單元和通信切換器的要求較高。在這種模式下,當通信管理單元損壞或通道故障時均得到切換,因此這種模式更可靠、更安全。 6.結論 本文所述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通信系統採用代表國際技術發展潮流,先進的、標準的和成熟的通信網路技術。採用雙網網路,雙機熱備用,光纖雙環冗餘自愈系統,採用國際標准通信規約協議,充分考慮網路的開放性、可擴充性及工程化的相關問題。本通信系統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可擴展性強等特點,已經成功的應用於多家變電站。

❷ 給出一個實現承擔中心站任務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構成初步方案。

tdht

❸ 變電站自動化及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變電站自動化

所謂變電站自動化就是將變電站的微機監控、微機保護和微機遠動裝置的功能統一起來,充分發揮微機作用、提高變電站自動化水平、提高變電站自動裝置的可靠性、減少變電站二次系統連接線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它可以完成遠動、保護、操作(防誤)、測量、故障錄波、事故順序記錄和運行參數自動記錄等功能,並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以實現變電站無人值班運行。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優點是:大大地簡化了變電站二次部分的硬體配置,避免了重復;大大地簡化了變電站二次設備之間的連線;大大地減輕了安裝施工和維護工作量,也降低了總造價;為運行管理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礎。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功能分為:

1. 遙測:採集電力系統中的電流電壓等參數進行上傳到後台進行監測

2. 遙控:從後台操作電力系統中元器件(開關,閘刀,有載開關)的動作。

3. 遙調:調整定值。

4.進行巡迴監視和召喚測量。

5.對開關量的狀態進行判別,對被測量進行判別,功功率總加和電量累計等。

6.用彩色顯示電力網接線圖及實時數據、負荷(I、P、Q)、潮流方向、頻率和電壓以及環境溫度、變壓器檔位等,當開關變位時,自動顯示對應的網路畫面,並通過音響和閃光顯示提醒運行人員注意,進行報警列印,還能對被測量越限情況和事故順序進行顯示和列印。

7.進行報表列印、日運行負荷日誌列印、月典型報表列印、月電量總加報表列印等。

8.具有漢字人機對話及提示功能,可隨機列印和顯示測量數據與圖形(U、I、P)畫面,以及管理功能。

❹ 變電站自動化有什麼優點實現變電站無人值守應具備哪些條件

所謂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就是將變電站的微機監控、微機保護和微機遠動裝置的功能統一起來,充分發揮微機作用、提高變電站自動化水平、提高變電站自動裝置的可靠性、減少變電站二次系統連接線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它可以完成遠動、保護、操作(防誤)、測量、故障錄波、事故順序記錄和運行參數自動記錄等功能,並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以實現變電站無人值班運行。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優點是:大大地簡化了變電站二次部分的硬體配置,避免了重復;大大地簡化了變電站二次設備之間的連線;大大地減輕了安裝施工和維護工作量,也降低了總造價;為運行管理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礎。
無人值守變電站,是指沒有經常性運行值班人員的變電站,該站的運行狀態(包括必需的各種量值、潮流方向、開關電器的位置、變壓器調壓分接頭位置、補償電容器投切組數等),經本變電站的微機遠動終端裝置RTU處理後,再經遠動通道轉送至上一級電力主管部門的計算機系統,並在監示器CRT和系統擬屏上顯示出來,也可以列印製表,供調度值班人員隨時監視查詢,然後作出相應的處理。在電力調度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可由計算機保護系統直接進行計算判斷,並自動處理。反之,調度人員可通過遠動監控系統對無人值班變電站內的可控設備進行遙控,遙調,遙信,遙測等」四遙」操作,在電力調度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則可完成原有變電站運行值班人員的職責,因此變電站內就不需專門的運行值班人員,所以稱為無人值班變電站。無人值守變電站離不開微機保護,微機保護無人值守是先決條件,應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前端綜合監控設備(音視頻監控、環境變數監控、出入口監控等)、綜合監控主機、綜合監控軟體;第二部分:網路傳輸部分(寬頻網路、無線網路、ADSL或行業用戶專網);第三部分:管理中心軟體平台,無人值守伺服器、監控終端、MIS網路終端等。

