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園林景觀庭院設計中有哪些水景設計
庭院水景通常為人工化水景為多。根據庭院空間的不同,採取多種手法進行引水造景(如疊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場地中有自然水體的景觀要保留利用,進行綜合設計,使自然水景與人工水景融為一體。庭院水景設計要藉助水的動態效果營造充滿活力的居住氛圍。
(1) 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區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設計要藉助水的動態效果營造充滿活力的居住氛圍。城市居住區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藉以改善小區的景觀。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關園林營造的書《作庭記》把瀑布分為向落、片落、傳落、離落、棱落、絲落、左右落、橫落等十種形式。不同的形式表達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僅希望欣賞到優美的落水形象,而且還喜歡聽落水的聲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為滑落式、階梯式、幕布式、絲帶式等多種,並模仿自然景觀,採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設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導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慮到觀賞效果,不宜採用平整飾面的白色花崗石作為落水牆體。為了確保瀑布沿牆體、山體平穩滑落,應對落水口處山石作卷邊處理,或對牆面作坡面處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會產生不同視覺、聽覺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製成為設計的關鍵參數,居住區內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2) 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園林中溪澗景色的精華,再現於城市園林之中,居住區里的溪澗是回歸自然的真實寫照。小徑曲折多次,溪水忽隱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聲音,丁冬做響,人達到了彷彿親臨自然的境界。
為了使居住區內環境景觀在視覺上更為開闊,可適當增大寬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採用散石和塊石,並與水生或濕地植物的配置相結合,減少人工造景的痕跡。溪流的形態應根據環境條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寬和所用材料進行合理的設計。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兩種。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應小於0.3m,以防止兒童溺水,同時水底應做防滑處理。可供兒童嬉水的溪流,應安裝水循環和過濾裝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種養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水生動植物,增強觀賞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應根據地理條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為0.5%,急流處為3%左右,緩流處不超過1%.溪流寬度宜在1-2m,水深一般為0.3-1m左右,超過0.4m時,應在溪流邊採取防護措施(如石欄、木欄、矮牆等)。
(3) 生態水池
生態水池是適於水下動植物生長,又能美化環境、調節小氣候供人觀賞的水景。在居住區里的生態水池多飼養觀賞魚蟲和習水性植物(如魚草、蘆葦、荷花、蓮花等),營造動物和植物互生互養的生態環境。水池的深度應根據飼養魚的種類、數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確定。一般在0.3-1.5m,為了防止陸上動物的侵擾,池邊平面與水面需保證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與池底需平整以免傷魚。池壁與池底以深色為佳。不足0.3m的淺水池,池底可做藝術處理,顯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與池畔宜設隔水層,池底隔水層上覆蓋0.3-0.5m厚土,種植水草。
(4) 游泳水景
泳池水景以靜為主,營造一個讓居住者在心理和體能上的放鬆環境,同時突出人的參與性特徵(如游泳池、水上樂園、海濱浴場等)。居住區內設置的露天泳池不僅是鍛煉身體和游樂的場所,也是鄰里之間的重要交往場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極具觀賞價值。
居住區泳池設計必須符合游泳池設計的相關規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規比賽用池,池邊盡可能採用優美的曲線,以加強水的動感。泳池根據功能需要盡可能分為兒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兒童泳池深度為0.6-0.9m為宜,成人泳池為1.2-2m.兒童池與成人池可統一考慮設計,一般將兒童池放在較高位置,水經階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證了安全又可豐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須作圓角處理,鋪設軟質滲水地面或防滑地磚。泳池周圍多種灌木和喬木,並提供休息和遮陽設施,有條件的小區可設計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設備及區域。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兩種。水面下涉水主要用於兒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過0.3m,池底必須進行防滑處理,不能種植苔藻類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於跨越水面,應設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積不小於0.4×0.4m,並滿足連續跨越的要求。上述兩種涉水方式應設水質過濾裝置,保持水的清潔,以防兒童誤飲池水。
(5) 裝飾水景
裝飾水景不附帶其他功能,起到賞心悅目,烘托環境的作用,這種水景往往構成環境景觀的中心。裝飾水景是通過人工對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細、高低、大小、時間差等)達到藝術效果,並藉助音樂和燈光的變化產生視覺上的沖擊,進一步展示水體的活力和動態美,滿足人的親水要求。
噴泉是西方園林中常見的景觀。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園林中運用,利用動力驅動水流,根據噴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創造出不同的噴泉狀態。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對水的射流控制是關鍵環節。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觀的精華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擴大視覺空間,豐富景物的空間層次,增加景觀的美感。倒影池極具裝飾性,可做的十分精緻,無論水池大小都能產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樹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設置倒影池。
『貳』 園林景觀的設計是什麼
園林景觀設計要素包括自然景觀要素和人工景觀要素。
人工景觀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跡、文化遺址、園林綠化、藝術小品、商貿集市、建構築物、廣場等。這些景觀要素為創造高質量的城市空間環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必須對各種景觀要素進行系統組織,並且結合風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諧的景觀體系,有序的空間形態。
