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飛船衛星姿態調整問題
1。應該是直接噴出高壓空氣(這里的高壓與地面上說的高壓應該不是一回事了哦)。這樣更方便,更經濟(重量減小),也更可靠(省去點火裝置)。用的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
2。其實姿態調整並不一定使用噴射器。通過加裝小馬達,帶動小圓盤轉動的方式也可以實線姿態調整。這里運用了角動量守恆的原理。
『貳』 飛行器姿態四元數轉換系統設計
我以前的博客中談過,先從我的博客中復制給你:宇宙的邊緣是什麼樣子?宇宙叫做四元數,復數只是二元數!在四元數之外還有八元數!
如果可以完整
『叄』 航天器姿態穩定與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根據對衛星的不同工作要求,衛星姿態的控制方法也是不同的。按是否採用專門的控制力矩裝置和姿態測量裝置,可把衛星的姿態控制分為被動姿態控制和主動姿態控制兩類。
一、被動姿態控制
被動姿態控制是利用衛星本身的動力特性和環境力矩來實現姿態穩定的方法。被動姿態控制方式有自旋穩定、重力梯度穩定等。
1、自旋穩定方式
有的衛星要求其一個軸始終指向空間固定方向,通過衛星本體圍繞這個軸轉動來保持穩定,這種姿態穩定方式就叫自旋穩定。它的原理是利用衛星繞自旋軸旋轉所獲得的陀螺定軸性,使衛星的自旋軸方向在慣性空間定向。這種控制方式簡單,早期的衛星大多採用這種控制方式。使衛星產生旋轉可以用在衛星的表面沿切線方向對稱地裝上小火箭發動機,需要時就點燃小發動機,產生力矩,使衛星起旋或由末級運載火箭起旋。我國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和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都是採用自旋穩定的方式。
2、重力梯度穩定
重力梯度穩定是利用衛星繞地球飛行時,衛星上離地球距離不同的部位受到的引力不等而產生的力矩(重力梯度力矩)來穩定的。例如,在衛星上裝一個伸桿,衛星進入軌道後,讓它向上伸出,伸出去後其頂端就比衛星的其它部分離地球遠,因而所受的引力較小,而它的另一端離地球近,所受的引力較大,這樣所形成的引力之差對衛星的質心形成一個恢復力矩。如果衛星的姿態(伸桿)偏離了當地鉛垂線,這個力矩就可使它恢復到原來姿態。該種控制方式簡單、實用,但控制精度較低。
二、主動姿態控制(三軸姿態控制)
主動姿態控制,就是根據姿態誤差(測量值與標稱值之差)形成控制指令,產生控制力矩來實現姿態控制的方式。
許多衛星在飛行時要對其相互垂直的的三個軸都進行控制,不允許任何一個軸產生超出規定值的轉動和擺動,這種穩定方式稱為衛星的三軸姿態穩定。目前,衛星基本上都採用三軸姿態穩定方式來控制,因為它適用於在各種軌道上運行的、具有各種指向要求的衛星,也可用於衛星的返回、交會、對接及變軌等過程。
實現衛星三軸姿態控制的系統一般由姿態敏感器、姿態控制器和姿態執行三部分組成。姿態敏感器的作用是敏感和測量衛星的姿態變化;姿態控制器的作用是把姿態敏感器送來的衛星姿態角變化值的信號,經過一系列的比較、處理,產生控制信號輸送到姿態執行;姿態執行的作用是根據姿態控制器送來的控制信號產生力矩,使衛星姿態恢復到正確的位置。
『肆』 機械設計與製造中,與身體尺度有關的設計主要有哪幾項
看看人體工程學就知道了,主要有;人體工程學:人體工程學是研究"人一機一環境"系統中人、機、環境三大要素之間的關系,為解決該系統中人的效能、健康問題提供理論與方法的科學。
肘部高度:指從地面到人的前臂與上臂接合處可彎曲部分的距離。
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著時,座椅表面到頭頂的垂直距離。
構造尺寸:是指靜態的人體尺寸,它是人體處於固定的標准狀態下測量的。
功能尺寸:是指動態的人體尺寸,是人在進行某種功能活動時肢體所能達到的空間范圍,它是動態的人體狀態下測得。是由關節的活動、轉動所產生的角度與肢體的長度協調產生的范圍尺寸,它對於解決許多帶有空間范圍、位置的問題很有用。
種族差異: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因地理環境、生活習慣、遺傳特質的不同,人體尺寸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