❺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如何實現四遙功能

通過AI採集模擬量獲得遙測功能,通過DI採集數字量實現遙信功能,通過後台系統控制繼電器實現DO的遙控功能,通過後台的DA實現遙調功能

❻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包括哪些

這個面很廣,包括監控主站系統、保護測控裝置、遠傳裝置以及安全監視系統等可以進行遠內方容控制的系統。
專業點來說,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它是一項提高變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服務的一項措施。隨著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等高科技的飛速發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廣泛採用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通過後台監控機對變電站全部一次設備及二次設備進行監視、測量、記錄、並處理各種信息,對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實現遠方控制操作功能。

❼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般程序

自動:在一個限定任務內自行動作(無需操作人員)。
自動化:採用自動裝置改進設備以減少人的干預。
控制:在系統中,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執行的操作。在變電站中控制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的操作、變壓器分接頭的調節、保護定值修改、特殊控制。
監控:通過對系統或設備進行連續或定期的監測來核實功能是否被正確執行,並使它們的工作狀況適應於變化的運行要求。
自動控制:無需人去直接或間接操作執行裝置的控制方式。
自動控制裝置:由一個或多個繼電器或邏輯元件組合在一起,預定完成某項規定自動化功能的設備。
自動切換裝置:在變電站中按照規定的程序預定起動操作斷路器和或隔離開關的自動控制裝置。
信息:人們根據表示數據所用的約定而賦於數據的意義。
信息容量:調度中心、主站或子站可處理的各種遠動信息的總和。
狀態信息:雙態或多態運行設備所處狀態的信息。
監視信息:將子站設備的狀態或狀變傳送到主站的信息。
事件信息:有關運行設備狀態變化的監視信息。
遙信信息:指發電廠、變電站中主要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位置狀態信號,重要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的動作信號,以及一些運行狀態信號等。
遙控信息:指通過遠程指令遙控發電廠或變電站中的各級電壓迴路的斷路器、投切補償裝置、調節主變壓器分頭、自動裝置的投入和退出、發電機的開停等。
通信:在信息源和受信者之間交換信息。
串列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單一通道串列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並行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多個通道並行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光纖通信:在光導纖維中傳送信息的一種有線通信方式。
告警:當發生某些不正常狀態,需提醒人們注意而使用的信息。
總告警:全部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成組告警:若干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遙測:指運用通信技術傳輸所測變數之值。
遙信:指對狀態信息的遠程監視。
遙控:指具有兩個確定狀態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調:指對具有不少於兩個設定值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視: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狀態進行遠程監視。
遙脈: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的脈沖量(如電能量)進行遠程累計。
監視:用比較的方法對系統或其某一部分的運行進行觀察。在綜合自動統中通過彩色顯示器(大屏幕)上調看主接線圖、系統圖、棒圖、表格等,查看變電站運行實時數據、設備狀態、事件記錄等。
幀:指含有信息、控制和校驗區,並附有幀定界符的比特序列。
報文:以一幀或多幀組成的信息傳輸單元。
遠動:應用通信技術,完成遙測、遙信、遙控和遙調等功能的總稱。
遠動系統:對廣闊地區的生產過程進行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遠程命令:應用通信技術,完成改變運行設備狀態的命令。
遠動網路:若干遠動站通過傳輸鏈路,彼此進行通信聯系的整體。
通道:在數據傳輸中,傳輸信號的單一通路或其一段頻帶。
遠動控制中心:控制遠動網路的所在地。
遠方控制端:指設置在與無人值班變電站相關的調度機構或某中心變電站一個獨立的集中控制中心的遠方控制裝置。
遠方監控終端:指設置在被監控變電站內的遠方監控裝置,包括信息採集、處理、發送,命令接受、輸出和執行的設備。
主站:控制站:對子站實現遠程監控的站。
子站:被控站:受主站監視和控制的站。
