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
反應方程內式:
(1)二氧化碳的製取實驗裝置的連接擴展閱讀:
二氧化碳研究簡史:
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在生活實踐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把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種殺生而不留痕跡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種物質。
3世紀時,中國西晉時期的張華在所著的《博物志》一書記載了一種在燒白石作白灰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這種氣體便是如今工業上用作生產二氧化碳的石灰窯氣。
化學家們結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空氣」中氧和碳的原子個數簡單的整數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羅於1811年提出的假說為依據,通過實驗測出「固定空氣」的分子量為44,從而得出「固定空氣」的化學式,與此化學式相應的名稱便是「二氧化碳」。
⑵ 二氧化碳製取裝置(圖).
試管、錐形瓶(或廣口瓶)、集氣瓶、燒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單孔和雙孔)、導氣管(玻璃和橡膠)、玻璃片、鑷子、火柴、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
(1)按圖安裝好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
(2)錐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塊狀大理石,塞緊帶有長頸漏斗和導管的橡皮塞。
(3)氣體導出管放入集氣瓶中,導管口應處在集氣瓶的瓶底處。
(4)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錐形瓶中立刻有氣體產生。
(5)片刻後,劃一根火柴,把燃著的火柴放到集氣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滅說明集氣瓶中已經受集滿
二氧化碳氣體,蓋好毛玻璃片,
將集氣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備用。
要點: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如選用大理石為原料,則不能選用稀硫酸。
因為生成的碳酸鈣是微溶性物質,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
從而使反應中止。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可用啟普發生器,以便隨制隨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體最好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它不會使二氧化碳損失
1.注意氣密性(第二步),這樣防止外界的氣體進去,導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純!
2.導管口要在瓶底處,因為二氧化碳的空氣比重不一樣,所以要在地步!!!!
⑶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需要什麼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需要的發生裝置有錐形瓶250ml,量筒,燒杯,長頸漏斗,用集氣瓶來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
首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還需要准備大理石和稀鹽酸來發生反應,最後用燃著的木條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⑷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實驗性質的連接裝置圖,回答問題:(1)指出圖中的幾處錯誤.①______;
(1)圖中的錯誤有: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葯品用的是稀硫酸,因為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從長頸漏斗逸出,無法收集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鈣微溶於水,包裹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
故填: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葯品用的是稀硫酸.
(2)糾正錯誤後,在實驗開始前,應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檢查的方法是:將裝置中導氣管上的膠皮管用彈簧夾夾住,向長頸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時間後若液面不下降,即可證明裝置不漏氣;
若B裝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能夠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反應一段時間後,D中能夠觀察到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後熄滅,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
故填:氣密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後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滅火.
(3)裝置C中,如果盛放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時,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顯酸性的物質--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故填: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O2+H2O═H2CO3.
⑸ 二氧化碳的製取實驗步驟
實驗器材:分液漏斗、錐形瓶、集氣瓶、玻璃片、導管若干
實驗步驟:連接儀器,檢驗裝置氣密性。取碳酸鈣固體於錐形瓶中,往分液漏斗中加鹽酸,將導管一端放入集氣瓶底部。打開活塞,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處。若木條熄滅,則證明氣體已滿。關閉活塞,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瓶口,正方在桌面上。清理、洗涮儀器,放回原處。實驗結束。
請採納,不懂可追問,祝學習進步,謝謝
⑹ 二氧化碳的製取裝置
試管、錐形瓶(或廣口瓶)、集氣瓶、燒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單孔和雙孔)、導氣管(玻璃和橡膠)、玻璃片、鑷子、火柴、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
(1)按圖安裝好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
(2)錐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塊狀大理石,塞緊帶有長頸漏斗和導管的橡皮塞。
(3)氣體導出管放入集氣瓶中,導管口應處在集氣瓶的瓶底處。
(4)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錐形瓶中立刻有氣體產生。
(5)片刻後,劃一根火柴,把燃著的火柴放到集氣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滅說明集氣瓶中已經受集滿二氧化碳氣體,蓋好毛玻璃片,將集氣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備用。
要點: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如選用大理石為原料,則不能選用稀硫酸。因為生成的碳酸鈣是微溶性物質,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可用啟普發生器,以便隨制隨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體最好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它不會使二氧化碳損失
1.注意氣密性(第二步),這樣防止外界的氣體進去,導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純!
2.導管口要在瓶底處,因為二氧化碳的空氣比重不一樣,所以要在地步!!!!
