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車上的起重臂就是一個______杠桿(如圖),使用它的好處是能夠______;如圖所示,A裝置是______滑輪
(1)工程車上的起重臂的支點是O點,伸縮臂那裡是動力,掛鉤那裡是阻力,由此可見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一個費力杠桿,使用它的好處是能夠省距離.
(2)A裝置的軸不能隨物體一起移動是定滑輪,因此本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它盡管不省力,但是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故答案為:費力;省距離;定;等臂杠桿;改變力的方向.
2.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 試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的目的是 &..
(1)製取一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 C+CO 2 Cu+CO 2 還原性(4)防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同時證明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燃性
3. 圖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套實驗裝置,A裝置的水槽里裝的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
(1)將兩裝置先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作用是讓葉內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排除干擾內,防容止影響實驗. (2)數小時後,摘下A裝置內的葉片,經過處理後滴加碘液染色,澱粉遇碘變藍色,葉片顏色不變藍色,說明葉片中無澱粉存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被A裝置的水槽里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故水槽里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綠葉在光下製造了澱粉,因此摘下B裝置內的葉片,經處理後加碘液數滴,葉片的顏色變藍,說明B裝置內的葉片在光下製造了澱粉. (3)由(1)、(2)可知,該實驗變數是二氧化碳,說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為: (1)消耗葉片內原有的澱粉(或有機物). (2)無變化(或不變藍);無澱粉產生. (3)二氧化碳. |
4. 裝置A的作用是(鐵粉在高溫下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
加熱產生水蒸氣
5. 我是化學新手,這題做不來,請看看,深表感謝
①A裝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CO2。 ②B裝置的作用是:檢驗空氣中的CO2是否除盡。 ③C處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使綠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處發生呼吸作用。 往A的導管口緩緩連續鼓入空氣一段時間 ④A裝置中應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有關化學方程式為:CO2 + Ca(OH)2 = CaCO3↓ + H2O。 ⑤D 裝置中的應觀察的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結論與討論: 能表示這個探究實驗獲得成功的兩個主要現象是:B瓶中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D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6.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試回答下列問題:①A裝置的目的是______,所發生的
①實驗的目的是要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可以通過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下的反應製取一氧化碳.所以,A裝置的目的是製取一氧化碳,所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CO2 高溫 | .
7. 如圖所示,A裝置是______滑輪(選填「定」或「動」),它的實質是______,使用它的作用是______
如圖旗桿頂部的裝置,滑輪的軸使用時不隨物體運動,是定滑輪,是一個等臂杠桿. 使用它的好處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故答案為:定;等臂杠桿;改變力的方向.
8. 裝置a和c均採用了長玻璃導管,其作用是
(1) +Br 2 +HBr ;2Fe+3Br 2 == 2FeBr 3 ;HBr+AgNO 3 =AgBr↓+HNO 3 (2)導出HBr,兼起冷凝器的作用 (3)旋轉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鐵粉上內 ;托起軟橡膠容袋,使鐵粉落入溴和苯組成的混合液中 (4)溴蒸氣和苯蒸氣逸出,污染環境 (5)吸收反應中隨HBr逸出的溴蒸氣和苯蒸氣,CCl 4 由無色變成橙色
9. 我國制鹼工業的先驅--侯德榜先生,1939年發明了著名的侯氏制鹼法,其核心反應原理可用如下化學方程式表示
(1)A裝置是指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是碳酸鈣和鹽酸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CO 3 +2H + =Ca 2+ +CO 2 ↑+H 2 O;C裝置稀硫酸是尾氣處理裝置吸收過量的氨氣,防止污染環境; 故答案為:CaCO 3 +2H + =Ca 2+ +CO 2 ↑+H 2 O;吸收從B裝置中的試管內逸出的氨氣,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B裝置中的試管內是溶有氨和氯化鈉的飽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會發生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銨,依據圖標分析可知溫度越低,碳酸氫鈉的溶解度越小,所以溫度越低越有利於碳酸氫鈉的晶體析出; 故答案為:溫度越低碳酸氫鈉溶解度越小,便於析出; (3)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通入後和氨氣反應不能生成碳酸氫鈉,所以的不到碳酸氫鈉晶體,所以需要加一個洗氣裝置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 故答案為:AB,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氯化氫氣體; (4)飽和食鹽水中含NaCl的質量為5.85g,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NH 3 +CO 2 +NaCl+H 2 O═NH 4 Cl+NaHCO 3 (晶體),理論得到碳酸氫鈉質量為8.4g:實驗後得到乾燥的NaHCO 3 晶體的質量為5.04g,則碳酸氫鈉的產率= ×100%=60%; 故答案為:60% |
10. 如圖1示,是小明同學做「觀察水沸騰」的實驗裝置.(1)實驗裝置中A的作用是防止熱量______;B的作用是__
(1)實驗裝置中給燒杯加蓋是為了防止熱量的散失,這樣縮短了加熱時間;燒杯必須墊在石棉網上加熱,這樣既能使燒杯受熱均勻,又不會燒壞燒杯. (2)橫坐標代表時間,縱坐標代表溫度,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描點,並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下圖所示: (3)從圖象可以看出,水在沸騰過程中盡管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97℃不變,所以水的沸點是97℃. 故答案為: (1)散失;使燒杯受熱均勻,不要燒壞燒杯. (2)
 (3)97℃;不變.
與a裝置所起的作用是相關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