遠方終端(RTU):指在微機遠動裝置構成的遠動系統中,裝在變電站內的遠方數終端裝置。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指: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採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饋線遠方終端: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柱上和開關櫃等處,並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 FTU;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開閉所和配電所等處,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DTU。
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用於配電變壓器的各種運行參數的監視、測量的遠方終端,稱為TTU。
配電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用於配電網中的各種饋線遠方終端、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以及中壓監控單元(配電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子站)等設備的統稱。
前置機:對進站或出站的數據,完成緩沖處理和通信控制功能的處理機。
後台機:對本站設備的數據進行採集及處理,完成監視、控制、操作、統計、報表、管理、列印、維護等功能的處理機。
調制:為了使信號便於傳輸、減少干擾和易於放大,使一種波形(載波)參數按另一種信號波形(調制波)變化的過程。
解調:從調制的載波信號中復原原調制信號的過程。
數據機:對遠動設備所傳送的信號進行調制和解調的設備。
數據終端設備:數據站的一種功能單元,它具有向計算機輸入和接收計算機輸出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通信線路連接的通信控制能力。
采樣(電氣傳動的):在有限的時間間隔內(通常是相等的時間間隔)測量一個物理量的過程。
實時數據:指在線運行時實時記錄和監視的物理量。
歷史數據:指在線運行時按規定的間隔或時間點記錄的物理量。在變電站中歷史數據指按指定時間間隔或特殊要求保存下來的運行實時數據、各記錄和報表、曲線等。
變電站運行實時參數:指為監測和控制變電站運行所需的各種實時數據。主要有:母線電壓、系統周波;饋線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主變壓器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溫度;保護定值,直流電源電壓;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等
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指各饋線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實際運行狀態(合閘、分閘);
主變壓器分頭實際位置、主變壓器狀態,壓力、氣體繼電器是否報警;保護運行狀態;被監控變電站系統狀態;監控系統運行狀態。
事件記錄:指記錄變電站運行過程中計算機監測的各種越限、異常、報警、斷路器變位、設備狀態變化以及通過計算機系統執行的各種控制操作事件。事件記錄主要包含事件名稱、相關設備名稱、事件發生時間及內容等。事件記錄類型有:事件順序記錄:斷路器信號變位記錄;變位斷路器編號、變位狀態、變位時間。操作記錄,斷路器控制:操作時間、操作性質、操作人、監護人;保護定值修改:保護名稱、修改時間、操作人、監護人;越限記錄,越限起止時間、越限值;設備運行記錄,設備名稱、設備狀態啟停時間等。
事件順序記錄:事件順序記錄又稱SOE,特指在電網發生事故時,以比較高的時間精度記錄的下列一些數據:發生位置變化的各斷路器的編號(包括變電站名)、變位時刻,變位時刻,動作保護名稱,故障參數、保護動作時刻等。
報警:變電站運行參數越限,斷路器變位或保護動作時,計算機將彈出窗口(登錄窗或報警窗口)顯示事件內容並進行報警,報警類型分為:不報警、普通報警、預告報警、事故報警等。
不報警:正常拉合閘或人工禁止報警,遙信畫面閃爍,遙測數值變色。
普通報警:計算機發出一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預告報警:計算機發出N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事故報警:列印機啟動列印,計算機持續音響直至人工解除,其它與「預告報警」相同
列印:將計算機中儲存的信息列印成文檔。列印可分為:報表列印、事件列印、人工列印等。
報表列印: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列印時間可設定。
事件列印:遙信變位、保護投退/復歸、遙測越限/復歸、設備啟停。
人工列印:人工選擇(召喚)報表、畫面、各種記錄列印、拷貝。
雙機切換:含義是在雙機(主副機)配置的情況下,當主機(值班機)發生故障時,副機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主機轉為副機。多機配置情況與雙機類似,當主機發生故障時,任一副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
通道監視及切換:通道監視是指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控制器,統計與變電站測控裝置、保護或其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過程中接收數據錯誤和長時間無應答的情況。根據通道監視情況,系統可以告警或採取相應控制措施。如果通道配置有冗餘,即某廠站有雙通道的情況下,當一個通道故障時,系統可自動轉到另一個通道上進行通信。
前景點(圖元):前景點指的是可以在線運行時能發生變化的點,大部分的前景點都是和資料庫里具體的點時對應的,即在線時隨實時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背景點(圖元):背景點是在線運行時不會發生變化,只是代表一些特定的物理意義。