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體尺寸和小於該尺寸的人占統計對象總人數的百分比。
正態分布:大部分屬於中間值,只有一小部分屬於過大和過小的值,它們分布在范圍的兩端。
身高:指人身體直立、眼睛向前平視時從地面到頭頂的垂直距離。
正常坐高:是指人放鬆坐著時,從座椅表面到頭頂的垂直距離。
眼高(站立):是指人身體直立、眼睛向前平視時從地面到內眼角的垂直距離。
眼高:是指人的內眼角到座椅表面的垂直距離。
肩高:是指從座椅表面到脖子與肩峰之間的肩中部位置的垂直距離。
肩寬:是指兩個三角肌外側的最大水平距離。
兩肘寬:是指兩肋屈曲、自然靠近身體、前臂平伸時兩肋外則面之間的水平距離。
肘高:是指從座椅表面到肘部尖端的垂直距離。
大腿厚度:是指從座椅表面到大腿與腹部交接處的大腿端部之間的垂直距離。
膝蓋高度:是指從地面到膝蓋骨中點的垂直距離。
膝腘高度:是指人挺直身體坐著時,從地面到膝蓋背後(腿彎)的垂直距離。測量時膝蓋與髁骨垂直方向對正,赤裸的大腿底面與膝蓋背面(褪彎)接觸座椅表面。
臀部-膝腿部長度:是由臀部最後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離。
臀部-膝蓋長度:是從臀部最後面到膝蓋骨前面的水平距離。
臀部-足尖長度:是從臀部最後面到腳趾尖端的水平距離。
垂直手握高度:是指人站立、手握橫桿,然後使橫桿上升到不便人感到不舒服或拉得過緊的限度為止,此時從地面到橫桿頂部的乖直距離。
側向手握距離:是指人直立、右手側向平伸握住橫桿·一直伸展到沒有感到不舒服或拉得過緊的位置,這時從人體中線到橫桿外側面的水平距離。
向前手握距離:這個距離是指人肩膀靠培直立,手臂向前平伸,食指與拇指尖接觸,這時從培到拇指梢的水平距離。
肢體活動范圍:肢體的活動空間實際上它也就是人在某種姿態下肢體所能觸及的空間范圍。因為這一概念也常常被用來解決人們在工作各種作業環境的問題。所以也稱為"作業域"。
作業域:人們在工作各種作業環境中在某種姿態下肢體所能觸及的空間范圍。
人體活動空間:現實生活中人們並非總是保持一種姿勢不變,人們總是在變換著姿勢,並且人體本身也隨著活動的需要而移動位置,這種姿勢的變換和人體移動所佔用的空間構成了人體活動空間。
姿態變換:姿態的變換集中於正立姿態與其它可能姿態之間的變幻,姿態的變換所佔用的空間並不一定等於變換前的姿態和變換後的姿態佔用空間的重疊。
『伍』 空間站如何調整自身姿態
空間站自身是有動力裝置的,可以通過安裝在不同艙段上的發動機點火實現自身姿態的調整
『陸』 飛機是怎樣在空中調整飛行姿態的
飛機的機動依靠發動機和各種副翼的位置變化實現的:襟翼是安裝在機翼後緣附近的翼面,是後緣的一部分。襟翼可以繞軸向後下方偏轉,從而增大機翼的彎度,提高機翼的升力。襟翼的類型有很多,如簡單襟翼、開縫襟翼、多縫襟翼、吹氣襟翼等等。 副翼副翼是指安裝在機翼翼梢後緣的一小塊可動的翼面。飛行員操縱左右副翼差動偏轉所產生的滾轉力矩可以使飛機做橫滾機動。 尾翼是安裝在飛機後部的起穩定和操縱作用的裝置。 小翼裝在飛機機翼梢部的一組直立的小翼面,用以減小機翼誘導阻力。
『柒』 導彈姿態控制系統的原理
飛行中彈道導彈繞質心運動通常用3個飛行姿態角(滾動、偏航和俯仰)及其變化率來描述。其姿態控制系統一般由3個基本通道組成,分別穩定和控制導彈的滾動、偏航和俯仰姿態。各通道組成基本相同,由敏感裝置、變換放大裝置和執行機構組成。①敏感裝置用於測量導彈的姿態變化並輸出信號,通常採用位置陀螺儀、慣性平台和速率陀螺儀等慣性器件。位置陀螺儀是利用二自由度陀螺儀的穩定性提供導彈姿態角測量基準,通過角度感測器輸出與導彈姿態角偏差成比例的電信號。慣性平台是為導彈提供測量坐標基準.利用彈體相對於慣性平台框架間的轉動來產生姿態角信號。速率陀螺儀是利用單自由度陀螺儀的進動性,來測量導彈的姿態角速率,經換算給出導彈姿態角變化信號。有些導彈還採用加速度計等作為敏感裝置,以實現彈體載荷和質心偏移的最小控制。②變換放大裝置用於對各姿態信號和制導指令信號按一定控制規律進行運算、校正和放大並輸出控制信號。姿態控制系統按傳遞的信號形式可分為模擬式和數字式。在模擬式姿態控制系統中,所傳遞的信號是連續變化的物理量,主要由校正網路和放大器等組成。在數字式姿態控制系統中,所有信號都被轉化為數字量,變換放大裝置通常由彈上計算機兼顧,其變換放大裝置又稱為控制計算裝置。③執行機構,又稱伺服機構。有電動、氣動和液壓等類型。