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把carsim傳統傳動裝置改為四輪驅動

把carsim傳統傳動裝置改為四輪驅動

發布時間:2022-01-18 00:50:07

『壹』 四驅車採用的傳動軸為什麼形式

四輪驅動,是汽車四個車輪都能得到驅動力。這樣一來,發動機的動力被分配給四個車輪,遇到路況不好才不易出現車輪打滑,汽車的通過能力得到相當大地改善。四驅系統主要分成兩大類:半時四驅(PartTime4WD)和全時四驅(FullTime4WD)。

很多人都以為四輪驅動的汽車可在任何地面上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實際上這是誇大了四驅車的能耐,就算是悍馬,也不敢單獨在野外行駛。開過四驅越野車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惡劣的路面上,汽車差速器使得每一軸只有一個輪可以得到驅動,而且是在不停地打滑。所以四驅車並非萬能車

現時,我們使用的四驅車大多是半時四驅。只要車上有專門的兩驅、四驅切換撥桿或按鈕,那麼,這輛就是使用半時四驅的四驅車。半時四驅是四驅車最常使用的四驅系統,基本型號(一輛四驅車可能有4-6種型號,如Pajero的五種型號的引擎、變速箱和車內飾完全不一樣,車價可相差近一倍)的三菱帕傑羅、L300、L400、基本型號的陸地巡洋艦PRADO、LC100、LC70、LC75、美國JEEP、五十鈴TROOPER、RODEO、鈴木VITARA、JIMNY等都使用半時四驅。

半時四驅的使用可分兩種狀態:一種是兩驅,汽車只有兩個車輪得到動力,與普通汽車沒有區別;另一種則是四驅,此時汽車前後軸以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動力。半時四驅歷史悠久,其優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性大,加裝自由輪轂(FreeWheelHub)後更加省油。

全時四驅是使汽車四個車輪一直保持有驅動力的四驅系統。若要細分全時四驅系統,可分成固定扭矩分配(前後50:50比例分配)和變扭矩分配(前後動力分配比例可變)兩大類。全時四驅也有很長的歷史,可靠性更大,但其耗油量較大。




半時四驅靠操作分動器實現兩驅與四驅的切換。由於分動器內沒有中央差速器,所以半時四輪驅動的汽車不能在硬地面(鋪裝路面)上使用四驅,特別是在彎道上不能順利轉彎。這是因為半時四驅在分動器內沒有中央差速器,而無法把前後軸的轉速調整所致。汽車轉向時,前輪轉彎半徑比同側的後輪要大,路程走得多,因此前輪的轉速要比後輪快;以至四個車輪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所以半時四驅只可以在車輪打滑時才掛上四驅。一回到摩擦力大的鋪裝路面應馬上改回兩驅,不然的話,輪胎、差速器、傳動軸、分動器都會損壞。

四驅系統

由於車子在轉彎時左右輪轉速不一樣,內側車輪轉得慢、外側車輪轉得快,驅動軸如何能傳遞動力而不幹擾車輪的正常轉速呢?靠的就是差速器,如果沒有差速器,汽車在路面上就不能實現轉彎

傳動軸是由軸管、伸縮套和萬向節組成。

傳動軸(DriveShaft)連接或裝配各項配件,而又可移動或轉動的圓形物體配件,一般均使用輕而抗扭性佳的合金鋼管製成。對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車來說是把變速器的轉動傳到主減速器的軸,它可以是好幾節由萬向節連接。它是一個高轉速、少支承的旋轉體,因此它的動平衡是至關重要的。一般傳動軸在出廠前都要進行動平衡試驗,並在平衡機上進行了調整。


傳動軸是汽車傳動系中傳遞動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與變速箱、驅動橋一起將發動機的動力傳遞給車輪,使汽車產生驅動力。


專用汽車傳動軸主要用在油罐車,加油車,灑水車,吸污車,吸糞車,消防車,高壓清洗車,道路清障車,高空作業車,垃圾車等車型上。

折疊編輯本段結構

傳動軸是由軸管、伸縮套和萬向節組成。伸縮套能自動調節變速器與驅動橋之間距離的變化。萬向節是保證變速器輸出軸與驅動橋輸入軸兩軸線夾角的變化,並實現兩軸的等角速傳動。


萬向節是汽車傳動軸上的關鍵部件。汽車是一個運動的物體。在後驅動汽車上,發動機、離合器與變速器作為一個整體安裝在車架上,而驅動橋通過彈性懸掛與車架連接,兩者之間有一個距離,需要進行連接。汽車運行中路面不平產生跳動。

1.作用:

一般萬向節由十字軸、十字軸承和凸緣叉等組成。萬向節是汽車傳動軸上的關鍵部件。在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的車輛上,萬向節傳動軸安裝在變速器輸出軸與驅動橋主減速器輸入軸之間;而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車輛省略了傳動軸,萬向節安裝在既負責驅動又負責轉向的前橋半軸與車輪之間。車輛在運行中路面不平產生跳動,負荷變化或者兩個總成安裝位置差異,都會使得變速器輸出軸與驅動橋主減速器輸入軸之間的夾角和距離發生變化,因此要用一個"以變應變"的裝置來解決這一個問題,因此就有了萬向節。

2.傳動特點:

在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或全輪驅動)的汽車上,由於汽車在運動過程中懸架變形,驅動軸主減速器輸入軸與變速器(或分動箱)輸出軸間經常有相對運動,此外,為有效避開某些機構或裝置(無法實現直線傳遞),必須有一種裝置來實現動力的正常傳遞,於是就出現了萬向節傳動。萬向節傳動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a 、保證所連接兩軸的相對位置在預計范圍內變動時,能可靠地傳遞動力;

b 、保證所連接兩軸能均勻運轉。由於萬向節夾角而產生的附載入荷、振動和雜訊應在允許范圍內;

c 、傳動效率要高,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製造方便,維修容易。對汽車而言,由於一個十字軸萬向節的輸 出軸相對於輸入軸(有一定的夾角)是不等速旋轉的,為此必須採用雙萬向節(或多萬向節)傳動,並把同傳動軸相連的兩個萬向節叉布置在同一平面,且使兩萬向節的夾角相等。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在設計時應盡量減小萬向節的夾角。


傳統結構的傳動軸伸縮套是將花鍵套與凸緣叉焊接在一起,將花鍵軸焊在傳動軸管上。新型的的傳動軸一改傳統結構,將花鍵套與傳動軸管焊接成一體,

將花鍵軸與凸緣叉製成一體。並將矩形齒花鍵改成大壓力角漸開線短齒花鍵,這樣既增加了強度又便於擠壓成形,適應大轉矩工況的需要。在伸縮套管和花鍵軸的牙齒表面,整體塗浸了一層尼龍材料,不僅增加了耐磨性和自潤滑性,而且減少了沖擊負荷對傳動軸的損害,提高了緩沖能力。

此種傳動軸在凸緣花鍵軸外增加了一個管形密封保護套,在該保護套端部設置了兩道聚氨酯橡膠油封,使伸縮套內形成廠一個完全密封的空間,使伸縮花鍵軸不受外界沙塵的侵蝕,不僅防塵而且防銹。因此在裝配時在花鍵軸與套內一次性塗抹潤滑脂,就完全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不需要裝油嘴潤滑,減少了保養內容。


是為了減少軸運動時的摩擦與磨損而設計出來的,基本用途與軸承無異,而且相對成本較便宜,但摩擦阻力較大,所以只會使用於部份部件上。軸套大多都以銅製成,但亦有塑膠制的軸套。軸套多被放置於軸與承托結構中,而且非常緊貼承托結構,只有軸能在軸套上轉動。在裝配軸與軸套時,兩者間會加入潤滑劑以減少其轉動時產生的摩擦力。



傳動軸按其重要部件--萬向節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類。如果按萬向節在扭轉的方向是否有明顯的彈性可分為剛性萬向節傳動軸和撓性萬向節傳動軸。

1. 剛性萬向節:靠零件的鉸鏈式聯接傳遞動力的。

2.撓行萬向節:靠彈性零件傳遞動力,並具有緩沖減振作用。


剛性萬向節又可分為不等速萬向節(如十字軸式萬向節)、准等速萬向節(如雙聯式萬向節、三銷軸式萬向節)和等速萬向節(如球籠式萬向節、球叉式萬向節)。等速與不等速,是指從動軸在隨著主動軸轉動時,兩者的轉動角速率是否相等而言的,當然,主動軸和從動軸的平均轉速是相等的。

1. 等速萬向節:

主、從動軸的角速度在兩軸之間的夾角變動時仍然相等的萬向節,稱為等速萬向節或等角速萬向節。它們主要用於轉向驅動橋、斷開式驅動橋等的車輪傳動裝置中,主要用於轎車中的動力傳遞。

2. 不等速萬向節:

主、從動軸的角速度在兩軸之間的夾角變動時不相等的萬向節,稱為不等速萬向節,也叫做十字軸式萬向節。

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傳動軸在汽車傳動系中用得最廣泛,歷史也最悠久。當轎車為後輪驅動時,常採用十字軸式萬向節傳動軸,對部分高檔轎車,也有採用等速球頭的;當轎車為前輪驅動時,則常採用等速萬向節--等速萬向節也是一種傳動軸,只是稱謂不同而已。平時所說的傳動軸一般指的就是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傳動軸。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主要用於傳遞角度的變化,一般由突緣叉、十字軸帶滾針軸承總成、萬向節叉或滑動叉、中間連接叉或花鍵軸叉、滾針軸承的軸向固定件等組成。

突緣叉是一個帶法蘭的叉形零件,一般採用中碳鋼或中碳合金鋼的鍛造件,也有採用球墨鑄鐵的砂型鑄造件和中碳鋼或中碳優質合金鋼的精密鑄造件。突緣叉一般帶一個平法蘭,也有帶一個端面梯形齒法蘭的。十字軸帶滾針軸承總成一般包括四個滾針軸承、一個十字軸、一個滑脂嘴。滾針軸承一般由若干個滾針、一個軸承碗、一個多刃口橡膠油封(部分帶骨架)組成。在某些滾針軸承中,還有一個帶油槽的圓形墊片,有尼龍的,也有採用銅片或其他材料的,主要用於減小萬向節軸向間隙,提高傳動軸動平衡品質。萬向節叉是一個叉形零件,一般採用中碳鋼或中碳合金鋼的鍛造件,也有採用中碳鋼的精密鑄造件。滾針軸承的軸向固定件一般是孔(或軸)用彈性擋圈(內外卡式),或軸承壓板、鎖片、螺栓等。