數值量:能反映數據斷續變化的量,如斷路器、隔離開關分/合,保護動作等。
模擬量:能反映數據連續變化的量,通常可以反映到的小數點後的變化。在線運時可反映的物理量有電壓、電流、溫度、功率、頻率等。
模擬信號:以連續變數形式出現的信號。
數字信號:在數字和時間上均是斷續的電信號。
脈沖量:反映累計變化的量,物理上對應的是有功電能、無功電能等。
操作點:操作點是系統里一個特殊功能的圖元,它可以調畫面、作遙控、按鈕功能等。
人工置數:改變前景點現有的數值但並不下發這個命令,做一個模擬操作用。
復選框和單選框:復選框是指在一組選擇里可以同時選擇幾個命令,而單選框只能選用一個。單選框通常是小圓圈,復選框通常是小正方形。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用來規定一些程序在啟動時讀入設定,給用戶提供了一種修改程序設置的手段。
導航圖:在線運行時,每一個圖都有設置導航圖的功能,若當前圖太大,就可以通過縮小了的導航圖來尋找位置。
事故追憶:對事件發生前後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
間隔層:由智能I/O單元、控制單元、控制網路和保護等構成,面向單元設備的就地控制層。
站控層:由主機和操作員、工程師站、遠動介面設備等構成,面向全變電站進行運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層。
數據採集:將現場的各種電氣量及狀態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並存入計算機系統。
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對廣域生產過程進行數據採集、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數據處理:對相關設備的各種數據進行系統化操作,用於支持系統完成監測、保護控制和記錄等功能。
介面:指兩個不同系統或實體間的界面或連接設備。由功能特徵、通用的物理互聯特徵、信號特徵和其他特徵等定義。
規約:在通信網路中,為了通信雙方能正確有效可靠的進行數據傳輸,在通信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有一系列的規定,以約束雙方正確,協調的工作。
通信規約:啟動和維持通信所必要的嚴格約定,即必須有一套信息傳輸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約定。
鏈路:站與站之間的數據傳輸設施。
鏈路層:鏈路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一個層次,藉助鏈路規約執行並控制規定的傳輸服務功能。
協議轉換器:.連接兩個通信網路的智能電子裝置。它能夠按一種協議接收一個網路的信息,進行轉換後,按第二個協議向另一個網路轉發,或相反。
遠方通信介面:經遠方通信網路鏈路與遠方控制中心相連的介面。
乙太網:IEC TC57推薦使用的變電站通信網路,區域網的一種
IP:互聯網協議,TCP/IP標准協議。IP定義了數據包,該數據包作為非連接數據包遞交的基礎。它包括控制和差錯報文協議、提供與網路服務、ISO參考模型第三層等價的功能。
LAN區域網:一般限於一棟建築物內或小型工業系統的一種通信網路。這里特指變電站區域內通信網。
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代表每比特的信號出現時間與固定時基合拍。
非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每個字元或字元組可在任意時刻開始傳輸。
廣播命令:向遠動網路的部分或全部子站同時發出的命令。
地址:報文的部分,用以識別報文來源或報文目的地。
波特: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單位,等於每秒傳輸的狀態或信號碼元數。
電磁騷擾:使器件、設備或系統性能降低的任何電磁現象。
電磁干擾(EMI):由電磁騷擾所引起的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的降低。
抗擾性:器件、設備或系統在電磁騷擾存在時,不降低性能運行的能力。
電磁兼容(EMC):設備或系統在其所處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並要求不對該環境中其他設備造成不可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無人值班變電站:站內不設置固定運行、維護值班人員,運行監測、主要控制操作由遠方控制端進行,設備採取定期巡視維護的變電站。
電氣二次設備室:電氣二次設備室是一個綜合性房間,用於布置不宜設置在配電裝置和主變壓器現場的電氣二次設備。如遠動終端及相應設備、通信設備、交直流電源、不停電電源、繼電保護、測控、計量和其他自動裝置等。與控制室相比,主要差別是不適宜作為長期有人值班的監控場所。
繼電小室:位於配電裝置內或附近,安裝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變送器、電能計算及及錄儀表、輔助繼電器屏、就地控制層設備的獨立小間。
工廠驗收測試:包括用戶認可的、使用特定應用的參數,特別製造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部件的功能測試。
現場驗收測試:現場驗收測試是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每一個數據、每個控制點、功能正確性進行驗證。現場測試驗收還包括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與其周圍運行環境條件測試,使用最終參數對全部安裝的設備的測試。現場驗收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做運行准備。

