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用下列裝置設計一個實驗,檢驗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1)連接上述裝置的正確順序是(填寫各介面的字母
①由該實驗可知,應選擇製取二氧化碳裝置→除雜裝置→乾燥裝回置→一氧化碳的制答取裝置→吸收二氧化碳的裝置→還原實驗裝置→驗證實驗產物的裝置來選擇介面,且除雜時導管長進短出,故答案為:N→LM→JK→HI→FG→DE→BC→A; ②因鹽酸容易揮發,則二氧化碳中混有HCl,則NaHCO 3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Cl氣體,故答案為:吸收HCl氣體; ③因濃硫酸和無水硫酸銅都具有吸收性,則起乾燥作用的物質為濃硫酸和無水硫酸銅,故答案為:濃硫酸和無水硫酸銅; ①因氫氧化鈉在還原實驗裝置之前,為排除對還原實驗產生檢驗的影響,應將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除去,則氫氧化鈉可吸收二氧化碳,氫氧化鈣溶液在還原實驗裝置之後,則可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來檢驗二氧化碳,故答案為:吸收CO 2 氣體;證明氧化產物是CO 2 ; ②因實驗中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條件為高溫,則反應為C+CO 2 2CO,故答案為:C+CO 2 2CO. |
B. 用如下圖所示各裝置設計一個實驗,驗證濃硫酸與木炭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生的各種產物.(1)濃硫酸和木
(1)濃硫酸具有氧化性,與木炭共熱生成CO 2 、SO 2 和H 2 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 2 SO 4 CO 2 ↑+2SO 2 ↑+2H 2 O,故答案為:C+2H 2 SO 4 CO 2 ↑+2SO 2 ↑+2H 2 O; (2)反應生成CO 2 、SO 2 和H 2 O,應先檢驗水蒸氣的存在,因為在驗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存在時都需通過溶液,可帶出水蒸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不能先通過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先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並除去二氧化硫後才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檢驗過程應為檢驗水蒸氣→檢驗並除盡二氧化硫→檢驗二氧化碳,故答案為:④;②;①;③; (3)水蒸氣用無水硫酸銅為白色固體遇水變藍檢驗;裝置②中要檢驗產物中有水蒸汽,則放入的葯品是:無水硫酸銅;裝置③中要檢驗產物中有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為通過澄清的石灰水,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放入的葯品是:澄清石灰水;實驗時可觀察到裝置①中A瓶的溶液退色,C瓶的溶液不退色,SO 2 能使紅色的品紅溶液褪色,CO 2 不能使紅色的品紅溶液褪色,因此裝置A中盛有紅色的品紅溶液來檢驗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影響二氧化碳的檢驗,因此檢驗二氧化碳前先除盡二氧化硫,裝置B中盛有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二氧化硫,而不除去二氧化碳,裝置C中的紅色的品紅溶液是用來證明SO 2 氣體已完全除盡的, 故答案為:無水硫酸銅粉末;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除去氣體中的SO 2 ;證明SO 2 氣體已完全除盡. |
C. (1)濃硫酸與木炭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2)試用下圖所列各裝置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
上述反應中的生成物有三個:SO2、CO2、H2O,在檢驗這三種產物時要避免相互干擾內,如檢驗CO2時一般用容澄清石灰水,而SO2也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在檢驗CO2之前必須先除去SO2;同時,在氣體通過水溶液後,水蒸氣會隨之帶出,所以必須在通過水溶液之前檢驗水的存在,由上分析裝置的連接順序是④→②→①→③.
故本題的答案是:(1)2H2SO4(濃)+C
△ | .
D. 濃硫酸與木炭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O4(濃)+C △ . CO2↑+2SO2↑+2H2O(1)試用圖中
(1)碳和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SO2、CO2和水,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時用到的溶液中均含有水,首先用無水硫酸銅檢驗產物水,然後用品紅溶液檢驗 SO2,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在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之前必須把SO2吸收干凈,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用於吸收SO2,品紅溶液用於檢驗SO2是否除干凈, 故答案為:④→②→①→③; (2)根據檢驗的順序,在檢驗二氧化碳之前先檢驗二氧化硫,可以用品紅來檢驗,除二氧化硫可以用高錳酸鉀,二氧化硫是否被高錳酸鉀吸收干凈,也可以用品紅來檢驗, 故答案為:驗證產物氣流中是否有SO2;將SO2全部氧化吸收;確定產物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氧化; (3)檢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時用到的溶液中均含有水,所以先檢驗水的存在,觀察無水硫酸銅是否變藍來檢驗水的產生,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為:無水硫酸銅;水蒸氣;澄清石灰水;CO2; (4)用無水硫酸銅來檢驗水的產生,檢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時用到的溶液中均含有水,產物氣流通過①、③會帶出水蒸氣,所以必須先檢驗水的存在,若裝置①和裝置②對調,則不能驗證產物水蒸氣的存在;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先用品紅溶液檢驗SO2,然後酸性用高錳酸鉀溶液用於吸收SO2,品紅溶液用於檢驗SO2是否除干凈,最後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若置①和裝置③的順序對調,則不能驗證產物的CO2存在, 故答案為:不能驗證產物水蒸氣的存在;不能驗證產物的CO2存在; (5)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CO2;