微型車傳動軸

輕型車傳動軸

中型車傳動軸

重型車傳動軸

工程車傳動軸


為了確保傳動軸的正常工作,

延長其使用壽命,在使用中應注意:

1.嚴禁汽車用高速檔起步。

2.嚴禁猛抬離合器踏板。

3.嚴禁汽車超載、超速行駛。

4.應經常檢查傳動軸工作狀況。

5.應經常檢查傳動軸吊架緊固情況,支承橡膠是否損壞,傳動軸各連接部位是否松曠,傳動軸是否變形。

6.為了保證傳動軸的動平衡,應經常注意平衡焊片是否脫焊。新傳動軸組件是配套提供的,在新傳動軸裝車時應注意伸縮套的裝配標記,應保證凸緣叉在一個平面內。在維修拆卸傳動軸時,應在伸縮套與凸緣軸上列印裝配標記,以備重新裝配時保持原裝配關系不變。

7.應經常為萬向節十字軸承加註潤滑脂,夏季應注入3號鋰基潤滑脂,冬季注入2號鋰基潤滑脂。



症狀診斷:

傳動軸機件的損壞、磨損、變形以及失去動平衡,都會造成汽車在行駛中產生異響和振動,嚴重時會導致相關部件的損壞。汽車行駛中,在起步或急加速時發出"格登"的聲響,而且明顯表現出機件松曠的感覺,如果不是驅動橋傳動齒輪松曠則顯然是傳動軸機件松曠。松曠的部位不外乎是萬向節十字軸承或鋼碗與凸緣叉,伸縮套的花鍵軸與花鍵套。一般來講,十字軸軸徑與軸承曠量不應超過0.13mm,伸縮花鍵軸與花鍵套嚙合間隙不應大於0.3mm。超過使用極限應當修復或更換。

汽車行駛中若底盤發生"嗡嗡"聲,而且運行速度越高,聲音越大。這一般是由於萬向節十字軸與軸承磨損松曠、傳動軸中間軸承磨損、中間橡膠支承損壞或吊架松動,或是由於吊架固定的位置不對所致。

解決方法:

1)傳統方法

國內針對傳動軸磨損一般採用的是補焊、鑲軸套、打麻點等方法,但當軸的材質為45號鋼(調質處理)時,如果僅採用堆焊處理,則會產生焊接內應力,在重載荷或高速運轉的情況下,可能在軸肩處出現裂紋乃至斷裂的現象,如果採用去應力退火,則難於操作,且加工周期長,檢修費用高;當軸的材質為HT200時,採用鑄鐵焊也不理想。一些維修技術較高的企業會採用電刷鍍、激光焊、微弧焊甚至冷焊等,這些維修技術往往需要較高的要求及高昂的費用。

2)最新維修方法

對於以上修復技術,在歐美日韓企業已不太常見,發達國家一般採用的是高分子復合材料技術和納米技術,高分子技術可以現場操作有效提升了維修效率,且降低了維修費用和維修強度,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美嘉華技術體系。相比傳統技術,高分子復合材料既具有金屬所要求的強度和硬度,又具有金屬所不具備的退讓性(變數關系),通過"模具修復"、"部件對應關系"、"機械加工"等工藝,可以最大限度確保修復部位和配合部件的尺寸配合;同時,利用復合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抗壓、抗彎曲、延展率等綜合優勢,可以有效地吸收外力的沖擊,極大化解和抵消軸承對軸的徑向沖擊力,並避免了間隙出現的可能性,也就避免了設備因間隙增大而造成的二次磨損。


症狀診斷:6×4汽車在重負荷時,特別在行駛顛簸中偶爾發出敲擊聲,應注意檢查中後橋平衡軸是否變位而與傳動軸發生干涉。汽車運行中若隨著車速的增高而雜訊增大,並且伴隨有抖動,這一般是由於傳動軸失去平衡所致。這種振動在駕駛室內感覺最為明顯。傳動軸動平衡的不平衡量應小於100 g. cm.

傳動軸動平衡失效嚴重會導致相關部件的損壞。最常見的是離合器殼裂紋和中間橡膠支承的疲勞損壞。

解決方法:

將車前輪用墊木塞緊,用千斤頂起車一側的中、後驅動橋;將發動機發動,掛上高速檔,觀查傳動軸擺振情況。觀查中注意轉速下降時,若擺振明顯增大,說明傳動軸彎曲或凸緣歪斜。

傳動軸彎曲都是軸管彎曲,大部分是由於汽車超載造成的。運煤車輛由於超載、超掛,傳動軸彎曲、斷裂的故障發生較多。如有的車再加上掛車拉運60多噸煤炭,傳動軸由於超載、超掛損壞嚴重。盡管加固了傳動軸中間支承,又加強了凸緣叉的強度,但仍出現斷裂損壞的故障。

更換傳動軸部件,校直後,應進行平衡檢查,不平衡量應合乎標准要求。萬向節叉及傳動軸吊架的技術狀況也應做詳細的檢查,如因安裝不合要求,十字軸及滾柱損壞引起松曠、振動,也會使傳動軸失去平衡。


傳動軸的焊接 傳動軸由於要傳遞較大的扭矩,中間軸為壁厚較大的管件,與中間軸兩端連接的軸叉、輸入軸採用自動CO2氣體保護焊或摩擦焊工藝焊接。傳動軸進行動平衡試驗後,要焊接動平衡片,在動平衡片上加工出凸點,採用凸焊工藝焊接在傳動軸上。