❽ 電網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的五防子系統是什麼意思

五防功能是指:(1)防止誤分、合斷路器。(2)防止帶負荷分、合隔離開關。(3)防止帶電掛(合)接地線(接地刀閘)。 (4)防止帶接地線(接地刀閘)合斷路器(隔離開關)。 (5)防止誤入帶電間隔。 五防系統是變電站防止誤操作的主要設備,確保變電站安全運行,防止人為誤操作的重要設備,任何正常倒閘操作都必須經過五防系統的模擬預演和邏輯判斷,所以確保五防系統的完好和完善,能大大防止和減少電網事故的發生。隨著電網的發展,用戶用電量的日益增大,對用戶供電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五防系統的作用也變得更為重要。 五防系統工作原理是倒閘操作時先在防誤主機上模擬預演操作,防誤主機根據預先儲存的防誤閉鎖邏輯庫及當前設備位置狀態,對每一項模擬操作進行閉鎖邏輯判斷,將正確的模擬操作內容生成實際操作程序傳輸給電腦鑰匙,運行人員按照電腦鑰匙顯示的操作內容,依次打開相應的編碼鎖對設備進行操作。全部操作結束後,通過電腦鑰匙的回傳,從而使設備狀態與現場的設備狀態保持一致。 另外,五防系統對設備變位無提示功能,完全依賴於後台監控信號,若運行人員馬虎、大意或監控不到位,遺漏了此後台變位信號,尤其在大修、定檢或大型操作的過程中,後台信號頻繁且繁多,往往設備誤發的變位信號與其他信號混雜在一起,此時很難被發現。在交接班時,交接人員也可能因繁忙或疏忽,未交待清楚設備位置狀態。這些情況一旦發生,都可能引起誤操作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五防系統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綜合分析,五防系統無自主判別設備位置能力,在設備誤發變位信號,的情況下,會使五防系統誤判設備位置,失去基本的防誤能力,反而導致誤操作事故的發生。 解決方案 增加位置輔助接點採集,改為雙接點模式 後台監控系統位置信號僅通過現場設備輔助開關單接點採集,再傳輸到五防系統,進行信號對點,一一對應。如該接點出現問題,將影響信號迴路的傳輸,而誤發變位信號。我們可再增加一對獨立位置輔助接點採集,改為雙輔助接點傳輸,互不影響,同時在後台監控和五防系統均增設虛擬位置信號,當兩信號迴路位置不一致時,五防系統可發出告警信號,來自動閉鎖五防系統操作界面,需現場確認,進行人工對位後,方能操作。改進五防系統,利用閉鎖邏輯程序自動對位 僅改進五防系統軟體功能,通過每個設備自身的閉鎖邏輯程序,來與設備位置相關聯,即當某設備出現非邏輯性的變位時,則彈出告警窗口,自動閉鎖五防系統操作界面,到現場確認後,實現自動對位。

❾ 變電站信息點表是啥

信息點表,變電站中各種設備採集的遙測、遙信、遙脈的名稱、定義及順序列表,操作設備所定義的遙控、遙調的名稱、定義及順序列表;這是較為粗糙的信息點表的理解。變電站上的二次自動化設備,採集了各種信息,比如電壓,電流後,肯定要上送到供電局調度自動化系統中(例如目前國網在用的D5000,當然D5000不僅僅只是個自動化系統,我也不知道有多強大,確切說應該是個平台,調度自動化系統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而站上通常會有一個通訊管理裝置,接收絕大部分的自動化設備採集的信息,然後通訊管理裝置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排序,再轉發出來至D5000。通訊管理裝置整理、排序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就是所謂的信息點表,從中可以對應出每一個採集到的信息。這只是很粗糙的個人理解。

