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溶解熱測定 實驗裝置是否可以測定放熱反應熱效應
溶解熱測定 實驗裝置可以測定放熱反應熱效應,通過比較溶劑溶解前後的溫度差回異,然後根答據Q=CmΔt來求出熱量的轉化值,不過這樣導致散失的熱量無法統計,可以定性分析,但不是用於定量分析。
物質的溶解:
物質的溶解往往同時進行著兩個過程:一是晶格破壞,為吸熱過程;二是離子的溶劑化,為放熱過程。溶解熱是這兩種熱效應的總和。最終是吸熱還是放熱,則由這兩種熱效應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本實驗在定壓、不做非體積功的絕熱體系中進行時,體系的總焓保持不變,根據熱平衡,即可計算過程所涉及的熱效應。
物質的溶解往往同時進行著兩個過程:
一是晶格破壞,為吸熱過程;
二是離子的溶劑化,為放熱過程。
溶解熱是這兩種熱效應的總和。最終是吸熱還是放熱,則由這兩種熱效應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② 溶解熱的測定實驗中樣品粒度的大小和濃度對溶解熱的測定有何影響
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響,溶解過程長會有一部分散熱。濃度太大也是影響到溶解速度的,時間太長反應熱的測定就不準了。
③ 請問:中和熱測定的實驗中為什麼只能用稀溶液
在濃溶液中溶質因水不夠難以完全電離,因此在反應過程中因不斷電離而吸熱,導致中和熱測定不準確
④ 溶解熱測定實驗中,為什麼在體系溫度高於室溫0.5度時加入第一份KNO3
由於KNO_3溶解於水中是吸熱反應,當加入KNO_3時系統溫度會降低,大約下降1℃。實驗設計在體系溫度高於0.5℃時加入第一份KNO_3,這樣實驗過程中高於室溫和低於室溫的時間大約各佔一半,可以認為裝置從環境中吸收的熱量和向外界放出的熱量大致相等,從而提高實驗的准確性。
⑤ 溶解熱為什麼是反應熱(如圖)能舉一個例子嗎(說濃硫酸溶於水發生水合算作是溶解熱,書本上又說錯,
您好,溶解熱不是反應熱。
溶解熱指在一定溫度及壓力下(通常是溫度為298K,壓力為101kPa的標准狀況),一摩爾的溶質溶解在大體積的溶劑時所發出或吸收的熱量。
反應熱,通常是指:當一個化學反應在恆壓以及不作非膨脹功的情況下發生後,若使生成物的溫度回到反應物的起始溫度,這時體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稱為反應熱。也就是說,反應熱通常是指:體系在等溫、等壓過程中發生物理或化學的變化時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化學反應熱有多種形式,如:生成熱、燃燒熱、中和熱等。
因此,溶解過程不是化學反應過程.反應熱通常包括中和熱、燃燒熱。
如果不明白可以繼續追問,希望採納~
⑥ 溶解熱實驗的裝置是否可測定放熱反應的熱效應能否用來測定液體的比熱,水化熱,生成熱及有機物的混合
測定反應熱的裝置要求很高的隔熱效果。
⑦ 中和熱和中和反應熱的區別 今天上課走神了,誰能幫我補補
一、從概念上進行比較
中和反應反應熱:在溶液中,酸與鹼反應生成1mol H2O時所放出的熱量。其數值不確定,單位kJ/mol
中和熱: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鹼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1mol H2O時所放出的熱量。其數值為57.3,單位kJ/mol,是確定值。
對中和熱的理解:
①「稀溶液」指濃度小於1mol/L的溶液,因為溶液混合時會產生溶解熱效應而影響中和熱的測定。
②生成的鹽為可溶性。
③指生成「1mol H2O」的熱效應
④中和熱不包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熱,物質的溶解熱,電解質電離時吸熱所伴隨的熱效應,生成沉澱所產生的熱效應」
⑤強酸與強鹼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 H+(aq)+OH- (aq)= H2O(l) △H=-57.3 kJ/mol
如用醋酸代替鹽酸或用氨水代替氫氧化鈉測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偏低;用濃硫酸代替鹽酸,測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偏高,但中和熱不變,仍為57.3kJ/mol。
⑧ 如何測定放熱反應的溶解熱
簡單的原理,就是准確測定各物質的質量,然後量出溫度的變化,計算出熱量的變化。之後求單位質量的物質放出的熱量。具體如下:
http://hxzx.jlu.e.cn/lab/2jiaoxue/xiangmu/chem/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