折疊編輯本段傳動軸故障

傳動軸故障。a)異響。如汽車起步時有撞擊聲,行駛中異響始終存在,大多是連接處松動所致;汽車起步時無異響,行駛中出現異響,多是裝配或潤滑不良引起。b)振動。汽車行駛中車身有明顯的振動,有的還附有傳動軸異響,多為傳動軸動平衡破壞引起。

『貳』 汽車改裝能不能改驅動方式啊

汽車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

汽車驅動方式的種類

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一、兩輪驅動

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二、四輪驅動

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四輪驅動又有以下的分類:
1、分時四驅(Part-time 4WD)
這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在公路上行駛使用兩輪驅動檔;當遇到雨雪路況時,選擇四掄驅動,增強了車輛的附著力和操控性。

2、全時四驅(Full-time 4WD)
這種傳動系統不需要駕駛人選擇操作,前後車輪永遠維持四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使前後排車輪保持等量的扭矩。全時驅動系統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有了全時四驅系統,就可以在鋪覆路面上順利駕駛。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夠好。而且,車輛沒有任何裝置來控制輪胎轉速的差異,一旦一個輪胎離開地面,往往會使你停滯在那裡,不能前進。但是,今年來也發展了一些智能化的全時四驅系統,比如奧迪的quattro,遇到特殊路面時,他可以重新分配扭矩,把更多的扭矩分配在不打滑的驅動輪上,從而解決了老式全時四驅的弊端。

3、適時驅動(Real-time 4WD)
採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採用後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 四輪驅動狀態,免除了駕駛人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不過,電腦與人腦相比,反應畢竟較慢,而且這樣一來,也缺少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征服感和駕駛樂趣。 在面對汽車市場里形形色色的車輛、貨比三家時,別忘了仔細地考慮一下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討價還價的同時,認真地研究一下車輛的驅動系統和越野性能,選擇合適的驅動方式才能使你選擇的愛車更適合你的需要

『叄』 四輪驅動怎麼轉向

四輪驅動分為被動式和主動式。

主動四輪轉向意味著後軸也像前軸一樣。有一個轉向器通過轉向桿控制後輪的左右旋轉。當然,後輪的旋轉角度不如前輪大,通常在5度以內。如果太大,汽車將變得靈活而不受控制。

被動式四輪轉向系統使用機械傳動裝置,例如齒輪式扭矩感應差速器-奧迪的Quattro或液壓傳動箱-保時捷的911 Turbo,它出現在空轉後才涉及的車輪上。


(3)把carsim傳統傳動裝置改為四輪驅動擴展閱讀:

四輪驅動車輛,特別是永久性四輪驅動車輛具有卓越的行駛性能,其具體優勢如下:

提高通過性:由於四輪驅動車輛的四個車輪傳遞動力,因此車輛獲得的驅動力是兩輪驅動的兩倍。前後輪相互支撐,大大提高了濕滑路面和不平坦路面的通行性。

提高爬坡能力:同樣,四輪驅動車可以爬坡,而兩輪驅動車不能爬坡。

出色的轉向性能:輪胎的附著力與傳遞到路面的動力密切相關。隨著功率增加,輪胎的轉向力趨於減小。降低了功率,增加了轉向力,並改善了濕路面的性能和換道。

啟動和加速性能極佳:四輪驅動車輛,發動機動力平均傳遞到所有四個車輪,四個車輪的附著力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即使突然踩下加速踏板,車輪也不會空轉,從而提高了車輛的起步和加速性能。

