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列舉幾種簡單機械原理的裝置
管夾(渦輪蝸桿)、汽車後備箱(曲柄搖桿)、自行車驅動系統(鏈條傳動)
⑵ 右圖是小剛設計的一個通過簡單機械自動拉開開關的裝置示意圖
這個很難嗎?簡單點看,就是O點的左邊和右邊所受的力是和長度的比例正好相反。左邊的力有開關拉力、P的重力和C的重力;右邊有力F和D的重力。兩邊力之比是1:3.。這樣會算了嗎?
⑶ 下圖是小剛設計的一個通過簡單機械自動拉開開關的裝置示意圖。該裝置主要由滑輪組
解:若開關剛好能被拉開,則拉力T等於6N,配重C的質量等於mC,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B端受水平檯面支持力為零。
分別以杠桿AB及配重D、動滑輪、配重C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所如圖甲、乙、丙所示。
以杠桿AB及配重D為研究對象時,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
杠桿A端受到向下的壓力為F1,杠桿B端受到向下的壓力F和重力GD,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有:
F1×OA=(CD+F)×OB ①
GD= mDg=1.5 kg×10 N/kg= 15 N
將GD=15 N,OA:OB =3:1,F=75 N代人①式解得:
F1=30 N
以動滑輪為研究對象時,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動滑輪受到向上的拉力為2T',受到向下的拉力為T1,受到向下的重為GP.
因為動滑輪受力平衡,所以有:
T1=2T' - Gp ②
Gp=mpg=0.2kg×10N/kg=2N
T'=T=6 N
將T'=6 N,GP=2 N代人②式解得:
T1=10N
以配重C為研究對象時,受力分析如圖丙所示,配重C受到向下的重力為GC,受到向上的支持力為F1',受到向上的拉力為T1' 。
因為配重C受力平衡,所以有:
GC=T1'+F1' ③
將T1'=T1=10N,F1'=F1=30 N代人③式解得:
GC=40 N
。
採納吧。。
⑷ 新手求教,設計一個簡單的機械手臂,包括動力裝置,設計過程和設計圖!!
這個不難。你首先根據你要完成的動作選擇電動機的大小和類型。之後用solidworks三維軟內件設計各種零部件,並把容他們在solidworks的裝配環境下裝起來,實現電腦模擬動作。檢查無誤的話用solid的轉換功能,把各個零部件的三維圖轉化為cad二維圖紙工程圖。之後到機加工廠家裡按圖施工。只要零件質量加工沒有問題,那麼你的這個發明是可以順利的運轉起來的,至於電氣控制部分其實就是開關 ,繼電器,延時器等的東西,一般的地方都是可以做的。不用你親自費心,你只需要說明你要實現的功能,之後掏錢,給你做的有的是。
⑸ 用一些簡單機械組裝出一個利用水的能量裝置
自己去看水車的樣子,把水利能轉化為機械能。
⑹ 機械設計:空間斜孔在二維圖紙上的表達方法
採用向視圖
機械(英文名稱:machinery)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而復雜機械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通常把這些比較復雜的機械叫做機器。從結構和運動的觀點來看,機構和機器並無區別,泛稱為機械。
機械,源自於希臘語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原指"巧妙的設計",作為一般性的機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工具。現代中文之"機械"一詞為機構為英語之(Mechanism)和機器(Machine)的總稱。機械的特徵有: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故機器能轉換機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是現代機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機械的現代概念多源自日語之"機械"一詞,日本的機械應用品對機械概念做如下定義(即符合下面三個特徵稱為機械Machine)。
⑺ 求一個簡單機械產品設計,要有圖片和說明
這個問題描述得不太清楚,開關是要求固定在桿上嗎?你的開關時觸點式、按鍵式、還是船形開關?增加這個裝置目的是什麼?
⑻ 圖是一個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巧妙設計.當一份報紙投入後,整個裝置就會運轉起來,其最終結果是________
床上的人坐在椅子上准備用餐 |
⑼ 下圖是一種改良的簡易起重裝置,請寫出該裝置使用了哪些簡單機械它們在裝置中各起什麼作用
此裝置使用了一個動滑輪、二個定滑輪、一個杠桿(轆轤),其中動滑輪可省力一半,定滑輪起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杠桿有省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