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因景得宜
地形規劃是造園的基礎,也是造園的必要條件。因不同的地點和環境條件靈活地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規劃對景點的布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造園前必須進行地形規劃。
2、園林景觀
園林中的地形是具有連續性的,園林中的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塊地形的規劃既要保持排水及種植要求,又要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力求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
『叄』 園林景觀設計的步驟
園林景觀設計主要有以下五個的步驟:
步驟一:.製作總體方案
根據景觀設計項目性質和規模大小,時間大概在10-25天左右,在這個階段中若是委託項目做完就可溝通匯報了,若是大型市政項目則可能是以投標的方式進行評比,中標者方可繼續進行後續工作。
步驟二、方案深化
時間:10-20天左右,確定總體布局,豎向設計,節點的細化,工程估算等。
步驟三、初步設計
時間:15-20天左右,總體的平面和豎向細化,重要節點的剖立面及細部大樣,標清所有的材料規格,所有的平面立面的材料標注,植被品種的標注。
步驟四、設計施工圖
時間:20-30天左右,提供放線圖、水電結構做法、節點細部、植物統計量、規格要求、指導施工。
步驟五、現場施工配合
施工圖設計完畢後,項目進入施工階段,設計人員在現場進行跟進,解決圖紙或實際現場不符產生的設計問題。以上五步驟在實際操作中有時會根據項目的規模、進度要求,進行縮短省略。
『肆』 園林景觀要怎麼設計
1、接受設計任務、基地實地踏勘,同時收集有關資料。作為一個建設項目的業主(俗稱「甲方」)會邀請一家或幾家設計單位進行方案設計。
作為設計方(俗稱「乙方」)在與業主初步接觸時,要了解整個項目的概況,包括建設規模、投資規模、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特別要了解業主對這個項目的總體框架方向和基本實施內容。總體框架方向確定了這個項目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綠地,基本實施內容確定了綠地的服務對象。這兩點把握住了,規劃總原則就可以正確制定了。
另外,業主會選派熟悉基地情況的人員,陪同總體規劃師至基地現場踏勘,收集規劃設計前必須掌握的原始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①所處地區的氣候條件,氣溫、光照、季風風向、水文、地質土壤(酸鹼性、地下水位)。②周圍環境,主要道路,車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內環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狀況,各處地形標高、走向等。
2、初步的總體構思及修改
基地現場收集資料後,就必須立即進行整理,歸納,以防遺忘那些較細小的卻有較大影響因素的環節。
在著手進行總體規劃構思之前,必須認真閱讀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或「設計招標書」)。在設計任務書中詳細列出了業主對建設項目的各方面要求:總體定位性質、內容、投資規模,技術經濟相符控制及設計周期等。在這里,還要提醒剛入門的設計人員一句話:要特別重視對設計任務書的閱讀和理解,一遍不夠,多看幾遍,充分理解,「吃透」設計任務書最基本的「精髓」。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製作包裝
經過了初次修改後的規劃構思,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方案。設計人員此時應該虛心好學、集思廣益,多渠道、多層次、多次數地聽取各方面的建議。不但要向老設計師們請教方案的修改意見,而且還要虛心向中青年設計師們討教,往往多請教討教別人的設計經驗,並與之交流、溝通,更能提高整個方案的新意與活力。
由於大多數規劃方案,甲方在時間要求上往往比較緊迫,因此設計人員特別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只顧進度,一味求快,最後導致設計內容簡單枯燥、無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圖面質量粗糙,不符合設計任務書要求。
第二,過多地更改設計方案構思,花過多時間、精力去追求圖面的精美包裝,而忽視對規劃方案本身質量的重視。這里所說的方案質量是指:規劃原則是否正確,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構圖是否合理、簡潔、美觀,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4、業主的信息反饋
業主拿到方案文本後,一般會在較短時間內給予一個答復。答復中會提出一些調整意見:包括修改、添刪項目內容,投資規模的增減,用地范圍的變動等。針對這些反饋信息,設計人員要在短時間內對方案進行調整、修改和補充。
5、方案設計評審會
由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組,會集中一天或幾天時間,進行一個專家評審(論證)會。出席會議的人員,除了各方面專家外,還有建設方領導,市、區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項目設計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員。
6、擴初設計評審會
設計者結合專家組方案評審意見,進行深入一步的擴大初步設計(簡稱「擴初設計」)。在擴初文本中,應該有更詳細、更深入的總體規劃平面、總體豎向設計平面、總體綠化設計平面、建築小品的平、立、剖面(標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別復雜的地段,應該繪制詳細的剖面圖。在剖面圖中,必須標明幾個主要空間地面的標高(路面標高、地坪標高、室內地坪標高)、湖面標高(水面標高、池底標高)。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圖的設計(上)
在園林規劃設計步驟(一)中,我們談到過基地的踏勘。這次所談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點與前一次不同:1、參加人員范圍的擴大。前一次是設計項目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這一次必須增加建築、結構、水、電等各專業的設計人員;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變化了的基地情況。前一次與這一次踏勘相隔較長一段時間,現場情況必定有了變化,我們必須找出對今後設計影響較大的變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後調整隨後進行的施工圖設計。
8、施工圖的設計(下)
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大項目、大工程的產生,它們自身的特點使得設計與施工各自周期的劃分已變得模糊不清。特別是由於施工周期的緊迫性,我們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圖紙,從而使整個工程項目處於邊設計邊施工的狀態。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圖,以便進行即時開工。緊接著就要進行各個單體建築小品的設計,這其中包括建築、結構、水、電的各專業施工圖設計。
9、施工圖預算編制
嚴格來講,施工圖預算編制並不算是設計步驟之一,但它與工程項目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有必要簡述一下。
施工圖預算是以擴初設計中的概算為基礎的。該預算涵蓋了施工圖中所有設計項目的工程費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總造價,建築小品工程縱總價,道路、廣場工程總造價,綠化工程總造價,水、電安裝工程總造價等。
10、施工圖的交底
業主拿到施工設計圖紙後,會聯系監理方、施工方對施工圖進行看圖和讀圖。看圖屬於總體上的把握,讀圖屬於具體設計節點、詳圖的理解。
11、設計師的施工配合(一)
設計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會被人們所忽略。其實,這一環節對設計師、對工程項目本身恰恰是相當重要的。