直線行駛穩定性:隨著每個車輪的殘留附著力的增加,車輪抵禦外界干擾的能力也會增強。因此,四輪驅動通常顯示出優異的方向穩定性。

『肆』 汽車四輪驅動與兩輪驅動有什麼分別

AWD 已經變得和 4WD 幾乎一樣了,唯一的區別就在於 AWD 比 4WD 少了低比率的傳動裝置,不過 AWD 仍然提供在濕滑路面、惡劣天氣以及輕微越野路面的牽引能力。但實際情況是,對一輛車的越野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車輛的離地高度而非 AWD 能力。所有的 AWD 系統是全時四輪驅動的,這也就意味著你不用進行 2 輪驅動或者全輪驅動模式的轉換AWD全稱為全時四驅系統。要了解全時四驅,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分時四驅(PART-TIME 4WD)。分時四驅是最常見的四驅系統。之所以叫分時四驅是因為它不能在附著力良好的路面上使用。由於沒有中央差速器,在轉向時前後傳動軸之間產生的轉速差就只能由某一個輪胎打滑來抵消掉。而當路面附著力良好時,輪胎就很難打滑。因此,如果在附著力良好的路面上是不能使用分時四驅的。這也是分時四驅得名的原因。在了解了分時四驅之後,再了解全時四驅就比較簡單了。全時四驅就是在分時四驅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央差速器,使得前後傳動軸之間的轉速差得以順利化解。因此,它可以用於任何路面。全時四驅也由此得名。在全時四驅的基礎上還演化出了恆時四驅(分動器不帶2驅模式)。恆時四驅採用的是智能型分動器,這種分動器可以根據需要輸出不同的驅動力至前橋。好的智能型分動器可以實現0-100%的動力輸出變化。但是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就是某些廠家宣傳的所謂全時四驅或恆時四驅。真正的全時四驅或恆時四驅是時時刻刻都有驅動力向前驅動系統輸出的,而那些所謂的全時四驅或恆時四驅系統則使用的是黏性耦合器式分動器結構。這種分動器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向前驅動系統輸出動力的,只有當需要時(爬坡或後輪打滑)才向前驅動系統輸出動力。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不能算作全時四驅系統的。 ESC、TCS系統通過控制發動機動力輸出和制動系統來保證平穩駕駛,以損失動力作為安全保證以防止超越物理極限;AWD控制並調整每個車輪的扭矩輸出,在不幹涉發動機動力輸出的情況下提高了物理極限,保證你全天候的駕駛樂趣。 奧迪Quattro AWD誕生於1980年,當年奧迪的設計師聲稱:「早晚有一天,AWD會像今天4輪盤式剎車一樣流行。」 果不其然,今天奧迪用AWD武裝了它的每一款型號的車型,而各大廠商也在紛紛加入AWD行列。 車輛的驅動型式有FWD(Front-Wheel Drive)、RWD(Rear-Wheel Drive)、4WD(Four-Wheel Drive)和AWD(All-Wheel Drive)。我們先來看看這幾種驅動型式。 前輪驅動(FWD):今天占轎車產品的70%的經濟型及中級轎車都採用了前輪驅動。就像名字所暗示的,只有前輪傳遞動力。安裝在前部的發動機將動力直接傳輸到前輪,提高了牽引效率,60%~70%的重量集中在轎車前部,提供了更好的冰雪穩定性,但前輪要承受75%的制動,而且在急加速時車身重心後移,就會造成加速延遲,在操控上也存在著轉向過度和後輪打滑現象。 後輪驅動(RWD):豪華轎車通常採用後驅,重量分配接近於50∶50,提供了更平穩的駕駛。RWD與FWD驅動情況正相反,操控性能有所提高。當加速時車身重心向後轉移,這正是你所希望的,因為後輪主管牽引力,前輪主管汽車方向。你還可以在彎道加速。這並不是說RWD在結構上就好,它也存在缺陷,如從前到後的傳動軸(使車內地板從前到後隆起),還有一個很大的差速器在後部,增加了重量和成本,它同樣不適應全天候駕駛。 以上兩種車型都是只使用了兩個車輪傳遞動力,為什麼不同時使用另兩個車輪? 四輪驅動就是使用了4個車輪傳遞動力,它又分為4WD和AWD兩種形式。4WD是為了增加牽引力,在不順利的道路條件下或是追求極限性能駕駛,是專為越野設計的。而AWD主要是為了減少輪胎的滑動和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AWD通常不需要司機來操作接合系統,沒有低速范圍,按照需求自動分配前後輪扭矩。AWD通常是一種公路駕駛系統,提高公路駕駛性和全天候性,而不是越野性。 AWD可以全時段實現最佳操控。相對於RWD和FWD,AWD對每個驅動輪分配了更少的牽引力,所以會更少發生牽引力大於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的情況,也就是說,驅動輪更少打滑。 顯然四輪驅動會帶來更高水平的牽引和操控,因為牽引力是被4個車輪而不是2個車輪分享。它能夠跨越更高的彎道極限,特別是在粗糙、濕滑路面,所以從1980年奧迪使用AWD開始就主要用於WRC賽車。 恆時AWD轎車會產生中性的轉向傾向,這要得益於4個車輪共享牽引力。事實上,還與重量分布相關,而通常恆時AWD轎車前後的重量分布是50∶50,所以很難出現轉向過度。 AWD轎車有些是恆時四驅,而有些平時是前輪或後輪驅動,只有在車輪打滑時才變為四驅。今天競爭的壓力已使更多的汽車廠商製造了不同級別的AWD轎車。那麼AWD是最好的驅動方式嗎?並不準確,因為它增加了重量和復雜性及增加了成本,AWD會比2WD多消耗燃油,一般AWD系統會比2WD重50~100kg,即使是一般品牌售價也要增加2000美元,但AWD在駕駛性能上的提高是不可否認的,像保時捷AWD從0到100km/h的加速時間是3.7s,而兩輪驅動只能達到4~5s。 4WD(四輪驅動)通過低比率的傳動裝置來幫助汽車克服在泥濘和雪地上的打滑,就如同在越野(off-road)、多岩石地形以及起伏的小山丘上駕駛一般。