E. (17分)(1)濃硫酸與木炭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試用下圖所列各裝置設...
(1)2H 2 SO 4 (濃)+C=====CO 2 ↑+2H 2 O↑+2SO 2 ↑(3分)(2)④→②→①→③(2分)(3)驗證產物氣流中有SO 2 將產物氣流中SO 2 全部氧化吸收確認產物氣流中SO 2 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每空2分*3=6分) (4)無水硫酸銅(或變色硅膠)(1分)水蒸氣(1分)由於產物氣流通過①、③時會帶出水蒸氣,所以②必須在①、③之前(2分)(5)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 CO 2 (二氧化碳)(1分)
F. 實驗室用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熱製取乙烯,常因溫度過高而發生副反應生成一定量的二氧化硫.請用下圖裝置設
(1)儀器a的名稱為圓底燒瓶,故答案為:圓底燒瓶; (2)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的方程式為CH3CH2OH 濃硫酸 |
G. 高中化學必修一試題(人教版)
高中化學必修一測試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Mg:24 C:12 O:16 S:32 Cl:35.5 Na:23 Al:27 K:39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符合題意) 1.通常情況下,既能用濃硫酸乾燥,又能用鹼石灰乾燥的是 ( ) A.HCl B. C. D.NO 2.已知由NaHS、MgSO4、NaHSO3組成的混合物,硫元素的質量分為a%,則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A.a% B.2a% C. 1―1.75a% D.1―0.75a% 3.下列各組物質中,與O2和O3的關系相同的一組是( ) A.Na和Na+ B.金剛石和C60 C. H2和 H2 D.水和重水 4.氯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它具有較強的氧化性。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紅熱的銅絲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生成棕黃色煙。 B.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白色的煙。 C.純凈的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的燃燒,在集氣瓶口形成白色煙霧。 D.氯氣能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見光易分解。 5.某學生想利用下圖裝置(燒瓶位置不能移動)收集下列氣體:① H2 ②Cl2 ③CH4 ④HCl⑤NH3 ⑥NO ⑦NO2 ⑧SO2, 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燒瓶是乾燥的,由A進氣收集①③⑤ B.燒瓶是乾燥的,由B進氣收集②④⑥⑦⑧ C.在燒瓶中充滿水,由A進氣收集①③⑤⑦ D.在燒瓶中充滿水,由B進氣收集⑥ 6.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碳族元素都是非金屬元素,其非金屬性隨核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弱 B.碳族元素的單質都有導電性 C.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強 D.同一周期中氧族元素比碳族元素的非金屬性強 7.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鈉與水反應:Na+H2O=Na++OH-+H2↑ B.氯氣與水反應:Cl2+H2O=2H++Cl-+ClO- C.氫氧化鋁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D.用氯化鐵溶液腐蝕電路板:Fe3++Cu=Fe2++Cu2+ 8.將下列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溶液等體積兩兩混合有白色沉澱生成,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後,沉澱消失並放出氣體,再加入硝酸銀溶液又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 ) A.Na2CO3和Ca(OH)2 B.Na2CO3和CaCl2 C.Ca(HCO3)2和NaOH D.Na2SO4和Ba(NO3)2 9.在一定條件下, 與R2-發生如下反應: +2 R2-+6H+=3R+3H2O 下列關於元素R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R原子的最外層上有4個電子 B. 中的R只能被還原 C.HnRO3一定是強酸 D.R的單質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10.下列除雜方法不正確的是(括弧內為雜質)( ) A.H2(H2S)通過CuSO4溶液洗滌 B.SO2(SO3)通過飽和NaHSO3溶液洗滌 C.Na2SO3溶液(Na2SO4)滴加適量的BaCl2溶液 D.Na2SO4溶液(Na2SO3)滴加適量的H2SO4溶液 11.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把鹽酸滴在銅片上:Cu+2H+═Cu2++H2↑B.把鹽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2H+═H2O+CO2↑C.混合碳酸氫鈉溶液與鹽酸:HCO3-+H+═H2CO3 D.把硝酸銀溶液滴入鹽酸中:Ag++Cl-═AgCl↓ 濃硫酸 亞硫酸
MnO2 濃鹽酸 亞硫酸 鈉晶體 濕潤藍色石蕊試紙 濕潤澱粉KI試紙 濕潤品紅試紙 沾有KMnO4溶液的濾紙 氯化鈉溶液 A.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後褪色 B.品紅試紙、沾有高錳酸鉀溶液的濾紙 均褪色證明了SO2具有漂白性 C.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未變藍說明 SO2的氧化性弱於I2 D.NaCl溶液可用於除去實驗中多餘的SO2 13.下列有關硫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濃硫酸與銅反應,濃硫酸體現氧化性和酸性 B.濃硫酸與木炭粉加熱發生反應時,濃硫酸只作氧化劑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來乾燥二氧化硫 D.蔗糖與濃硫酸的作用中,濃硫酸體現脫水性和氧化性 14.要證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進行如下實驗的最佳順序為 ①加入氯水 ②加入KMnO4溶液 ③加入NH4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15.