用於將電信號轉變成機械動作,其工作過程是:根據控制信號驅動舵面或擺動發動機,產生使彈體繞質心運動的控制力矩,以穩定或控制導彈的飛行姿態。產生控制力矩的方式有舵面氣動控制和推力向量控制兩類。舵面氣動控制方式是由伺服機構(或舵機)驅動空氣舵產生氣動控制力矩,它能有效地穩定和控制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推力向量控制方式是由伺服機構改變推力向量產生控制力矩,它有燃氣舵、液體(或氣體)二次噴射、擺動發動機、擺動噴管或姿態控制發動機等控制方式。推力向量控制方式在大氣層外也能使用,但必須在發動機工作情況下進行。導彈姿態控制系統中的敏感裝置、變換放大裝置和執行機構等與彈體(控制對象)一起構成導彈姿態控制閉環迴路。大型導彈(火箭)的姿態控制系統多採用姿態角、姿態角速度和線加速度的多迴路閉環控制。當制導指令信號為零時,如果導彈在干擾力矩作用下使彈體姿態角發生變動,則敏感裝置敏感其信號,經過迴路負反饋產生控制力矩與干擾力短相平衡;當干擾力矩消除後,控制力矩自動消失,從而使導彈的姿態角保持穩定。當制導指令信號不為零時,信號經過閉環迴路產生控制力矩,控制導彈的姿態角,以實現導彈的控制。
『捌』 多功能沙發有什麼特點
1、姿態調整功能
功能沙發姿態的變化,主要依靠精心設計的金屬框架來實現,手動或電動均可。鐵片鉚合的金屬框架結構取代了傳統沙發的固定式框架結構,這種金屬框架一般又俗稱為鐵架。鐵架可以按照設計的角度和位移進行移動,從而實現沙發整體姿態從坐姿到躺姿的變換。鐵架上留有多種孔位,用來固定沙發木框。
2、搖擺轉動功能
通過在鐵架底部添加懸掛支撐整個鐵架支起,可以使沙發整體前後搖擺,從而蛻變成一把搖椅,不使用搖擺功能時可以用手柄將鐵架卡住。這樣的搖椅有個特點,即它只在坐姿的時候可以通過蹬地搖動。調整到躺姿狀態下,則可通過人體自身的重量達到重力均衡。轉動裝置是通過將沙發整體安裝在一個圓形底盤上實現的。底盤上的轉軸支撐起整個沙發,可以作任意角度旋轉。
3、節省空間
多功能沙發床具有節約空間的特性。據行業內的可靠統計,大多數多功能沙發床,能有效節省至少60%的空間,在具有雙重使用功效的情況下卻能節約60%的空間,還具有極高的美觀度。
4、適應多種空間
多功能沙了也不只是用於居家生活,在現在的室、會客廳、休息室里,多功能沙發床也都有用武之地。在勞累之時、交班間隔、加班之後的工薪一族來說,放開多功能沙發床小憩一下。對於環境選用的多功能沙發床,因為還要裝門面,建議選用皮質面料的,這樣就可以在節省空間的同時,還帶給使用者和訪客鄭重、干練、端莊的感覺,因此更適合於商務會談、日常洽談等商務活動。
『玖』 什麼是導彈姿態控制系統
導彈上自動控制導彈繞質心運動,保證導彈按預定彈道穩定飛行的整套裝置。由敏感裝置、變換放大器和執行機構等組成。主要功能是:穩定導彈姿態,保證導彈飛行姿態角偏差在允許范圍內;按給定的制導指令,控制導彈姿態角,調整導彈飛行方向,修正飛行路線,使導彈准確命中目標。
『拾』 人臉識別中的姿態問題,大家一般是怎麼解決的啊
姿態問題涉及頭部在三維垂直坐標系中繞三個軸的旋轉造成的面部變化,其中垂直於圖像平面的兩個方向的深度旋轉會造成面部信息的部分缺失。使得姿態問題成為人臉識別的一個技術難題。解決姿態問題有三種思路:
第一種思路是學習並記憶多種姿態特徵,這對於多姿態人臉數據可以容易獲取的情況比較實用,其優點是演算法與正面人臉識別統一,不需要額外的技術支持,其缺點是存儲需求大,姿態泛化能力不能確定,不能用於基於單張照片的人臉識別演算法中等。
第二種思路是基於單張視圖生成多角度視圖,可以在只能獲取用戶單張照片的情況下合成該用戶的多個學習樣本,可以解決訓練樣本較少的情況下的多姿態人臉識別問題,從而改善識別性能。
第三種思路是基於姿態不變特徵的方法,即尋求那些不隨姿態的變化而變化的特徵。我們的思路是採用基於統計的視覺模型,將輸入姿態圖像校正為正面圖像,從而可以在統一的姿態空間內作特徵的提取和匹配。
因此,基於單姿態視圖的多姿態視圖生成演算法將是我們要研究的核心演算法,我們的基本思路是採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學習姿態的2D變化模式,並將一般人臉的3D模型作為先驗知識,補償2D姿態變換中不可見的部分,並將其應用到新的輸入圖像上去。
更多技術解答,Ph一下顏鑒,更好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