這些汽車必須在停下或者低速行駛的時候進行低比率傳動的換檔,並且換檔是通過一根排擋桿或者按鈕來進行的。 而 AWD 已經變得和 4WD 幾乎一樣了,唯一的區別就在於 AWD 比 4WD 少了低比率的傳動裝置,不過 AWD 仍然提供在濕滑路面、惡劣天氣以及輕微越野路面的牽引能力。但實際情況是,對一輛車的越野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車輛的離地高度而非 AWD 能力。所有的 AWD 系統是全時四輪驅動的,這也就意味著你不用進行 2 輪驅動或者全輪驅動模式的轉換SH-AWD(四輪驅動力自由控制系統)的前後橋分動裝置直接安裝在前部的傳動橋上,它將一部分扭力分配給前橋,另一部分則通過碳纖維傳動軸傳遞給後部驅動單元。這個後部驅動單元就是SH-AWD的核心部件,它包括了三個行星齒輪與離合器組。來自傳動軸的扭力首先傳遞到位於後部驅動單元的加速裝置,直線行駛時它能以1:1的傳動比將扭力傳遞到後橋。但是在轉彎過程中,通過液壓執行器操作離合器組件將行星齒輪架與殼體耦合,能使加速裝置的輸出軸比輸入軸轉動得更快,最大可增加5%。加速裝置的輸出軸與一個雙曲面齒輪組相連,扭力轉動90度後驅動左右後半軸,SH-AWD的後部驅動單元比普通後橋多了兩個直接電磁離合器,通過對這些離合器的控制,可改變前、後扭力分配。根據不同情況,後輪能得到引擎總輸出的30%到70%,左右兩側的直接電磁離合器也可以單獨控制,極限情況下可將後橋的全部扭力分配到一個輪子上邊。汽車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很難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實現對車輛的綜合控制,必需通過多個感測器准確判斷車輛狀態和駕駛員意圖然後才能作出正確的反應。SH-AWD的ECU與引擎的ECU和車輛穩定輔助裝置(VSA)的ECU集合在一起,它從引擎的ECU得到轉速、進氣歧管壓力和變速箱傳動比等信號,從VSA的ECU里得到側向加速度、車輪轉速和轉向角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綜合分析,SH-AWD的ECU計算出最合合理的分配比例,並通過控制加速裝置以及左、右兩個直接電磁離合器來實現扭力的前後分配。而在轉彎加速時,ECU可以根據側向加速度和轉向角判斷駕駛員的意圖,並在外側後輪施加更大的扭力,從而主動地提供適當的輔助轉向扭力。具有類似功能的四驅系統還有Evolution 8所裝配的S-AWC,它是通過主動中央差速器ACD和超級主動偏航控制系統Super AYC來實現良好的轉向性能,雖然結構不同,但都是通過後輪上主動形成的扭力差來幫助轉向,從而實現最佳的操控性能。目前,本田已經將此系統裝配在Acura的MDX、RDX和RL上了。MR引擎放在駕駛身後~用後輪驅動~優點:完全性能取向的配置方式~因為引擎放置在駕駛身後~操控性是所有配置當中最佳的~既不會轉向不足也不會轉向過度~缺點:車內空間的設計非常有限~幾乎只能有兩個座位~但是性能取向的車子會在乎少載幾個人嗎?舉例車型-頂極型超跑清一色都是~法拉利 F50~ENZO~保時捷Carrera GT~賓士CLK-GTRRR引擎放在車後~用後輪驅動~優點:很少見的配置方式~優點是傳送動力上損耗較少~缺點:因為重量集中在車後~比FR車型更容易產生轉向過度的問題~舉例車型:保時捷911~所以想開911應該要有一定的開車技術:FF引擎放在車前~用前輪驅動~優點:製造成本便宜~可以讓車內空間發揮到最大~缺點:前輪負擔大~容易產生轉向不足的情況~問題是代步車沒什麼差~舉例車型:目前路上看的到百分之90以上自家用小型車都是~FR引擎放在車前~用後輪驅動~優點:車身重量前後較平均~和FF相反不容易產生轉向不足的情況~而且車內空間設計可以比MR車型多出較多的空間~缺點:因為要裝傳動軸~所以佔用了一定的車內空間~也有可能會產生轉向過度的問題~不過也不一定是缺點~甩尾就需要過度的轉向~舉例車型:平價跑車和高級轎車通常都是此種配置~有名的頭文字D卡通里的TOYOTA AE86~MAZDA RX-7~高級轎車BENZ和BMW很多車型都是此種配置4WD不論引擎位置~用四輪驅動~優點:四個輪胎都有動力~起跑快~越野性能佳~可以發揮最佳的抓地力~越野車非此種配置不可~缺點:耗油~製造成本高~結構復雜~四輪驅動裝置讓車身重量較重~舉例車型:WRC(世界拉力賽)賽車應該都是使用此種配置~像是三菱EVO~4WD-四輪驅動系統 (4wd-4 wheel drive system) 四輪驅動系統(4WD系統)是將發動機的驅動力從2WD系統的兩輪傳動變為四輪傳動。 4wd系統之所以列入主動安全系統, 主要是 4WD系統有比 2WD 更優異的發動機驅動力應用效率, 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 4WD系統對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更佳應用, 造成好的行車穩定性以及循跡性。 除此之外 4系統更有 2WD所沒有的越野性。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時 (part time 4wd)及全時 (full time 4WD)四輪傳動系統, 短時四輪傳動系統可依駕駛者的需求, 選擇二輪傳動或四輪傳動, 這種傳動系統是屬於比較傳統的 4WD系統, 從越野性的觀點來看, 這種傳動系統當選擇四輪驅動模式時前後輪系直接連結, 可確保前後輪的驅動力輸出, 因此此種系統系屬於適合越野的 4WD系統。另一種為全時 4WD系統, 此種系統不需駕駛人操作, 車輛總是處於四輪驅動系統, 此種系統可經由前後驅動力的分配, 可達到更完美的胎驅動力及轉向力的最佳化配置, 屬於高性能傳動系統, 除了配置於一般的越野吉普車外, 常用於一些高性能的轎跑車上。