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時,為防止Ag+、CO32-、SO32-等離子的干擾,下列實驗方案比較嚴密的是( ) A.先加稀HCl將溶液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澱; B.先加稀HNO3將溶液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澱; C.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澱; D.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澱; 16.下列溶液中,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 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Fe2+、Mg2+、NO3-、Cl- C.碳酸氫鈉溶液:K+、SO42-、Cl-、H+ D.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2分) 二.填空題(44分) 17.(8分)向100mL 3mol/L的NaOH溶液中緩慢通入一定量的CO2 ,充分反應,測得最後溶液的PH>7。 (1)此時溶液的溶質若是單一成分,可能是 或 ;如果是多種成分,可能是 或 (2) 在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緩慢滴加1mol/L的鹽酸,所得氣體的體積與所加鹽酸的體積(不考慮溶解於水)關系如圖所示。
①B點時,產生的CO 在標准狀況下的體積為__ ______mL ②B點時,反應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是__ __(溶液體積的變化忽略不計) 18.(8分)X、Y、Z為三種常見的單質,Z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後的產物之一,A、B為常見的化合物。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反應均不是在溶液中進行的)(以下每空中填入一種即可)。 (1)當X、Y均為金屬時,Y的化學式為 ,B的化學式為 (2)當X為非金屬且為氣體,Y為金屬且為紫紅色時,X的化學式為 ,A的化學式為 (3)當X為金屬、Y為非金屬且為固體時,X與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當X、Y均為非金屬固體時,X與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 B D E F F A D +x +x C +水 ④ ① ⑤ ③ 學常見的強酸,D的濃溶液與銅共熱可生成A; F的濃溶液與X共熱通常用於中學實驗室制備單 質C;B和X混合是實驗室常溫下簡易制單質E 的一種方法,X是一種黑色粉末,B的分子中有 18個電子。反應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B、C、D、X的氧化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用化學式表 示) 。 (2)B的電子式為 。 (3)與B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帶兩個正電荷的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 (4)寫出反應①和⑤的離子方程式:① 。 ⑤ 。 (5)上述物質中A與E反應的產物G常用於工業制備D,寫出以下兩個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註明反應條件) G→D: ; A+E→G: 。 20.(14分)
(1)濃硫酸與木炭粉加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試用上圖中所列各裝置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上述反應所產生的各種產物。這種裝置的連接順序(按產物氣流從左到右的方向)是(填圖中裝置的編 號): → → → 。 (3)實驗時可觀察到裝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裝置②中所加的白色固體葯品是 ,可驗證的產物是 。 (5)裝置③中所盛的溶液是 ,可驗證的產物是 。 (6)在各裝置所盛的試劑不變的條件下,若裝置的連接順序為④→①→②→③,則可以檢出的產物是 (填化學式,下同),不能檢出的產物是 。 三、計算題(8分) 21.向80mL濃硫酸中加入56g銅片,加熱一段時間後,至不再反應為止,計算: (1)實驗測得反應中共有13.44L標准狀況下的SO2生成,被還原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 mol,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有 mol。 (2)將反應後的混合物加水稀釋到100mL並除去不溶物,加入足量鋅粉放出標准狀況下5.376L氫氣,則原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反應的Zn的質量為
高一化學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48分,每空3分)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D C B C A D C B 題 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D C D C A C A D 二.填空題 17. (8分)(1)Na2CO3或NaHCO3;NaOH和Na2CO3 Na2CO3和NaHCO3(每空1分) (2)①2240 (2分) ②0.75 mol·L (2分 無單位該空不得分) 高溫 (4)SiO2+2C Si+2CO(2分) H∶O∶O∶H ¨ ¨ ¨ ¨ +20 2 8 8 NaCl溶液 (2) (3) (4) ①SO2+Cl2+2H2O==4H++SO42-+2Cl- △ 催化劑 (5) H2O+SO3==H2SO4 2SO2+O2 2SO3 (每空2分,共14分,反應條件不注為0分) 20.(1) C+2H2SO4(濃) CO2+2SO2+2H2O (3分) (2) ④→②→①→③ (2分,錯1個編號為0分) (3) 驗證產物氣流中有SO2 ; 將產物氣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 ; 確認產物氣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每空1分,共3分) (4) 無水硫酸銅(或CuSO4) 水氣(或水或H2O) (每空1分,共2分); (5) 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CO2(或二氧化碳) (每空1分,共2分) (6) CO2 、SO2 H2O (每空1分,共2分,填不全或填錯為0分) 三.計算題 21.(1) 0.6 1.2(每空2分,共4分) (2)18mol/L 54.6g(每空2分,共4分,少帶一個單位扣1分)
與試用下圖各裝置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上述反應相關的資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