業主對工程項目質量的精益求精、,對施工周期的一再縮短,都要求設計師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經常踏勘建設中的工地,解決施工現場暴露出來的設計問題、設計與施工相配合的問題。如有些重大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就已經相當緊迫,業主普遍採用"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針對這種工程,設計師更要勤下工地,結合現場客觀地形、地質、地表情況,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設計。
12、設計師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設中的工地位於與設計師不同城市,俗稱「外地設計項目」而工程項目又相當重要(影響深遠,規模龐大)。設計院所就必須根據該工程的性質、特點,派遣一位總體設計協調人員赴外地施工現場進行施工配合。
『伍』 園林景觀照明設計有關規范有哪些
GB 50617-2010 建築電氣照明裝置施工與驗收規范;
GB 50582-2010 室外作業場地照明設計標准
JGJT_163-2008_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非正式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建築照明設計標准GB 50034—2004
『陸』 論述園林布置形式與設計方法
一、園林布局的原則園林布局的概念
園林是由一個個、一組組不同的景觀組成的,這些景觀不是以獨立的形式出現的,是由設計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機地組織起來的。在園林中把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藝術規則有機地組織起來,創造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這個過程稱為園林布局。
人們在游覽園林時,在審美要求上是欣賞各種風景,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動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種園林建築。如何把這些自然的景物與人工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既完整又開放的優秀園林景觀,這是設計者在設計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好的布局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園林布局的綜合性與統一性
1)園林的功能決定其布局的綜合性園林的形式是由園林的內容決定的,園林的功能是為人們創造一個優美的休息娛樂場所,同時在改善生態環境上起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只從這一方面考慮其布局的方法,不從經濟與藝術方面的條件考慮,這種功能也是不能實現的。園林設計必須以經濟條件為基礎,以園林藝術、園林美學原理為依據,以園林的使用功能為目的。只考慮功能,沒有經濟條件作保證,再好的設計也是無法實現的。同樣在設計中只考慮經濟條件,脫離其實用功能,這種園林也不會為人們所接受。因此,經濟、藝術和功能這三方面的條件必須綜合考慮,只有把園林的環境保護,文化娛樂等功能與園林的經濟要求及藝術要求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綜合解決,才能實現創造者的最終目標。
2)園林構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統一性園林構圖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體和動、植物等自然景觀及其建築、構築物和廣場等人文景觀。這些要素中植物是園林中的主體,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長的載體,這二者在園林中以自然形式存在。不經過人為干預的自然要素往往是最原始的產物,其藝術性往往達不到人們所期望的效果,建築在園林中是人們根據其使用的功能要求出發而創造的人文景觀,這些景物必須與天然的山水、植物有機地結合起來並融合於自然中才能實現其功能要求。
以上三方面的要素在布局中必須統一考慮,不能分割開來,地形、地貌經過利用和改造可以豐富園林的景觀,而建築道路是實現園林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將生命賦予自然,將綠色賦予大地,沒有植物就不能成為園林,沒有豐富的、富於變化的地形、地貌和水體就不會滿足園林的藝術要求。好的園林布局是將這三者統一起來,既有分工又要結合。
3)起開結合,多樣統一對於園林中多樣變化的景物,必須有一定的格局,否則會雜亂無章,既要使景物多樣化,有曲折變化,又要使這些曲折變化有條有理,使多樣的景物各有風趣,能互相聯系起來,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
在我國的傳統園林布局中使用「起開結合」四個字來實現這種多樣統一。什麼是「起開結合」呢?清朝的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指出:布局「全在於勢,勢者,往來順逆之間,則開合之所寓也。生發處是開,一面生發,即思一面收拾,則處處有結構而無散漫之弊。收拾處是合,一面收拾一面又思生發,則時時留有餘意而有不盡之神,……如遇綿衍抱拽之處,不應一味平塌,宜思另起波瀾。蓋本處不好收拾,當從他處開來,庶棉平塌矣,或以山石,或以林木,或以煙雲,或以屋宇,相其宜而用之。必於理於勢兩無妨而後可得,總之,行筆布局,一刻不得離開合。」這里就要求我們在布局時必須考慮曲折變化無窮,一開一合之中,一面展開景物,一面又考慮如何收合
(二)因地制宜,巧於因借園林布局除了從內容出發外,還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我國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提出「園林巧於因借」的觀點,他在《園冶》中指出:「因者雖其基勢高下,體形之端正……」,「因」就是因勢,「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園地惟山林最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入奧疏源,就低蓄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開池沼」。這種觀點實際就是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最好典範1)地形、地貌和水體在園林中,地形、地貌和水體佔有很大比例。地形可以分為平地、丘陵地、山地、凹地等。在建園時,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件,對於低凹地區,應以布局水景為主,而丘陵地區,布局應以山景為主,要結合其地形地貌的特點來決定,不能只從設計者的想像來決定,例如北京陶然亭公園,在新中國成立前為城南有名的臭水坑,電影《城南舊事》中講的就是這一地區的故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了改善該地區的環境條件,採用挖湖蓄水的方法,把挖出的土方在北部堆積成山,在湖內布置水景,為人們提供一個水上活動場所,這樣不僅改造了環境,同時也創造出一個景觀秀麗、環境優美的園林景點。如果不是採用這種方法,而是從遠處運土把坑填平,雖可以達到整治環境的目的,但不會有今天這樣景觀豐富的園林。
在工程建築設施方面應就地取材,同時考慮經濟技術方面的條件。園林在布局的內容與規模上,不能脫離現有的經濟條件。在選材上以就地取材為主,例如假山置石,在園林中的確具有較高的景觀效果,但不能一味追求其效果而不管經濟條件是否允許,否則必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宋徽宗在汴京所造萬壽山就是一例:據史料記載,「公元1106年,宋徽宗為建萬壽山,於太湖取石,高廣數丈,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折牆,數月乃至」,最終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而北京頤和園中的「敗家石」(青芝岫)的來歷也是如此。
建園所用材料的不同,對園林構圖會產生一定的作用,這是相對的,非絕對的,太湖石可謂置石中的上品,並非必不可少,例如北京北海靜心齋的假山所用石材為北京房山所產,廣州園林的假山為當地所產的黃德石等均屬就地取材的成功之例。
2)植物及氣候條件中國園林的布局受氣候條件影響很大。我國南方氣候炎熱,在樹種選擇上應以遮陽目的為主,而北方地區,夏季炎熱,需要遮蔭,冬季寒冷,需要陽光,在樹種選擇上就應考慮以落葉樹種為主。
在植物選擇上還必須結合當地氣候條件,以鄉土樹種為主。如果只從景觀上考慮,大量種植引進的樹種,不管其是否能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其結果必是以失敗而告終。