『伍』 兩驅越野車能改裝為四驅嗎

1、兩驅越野車是可以改成四輪驅動的。但是需要更換的東西特別的多,他不只是更換一個變速器差速器,安裝傳動軸這么簡單,包括車輪的位置也要改裝。

2、四驅指的是車輛在整個行駛過程中一直保持四輪驅動的形式,發動機輸出扭矩以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後輪,這種驅動模式能隨時擁有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不能夠根據路面情況做出扭矩分配的調整,並且油耗較高。

(5)把carsim傳統傳動裝置改為四輪驅動擴展閱讀:

採用了全輪驅動型式的整車具有如下優勢:

1.由於全輪汽車可以利用汽車的全部重量作為附著壓力,從而使附著力顯著增加,即擴展了牽引力極限;

2.可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分別傳至各個車輪,即減少了每一驅動輪的驅動力負擔,因而能夠保證在不超過輪胎摩擦極限(不發生車輪打滑)的情況下,將足夠的動力傳至路面,使汽車具有很強的越野能力;

3.輪胎的磨損均一,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同時,全輪驅動型式具有如下弊端:

1.傳動系統長,結構復雜,製造成本高,且維修保養困難;

2.噪音大,車輛重,且驅動力傳遞效率低、油耗大,即燃油經濟性不好。

四驅形式

分時四驅

分時四驅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通過手動進行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有駕駛者根據駕駛需要通過對分動器的斷開或接通達到兩驅或四驅的目的這也是越野車或帶有四驅功能的SUV最常見的四輪驅動系統。

適時驅動

適時驅動就是只有在適當的時候才會出現的四輪驅動系統,在一般情況下依然是兩輪驅動。它的出現不僅降低了打造四驅汽車的成本,也為用戶帶來了良好的燃油經濟性。

全時四驅

全時四驅就是汽車在行駛任何時間所有輪子全部獨立運動。全時四驅車比兩驅車有更優異的駕駛基礎:更好的動力、牽引力、更好的駕駛體驗、在劇烈駕駛情況下更安全、行駛更加穩定。

『陸』 汽車改裝能不能改驅動方式啊

汽車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 汽車驅動方式的種類 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一、兩輪驅動 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FR)的全稱叫做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也就是說,實際的行進中是後輪「推動」前輪,帶動車輛前進。 與兩輪驅動類的其他驅動形式相比,前置後驅有比較大的優越性。當車輛在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牽引性明顯優於前驅形式。同時,採用前置後驅的車輛還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前置後驅的安排使車輛的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和轉向機構的結構,這樣更加便於車輛的保養和維修。 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很多豪華轎車多採用前置後驅這種形式。 二、四輪驅動 不過,如果你買一輛越野車的動機是想要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一定別心疼差價,要再狠一狠心,把四輪驅動系統配置整齊。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 四輪驅動又有以下的分類: 1、分時四驅(Part-time 4WD) 這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手動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四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最顯著的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在公路上行駛使用兩輪驅動檔;當遇到雨雪路況時,選擇四掄驅動,增強了車輛的附著力和操控性。 2、全時四驅(Full-time 4WD) 這種傳動系統不需要駕駛人選擇操作,前後車輪永遠維持四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使前後排車輪保持等量的扭矩。全時驅動系統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有了全時四驅系統,就可以在鋪覆路面上順利駕駛。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夠好。而且,車輛沒有任何裝置來控制輪胎轉速的差異,一旦一個輪胎離開地面,往往會使你停滯在那裡,不能前進。但是,今年來也發展了一些智能化的全時四驅系統,比如奧迪的quattro,遇到特殊路面時,他可以重新分配扭矩,把更多的扭矩分配在不打滑的驅動輪上,從而解決了老式全時四驅的弊端。 3、適時驅動(Real-time 4WD) 採用適時驅動系統的車輛可以通過電腦來控制選擇適合當下情況的驅動模式。在正常的路面,車輛一般會採用後輪驅動的方式。而一旦遇到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的情況,電腦會自動檢測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前排的兩個車輪,自然切換到 四輪驅動狀態,免除了駕駛人的判斷和手動操作,應用更加簡單。不過,電腦與人腦相比,反應畢竟較慢,而且這樣一來,也缺少了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征服感和駕駛樂趣。在討價還價的同時,認真地研究一下車輛的驅動系統和越野性能,選擇合適的驅動方式才能使你選擇的愛車更適合你的需要

『柒』 傳動系按結構和傳動介質可分為哪幾類

傳動系按傳動介質可分為機械式傳動系、液力傳動系、靜液式傳動系、電力式傳動系。

傳動系按結構可分為前置後驅—FR:即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後置後驅—RR:即發動機後置、後輪驅動;前置前驅—FF: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越野汽車的傳動系。

對於前置後驅的汽車來說,發動機發出的轉矩依次經過離合器、變速箱、萬向節、傳動軸、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傳給後車輪,所以後輪又稱為驅動輪。

驅動輪得到轉矩便給地面一個向後的作用力,並因此而使地面對驅動輪產生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就是汽車的驅動力。汽車的前輪與傳動系一般沒有動力上的直接聯系,因此稱為從動輪。

傳動系的組成和布置形式是隨發動機的類型、安裝位置,以及汽車用途的不同而變化的。例如,越野車多採用四輪驅動,則在它的傳動系中就增加了分動器等總成。而對於前置前驅的車輛,它的傳動系中就沒有傳動軸等裝置。



(7)把carsim傳統傳動裝置改為四輪驅動擴展閱讀

汽車傳動系功能

1、起步功能

車輛動力傳遞時,需要具備反復將動力切斷、連接的功能。車輛從靜止狀態到將發動機驅動力傳遞給變速箱輸入軸,車輛開始行駛的過程中,驅動力要在兩個不同轉速的旋轉半軸之間傳遞,這種功能被稱為起步功能。