❿ 變電站自動化通訊設備

從上圖可以看出是上海聚仁電力研發的變電站自動化通訊設備,該設備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非常重要的基礎功能。藉助於通信,各斷路器間隔中測控保護單元、電廠電氣自動化系統(ECS)、後台監控系統和DCS系統中得以相互交換信息和信息共享,提高了電廠和變電站運行的可靠性,實現當地和遠方的實時數據監視和控制。通過通信,可提供常規的測控、保護、通信設備所不能提供的功能,減少測控保護設備的重復配置,簡化設備之間的互連,從整體上提高電力自動化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從而提高整個電網的自動化水平。

變電站自動化通訊設備主要技術特點

◇採用先進的軟硬體技術構築通用平台
採用嵌入式32位高速網路CPU晶元為基礎,配置大容量的SDRAM和Flash構成核心通用嵌入式硬體模塊。該嵌入式模塊具有極強的抗電磁干擾性,運行速度快,可靠性強,代碼緊湊,易於擴展。

◇擁有高性能的分布性
以網路為基礎的高度分布式軟體平台,完全面向對象分類的應用功能模塊,保證了應用的可裁減性,同時具備高度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可以等效成一台超級計算機運行所有的應用功能;軟硬體結構採用模塊化設計,層次分明、結構簡單、易於擴展和維護。

◇具有靈活可靠的通信功能
擁有2個10M/100M自適應乙太網網卡和8個485標准串列口。2個乙太網網卡可與多達8路的監控端和任意數目的組態軟體、智能保護設備通過UDP、TCP等網路協議進行通信;8個標准串列通信口均使用磁隔離進行保護,可實現所有同步、非同步通信傳輸(採用同步方式時可支持HDLC/SDLC協議),通信波特率可達到300K以上,主要用於與各種智能測控保護單元通信,採集各種遙測、遙信數據,並進行各種控制操作。

◇具有開放靈活的規約擴展功能
能方便的接入各種第三方智能設備,具有開放靈活的規約處理功能。通訊設備現在可接入部頒IEC104、ModbusTCP/IP、ModbusRTU、UDP及全國各主要廠家的測控、保護協議。

變電站自動化通訊設備主要功能

◇與現場前置層智能測控保護單元通信
採集並處理來自前置層智能測控保護單元的各種遙測、遙信信息,存放於實時資料庫中。

◇與上位機通信
把存放於實時資料庫中的遙測、遙信等數據按照要求的通信規約發往監控後台計算機,並可接收後台監控系統計算機的各種操作命令對前置層智能測控保護單元完成指定的操作。

◇看門狗功能
通過硬體、軟體和操作系統的看門狗絕對保證了通訊管理機在發生不可預知的異常問題時具有自恢復功能。

◇遠程功能
具有遠程調試維護功能能夠遠程監視通信管理機的每一個通信介面的接收和發送數據;能夠遠程監視和修改每一個通信介面的資料庫數據;能夠遠程進行組態數據的上載和下載及下載運行程序。

閱讀全文

與一種變電站遙信點表自動化生成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閥門中dc是什麼意思 瀏覽:320
諧波檢測裝置中ch介面是什麼 瀏覽:78
g6儀表多少錢換 瀏覽:860
空調機組製冷量是多少 瀏覽:92
太原最大五金批發市場 瀏覽:396
輪胎補胎後儀表故障標志怎麼去掉 瀏覽:826
整流回饋裝置作用 瀏覽:999
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名稱 瀏覽:61
精工機械表為什麼老是走走停停 瀏覽:967
為什麼現代化學儀器需要玻璃吹制 瀏覽:566
空調三通閥門壞有什麼症狀 瀏覽:468
材料和設備應當如何存儲 瀏覽:170
鎮海森林城堡兒童游樂設備哪個好 瀏覽:6
寶馬閥門排氣有什麼用 瀏覽:296
天語sx4儀表盤燈不亮怎麼回事 瀏覽:802
超達維修閥門廠 瀏覽:964
王牌戰爭封設備如何解封 瀏覽:485
粗食鹽提純需要什麼儀器 瀏覽:229
蔚領機械鑰匙怎麼開門視頻 瀏覽:249
面盆水龍頭閥門漏水怎麼辦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