另外,植物對立地條件的適應性必須考慮,特別是植物的陽性和陰性,抗乾旱性與耐水濕性等,如果把喜水濕的樹種種在山坡上,或把陽性樹種種在庇蔭環境內,樹木就不會正常生長,不能正常生長也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園林布局的藝術效果必須建立在適地適樹的基礎之上。
園林布局還應注意對原有樹木和植被的利用上。一般在准備建造園林綠地的地界內,常有一些樹木和植被,這些樹木或植被在布局時,要根據其可利用程度和觀賞價值,最大限度地組織到構圖中去。正如《園冶》中所講的那樣:「多年樹木,礙築檐垣,讓一步可以立基,砍數、丫不妨封頂,斯謂雕棟飛楹構易,蔭槐挺玉難成。」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對原有植被充分利用,關於這一點,在我國現代園林建設中得到了肯定,例如北京朝陽公園中有很多大樹為原居住區內搬遷後保留下來的,此公園於1999年建成,這些大樹,在改善環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們多數以「孤賞樹」的形式存在,如果全部伐去重新栽植新的樹木,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也不會很快達到理想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植物的布局中,還必須考慮植物的生長速度。一般新建的園林,由於種植的樹木在短期內不可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布局中應首先選擇速生樹種為主,慢生樹種為輔。在短期內,速生樹種可以很快形成園林風景效果,在遠期規劃上又必須合理安排一些慢生樹種。關於這一點在居住區綠地規劃中已有前車之鑒,一般居住區在建成後,要求很快實現綠化效果,在植物配植上,大面積種植草坪,同時為構圖需要,配以一些針葉樹,綠化效果是達到了,但沒有注意居民對綠地的使用要求,每到夏季烈日炎炎,居民很難找到納涼之處,這樣的綠地是不會受歡迎的。因此,在園林植物的布局中,要了解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既考慮遠期效果,又要兼顧當前的使用功能。
3)主題鮮明,主景突出任何園林都有固定的主題,主題是通過內容表現的。植物園的主題是研究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對植物進行鑒定、引種、馴化,同時向遊人展示植物界的客觀自然規律及人類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的知識,因此,在布局中必須始終圍繞這個中心,使主題能夠鮮明地反映出來。
在整個園林綠化工作中,綠化固然重要,但必須有重點,美化才能實現其藝術要求園林是由許多景區組成,這些景區在布局中要有主次之分,主要景區在園林中以主景的形式出現。
在整個園林布局中要做到主景突出,其他景觀(配景)必須服從於主景的安排,同時又要對主景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配景的存在能夠「相得而益彰」時,才能對構圖有積極意義,例如北京頤和園有許多景區,如佛香閣景區、蘇州河景區、龍王廟景區等,但以佛香閣景區為主體,其他景區為次要景區,在佛香閣景區中,以佛香閣建築為主景,其他建築為配景。
配景對突出主景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從對比方面來烘托主景,例如,平靜的昆明湖水面以對比的方式來烘托豐富的萬壽山立面。另一方面是從類似方式來陪襯主景,例如西山的山形、玉泉山的寶塔等則是以類似的形式來陪襯萬壽山的。
突出主景常用的方法有:主景升高、中軸對稱、對比與調和、動勢集中、重心處理及抑景等,其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五節內容(四)園林布局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規定性園林是存在於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之一,在空間與時間上具有規定性。園林必須有一定的面積指標作保證才能發揮其作用。同時園林存在於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周邊環境必然存在著某些聯系,這些環境將對園林的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北京頤和園的風景效果受西山、玉泉山的影響很大,在空間上不是採用封閉式,而是把園外環境的風景引入到園內,這種做法稱之為借景,正如《園冶》所講「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疃,盡為煙景……」。這種做法超越了有限的園林空間。但有些園林景觀在布局中是採用閉鎖空間,例如頤和園內諧趣園,四周被建築環抱,園內風景是封閉式的,這種閉鎖空間的景物同樣給人秀美之感。
園林布局在時間上的規定性,一是指園林功能的內容在不同時間內是有變化的,例如園林植物在夏季以為遊人提供庇蔭場所為主,在冬季則需要有充足的陽光。園林布局還必須對一年四季植物的季相變化作出規定,在植物選擇上應是春季以綠草鮮花為主,夏季以綠樹濃蔭為主,秋季則以豐富的葉色和累累的碩果為主,冬季則應考慮人們對陽光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植物隨時間的推移而生長變化,直至衰老死亡,在形態上和色彩上也在發生變化,因此,必須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植物有衰老死亡,而園林應該日新月異
二、園林靜態布局
(一)靜態風景布局靜態風景布局靜態風景是指遊人在相對固定的空間內所感受到的景觀,這種風景是在相對固定的范圍內觀賞到的,因此,其觀賞位置和效果之間有著內在的影響。
1)靜態空間的視覺規律
(1)景物的最佳視距一般正常人的明視距離為25~30cm,對景物細部能夠看清的距離為40m左右,能分清景物類型的視距在250~300m左右,當視距在500m左右時只能辨認景物的輪廓,因此,不同的景物應有不同的視距。
(2)視域正常的眼睛,在觀賞靜物時,其垂直視角為130度,水平視角為160度;但能看清景物的水平視角在45度以內,垂直視角在30度以內,在這個范圍內視距為景寬的1.2倍。在此位置觀賞景物其效果最佳,但這個位置畢竟是有限的范圍,還要使遊人在不同的位置觀景,因此,在一定范圍內需預留較大一個空間,安排休息亭榭、花架等以供遊人逗留及徘徊觀賞。
園林中的景物在安排其高度與寬度方面必須考慮其觀賞視距問題。一般對於具有華麗外形的建築,如樓、閣、亭、榭等,應該在建築高度1倍至4倍的地方布置一定的場地,以供遊人在此范圍內以不同的視角來觀賞建築。而在花壇設計中,獨立性花壇一般位於視線之下,當遊人遠離花壇時,所看到的花壇面積變小,不同的視角范圍內其觀賞效果是不同的,當花壇的直徑在9~10m時,其最佳觀賞點的位置在距花壇2~3m左右,如果花壇直徑超過10m時,平面形的花壇就應該改成斜面的,其傾斜角度可根據花壇的尺寸來調整,但一般在30~60度時效果最佳,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的花壇,其中1997年以萬眾一心為主題的花壇,其直徑近百米,且為平面布置,所以這種花壇從空中俯視效果要遠比在廣場上看到的效果好得多。
在紀念性園林中,一般要求其垂直視角相對要大些,特別是一些紀念碑、紀念雕像等,為增加其雄偉高大的效果,要求視距要小些,且把景物安排在較高的台地上,這樣就更增加了其感染力。
2)不同視角的風景效果在園林中,景物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景物要在不同的位置來觀賞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根據人們在觀賞景物時,其垂直視角的差異劃分為平視風景、仰視風景和俯視風景三類。
(1)平視風景平視風景是指遊人頭部不必上仰下俯,就可以觀賞的風景。這種風景的垂直視角在以視平線為中心的30.范圍內,觀賞這種風景沒有緊張感,給人一種廣闊寧靜的感覺,在空間的感染力特別強,這種風景一般用在安靜休息處、休息亭廊、休療場所。在園林中常把要創造的寬闊水面、平緩的草坪、開辟的視野和遠望的空間以平視的觀賞方式來安排。
(2)仰視風景一般認為當遊人在觀賞景物,其仰角大於45°時,由於視線的消失,景物對遊人的視覺產生強烈的高度感染力,在效果上可以給人一種特別雄偉、高大和威嚴感。這種風景在我國皇家園林中經常出現,例如北京頤和園佛香閣建築群體中,在德輝殿後面,仰視佛香閣時,仰角為62.,使人感到佛香閣特別高大,給人一種高聳人雲之感,同時也感到自我的渺小。
仰景的造景方法一般在紀念性園林中常使用,紀念碑、紀念雕塑等建築,在布置其位置時,經常採用把遊人的視距安排在主景高度的1倍以內的方法,不讓遊人有後退的餘地,這是一種運用錯覺,使對象顯得雄偉。
我國在造景中使用的假山也常採用這種方法,為使假山給人一種高聳雄偉的效果,並非從假山的高度上著手,而是從安排視點位置著眼,也就是把視距安排很小,使視點不能後退,因而突出了仰視風景的感染力。因此,假山一般不宜布置在空曠草地的中央。