2、變速功能

發動機實現最佳輸出特性的轉速范圍與實現最佳油耗特性的轉速范圍是不同的。而且車輛行駛狀態中的低速、高速、加速、減速等由於受周圍環境與駕駛者的意圖影響而有很大的變化。起步加速和高速巡航時,如果不改變發動機轉速和車軸轉速的比例,很難高效率地利用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3、驅動力的分配功能

四輪驅動車輛需要將驅動力分配到前後輪,一般分為全時四輪驅動式和二輪、四輪驅動進行切換兩種形式。

4、主減速功能

將變速器的輸出轉速最終轉化為與車軸相適合的轉速的齒輪裝置稱為主動減速裝置。當發動機和變速器相對於車輛縱向布置的時候,該主減速裝置也應能夠進行旋轉方向的轉換。

5、差速功能

二輪驅動車的驅動車輪在左右兩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由於驅動輪的左右車輪行駛軌跡不同,需要相應的裝置吸收左右車輪的轉速差,並能進行驅動力分配。四輪驅動車的前後車軸也會產生轉速差,同樣需要該裝置。當單側驅動輪空轉時,為了將驅動力傳動給另外的驅動輪,有時也需要對差速進行限制。

6、驅動力方向轉換功能

懸架系統搭載於發動機,傳動裝置及車輪之間,需要聯軸節進行連接,在允許一定量的相對運動的基礎上傳遞功力。聯軸節要具有能夠改變旋轉軸方向和伸縮的功能。

7、潤滑油

為了充分發揮動力傳動裝置的功能,潤滑油必不可少。傳統式手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無級變速器以及AMT等各種裝置對潤滑油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相應的使用各種不同的潤滑油。

『捌』 脫胎換骨的奧迪四驅系統,把托森機械變為Ultra之後奧迪戰力如何

另外,很多朋友會認為新一代的quattroultra四驅系統是「適時四驅」,但奧迪官方宣稱的卻是「智能四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套系統還是更加偏向於「智能四驅」的。

以Q5L為例,quattroultra依然保留了全時四驅的狀態。駕駛員可以通過設置駕駛模式,並且停留在越野模式下,Q5L的運作狀態會保持恆定的四輪驅動。並且,基於這套驅動系統,搭載quattroultra四驅的奧迪車型可以衍生出很多種駕駛模式。這種近乎於「傻瓜操作」的四驅系統,為駕駛者留下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不需要太精通駕駛技巧,依然可以把四驅的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足以說明奧迪的用心良苦之處。

傳統的托森式quattro全時四驅也好,新一代quattroultra智能四驅也罷,它們之間的關系只能說是父親與兒子的關系,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奧迪品牌歷史發展中的恆定潮流。所以,我們不能說新一代四驅系統變得不純粹、不性能,只能說它變得更符合現代用車的實際情況,並且受眾面更大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汽車上的AWD是什麼意思

很多四驅車型的車尾會有AWD與4WD的字樣,其意思便是一目瞭然的四輪驅動。

在搭載AWD系統的車型上,車輛不論何時都是四輪驅動,而為了控制車輪的動態,我們通常需要使用限滑差速器與電控離合器,讓車輛的前輪與後輪能夠以不同的轉速旋轉,以達到最佳的操控性與最合理的抓地了。相較之下,一般搭載開放式差速器的二驅車(前驅車與後驅車)在發生車輪打滑的情況時,發動機輸出的動力被傳遞到了打滑的驅動輪,所以一般來說車輪會一直轉動卻無法帶動車輛脫困向前。

但如果你駕駛搭載有AWD系統的車輛行駛於濕滑路面上,限滑差速器與離合器會幫助你控制對四個車輪的動力傳輸,而更先進的AWD系統還會使用前後車輪扭矩分配器,根據車輪抓地力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四個車輪所獲得的動力,甚至直接對打滑的車輪切斷動力供應,這就可以使車輛更好地適應極端氣候與路況。

車企在生產具備一定越野能力的車輛時,一般都會為車輛搭載AWD系統,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類車輛在復雜氣候和路況下具備更可靠的安全性與更可控的操控性。

閱讀全文

與把carsim傳統傳動裝置改為四輪驅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壓計量裝置設計論文 瀏覽:875
屯溪高壓閥門廠 瀏覽:409
推土機最終傳動裝置 瀏覽:351
賤人工具箱列印機 瀏覽:868
美國工具箱反傾銷 瀏覽:320
帶動道岔的主要設備是什麼 瀏覽:62
永磁軸承怎麼拆 瀏覽:730
廢生鐵在鑄造時都添加什麼 瀏覽:20
軌道交通電子裝置設計規范 瀏覽:617
機場設備維護怎麼樣 瀏覽:681
氣動自動糾偏裝置 瀏覽:895
電腦的設備型號都有什麼 瀏覽:435
華耀達電氣控制設備公司怎麼樣 瀏覽:732
真空排氣閥門原理 瀏覽:938
大學化學實驗室過濾裝置 瀏覽:725
氣提裝置設計計算 瀏覽:121
弱電工具箱工具 瀏覽:344
線卡子設備多少錢一個 瀏覽:351
電腦唱歌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9
長寧區消防器材怎麼樣 瀏覽:420