⑺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連接裝置 ③將石灰石裝入試管,再加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步驟包括:連接好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葯品(先固體後液體)--固定-收集氣體-驗滿,故答案選C. |
⑻ 二氧化碳的製取與性質實驗的步驟
一、實驗室製取CO2的反應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實驗室製取CO2的裝置
三、製取CO2的步驟
1.連接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加入葯品;先固後液
3.製取收集氣體。向上排空氣
4.檢驗方法: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生成的氣體是CO2。
5.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CO2已收集滿。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能溶於水。
向軟塑料瓶中加入水,蓋緊瓶塞後,發現塑料瓶向內凹陷。這說明二氧化碳易溶於水,
使瓶內氣壓減小。
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時,下面蠟燭先熄滅,上面蠟燭後熄滅。
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噴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小花噴上水後,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花的顏色變化。然後將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熱,觀察現象。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⑼ 自製實驗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第一種
工作原理:把酵母菌裝在盛有暖糖水的密閉瓶子里,瓶蓋上鑽一孔連吸氣管,酵母菌在瓶內自身繁殖,以糖為動力,產生酒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輕微壓力使氣體通過吸氣管到水裡,可接不同的擴散器材,酵母菌持續製造二氧化碳直到糖被用盡或酒精濃度太高則死亡。
調制:1/4湯匙酵母菌配兩杯糖水,加一點小蘇打(為使酵母菌耐受酒精,可不加)裝在2L的瓶子里,搖勻,為加快反應速度,可用暖糖水(不要超過40度)。此配製適合10-30加侖的水量,超過30加侖,可配製兩瓶或更多。
注意事項:不需再加其它營養物質或在中途擰開瓶蓋加糖,因為利用的是發酵原理,如中途擰開瓶蓋,酵母菌就得消耗掉氧氣才進行無氧呼吸,減慢反應速度,這樣的配置已可反應幾個星期。
我的配置:此裝置不適合冬天最高氣溫低於十幾度又沒暖氣的地區,溫度對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影響很大。
費用:酒餅:五個(二塊五)
2L可樂瓶:零
2米吸氣管:2元
我是用2L可樂瓶裝大半瓶的糖水,糖的濃度我大概是每200ml加兩湯匙,願意的話你可弄到飽和,不必拘泥於兩杯,水在集氣管下方就行,因為是冬天,加了五個酒餅,其實酵母菌可自身繁殖,可只加少量,只是等的時間要長點。
注意密封一定要好,鑽孔處用膠粘好,不要用膠布或生料帶。
我加了一個小瓶,可看到氣泡情況,也可過濾一些雜質(網上有的說會有雜質,有的說不會,可不用),從大瓶出來的集氣管放到小瓶的水中,另一條管則在小瓶的水面上穿過瓶蓋接到過濾泵的氧氣口,一米二的缸只用一瓶是不夠的,得加一瓶(等我有空瓶子再說)。
出氣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所以夏天的反應速度會比冬天大很多。
第二種
說起來很簡單,找個可樂瓶子,在蓋子上鑽個小孔,再找個潛水泵進氣管另一端控制進氣大小的小黑嘴兒,把它取下來,從瓶蓋的裡面把小嘴兒穿過去,再把瓶蓋裡面和小嘴兒接觸部分用電烙鐵焊牢焊嚴密,然後把蓋子擰在瓶子上,用手指堵住小嘴兒捏瓶子,在水中檢驗小嘴兒焊接部分是否漏氣,一定要絕對嚴密。好了,接下來就是往瓶子裡面裝洗干凈的碎雞蛋殼,多裝一些最好,如果一次沒那麼多不要緊,等以後吃完雞蛋把殼留好再往裡裝,哈哈,記住!可別為了要雞蛋殼,猛吃雞蛋,吃多了會打鳴兒的!:)雞蛋殼裝好後就往瓶子裡面倒醋精(一定要是醋精,而不是白醋,農貿市場有賣的3元一瓶,酸度最好在30g/100ml的),然後把瓶蓋擰緊,用軟管接在瓶蓋的小嘴兒上,另一端接個細砂氣頭放入草缸水中就行了。記住!千萬別搖瓶子,否則反應會太劇烈,就讓它慢慢地反應吧。如果氣太足可在軟管上加個小夾子,控制氣流量。就這么簡單,這是化學老師給學生做化學實驗CO2生成的事例。絕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