(3)俯視風景及效果當遊人居高臨下,俯視周圍景觀時,其視角在人的視平線以下,這種風景給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這種風景一般布置在園林中的最高點位置,在此位置一般安排亭廊等建築,居高臨下,創造俯視景觀。
另外,在創造這種風景時,要求視線必須通透,能夠俯視周圍的美好風景,如果通視條件不好,或者所看到的景物並不理想,這種俯視的效果也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北京某公園原設計一俯視風景,在園內的最高點安排一方亭,但由於周邊樹木過於高大,從亭內所看到的風景均為綠色樹冠所遮擋,無法觀賞到園內美好的景觀。因此,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以上三種風景在園林布局中要很好地結合自然條件,充分利用平地、山地、河湖等地形變化,創造成仰視、俯視和平視的風景,使富於變化的風景為遊人創造欣賞不同風景效果的條件。杭州園林中著名的「三潭印月」為平視效果,「靈隱韜光」為仰視風景,而華山、泰山等為著名的俯視風景。
(二)開明風景與閉鎖風景的處理
1)開朗風景所謂開朗風景是指在視域范圍內的一切景物都在視平線高度以下,視線可以無限延伸到無窮遠的地方,視線平行向前,不會產生疲勞的感覺。同時可以使人感到目光宏遠,心胸開闊,壯觀豪放。李白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返」。正是開辟空間,開朗風景的真實寫照。
開朗風景由於人們視線低,在觀賞遠景時常模糊不清,有時見到大片單調的天空,這樣又會使風景的藝術效果變差,因此,在布局上應盡量避免這種單調性。
在很多園林風景中,開朗風景是利用提高視點位置,使視線與地面形成較大的視角來提高遠景的辨別率的,例如我國著名的風景點黃山、廬山、華山、泰山等,由於視點位置高,視界寬闊,成為人們喜愛的風景名勝,正如王渙之《登鸛雀樓》所留下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閉鎖風景當遊人的視線被四周的樹木、建築或山體等遮擋住時,所看的風景就為閉鎖風景。
景物頂部與人視平線之間的高差越大,閉鎖性越強,反之則越弱,這也與遊人和景物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小,閉鎖性越強,距離越大,則閉鎖性越弱。閉鎖風景的近景感染力強,四面景物可琳琅滿目,但長時間的觀賞又易使人產生疲勞感。北京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內的風景均為閉鎖風景。
一般在觀賞閉鎖風景時,仰角不宜過大,否則就會使人感到過於閉塞。
另外,閉鎖風景的效果受景物的高度與閉鎖空間的長度、寬度的比值影響較大,也就是景物所形成的閉鎖空間的大小,當空間的直徑大於10倍周圍景物的高度時,其效果較差,一般要求景物的高度是空間直徑的1/6~1/3時,遊人可以不必抬頭就可以觀賞到周圍的建築,如果廣場直徑過小而建築過高都會產生一種較強的閉塞感。
在園林中的湖面、空曠的草地等周圍種植樹木所構成的景觀一般多為閉鎖風景,在設計時要注意其空間尺度與樹體高度的問題3)開朗風景與閉鎖風景的對立統一開朗風景與閉鎖風景在園林風景中是對立的兩種類型,但不管是哪種風景,都有不足之處,所以在風景的營造中不可片面地追求強調某一風景,二者應是對立與統一的。開朗風景缺乏近景的感染力,在觀賞遠景時,其形象和色彩不夠鮮明;而長久觀賞閉鎖風景又使人感到疲勞,甚至產生閉塞感。所以園林構圖時要做到開朗中有局部的閉鎖,閉鎖中又有局部的開朗,兩種風景應綜合應用。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在開朗的風景中適當增加近景,增強其感染力。在閉鎖的風景中可以通過漏景和透景的方式打開過度閉鎖的空間。
在園林設計時,大面積的草坪中央可以用孤立木作為近景,在視野開闊的湖面上可以用園橋或島嶼來打破其單調性。著名的杭州西湖風景為開朗風景,但湖中的三潭印月、湖心亭及蘇、白二堤等景物增加了其閉鎖性,形成了秀美的西湖風景,達到了開朗與閉鎖的統一。
『柒』 園林設計的步驟是什麼,空間結構有那些
園林設計的步驟:基地實地踏勘,同時收集有關資料——初步的總體構思及修改——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製作包裝——擴大初步設計——施工圖的設計——施工圖預算編制——施工圖的交底——設計師的施工配合。
園林空間分為園景、園境雙層空間結構。表層是實體性園景空間,以「隱曲」為特徵,呈
現「流動」之態和「悠遠」之感,營造耐游觀的園景。深層是虛實相生的園境空間,以「空靈」為特徵,具有虛化、意化、融合的美學功能,展現出情味美、朦朧美、超越美。
『捌』 園林綠化設計的方法
王養田
摘要:「節約型園林綠化」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錢、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園林綠化模式」。它是一種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園林綠化。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幾個主要城市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的調查,總結概括出河南省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和建設過程中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並由此引申出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應注意的幾點事項,對以後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一些建議,和對未來美好社會環境的展望。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綠化 建設情況 途徑 技術措施 建議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節約型園林綠化開始進入人們的思想。
一、節約型園林概述
「節約型園林綠化」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錢、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園林綠化模式」。 節約型園林綠化就是生態化的城市綠化,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綠化。節約型園林的概念應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其次是滿足人們合理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與各種能源,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率;最後是以最合理的投入獲得最適宜的綜合效益。
二、河南省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現狀
綠地多了,環境好了,生活越過
越有味了……這是河南省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以後人民的評價。
近年來,全省從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這一主題,實施科技促綠,以綠興綠,不斷提高園林綠化的科技含量,推進了城市園林生態景觀建設,提高了城市綠化技術含量、景觀水平和藝術品位,實現了城市綠化又好又快發展。下面對河南省幾個城市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陳述如下:
(一)、鄭州市
1、近年來,每年新增綠地500多萬平方米,在耐旱耐寒、後期管養成本低的鄉土樹種上增加了投入,減少了夏天吸曬、影響雨水涵養的地面硬化,把建設透水遮蔭的生態停車場提上議事日程,提倡並大力開展了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始終保持在35%、32%、8.9平方米的水平,使大部分市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1000平方米以上的綠色空間。
2、積極開展以節財、節水、節能、節地和精細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在保護改造老品種的基礎上,廣泛引進新花種、新樹種,科學配置園林植物,豐富和完善了園林綠化體系。
3、金水河中水利用、植物園雨水收集等做法更是體現了節約型園林的理念。加強了對建成區內毀綠、占綠等行為的執法查處力度。
4、為解決黃土裸露,保護岸堤,防止亂倒垃圾,對東風渠、七里河、熊耳河進行了綠化。河渠規劃綜合考慮各種景觀要素和活動內容,結合每一條河的周邊環境特徵,建設綠色的,文化的,生活的,現代的,節約的城市濱河綠地。
(二)、濮陽市
1、優先使用鄉土樹種,濮陽市行道樹以國槐、法桐、饅頭柳等鄉土樹種為主;灌木以丁香、棣棠、海棠、碧桃、月季、連翹、迎春等為主,大大降低了種植和養護成本。還積極開發利用野生地被,如篩選出的大花牽牛,花大色艷,在籬牆上攀爬,或做成骨架造型,越到深秋,越是花繁葉茂;又如波斯婆婆納,冬季可耐-20℃低溫,與過路黃、白三葉等地被組合應用,不僅形成色塊組合,而且可以營造四季景觀;蒲公英以其較強的自播能力和低矮的株型,可以營造綴花草地的景觀。
2、在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方面,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益鳥防治等綠色環保防治方法,減少了葯物投入,有效保護了環境。
3、在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方面,推廣精細化管理和責任制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時,引進市場機制,以綠興綠。園林綠化處鼓勵職工個人出資在綠地光照條件欠佳、水肥條件不好以及基本郁閉的樹林下引種麥冬,在保證景觀和生態效益前提下,擴繁獲利歸職工個人所有。此舉不僅降低了城市園林建植費用,還讓廣大職工得到了實惠,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由於採取了一系列節約型措施,目前,全市年節約各類農葯近6000公斤,節水近3萬方,節約資金6萬元,實現了園林綠化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充分發揮郊區和城鄉結合部綠化用地的作用,保留自然的植物群落,保護城市的生態系統。在郊區綠化用地中,使用粗放管理的植物材料進行綠化,如在乙烯路栽植麥冬、活血丹等地被或撒播油菜花;如在中原路西段撒播宿根花卉;如在黃河西路沙壤土質中栽植地被石竹;如在開州路利用花壇內空白地扦插育苗等,提高了景觀效果,改善了生態環境。
5、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立體空間綠化,因地制宜,推廣屋頂綠化、停車場綠化、牆面、橋體等垂直綠化方式,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如在道路兩側結合現有的圍牆或其他城市建築設施,利用三葉地錦、常春藤等攀援植物進行綠化和美化;對河坡利用護坡能力強,耐粗放管理植物如扶芳藤、常夏石竹等地被進行綠化;在停車場種樹,樹陰下停車,其他牆體、屋頂、橋體、河道、湖岸、水域、河邊等有條件的設施都進行了綠化。
6、推廣應用節水技術。在有條件的地段安裝抽水泵,利用排放的污雨水來澆灌就近的綠地;在有水體的公園,直接抽河、湖水澆灌花木,節約了大量的自來水費用。
7、大力引種應用節能耐旱地被觀賞植物。宿根地被和花卉,具有粗放管理,一次栽植多年生長的特點,大面積栽植,成本較低,而且大多花色鮮艷,花期較長,夏秋盛花,彌補北方夏秋開花植物較少的不足,推廣應用的宿根花卉有大花秋葵、金光菊、天人菊、月見草、半枝蓮、二月蘭、虞美人、宿根美女櫻等。推廣應用的耐陰地被有玉簪、萱草、沿階草、嶗嶼苔草、常春藤、扶芳藤、堇菜、活血丹、蛇莓等,豐富林下景觀,增加綠量;引種應用的耐旱地被植物有麥冬、鳶尾、常夏石竹、景天、綉線菊、玉帶草等。
8、成立園林基質廠,購置樹枝粉碎機,利用枯枝落葉等有機廢棄物生產適合植物生長的、無毒的、質輕的營養基質。基質廠對不同的園林材料,分類處理應用,粉碎加工處理後,製成花木專用肥、土壤改良材料、營養基質、園林覆蓋物或美化裝飾材料等。園林植物廢棄物循環利用,減緩了城市園林垃圾的處理壓力,提高了整個城市生態系統自我良性循環的能力,同時對環境保護、開辟新肥源和促進園林事業發展都有重大意義,也能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成為節約型園林建設的有效途徑。
9、利用建築垃圾堆土成山,既解決了城市垃圾處理難的問題,又營造了綠地起伏的地形,滿足了市民的願望;還充分利用園林苗圃剩餘的苗木和地被,對西環土山進行綠化,在保證了山體綠化和植物多樣性的同時,形成了濃郁、自然的風格;還利用中心廣場精品改造後多餘的植物材料對頤和廣場進行建植,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
(三)、平頂山市
1、據介紹,目前全市城市園林綠地面積為1327.5公頃,綠地率為29.5%;綠化覆蓋面積1517.89公頃,綠化覆蓋率為33.73%;公共綠地484.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6.92平方米。近年來,積極推進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節電、節地、節材新技術,節約了大量綠化建設資金。
2、依據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從規劃設計入手,採用喬灌木片林的綠化模式,減少草坪比例,降低養護成本,引種推廣了鳶尾、小葉扶芳藤、棣棠、連翹等鄉土耐旱植物。在樹種選擇上,該市也以成本低、易成活、適應性強的鄉土落葉樹為主。
3、市園林部門改變以前使用城市自來水澆灌的方式,利用中水系統,對新建綠地提前安裝地下噴灌系統,然後再進行綠化栽種。同時,市區綠地澆灌主要使用湛河河水,在公園、廣場設計人工湖、在城區道路立交橋等低凹處設置雨水收集裝置,用於綠化澆灌。
4、根據樹木規格大小,市園林部門合理確定株行距及苗木用量。在綠化建設和花壇擺放中,所用的輔助材料如遮陰網、支撐架、花盆、柵欄等,用後都要統一回收,多次重復利用。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約材料費近萬元。建設路東段迎賓大道採用綠地澆灌用電與道路照明用電共用一個系統,白天澆灌,夜間照明,互不影響,節約效果明顯。
5、將鷹城廣場、湛河公園等綠地景觀照明燈換成節能燈,在達到照度要求的前提下,減少燈管用量。目前,各公園、廣場節能燈使用率超過95%。在近年的街頭游園建設中,還使用新能源,在部分地段使用太陽能路燈。
6、立足煤城特點,對採煤形成的塌陷地進行整治,改建成公共休閑綠地。如在西高皇塌陷地、八礦塌陷地建成建西生態園和東湖公園。另外,對容易造成城市粉塵污染、影響城區空氣質量的煤礦矸石山進行綠化。二礦和八礦矸石山經過綠化,目前已成為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公園。
(四)、安陽市
1、目前,安陽市城市綠地面積達到2344.22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705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586.0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為32.11%,綠化覆蓋率為37.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6平方米。 近幾年來,安陽市按照「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城市建設理念,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
2、注重城市園林與城市文化的完美融合,殷墟遺址、天寧寺等歷史文化景點遍及市區。安陽市圍繞文化景點建設公園、游園、廣場,形成了「綠中有景、景中溢翠」的節約型景觀園林。
3、生態建設城鄉一體。安陽市結合林業生態市建設工作,實施城鄉一體綠化,利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加強了城市周邊的生態園、防護林地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綠色屏障形成,徹底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質量。
4、計劃與市場完美結合,生產綠地建設卓有成效。安陽市注重國有苗圃建設,積極調整苗木結構,廣引苗木品種,豐富種質資源。同時,利用龍泉鎮優越的地理資源和傳統技術優勢,積極引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實行「集體+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使龍泉鎮成為輻射全國的苗木基地。
5、在綠地建設中,大力推廣鄉土樹種、廣泛應用多種綠化形式,普及噴灌、滴灌等技術。
(五)、焦作市
1、堅持以生態建設、節約型園林建設為主的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山地、丘陵、河流、道路和廢棄地、塌陷地、空閑地和歷史遺址地,建設環城林帶、進行生態恢復、見縫插綠,提高綠地綜合物種指數和本地植物指數,增加精品率;以公園綠地建設為依託,以重點道路、南水北調景觀綠化帶為紐帶,以河道綠化整治為網路,以廣場綠地公園風景區綠化為基礎,加強生態系統綜合整治,初步形成特色突出、類型豐富、功能完備、綠化質量良好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
2、充分利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現有無林地(即國土部門認定的荒草地、沙地地類)、未利用地及建設用地等,規劃建設生態林,盡量少佔耕地;同時充分挖掘現有綠地的潛力,進行生態化改造與提高,建設生態型的公園、游園、道路、河道、單位、居住區,消滅無林地、消滅無樹街。充分挖掘城區現有空地、荒地的潛力,建設小型綠地、游園。
3、認真研究和制定綠化工程計劃,通過切實可行的綠化工程措施,保護、恢復和再造城市的自然環境,將城市市域范圍內的自然植被、河湖濕地等生態敏感地帶的保護和恢復,舊城改造、新區和住宅小區建設,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水、風、地熱等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等措施,列入工程實施。充分擴大城市綠地總量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4、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階段,制定切實可行的園林綠化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5、建設以廊道綠化、環城林帶、防護林帶、城郊森林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森林生態防護體系,在城郊生態環境脆弱的地段營造環城防護林帶,重點建設北部沿山城市高標准防護林工程。
6、推廣垂直綠化新技術,積極推進城市立交橋、建築物牆體及屋頂花園的綠化美化工作;擴大街頭公園、濱河公園、植物園、休閑遊憩園等城中綠島建設規模,使城市公共綠地均勻分布。
7、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六)三門峽市
1、將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要求貫徹和落實到城市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施工和後期養護各個環節,特別是在澗河公園、天鵝湖國家濕地公園以及道路綠化等園林綠化建設中,始終堅持植物造景的原則,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當地植被,以栽植適應性較強的喬木為主,減少草坪、模紋在綠化中的應用,有效降低了綠化施工和後期養護管理費用。
2、在節水方面,注重利用污水經過處理後的中水灌溉綠化苗木,並通過設置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提高園林綠化的節水效果。
3、為節約土地,三門峽利用建築物、牆體、橋梁、護坡等,大力推廣立體式綠化,並通過植物復層配置,提高單位面積綠量;利用城市空閑地、垃圾填滿場進行綠化建設,為城市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主要途徑
通過對以上幾個城市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的調查,我們可以總結概括出以下幾點:
(一)、最好的節約方式就是保護好現有園林綠化的成果。對城市現有綠化成果的毀壞,特別是對大樹、古樹的砍伐或移植是最大的浪費。最大限度地處理好城市建設、改造與保護現有園林綠化的關系,特別是在園林綠化改造工程中,更要嚴格保護大樹、古樹,絕不能出現大樹換小樹的現象,慎重砍伐。
(二)、使綠地資源的生態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實現所有可綠化用地的充分綠化。要堅持規劃建綠,見縫插綠,對於一切可綠化用地充分進行綠化。二是要以種樹為主,科學配置植物材料,以綠為主,喬木為主,植物造景,生態優先。三是在綠地規劃設計中,在合理的原則下,盡量縮小純草坪性的開敞空間,加大林下活動空間的比例,盡最大可能增加綠地的綠量。四是對現有草坪過大的綠地合理補植喬灌木。
(三)、優先使用鄉土植物,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鄉土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相對於其他植物材料種植成本低、成活率高,養護成本低,也有利於營造城市自然和諧的風貌特點。做好鄉土植物品種選優工作,積極引進適合當地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節水耐旱型的新優植物品種,豐富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
(四)、探索野生植物的利用。野生植物是最符合生態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大大降低養護管理成本,節約水資源。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利用野生植被營造生態型的、具有郊野氣息的綠化景觀,要研究針對野生植被的管理維護標准、辦法和機制。
(五)、嚴格控制園林土建。在園林中建設大面積硬化廣場、設置雕塑和園林小品,都會直接提高工程造價,且不具有綠化的生態性。因此,綠地中的硬質景觀要謹慎考慮,合理布置。
(六)、以科學的養護方式擴大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產出。延長樹木的生長壽命就是最主要的節約,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要針對當前城市綠化植物生長立地條件不斷惡化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研究和採用改善植物生長立地條件的措施,採取有效的養護管理方式,保證樹木正常良好的生長態勢。
(七)、努力探索和開展垃圾、廢物的再利用。對於修剪下的樹枝、工程建設產生的廢料等,要引用先進技術加以利用。秋天的枯枝落葉是春天新生命生長的營養。在園林綠地的維護管理中,要盡可能的變廢物為營養物質,如返還枝葉、收集雨水補充地下水等都是很不錯的廢物再利用方式。
四、目前城市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中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一)、節地型園林綠化,能夠在緩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氣候環境,節約資源與能源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為此,應大力提倡屋頂花園、牆面綠化、垂直綠化、立體綠化等節地型園林形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程度的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功能和環境效益。
(二)、節土型園林綠化,盡量節約利用寶貴的土壤資源,以利於緩解園林綠化與農林業生產之間的矛盾。園林綠化節約土壤資源的具體措施,一是保持場地原有的地貌特徵,盡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進行大規模的地形改造工程,並充分利用場地原有的表土作為種植土進行回填。
(三)、節水型園林綠化,主要體現在使用集水技術,採用地面透氣透水性鋪裝等。應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採用微噴、滴灌等節水設施。應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水源總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不僅要在水的運輸、灌溉等方面減少損失,如利用地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利用土工布減少水分滲透等,而且要選用耐乾旱的植物種類,並將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噴、滴灌,在樹木根部盤繞穿孔輸水軟管等,這些技術措施花錢不多,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而且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更加適宜的環境。
(四)、節能型園林綠化,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實現安全清潔的園林綠化建設養護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遠離城市的郊野公園或高速公路綠化,利用太陽能、風能、水力等能源解決照明、灌溉問題,還能節約大量的管網建設投資。另外,利用反光和熒光材料製作的園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於營造節能型園林綠化,還能夠產生獨特有趣的園林景觀。
(五)、節材型園林綠化,建設節約型園林應以各種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環利用為原則,減少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應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藝,以及環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價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突出園林綠化的地方特色。如利用攪拌機剩餘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鋪路剩餘的石塊、礫石作為園林鋪地,利用死樹枯乾形成的園林景觀,將植物的死干、枯枝、落葉、樹皮等回收利用,或作為園林綠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為園林建設的材料,營造獨特的園林景觀。
(六)、節力型園林綠化,節約型園林應以便於養護管理作為衡量的標准,要求在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和日常運營中,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五、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應注意的事項及建議:
(一)、正確處理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與建設精品園林綠化的關系。要正確理解節約型綠化的本質涵義,樹立正確的園林綠化的理念,確立城市園林綠化生態優先的原則。制定正確的精品園林綠化工程標准,明確真正節約型的園林綠化就應該是精品工程,而精品工程的重要標准之一就是要體現節約的。
(二)、正確處理節約土地與保護綠化用地的關系。節約用地不等於不給予地或減少綠化用地的供給,而是要在保障城市園林綠化用地的基礎上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時,在可利用的地方開辟新的綠化領域,如牆體綠化、屋頂綠化、廢礦地綠化等。節約土地,一方面要多想辦法,開辟途徑,保證必要的城市綠化用地,一方面要在所能利用的土地上使園林綠化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處理好節約用水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節約用水,大力推廣中水回用、雨水的攔蓄、地表水的開放利用。節約用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配合好環境的保護,中水的利用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研究,要在利用中水的同時保證園林綠化的用水。
(四)、正確處理好綠地建設的生態、景觀、文化、服務功能的關系。園林綠化建設包含了生態、景觀、文化、服務四個要素,其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系、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營造良好的生態是城市園林綠化最本質的任務,也是其產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節約型的綠化必然是生態型的綠化,有了生態作用,才能體現優美景觀,才能體現文化功能,進而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功能。片面追求景觀、文化、服務功能,必然產生不了節約型的園林綠化。
(五)、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節約型園林綠化工作不僅要抓好當前利益,同時又要從長遠的角度進行考慮和衡量,把當前和長遠的利益關系處理好。
在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工作中,要推動園林綠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和決策能力,在工作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意識,把科學建綠、科學養綠和科學管綠的理念和措施貫穿於園林綠化工作的全過程,通過提高綠化工作水平,服務於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和發展園林綠化事業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社會不僅在經濟上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多彩,在環境上也會是一個生態、和諧、健康的生存樂園!
參考文獻:
1.袁海仙. 鄉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 ,湖南林業,2005.12(12)10-11
2.支建江. 構建節約型園林的思考[J],中國建設信息,2006.4(4) 48-5
3. 樊濤. 論以生態優先原則打造節約型園林,2009.8
4. 王濮信. 濮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著力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2008.11
5. 賀坤. 淺析節約型園林綠化? ,2008.5
作者簡介:
王養田/男/1961年9月生/河南超凡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經濟師/本科/郵編450000/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玖』 做園林設計的流程是怎樣的
對園林設計的流程及方法歸納
一、任務分析
◇了解委託方的要求和意向
◇基地踏勘和調查
◇氣象資料查閱
◇地質資料的調查
◇相關規范和標準的學習
◇同類型設計項目的學習和調查
二、功能分析
◇了解設計項目的規模和范圍
◇了解服務對象的規模和特點
◇列出必需的功能要求和內容
◇列出可能的功能要求和內容
三、立意
所謂立意就是設想設計的根據、設計的出發點等。即設想將園林設計成什麼樣子?什麼風格?創造什麼樣的園林空間氣氛?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立意的依據:
1、任務的分析結論;
2、功能分析的結論;
3、設計者的喜好;
4、文化含義的考慮。
■如何立意?
1、模仿類似設計項目
2、從生態角度立意
3、從「詩情畫意」出發立意
4、從「地方風情」出發立意
5、從「歷史文化」出發立意
6、從生活或設計理念出發立意
7、從技術、材料等角度出發立意
8、從功能出發立意
四、提煉主題
■何謂主題?
我們寫文章要有主題,雕塑作品有主題,繪畫作品有主題,同樣,園林設計也要有主題。所謂主題,就是你希望你的設計要表達或希望讓使用園林的人能體會和理解的主要思想或主張。
■設定主題要注意的問題
1、主題要鮮明,而且一個設計項目一般來說只能有一個主題。
2、主題要與立意相協調。
3、主題要與基地條件相協調。
4、主題要與功能相協調。
5、主題要符合服務對象的特點。
6、主題應有較好的文化品味。
■根據前面的各項工作列出:
1、實現各項功能要求的具體項目或設施
2、表達主題、體現立意的各個景點的內容和名稱
3、可供利用的文字材料
五、平面布局
■進行平面布局的依據
1、基地條件。
2、設計立意。(例如風格、空間氣氛特點等)
3、功能要求。
4、主題。
■布局的要求
1、功能合理。
2、主次分明。
3、符合既定的風格特點要求。
4、空間層次豐富、清晰。
■布局的方法
1、先大致分區
2、定主要景點
3、定其他景點和功能項目
4、設置主要道路系統
5、深入分析調整大布局。
6、完善道路系統和各個景點及功能的關系
六、構圖及造型設計
■此階段的任務:
1、在布局基礎上完善整體構圖
2、對主要景點進行造型設計
3、對其他景點進行造型設計
4、整體調整合成
七、設計方案表現
■設計方案表現的方式:
1、草案表現:主要以草圖為主,包括平面圖、主要景觀立面圖、局部透視圖、功能分析圖、設計概念分析圖等內容。草案表現圖的目的主要供設計者自己深入推敲或與其他人討論之用,所以製作上可以輕松隨便一些,但一定要能夠准確表達設計意圖。
2、正式方案成果
◆正式方案成果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設計說明
(2)總平面圖(彩色或黑白)
(3)主要景觀立面
(4)各種分析圖(功能分析圖、景觀分析圖、道路系統分析圖、綠化效果分析圖、視線分析圖等)
(5)各個景點的設計圖和效果圖
(6)總體鳥瞰圖
(7)各種輔助的意向圖或參考圖
(8)主要綠化苗木清單
(9)概算造價
◆方案成果的形式
1、排列設計展版
2、製作A3或A2圖冊
3、製作多媒體演示文件
4、製作設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